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与践行路径

2024-05-30 00:30:50王永贵许川川
宁夏社会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王永贵,许川川

(1.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地,江苏 南京 210044)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蕴含着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诸如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和表述,这是“党的文化建设创新理论成果的结晶”[1],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文化建设工作“五个方面”的重点部署、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七个着力”等。当前,学术理论界多从学理性角度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代表观点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工作论述维度的“十论”[2]和“十一论”[3],内在结构维度的“三论”[4],内涵维度的“六论”[5],发展逻辑维度的“四论”[6],等等。这些研究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脉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对于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入的思想理论体系,必然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日臻完善和成熟。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践行路径,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一、生成逻辑: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理论的诞生都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为了解决所处时代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尤为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文化建设中“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瞄定了文化发展方向,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强化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

(一)立足“魂”与“根”:在“两个结合”中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根”,始终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深刻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7]313,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契合的机理,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在“两个结合”中得以形成与发展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领导文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始终在“两个结合”中把握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并指导文化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向历史高度、时代高度和本质高度”[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以“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文化自觉,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为使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通过开展扫除文盲、制定文化发展方针等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特征及践行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9]4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的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文化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文化篇章。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10]。

(二)着眼“往”与“来”:在总结新时代文化建设经验中瞄定前进方向

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思想引领方面,党中央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及一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全面部署文化建设各个领域的工作安排,为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在制度建设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坚持和完善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体系,即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了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了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成效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1]10,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在对外交流方面,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传播愈加广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程度不断提高,新时代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日益繁荣的生动景象。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对新时代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经验的深刻总结与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

(三)聚焦“内”与“外”: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强化中华民族精神标识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2]694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世界与中国的具体形势。从时代背景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着力解决文化建设面临的难题、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建设发展的文化,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西方民主政治以及治理体系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这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必然带来文明格局的深刻演变。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关系及其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格局的走向。这就需要我们在历史文化逻辑的深层次上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且中国走和平发展之道,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注入了和平稳定的力量。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维度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在于,只有把坚定的自信作为文化建设前提,把文化自信作为积极的精神力量,才能提升文化自觉,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浪潮中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阴影,生成中华文化主体性,才能建成与当代中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才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维度上,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相继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等人类深层次问题,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向世界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华文化,增强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以及认同,极大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相互促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强化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

二、精髓要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时代主题、伟大实践基础和科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大文化思维,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进行战略擘画,全面推进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的各环节各层级,充分发挥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完善文化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的如“九个坚持”、“两个结合”、“五个方面”、“十四个强调”及“七个着力”等,在各领域进行系统谋划,阐明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论,明确了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论,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原则遵循论,以及构架了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论等,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要义精髓。

(一)战略地位论:“三个事关”的重大意义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3]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着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地位的集中表述,深刻指明了文化工作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内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定位。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执政建设、宣传文化与国家认同、文化工作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关系等多维度展开详细论述。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持续推进“两个结合”,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14]11。另一方面,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在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效互动中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文化思想规定了“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制度变革、道德建设、网络强国建设等多项工作的具体部署,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方式方法等,彰显了“明体达用”的方法特质,“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13]。

(二)使命任务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赋予了重要使命和要求,形成了系统任务论。第一,提出宣传舆论的使命任务。在2018年8月21—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宣传舆论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5]312,这是新时代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抓手。第二,明确文化建设的首要使命。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4]10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使命,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第三,突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3]。在当代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人民,使其入脑入心,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动的思想指南,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之力。第四,指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16]52。“两个巩固”既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文化建设必须牢牢坚持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涵盖了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各层级,成为引领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原则遵循论:坚定自信自立、秉持开放包容和坚持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文化发展工作,必须坚定自信自立、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首先,坚定自信自立。自信自立既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气质,更是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秉持的基本原则。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党立足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并巩固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秉持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守护、培育和巩固好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事业持续发展,文化领域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形成了独立自主和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其次,秉持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中华文化灿烂夺目的根本原因,更是今后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华文化要积极拥抱世界文明,就需要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开放的胸襟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增强对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鉴别力判断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壮大发展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最后,坚持守正创新。“守正”中的“正”是当代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更是文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源,“守正”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通过不断壮大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持续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权,增强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话语以及新形式,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14]1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完善发展,既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容创新,也有建立和完善有关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大制度,有力保障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四)战略部署论:以“七个着力”为主要要求的实践方略

我们党历来重视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和部署,就是这一战略思维的鲜明体现。“七个着力”是党从治国理政的战略全局和战略高度着眼,在不断总结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文化建设的重要部署,是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党肩负文化使命的重要抓手,构成了一个兼顾中国国情而又行之有效的逻辑体系。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性质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力量和根本方向,是决定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行的关键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更是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体现,彰显了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重点性的统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文化建设应具有的国际视野,中华文明只有在世界文明的交融共生中才能实现自身长足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七个着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抓手和战略部署,是党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深切把握的产物,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得以贯彻和真正践行的关键点。

三、实践路径:明晰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着力点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其重大价值是在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战略部署的同时,更加鲜明地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要求,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着力点。“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6]7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本质上是一种将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历史责任感、人民至上感有机融合起来的思想情感”[17],通过不断强化领导力量、完善关键环节、拓宽国际视野,全面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战略引领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夯实关键基点: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有力保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始终坚定立场。第一,要增强党员干部领导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16]25无论是舆论宣传还是意识形态斗争,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地大胆斗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能主动放弃和丢失人民的思想阵地,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的需要为目的,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显著标准,这是党领导文化建设工作的前提和最重要的原则。第二,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16]22,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能够有效识别应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思潮,以高超的理论能力推进文化建设。第三,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组织队伍建设。坚强的党组织是文化建设有效开展、取得成效的重要组织保障,高水平的文化建设工作队伍能极大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力。为此,要做好党员干部的选拔聘用和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学习和理解”[18],通过健全包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内的整套机制,形成一支政治素质硬、理论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文化领导队伍。

(二)筑牢实践支点:以制度之力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文化建设工作固然是系统性工作,但需要把握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文化建设要求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方式,有效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引导社会主义思潮,巩固全社会民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有效净化网络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需要坚持和持续推动“两个结合”,完善文化建设制度,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要持续而有力地推动“两个结合”。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必由之路。这要求首先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转化要求,即是否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培育和践行、是否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而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回答当代中国实践重大问题中实现现代转型,有效引导人们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态度、道德意识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制度。确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各领域体制机制的完善,如深化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评价机制、文化产品创作机制、人民文化权益保障机制等,持续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三,要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方式。只有润物无声才能日用不觉。新时代以来党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融入法治、融入日常、融入网络空间,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各环节、改进教育手段和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和提升践行效果,更加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规律,形成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协同培育践行的新样态。在此过程中以更加系统性、全局性、贯通性的思维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样,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宣传工作,凝聚精神力量需要筑牢网上网下同心圆。新时代文化工作更需要考量网络宣传手段、宣传对象特点以及宣传的国内外环境等诸多要素,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宣传,赢得广大民众的意识形态认同并使之自觉践行。

(三)把握战略要点:在交流互鉴中拓展中华文明国际影响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要求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文化传播环境中既能够有效应对“和平演变”、“霸权文化”的侵袭,又能够不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更加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繁荣。增进民心相通需要深化文明互鉴。一方面,要坚持和巩固文明交流互鉴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世界文明交流共融提供了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19]288中华文明在与世界其他民族有益成果的交流互动中将更加凸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推进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目标是要做到“四个讲清楚”,有效“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16]6,向世界“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20]317,等等。要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不断把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介绍给世界人民,切实增强中华文化的感染力,扩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及感召力,不断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完美的特色党建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