彭江虹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民的广博智慧,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与民俗风尚,标記着时代变迁的足迹和共同的文化记忆。从古至今,中国人以节气为指南,组织农事活动,安排日常生活。节气文化温润和滋养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传承中被赋予新内涵。
【A】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套关于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更是属于中国人的时间哲学,蕴含着古人对自然、天地、岁月的思悟。它是人们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的基本遵循,是中国社会顺天应时、指导实践的生活指南,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
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体系,它以自然时序提示和服务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节气民俗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时间坐标,规范着日常生活节奏与具体内容,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仪式感;节气文化成为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的美学意象和审美意境,沉淀为中国人的审美符号和审美传统,孕育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节气关联着人间亲情,即便在异地,人们也能在共同的节气与节日中情感同频,情绪共振,这种集体共情凝聚着文化认同感;二十四节气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自然观,天人合一等思想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中国智慧。关于节气文化蕴藏的古老智慧,《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在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可谓精准:“走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线里,便走在了无比丰富、华美而厚重的文化时空中。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哲思与诗意,经历了千年岁月而依旧生动鲜活,并在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带给我们新的启迪,展现出新的价值。”
【B】
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丰富,以清明节为例,它既是节气,又是扫墓祭祖、踏青春游的节日。它的演变融合了上巳节、寒食节习俗和文化累积,形成了禁火、扫墓、踏青、插柳等丰富的习俗,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时代变迁中,清明节的习俗随之变化和发展,内涵也更加丰富。一是清明节是礼赞生命的节日,其中蕴含的感恩文化和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是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通过清明节的仪式实践,可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三是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大力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宣传教育活动,成为时代赋予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
【C】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让节气文化融入和滋养人民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激发和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这一时代之问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回答。一是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此举不仅能够丰富百姓的生活,还能释放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带动经济发展;二是从群众需求出发,依托丰富活动,让节气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高生活品质,进一步凝心聚力;三是通过文艺创作激活二十四节气,让节气文化渗透在影视、综艺、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讲好节气故事,实现多元传播;四是通过节气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育人内涵。
节气文化的活态传承意味着二十四节气要回应人们的现实需要,与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互动交织。我们不仅要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还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寻求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生活中所能释放的新的可能,让其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4月19日,有删改)
●训练
1.请你为【A】【B】【C】处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2.从论证方法的角度为第三段画线句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答:
3.文章是如何阐述观点的?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