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析

2024-05-30 08:02杨怀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杨怀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西方文明交融互鉴,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理念交织跌宕,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产生广泛影响。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构建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格局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制定实施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 如何顺应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和价值观正在或将在悄然地发生变化这一特征,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已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现实课题。 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制度刚性和实践应用性很强,与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最新需求很贴合,就业对口方向与货币经济直接关联,这就更需要专业教师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增强学生法纪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从源头上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和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遵循人才培养内在规律,结合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特性,从专业教师、本专业学生、课程思政组织实施、教学环境保障等维度,研究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价值内涵、本质要求和实施路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深远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力,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本质是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和有效保障。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深入挖掘课程育人元素,积极推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经世济民、诚实守信、德法兼修的基本素养,使学生在以后日常工作中能够客观、真实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来维护客户或公众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行为惯性,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专业教师授课时,应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时事、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使思政元素能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使学生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让大学生明白“德”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成功之源,只有“德”高才能正身立世,把他们培育成一名德才兼备、德行合一、诚信守法的高素质人才。

(二)组建思政课程共同体,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既有赖于每位教师的个体创造力,又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亟待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学工教师、校外导师等为主体的教育共同体。 专业教师虽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但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学经验并不多,尤其是非党员教师。 所以,专业教师应与思政教师定期交流,有利于思政教师协助专任教师正确处理好在教学中遇到的思政问题;而高校学工教师以辅导员为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之一,也是最能获得学生信赖的群体之一,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以外的第二课堂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均需要学工老师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以指导实践为主,结合职业道德等元素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培养。 由此各个教育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又协同作业,以推进思政全面快速发展。

(三)发挥隐性教育功能,全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

通过对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可有效增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在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中实施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各个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将学术和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从而扭转当前专业课程中重知识、轻育人的不良局面。 在丰富本科专业学科教育内容的同时,实现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系统化构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功能,让课程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初心。

二、深刻认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现实困境

(一)培养定位模糊,价值导向性不强

课程思政教学在顶层设计上要把培养学生思政素养作为首要目标,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实现价值引领。 目前在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价值导向中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缺乏全面认知,集中表现为专业课程教师缺乏价值认知,认为学生的思政教育应由思政教师或者学生工作者承担,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技能的培养才是专任教师的任务,造成了课程教学职能被“扭曲”,产生“孤岛效应”;二是有些高校高频召开课程思政推进会、开展课程思政立项项目,专业教师亦为所授课程贴上课程思政的标签。 但实际情况是课程思政工作重“表”轻“里”,有“两张皮”的现象,功利主义倾向较重,使课程思政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

(二)认识观念偏差,教师实施力不够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然而该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间还很短,导致教师在嵌入思政元素到课堂教学内容时,思政元素分散、杂乱无章。 特别是有些教师对自身课程思政水平缺乏自信,往往会考虑到话题敏感性,害怕说错话或者表错态,从而对思政内容避重就轻甚至缄口不言。

(三)内在响应不足,学生转化率不高

新时代下互联网飞速发展,“00 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范围广、个性鲜明,单一枯燥的课程教学已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教学模板化,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内心触动不大,认知、行为、情感之间不协调,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教师过于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引导;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将精力主要聚焦在会计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其他学习中,这都直接影响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四)交叉融合不够,内容处理简单化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 高等教育要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1]。 但实际上,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很难有效把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契合点,如将“课程”与“思政”人为分割,曲解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育的关系。 同时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容易忽略本科专业课程之间知识的交叉重叠,无法从协同整体的角度去构建专业思政内容体系,可能导致同一专业中多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合低效简单或无效,不能实现课程思政的进阶。

(五)考核激励缺乏,组织实施不系统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考核激励体系不完善,存在偏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现象。 一方面对老师的考核主要以课时数、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指标,很少能有对教学育人的投入与实际成效进行量化考评,此外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督导评价大都流于形式。 对于学生的考评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过于单一,并没有涉及思想政治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另一方面高校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思政教学,导致出现以下局面:部分教师纯粹是应付式课程思政,走过场,上课仍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以按时完成教学进度来应对检查。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定位,明确财务管理专业思政建设的目标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9 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

各高校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课程思政是新文科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一以贯之,持续推进,促进高校课程思政落地、落实、落细,确保与党中央在思想、纪律和原则上的高度一致,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一是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把它作为指导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指南。 要在课程思政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重新定义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原有基础上对基础课、通识课、专业课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订、教案课件深度上融入思政元素;同时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一套适宜的全新课程体系。 其次,将思政教育拓展到多渠道多领域,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补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开拓更多途径来开展思政教育。

(二)创新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加快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大格局

1.着力提升专业老师思政育人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办好思政育人关键在教师,要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打造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实践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双师型教师。 一是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水平。 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教育等重要讲话精神。 要引导专业教师时刻关注政治,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社会热点,比如要求专业课教师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及时掌握时事新闻,提升思政水平。 二是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探索建立专业课和思政课融合教学机制,鼓励教师围绕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设计,通过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交流座谈、集中备课、举办公开课等方式,交流教学心得,提升教学能力。

2.着力完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是做好课前准备。 鼓励学生通过线上资源提前预习理论内容,启发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和反思,时刻留意国内外社会重大变革,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是强化课中实行。 通过实例与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相结合,把思政课程融入专业教学。 最后是完善课后提升。 通过给学生布置日常巩固作业或案例分析报告,不断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着力创新课程思政考评机制

在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是执行人,学生是被执行人,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一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学校可以参考专业评估标准,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考试成绩、考勤等方面的考核,应构建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拓展及思政学习情况在内的评价体系,将学习态度、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纳入评价范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3]。 重视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并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理财大赛”等比赛,通过“以赛促教”,让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融入思政内容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自发地去感受,理解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价值追求,厚植爱国情怀、社会情怀和职业情怀。 二是要对教师进行多方面考评。学校应采用教师互评、专家点评、学校督导等方式,对各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思想道德、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展开评价。 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等育人实践成果纳入到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中,并将其量化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标准和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以提升课程思政推进和落实效果。 同时建立校级、院级二级专项督导机制,重点对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实施专项评价,每年精选出教学典范,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三)挖掘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回归初心”

课程思政是在各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理念,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挖掘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各个课程的思政元素,让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回归初心”。 一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法制观、义利观,引导学生遵守与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关的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学会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投资观和消费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 三是指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诚信第一、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 四是引导学生以“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己任,教导学生多了解国家和省级各层面的政治经济政策,关注财务管理与监管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承担一个财务管理人的应尽之责。

1.建立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库

依靠团队的力量可以加速课程思政建设的速度。 如以学院、系部或教研室为单元,依托不同专业组建课程思政团队,各组成员群策群力,搭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库。 在选择思政案例的时候,教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应具有时代性。 教师应及时从新闻、报刊、社交软件等渠道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源,通过广泛使用鲜活而又丰富的案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认知和记忆,从而产生“课程思政”培养时代新人的积极效果;其次案例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比如就业、考研、日常消费、旅游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讨论,同时也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2.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构建网上教学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应不断完善和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课程思政”在线资源库。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形成一套丰富多彩的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资源建设是基于碎片化的素材资源,其涵盖了课程中的所有基础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应多层次地融合到课程思政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等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中,通过播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浅显易懂的网络小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借助“外来”资源,促进“课内”与“课外”深度融合

通过设置企业案例、名家讲座、微视频、抖音等模块,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愿意并快乐地学习,潜移默化达到了育人的目的。积极支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设立移动课堂开展场景化教学;鼓励学生以国内外著名公司的实例和资料进行调研,研究我国对民族企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比如近几年美国制裁中兴通讯、华为公司等民族企业,禁用微信、抖音海外版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国家实力密不可分,进而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启示与展望

新文科背景下在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中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是解决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困境、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培养适应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发展所需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共同体的教师需挖掘出相应的思政元素,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融合各类资源去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高校要加快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考核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融入思政元素,形成新气象,推动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尽快落地见效,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