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天 王 杰 李政晓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黄 石 435002)
研究生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阶段。当前,高等教育的“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以点、线、面有机结合,按照师生主导、过程管理和空间浸润三个维度,开拓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空间。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地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凝练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凝练的实践经验,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的同时,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作为“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全方位浸润的方式融入研究生“三全育人”的教学实践体系中,在有效提升研究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的同时,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落实了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有助于培养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阐述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的路径。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1]。大别山地区的高校在进行研究生教育时,把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转化为研究生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资源,在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探索全方位、立体式思政育人的新路径。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所创建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体系。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所独创的,并且在革命的时代予以积极的传播,由此而具有跨时代的生命力[2]。在研究生教学阶段,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导向,挖掘和提炼大别山红色文化所承载的学术思想、理论理路、教育价值等多重内涵,既能有效激活研究生高等教育中广大研究生的红色基因,又能让红色文化释放出更大的辐射力、影响力。
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指的是:首先,全员育人要求教学团队、教职工人员、科研辅助单位等积极地参与育人工作中,既要人人育人,又要课程育人;其次,全程育人要求高校在研究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全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最后,全方位育人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进行育人,借助于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载体、理论实践导向实现每一个环节的无缝链接[3]。
红色文化能够在高校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的导向价值,从根本上讲红色文化和研究生的“三全育人”体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融合共生。
一方面,红色文化是能够系统地优化和完善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和价值导向。红色文化浸润高校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为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红色文化以特殊的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方式,把革命人物的先进事迹、“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嵌入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体系中,提高了广大研究生的政治认同。
另一方面,“三全育人”体系为红色文化发挥积极的育人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也为红色文化的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提供了新动能。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三全育人”教学体系,既能够有效地践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也为大别山红色文化发挥育人价值、转换育人资源奠定了基础渠道。
大别山红色文化既是革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与发展。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嵌入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中,能够多维度地发挥红色文化育人效应。但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区域性红色文化,与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契合过程中,存在着认同、实践、举措等困境。
国家历史的记忆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伟大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自信。当前大部分研究生能够对红色文化产生积极的兴趣的原因,或基于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或基于十八大以来革命文化的宣传效果。
但仍有部分研究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以物质主义作为个体价值追求,把精致的利己主义作为追求个人进步的动力。大别山红色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勇于奉献、敢于牺牲、艰苦奋斗等精神,与部分研究生对功利的追求和欲望的放纵的思想相冲突,因而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不认同并本能地抵制。
“三全育人”作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基本方法论,对研究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育人的主体、导师及思政工作团队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丰富的育人经验,但就导师团队而言,多存在以学术研究、科研创新为重,而轻视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倾向。部分导师甚至认为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是工作主业,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副业,片面地把研究生育人工作理解为论文达标和成果体现。
目前高校的管理体制是按照部门及人员基本职能和院系学科体系划分,而缺少“三全育人”体系和红色文化融合的统一的工作平台。此外,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的主题研究往往只关注于本科生的思政工作,而针对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和红色文化融合的工作机制构建研究尚不足。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向好,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但“三全育人”过程中存在断层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出发,“三全育人”贯穿学生发展、成长成才的全过程,研究生“三全育人”与小学、中学、大学本科育人之间存在断层,思政教育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未做到教育全过程的无缝衔接和有效耦合[4]。从中观角度出发,目前高校各部门是依据职能而设定的,部门间缺乏可以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此外,“三全育人”过程中还存在学校与家庭、社会相脱节的情况。从微观角度出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都非常重要,需要加以重视、适时引导,加大对学生各发展阶段自我教育的深化与衔接。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的弘扬需要“三全育人”体系的浸润,“三全育人”体系的发展需要红色文化的引领,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相融合,有助于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基于红色基因、红色资源、红色传统三个维度,探寻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融合共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红色基因是红色资源中生生不息的革命火种,是无数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理想信念和政治灵魂的“遗传因子”。基于全员育人的角度,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提高全体育人主体的素质,真正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注入灵魂。
首先,传承好红色基因需要提升育人主体即教师的素质。强化导师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学校各部门要把“三全育人”作为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形成多向联动的教育机制;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与家庭、社会、政府等育人主体相互配合,凝聚育人合力,传承好红色基因。
其次,传承好红色基因需要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提升其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研究生作为“全员育人”的一分子要明确自身的主体性,通过探寻红色遗迹、聆听红色故事、牢记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推动红色意识到红色行为的转换。
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进行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基于全过程育人的角度,红色文化因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可打破断层式的育人过程,推动“三全育人”体系的有效衔接。
首先,沁润红色资源,开发红色课程。课程教学是进行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高校需要开设红色文化课程传承红色文化[5]。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入大别山地区的红色革命基地进行沉浸式体验教学,增强研究生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沁润红色资源,拓展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中的红色人物、事迹及故事等进行榜样示范教育,调动新时代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借助故事性讲解和情景式教学坚定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斗争精神。
基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将红色传统文化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着力营造合力育人氛围,发挥红色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发扬红色传统,应借助党团组织促进教育管理的全方位,借助专业课教学与学术活动促进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来实现。党团组织在组织党员、团员学习培训过程中进行红色传统文化教育,推动红色传统的全方位育人,真正让红色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6]。借助“翻转课堂”创新教学形式,将红色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研究生专业课教学,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大别山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三全育人”体系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二者存在融合性。研究生教育应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推动“三全育人”体系的创新发展,引导新时代研究生敢担时代大任,勇接时代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接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