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蕾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搭乘“一带一路”倡议的快车大力发展旅游业,是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发挥自身优势禀赋条件的最佳选择。从丝绸之路的路线延伸看,其重点是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以及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的交通、商贸与文化往来。[1]
从区域覆盖的节点城市范围看,“陆上丝绸之路”在国内自东向西跨越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5省(自治区),其中具有独特文旅资源的城市包括西安、延安、西宁、兰州、银川、敦煌、天水、张掖、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喀什、伊犁、克拉玛依等。狭义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的地域包括上海(直辖市)、福建、广东、浙江、海南。当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以西南为地域“跳板”连接东南亚、南亚等金砖国家伙伴,形成“海陆并进的欧亚非大陆联合”,“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区域已经不仅仅限于国内的沿海诸省与欧亚海航一线,甚至包括沿路海航线路在内的整个亚欧非大陆联合区。在此,以国内自中部向西南地区跨越云、贵、川、桂、琼5省,其中具有独特文旅资源的城市包括成都、重庆、贵阳、南宁、昆明、丽江、大理、西昌,以及香港、澳门、海口、三亚等。
在“海陆并进的欧亚非大陆联合”广义丝绸之路概念下,辐射我国众多的中西部、西南部城市,而且沿线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城市之间,大多在生产要素上可以互通有无、互利共赢。首先在城市旅游生产力竞争方面,以上所列举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节点城市,在旅游资源、产业投入作用下都有较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实现空间,这些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度较高、游客承载量大、行业资金投入力度与行业经济产出效益也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其次是城市旅游生活竞争力方面,这些节点城市都具有较高的出行便捷度,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都较为发达,其基建完整,提供生活服务的质量也非常高。再次是旅游生态竞争力方面,这些节点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很优异,没有较大的人为生态环境破坏,属于宜居类型的城市,人地关系协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
丝绸之路节点城市具有丰富的、独特的各种自然旅游资源,但总体上分布是不平衡的。陆上丝绸之路各节点城市及附邻地区具有中国东部省份所没有的沙漠、草原、戈壁、雪山、洞窟、盐湖、胡杨林、大峡谷、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丝绸之路陆路段世界自然资源相对比较集中,极具观赏价值,可以最大程度上吸引东部沿海发达地带的旅客观光。海上丝绸之路段,云、贵、川地带地形由西北向西南倾斜而下,海拔从7000米一直降至70多米,雪山、高原、丘陵、河涧、溶洞由高到低呈立体状分布,气候及自然生物也随自然生态梯级分布。[3]这里冰川纵横、森林茂密、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充沛的人均水资源与优良的空气质量决定了这里较高的旅游生态竞争力。
陆上段丝绸之路沿线聚集了古代东方文化、西域文化等诸多文化名胜,尤以洞窟艺术著名,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麦积山石窟等所呈现的各朝各代佛像、壁画、古建遗迹,赋予了中国文化艺术浓厚的文化底蕴。[4]另一方面,海上段丝绸之路沿线在东亚文化圈范围内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55个,囊括了中国所有的民族,丰富多元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形态,如巴楚文化、古蜀文化、古滇文化、藏巴文化等,各民族在族源和语言上的差异,使得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丰富、多元。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充分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段民间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风貌。而且东南亚各国在文化归属上也同受儒道佛三教影响,又各自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差异,这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优势可以最大程度上吸引外部游客观光。
依照丝路沿线区域旅游合作空间网格化的现有状况,陆上段应依托河西走廊、川渝走廊建成贯通国内通往国际的大通道,海上段则应依托重点枢纽港口如香港、澳门、海口,组成沿线旅游的枢纽城市,让枢纽城市发挥经济驱动、市场驱动以及文化驱动的优势,从而打造国际旅游合作走廊和沿线重点旅游风景区。[5]
丝路陆上段“中国—中亚—西亚”旅游合作走廊,在国内应依托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西安形成国内的主要节点城市,并建立这些主要节点城市的合作空中走廊;在国际上自我国新疆乌鲁木齐,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应以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奥什、杜尚别、塔什干、德黑兰、伊斯坦布尔等为主要节点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合作走廊。丝路海上段“中国—中南半岛”旅游合作走廊,在国内应依托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三亚、海口、香港、澳门形成国内的主要节点城市,并建立这些主要节点城市的合作空中走廊;在国际上自我国云南昆明,沿澜沧江、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应该以仰光、万象、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新加坡市为主要节点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合作走廊。
以上主要的节点城市都属于中国的省会、经济重镇或者中亚、西亚、东南亚诸国的首都以及旅游名城,它们在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和经济条件上较为优越,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对这些国内外主要节点城市进行政策协同和文旅资源协调,将大大增加旅游服务业的增值空间,并带动沿线各地经济和就业的增长。
西北地区应发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综合经济、民族文化、人文优势,以“西陇海—兰新线—兰青线”为轴,建立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银川和西宁五大都市旅游圈为中心的国内旅游合作区。面向中亚、西亚、欧洲国家的旅游通道,应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交流的合作,打造丝绸之路陆上段国际旅游港辐射网,从而更好地协调核心城市周边文旅资源,全面提升开放型旅游合作水平。[6]
西南地区和沿海港澳及海南岛地区,应利用成渝经济区、东南亚河道水网、珠三角、海峡两岸经济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将沿线各节点旅游城市进行资源整合,加快区域间的资源流动速率,更好地形成旅游经济发展带或旅游经济发展区。此外还要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以香港、澳门、厦门、三亚、海口的都市旅游圈为中心建立国内旅游合作区。海上段国际旅游港辐射网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发挥海峡两岸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独特优势带动东南亚诸国进行跨境旅游开发与整合,建设一批丝路国际旅游港,在多边合作组织的作用下实现旅游文化交流与旅游经济发展。
首先应该成立各国政府、各地区政府间的协商机制,在统一的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下组织政府磋商联席会议,确定在旅游签证、关税、游客安全、游客消费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法律协同。只有各国家、各地区政府之间能够在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互助,并达成旅游经济合作开发的共识,才能为丝路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法律保障,以及游客人身安全保障。其次是要加强政府间在旅游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协商和沟通,平衡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不同地域之间的利益,平衡旅游旺季与淡季的经营收益,从而更好地保障国内外旅游企业与中小商户的长远利益,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提倡联合共建,基建能力强的国家应起到扶持与领导作用,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要进一步向外开放,以此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和自然旅游资源的共享共用。
丝路旅游日常工作机制的确立,关键之处在于推进制定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行为准则,扫清旅游业日常运行所遇到的语言交流障碍、金融协同障碍(币种对换与支付方式协同)、民族政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等。政府要努力推动各国政府间、旅游企业间定期展开旅游合作论坛,通过旅游问题反馈,促进各方进行旅游合作经验总结,从而协调下一周期旅游业健康发展。在具体的旅游业日常协同机制确定上,关于物价协调、消费者权益保障、景区生态环境维护、景区人员管理、旅游企业投融资协调等,各国各地区政府的政策制定应遵循“标准制定——差异化自治”的原则,避免旅游业的同质化发展,促进各类旅游企业和经营个体的“差异化竞优”,以形成良好的旅游生态发展圈。
“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向来是各国、各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目的,因而建立丝路合作基金,通过旅游合作推动旅游投资,并带动多边金融开发机构成立,应成为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协同的金融合作基础上,要鼓励社会资本、公私合营资本、外资,以及城市小资和农村小资的踊跃参与,为各类资本的合理增值创造良好的结构化空间,以更好地繁荣旅游经济。
此外各国各地应做到公安、消防、卫生、武装、交通、旅游等部门的联合联动,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游客事务应急处理机制,减少丝路沿线旅游城市突发的各类意外事件、游客纠纷、恶意宰客、踩踏事故等,最大程度上为各种旅游危机事件,提供良好的善后处置服务以及紧急救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国内外各节点城市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须,也是立足于平衡国际国内区域发展差距的必要。联合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打造具有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有利于我国从文化层面、民间交流层面、经济层面、政府层面形成利益协同共识。值此之际,集中学术力量于研究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旅游经济合作开发模式、沿线旅游合作机制、沿线旅游合作路径选择等,对整合我国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合作、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