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体: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的统一

2024-05-29 13:22王永昌
观察与思考 2024年4期
关键词:货币实体资本

王永昌

提 要:实物产品是人类最早出现的经济形态,货币和金融虽是后来才出现的,但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现代社会比较成熟的经济运行体系,大体是由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指狭义的“金融资本”或“资本金融”,下同)这“三大家族”所组成的。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特性和不同功能,但又是相互融合的。实体经济是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基石,货币经济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血脉,金融经济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杆杠(新产业)。现代金融居于现代经济的“中枢”地位,通常也是现代经济出现风险的爆发点。正确认识和把握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的不同特性及其内在关系,自觉遵循现代经济发展规律,在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动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加快现代经济体系、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

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也是一切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类经济活动结构及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尤其在金融资本占据重要地位的现代经济体系里,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及形态就更为错综复杂。但是,在千姿百态的经济现象背后,人们总可以揭示出现代经济运行的一些基本规律。其中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要正确认识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①本文从实体、货币、金融三大维度划分经济形态,主要是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区分及由此而来的讨论为现实背景。同时,也基于人类经济活动由“交易”(市场)、“流通”(市场)而引发产业形态新变革的经济发展史事实。“实体经济”泛指各类实物化经济;“货币经济”主要指起商品价值量度、交易和经济活动调控作用的货币体系;“金融经济”是狭义的,主要指以金融货币形态出现的资本经营活动,简单说,就是以“钱生钱”的资本经营活动,资本市场是其典型形态。“金融经济”也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金融资本”或“资本金融”。为明确表述本文主导观点,笔者把“货币经济”与“金融经济”作了相应区分,而不简单地把“货币”纳入“金融”之中。反过来说,广义的“金融”是由“货币金融”和“资本金融”两大部分组成的。笔者认为,把“货币经济”与“金融经济”两者区分开来,在学术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探索。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一些尝试性探讨,并企望学界开展批评讨论。文中使用的“金融经济”即指“金融资本”(或说“资本金融”)。及其相互关系,自觉遵循现代经济形态这“三大家族”的运行规律。显然,这样做,对建构和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人类经济形态演进史

从本质上讲,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可归结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活动,而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通常被认为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当然,这是最为广义的“财富”概念。比如:人们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多也是指广义上的“财富”。而人们平时讲的“财富”,又多指“经济财富”。

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结构及形态在不同历史阶段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经济发展史角度讲,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早期人类只能简单依靠获取自然界的食物来养活自己,到了生存能力和生产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后,人们就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物质产品,并在满足自身需求有余的基础上,进而逐渐产生物物相互交换的经济现象。尽管这种经济现象开始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但毕竟已有了“交换”活动,为后来产生商品交易创造了历史性基础。到了商品经济时代,人们不但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生产,也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生产,生产的相当一部分产品专门卖给别人,并且在交易过程中逐步出现了以某个特殊商品(通常保存时间长、便于携带而又有较高价值的东西,比如:金银、布帛、贝壳等)作为等价物。重要的是,这种商品被赋予了“交换”“交易”“媒介”的功能。这就是原始形态的“货币”。再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交易活动不断扩大,人们逐步把交易等价物的职能自发地相对稳定在某一类或几种商品上,进而形成了有相当社会通识度的一般等价物,特别是出现了以贵重金属为一般等价物的“钱币”后,人类就真正出现了成熟形态的货币。这个时期,社会上较为流通的货币,通常是由政府(官方)统一铸造和发行的。货币的统一铸造和发行,对形成更广泛、统一的商品市场,推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加强国家治理等,都具有变革性意义。

几乎在出现金属货币的同时,随着经济交往在时空上的不断扩大,又出现了各类票据进而后来产生了纸币,人类商品交易活动随之不断向货币形态层面演变,实体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货币自身形态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货币功能作用越来越强,从而推动人类经济形态在实物形态基础上实现了货币经济形态的“历史性跳跃”。再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发达、经济活动越来越社会化,货币的职能也越来越拓展和延伸,逐渐出现了存贷调剂货币(钞票)的经营活动,包括出现了柜坊、钱庄、票号、典当、早期银行等资金融通的信用机构。这样,人类的经济活动便出现了以专营货币为职能的信用活动,特别是后来还发展到了专门以货币资本作为投资经营的资本活动,即出现了包括各类证券、股票、投资基金的资本市场。金融资本经济的形成,意味着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又完成了一场新的革命性变革:由货币经济跃升到了金融资本经济形态,从而迎来了一个资本市场的新经济时代。

以上,主要从逻辑角度描述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简单演化史。从中便可以看到,人类经济活动形态由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过渡到物物交换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进而发展到以一定等价物为交易媒介的商品经济形态,再演进到货币经济形态和金融资本经济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人类经济交往活动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经济发展史由简单到复杂、由传统到现代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现代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以金融资本活动为“神经中枢”的经济形态。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①参见郝立新主编:《底线思维——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40 页。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一个现代化经济体,大体应该是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广义金融包括货币经济)互为交融、协调发展的经济体,并且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有相当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尊重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尊重人类经济活动文明成果,正确认识和看待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内在关系,任何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主张,都是不可取、有害的。比如:既不能因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就简单地说要“重实轻虚”,也不能为了强调金融经济的重要性。就说要“脱实向虚”。当然,这个“虚”指什么?或者说“虚拟经济”确切是指什么样的经济?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事实上,只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形态,都是客观存在的,也都是应该促进其健康发展的。

二、“三大经济形态”的内涵及特性

无论从经济发展史还是现代经济形态结构来看,一个有独立发行货币权的经济体,其经济运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三大方面。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实际上就是这“三大家族”相互作用的集合体。对这三大经济形态的本质特性作简要分析。

(一)实体经济的内涵和特性

所谓实体经济,是以生产、创造物质产品和实际劳务、商务为主的经济形态。作为第一产业的农牧渔业、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的多数服务业等,都属于实体经济范畴。

一般地说,实体经济包括物质、精神、劳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把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文化产品也列入实体经济,主要是因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样具有投入产出的“产值”。当然,无法直接用“产值(金钱)”来计量的精神文化,多数有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同时具有非经济的无形财富的功能和特点,因而不能完全把精神文化视为“实体经济”。这是由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但从生产文化产品或者说文化产业角度讲,的确也是可以将精神文化产品纳入实体经济范畴。

实体经济主要是指直接生产具有使用价值和市场交换价值且通常有具象形态产品的经济活动(包括部门、行业、产品、商品、服务等,有些智力、劳务活动不一定以实体产品形式出现,但通常会融入实物产品或以人们活动的时空方式存在),而这些经济活动的价值一般又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总值)为统计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就是实体经济被量化为货币单位的价值。这样,客体性存在的实体经济便转化为货币形态,也就是货币经济形态了。

(二)货币经济的内涵和特性

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同时也是货币、金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有形物化生产过程的背后,同时覆盖着强大的货币流、金融流。

所谓货币经济,就是作为充当市场上所有商品一般等价物的“货币”(通俗叫“金钱”),发展成为能广泛度量和调节经济活动的货币流通体系。人类社会生产的物品、商品,种类无穷无尽,但货币作为“货物之币”,代表了生产这个商品所付出的社会平均劳动价值,而这个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是市场约定俗成的,又是所有商品都相同共有的,因而货币可以充当各种货物交换的媒介物。货币来自于人类生产物品和交换物品的经济活动,又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就货币自身的直接作用而言,它具有五大基本职能:商品交换的媒介;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储存社会财富的工具;各类财务的支付手段;国际收支的支付作用。货币的这些基本功能和作用,说明货币与实体物品、有形商品是有本质区别的。笔者把货币的独特形态和功能现象,概称为货币经济活动或者说货币经济。

货币经济是在货币基本职能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包括货币发行、货币流通、货币制度、货币政策、货币监管、货币市场(包括汇率市场)等在内的独立运行体系。

(三)金融经济的内涵和特性

现代经济除了货物商品意义上的实体经济和作为价值化、符号化意义上的货币经济外,还有一个“大家庭”,就是资本化意义上的金融经济,或者叫金融资本形态的经济。

所谓金融经济,主要是指直接作为一般商品等价物的货币资金转化为市场投资资本,以期创造新的剩余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经济形态。用通俗语言来讲,金融(资本)经济就是用钱生钱、用资本(价值)生资本(价值)的经济活动,其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资本市场上的资本经营活动。

因此,笔者讲的“金融经济”实际上是指“金融资本”或者“资本金融”的经营活动。金融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货币资金(其背后支撑是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上的交易活动,是一种价值增值的资本运动过程。

三、“三大经济形态”划分的主要依据

社会经济结构和形态是一个多维复合体系,不同学科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也可以从不同视角或运用不同方法作不同的分类。比如:可以把社会经济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形态;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个私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形态;制造业经济、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形态等。多年来,国内常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以及“脱实向虚”等说法。笔者的基本思路即由“实体经济”进而思考现代经济形态而形成的。

(一)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谈起

现代社会经济调控和治理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的关系。但人们常常把“非实体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这不但没有真实反映现代产业和现代经济结构,而且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有些发达国家曾一度忽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过度推动金融资本、互联网经济扩张发展,引发互联网经济、金融经济泡沫破灭,甚至被称为“虚拟经济陷阱”。“虚拟经济”的确切含义、具体包括哪些经济门类或现象,这都是需要深入讨论的。简单说“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金融资本经济”就是高投机性的“虚拟经济”,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金融资本经济也是现代经济结构中极为重要的、实实在在的大产业。①本文主题主要讨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及其关系问题,故不专门分析讨论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是否为“虚拟经济”及其分类归属等问题。当然,离开实体经济、轻视实体经济或者说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有些货币、金融机构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推动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虚化膨胀”,就是“脱实向虚”现象。这在国内外经济现实运行中也是多有存在的,值得重视并予以防范。

毫无疑问,现代经济结构是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一个完整复杂的体系,而不只有一种实体经济。事实上,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都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存在有所谓单一的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因此,既要坚持实体经济的基础性、支撑性地位,同时也要加快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起完整的、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经济形态体系。

人们通常把货币和金融或者财政货币混同使用。这虽有一定道理,因为相对实体经济而言,货币、金融现象都有“抽象价值性”“非实物性”和“符号性”等特点,但如果就此把货币经济与金融经济视为“虚拟经济”,则是不尽科学合理的。只有出现过度过量超发货币和资本市场出现过度过量金融衍生品时,才会形成“虚拟经济”“泡沫经济”。因此,不能把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简单说成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这个词,容易产生不实的、虚幻的、不良的负面意义。用“货币经济”“金融经济”等范畴,就要客观中性得多,也能产生积极的导向性。这里,且不说“虚拟经济”“虚化经济”概念的内涵所指,但一个国家倘若轻视货币和金融经济,就如同贬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一样,都会付出沉痛的代价。

(二)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的主要区别

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及金融(资本)经济划分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三者的不同功能和表现形态所决定的。

如前所述,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货币经济形成于和依赖于实体经济,同时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但货币经济早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形态,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表现形态,而且有着独特的运行规则和专门的掌控机构。

与实体商品是使用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一样,货币、货币经济主要以“一般等价物”的社会价值形态而存在;一般商品主要满足人们生理和精神消费需要,而货币和货币经济主要满足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流通(工具)需要;实体物品和实体经济是货币和货币经济的“原型”“源流”,但货币经济规模和总量(包括货币运行中的自我创造)通常要大于实体经济,它“覆盖”“再现”并可以能动地调控实体经济(比如:通过控制货币数量和何时、何方式、何渠道投放与回收等来引导实体经济运行等);实体经济自身的运行主要是一种经济行为,而货币和货币经济运行除了经济行为外,还同时具有鲜明的国家法定、国家主权、国家信用、国家掌控,以及国家调控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等政治属性。货币体系十分复杂,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运行规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政府性相对独立的经济形态。

从一定意义上讲,实体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反映着经济的成熟化、市场化水平,同时也反映着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现代治理水平。如果经济货币化水平过低,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市场化水平也较低,资源资产的流动性不足;如果经济货币化水平过高(发行货币过多、使用货币工具不当),那会导致实体经济贬值而引发通货膨胀等。

总之,货币和货币经济是与实体经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另一个“经济世界”。

(三)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的主要区别

金融(资本)经济直接发端于货币经济,而且在形式上更多地直接表现为一种货币(钱)化运动,且起初多以类似银行的机构作为运行主体,或者说是以银行机构职能分化方式出现的。因此,人们往往把“货币”统称为“金融”。这样的广义“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包括财政货币和资本金融两大部分。显然,把财政货币与资本金融相对独立出来,不但是有客观依据的,而且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简单探讨一下货币经济与金融(资本)经济的主要不同特性。

货币经济与金融(资本)经济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就是货币经济主要起度量、交换、支付、贮藏物品和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作用,也就是起着对社会经济资源、社会财富流通和配置的工具作用,而金融经济或者说资本金融经济则主要是为了社会经济财富的再创造,尤其是把资产、资金作为投资的资本在资本市场上实现资本价值的再创造,因而是以资金资本的市场投资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经营活动,也是对社会经济资源实行高效优化配置的市场化机制。这种经济活动既与以“调控工具”为主的货币经济不同,也与实体经济在性质、运行上有本质区别,因为金融经济是以资本投资形态为主而存在和运行的。从主导功能上讲,国家掌握的货币(汇率市场除外)是不能直接用来投资经营的,也不能直接以营利为目的,而笔者讲的金融经济,是以投资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市场化行为。一旦经营者手中的资产运用于投资经营,就是一种市场化的资本,就进入了资本市场,由此形成的经济现象,就是金融经济或者说资本金融经济。

著名经济学者刘纪鹏曾长期从事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在深入思考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他撰写了一本50 余万字的《资本金融学》,开创性地提出了“资本金融学”概念及其学科体系框架。他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金融时代的演变”①参见刘纪鹏:《资本金融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年版,自序第XIX 页。:一是财政金融时代,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以财政金融为主的金融体制,银行实际上主要承担财政出纳功能;二是货币金融时代,财政金融体制实行“拨改贷”政策后,专业银行具有了向企业进行商业货款的功能,银行开始赚取存贷息差而获利,我国金融由此进入了货币金融时代;三是资本金融时代,随着组建深沪股票交易所,我国开始进入了直接融资形态的资本金融时代的历史进程,在大量建立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非银行机构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和部分投资银行的业务。①参见刘纪鹏:《资本金融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年版,自序第XIX-XX 页。

厉以宁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资本金融是当今世界现代金融发展的新领域。”②参见刘纪鹏:《资本金融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年版,序言第XV、XV 页。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中国是“从传统货币金融单一的间接融资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的现代金融”方向发展的。③参见刘纪鹏:《资本金融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年版,序言第XV、XV 页。

这就给人们一个重要启迪,就是财政金融、货币金融和资本金融是有明显区别的。虽然刘纪鹏教授都使用了“金融”概念,但三者特性是不同的。笔者以是否作为资本投资营利为主要界定依据,将“财政金融”“货币金融”(财政、央行的主要职能,也包括商业银行从事的存贷息差活动)统称为“货币经济”,而将资本投资形成的资本市场及相关经济现象称之为“金融经济”或“金融(资本)经济”。

现在,就货币经济与资本金融经济关系作一个更为具体的分析。

第一,金融经济的存在和表现形态是一种直接的货币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而不是实物意义上的资产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形态。一般资产经过货币化后才有可能进入“钱生钱”的资本金融化过程,即进入资本市场。但是,实体性、实物性资产即使转化为货币,当这种货币仅仅作为货币化资产而尚未作为资本性资产,即没有进入“钱生钱”的资本化过程时,它还不是金融资本化的经济活动。换句话说,只有进入市场化的投资资本,才是金融资本化的经济活动。

第二,作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资本,必须是为了创造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钱生出更多的钱)。这种资本活动是一种投资未来(未来收益)的价值再创造过程,因而同时也是具有风险性的资本投资活动。

资本金融化具有创造价值和创造风险的双重特性。也正因为如此,一般性的存贷款活动不属于资本投资行为,因而把它纳入货币经济范畴。由于资本金融经济的形成并快速发展,现代经济运行风险性也明显增大,但价值创造性也是前所未有的。正是这种资本金融化或者说金融市场化活动,才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未来。

第三,这种投资资本通常需要证券化,即转换为在资本、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股票、债券等,使资产成为可流动、可买卖的资本。只有这种资本才是投资性的金融资本。资本证券化是金融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形态。现代金融千姿百态的金融创新产品,也主要源于资本的证券化。

第四,作为一种与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相对应的金融资本经济,必须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市场功能和表现形态,这就是资本市场及其各类金融产品。比如:信用借贷、信用保险、证券交易、信托理财、债权债务、典当租赁、各类投资基金、期权期货,以及各类金融衍生品等,都属于金融资本的经济活动及其金融产品。

由此可见,资本化、市场化、投资性、证券化、增值性、高效性以及风险性等,都是金融(资本)经济活动的基本特性。社会经济只有达到相当的货币化(是金融资本化的前提),进而达到资产、货币的资本化和市场化程度,并且有明晰的产权主体,有比较健全的信用、法制和风险监管体制等保障制度后,才能形成资本金融化和资本市场的独立健康发展。

资本金融化或者说金融资本化是现代经济和现代金融的重点发展领域,由传统货币、传统银行、传统存借贷经济间接融资向资本金融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直接投资经营资本的演进发展,是人类经济结构形态、市场运行形态和货币、金融发展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以金融(资本)经济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经济运行形态的必然趋势。严格地讲,我国的金融(资本)经济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构筑健全有序的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的现代经济形态,尤其在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同时完善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体系,必将极大推动和提升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发展进入现代化经济体系行列,为现代化经济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货币经济与货币市场

货币经济作为货币发行、货币流通、货币调控运行系统,它本质上是实体经济、金融(资本)经济的价值化和流动化。但是,货币经济本质上不能以投资营利为主要目的,货币本身不能完全市场化(国内更是如此),因而也不能完全产业化。货币经济运行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如果国家把货币作为资本经营以赚取利润为目的,那么整个社会经济就会很快崩溃。

货币经济是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的重要桥梁。如同实体经济的有形产品一般要通过商品市场来实现交换和社会价值一样,货币经济的一个基本功能,也往往要通过货币市场来实现。尽管货币本身也有一定的价值性(比如:利息、利率等方面),却不能完全市场化,它要对整个经济活动起“中间调节者”作用,自己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货币市场也不是一种完全市场化、产业化行为,因为货币市场实质上是一种融资性平台,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载体。

由于包括政府、银行、企业在内的各种经济活动主体,客观上都会有资金盈余方和资金不足方之分,在时间上分为一年期以上的长期性资金余缺和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性资金余缺两大类,又由于资本市场侧重于为中长期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服务,因而需要一个充当短期性、调剂性的资金市场,这就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主要为季节性、临时性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平台。相对于中长期投资性资金需求来说,短期性、临时性资金需求是经济运行中最基本也是最经常的资金需求。短期的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余缺,是由日常经济行为的频繁性和多变性造成的,因而是经常并大量发生的。国家对货币市场进行调控也是经常的、大量的。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一种短期资金的交易平台。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交易带有一定程度上的资本金融性成分,但其主导功能仍属于货币经济范畴。因为,它仍属于一种“准货币”行为。货币市场主要包括:一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同业拆借市场,由于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反映出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因此它所形成的利率即同业拆借利率就具有基准性意义(基准利率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由此人们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为美国货币政策主管机关的美联储的基本职能及其加息、降息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意义);二是为解决国库资金周转困难而发行短期债务凭证——国库券,国库券的发行与流通便形成了国库券市场;三是银行的承兑汇票和商业票据则形成了票据市场;等等。但是,由于货币市场所容纳的产品,主要是以政府、银行以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为主,因而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上也只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被称为“准货币”,所以此类市场只称之为“货币市场”,尚不属于典型的资本市场。

有句经典名言:谁掌控货币,谁就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政府掌控国家经济的基本手段,一是实行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和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规定社会财富及其创造、积累、分配的性质和制度;二是更具体地确定税收、开支的财政政策;三是掌握更具灵活性的货币调控工具;四是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环境的引导。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尤其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与财政政策相配合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预期宏观调控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其他货币活动所采取措施的总和,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操作手段、传导机制等内容。根据货币理论,宏观调控经济运行和货币活动的核心,是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而货币政策及工具,就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调控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是公开市场业务,三是利率调控,四是再贷款和再贴现,五是信贷政策,六是“窗口指导”,等等。

由此可见,货币经济既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又与金融资本经济密不可分。货币经济形态使实体经济得以度量、交易、流通,又为实体经济转化为社会价值和金融资本创造了条件。同时,作为货币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市场和政府的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又具有了金融资本经济的一些重要特性,开始步入了金融资本经济领域,但就货币市场在国内经济运行中仍主要起宏观调控职能而言,货币市场本质上还属于货币经济范畴。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货币经济架起了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经济之间相互通达的桥梁。

(五)金融(资本)经济是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催化剂”

货币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价值化和流动化。货币经济不但再现(量化)实体经济价值,使实体经济得以实现市场交易和流动,而且通过金融(资本)经济得以拓展和放大。货币经济一手牵着实体经济,一手又牵着金融(资本)经济。金融(资本)经济是一种对货币、资金资源的资本交易行为,任何实体经济要进入金融资本市场,都必须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资本,才有可能进行交易。货币经济是实体经济进入金融资本经济的“转换器”。货币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量化和价值化,提供生长的养料和条件,提供交易的条件和可能,也提供增值和发展的新动能。

货币经济不同于实体经济,也与金融(资本)经济有着本质区别。如前所述,货币经济与金融(资本)经济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功能和运行规律。货币及货币经济在整个经济运行中主要起媒介、调控作用,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货币经济本质上是不能完全被金融化、资本化和市场化的,货币资产原则上不能作为投资资产和盈利资本。货币经济主要由政府掌控并作为调控经济运行的工具,而金融(资本)经济主要是由市场调控的,以资本增值盈利为主要目的。两者在性质、功能上是不完全相同的。尽管货币经济的一些领域,比如:货币市场中的货币,已经具有营利的市场化行为,但这不是它的主导功能,货币市场的基本作用,仍以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工具为主,而且主要是由政府(中央银行)掌控的。对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行,国家主要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一般不直接作为经营主体去金融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经营。

所谓金融资本是现代经济和经济运行的制高点,主要指金融资本的资本化和市场化属性。现代金融除了具有借贷融资的传统职能外,更多的职能是通过信用保险、债券证券、投资基金、期货、期权以及各类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具有资本经营属性,也就是金融达到了高度资本市场化的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金融、现代经济的“前沿阵地”,主要是指金融资本市场。

金融资本市场对各种经济资源、发展要素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和放大功能,尤其对优质资源、优质资产和优质资本具有极大的“催化”“孵化”和“千斤顶”式的杠杆效应。当然,这里主要指实体经济和可以市场化经营的资产,而国家的有些资产,比如:只能由国家控制的、国防的、货币的资产,就不能完全进入资本市场进行交易。那么,什么是资本市场?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认为,资本市场通常是指“取得和转让资金的市场”①[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高鸿业等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16 页。。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詹姆斯·C.范霍恩(Van Horse J.C)等认为,资本市场是“长期金融工具(股票和债券)”②转引自王永昌:《金融资本文明论——走向财富创造的新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133 页。的交易市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则从资本的功能出发,认为资本市场是“通过风险定价功能来指导新资本的积累和配置的市场”③转引自沈坤荣等:《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21 页。。

因此,可以从资本功能和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交易相结合的概念上来定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就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借贷、投资、配置的资本交易行为(平台)。相应地,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交易行为则可以视作货币市场的调剂行为。用一年期限来划分的话,资本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市场,还应包括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银行信贷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基金市场等。从本质上讲,金融经济是资产的资本化和市场化,而资本市场是金融经济最主导、最直接、最日常的表现形态;资本市场是中长期投资、积累、配置、经营资金并获取市场利率(市场风险定价)的资本交易和投资行为。

资本市场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又称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是已经发行的金融产品的交易市场。资本市场还可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按产品来划分,资本市场主要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证券市场等。

总之,金融经济不但对实体经济具有极大的优化配置、引领推动作用,而且自身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和经济“帝国”,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当然,金融资本引发的风险也越来越多。

四、实体经济、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的“三环交融”关系

在国家经济运行体系中,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功能和运行规律,也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运行规律,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的源流,但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具有极大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货币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血脉和阀门,也是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的中间转换器。它不但全面渗入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运行过程,而且发挥组织、引导、调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形成资本金融经济之后,货币经济就不再只是实体经济的“投影再现”和价值量化,而同时还要反映资本金融的价值,调控资本市场的运行。正因为如此,现代经济体的货币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已无法简单从实体经济一个角度去分析货币的性质和运行。与此同时,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从理念思路到方式工具都相应发生了变革。这也是现代国家宏观调控问题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的原因所在。

金融(资本)经济是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产物。货币经济起初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商品和劳务的等价物、交换媒介、财富尺度、支付工具、财富贮藏、调节工具(货币政策)。如果货币功能作用只停留在上述范围的话,那它就不是金融资本,更不是现代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经济是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更高发展形态。只有货币成为经济活动内在的资本要素、成为“钱生钱”的资本、成为有专业组织机构经营和专门资本市场的情况下,才是金融资本行为,才能形成金融资本产业,才意味着真正发展到了现代金融阶段。

进入20 世纪,金融资本工具越来越丰富,金融经济越来越庞大,资本、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交易量也越来越大。据统计,20 世纪末时,全球外汇交易额是世界市场进出口总价值的60 倍,实物贸易仅为金融交易的2%。全球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达到了140 万亿美元左右,而当时全球商品和服务年总产值则为46.7 万亿美元。全球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处于一个倒三角状态,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的增量资产比达到3:1。由此可见,经济资本化、金融化特征越来越明显。①参见宁振华、牛富荣:《金融内生性功能演变路径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13 年第5 期。

总的讲,实体经济、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三者既相互独立、各自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功能作用,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它们三者之间在功能结构上的内在关系,就如同互为交叉而又互不完全交合的“三环圆圈”一样(见图1)。

图1 实体经济、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三者关系

现代宏观经济形态是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三者独立又交融的统一体。只有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良性互动,才能保持国家宏观经济健康有序运行,而这也正是国家顶层宏观调控政策应首取的基本目标。

五、区分“三大经济形态”的重大意义

对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形态作出相对独立的区分,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虽然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和功能,而且其数量、规模越来越大于实体经济,但它们始终不可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孤军远行”,任何时候忽视实体经济发展,都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扭曲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值得记取。但是,也不能简单地把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只看作是“虚拟经济”而加以轻视或批判。这同样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区分实体经济、货币经济、金融(资本)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及其内在关系,对于正确把握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社会经济形态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二,货币经济是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血脉”和“调控器”。货币经济一手牵着实体经济,一手拉着金融(资本)经济。如果说实体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的根基和“身躯”的话,那么货币经济就是整个社会经济体流动的“血脉”。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不只是商品交易的媒介、衡量经济价值的尺度和社会财富的基本载体,更具有国家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国家掌握、调控经济的最主要的经济政策工具和“调控器”。在现实生活中,货币如同空气一样,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正是由于货币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大、覆盖广,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血脉”作用,因而货币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调控作用。货币的供求关系及其结构质量,比如:货币数量的多与少、货币结构的优与劣、货币流动得快与慢、货币价格(利率)的高与低,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货币供求失衡,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就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等。事实上,一个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手段、工具和特点,通常表现在货币运行的掌控水平上。作为货币发行当局和主要承担货币调控职能的政府机构,无疑不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否则就会错发、乱发、超发、错配货币,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第三,金融(资本)经济是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延伸和“催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前哨”。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中,金融、资本市场发展快,规模大,功能强。表面上它不直接创造实体财富,但当代人类需求早已超出实体需求,人类也早已发展出更为丰富广泛的其他财富需求,而这又往往是通过金融、资本市场的财富创造来实现的。更重要的还在于,金融、资本市场是将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活跃、最优质的资源进行高效配置的平台。金融、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关键、最活跃、最前沿的市场。要发展现代经济、构筑现代产业、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不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后,到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服务业占主体的经济结构,尤其随着金融业和资本、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经济在现代经济中就越来越起着主导性作用。可以说,现代社会在工业文明之上又形成了一个所谓的金融“帝国”。对当代中国来说,科学认识金融(资本)经济,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金融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四,金融经济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金融(资本)经济作为现代经济的“中枢”和“前哨”,一方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引发经济风险的重要导因。纵观现代经济发展史,几乎大都是先形成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再进而引爆社会经济危机的。这就告诉人们,金融(资本)经济有其独特属性和发展规律,又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这是很值得研究和认真应对的。

第五,推动金融(资本)经济健康发展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中国经济结构正向高质量发展和人均高收入阶段的现代经济形态转变。在这个历史阶段,正是需要艰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世界上已经成功跨越或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经济结构能否转型升级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社会结构能否实现更加公平正义、百姓收入结构能否跃上高收入水平并兼顾共享性,是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所在。而这些因素都与金融(资本)经济能否得到健康有序发展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只有金融(资本)经济积极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健全完善,经济结构才能达到现代经济体系水平,老百姓才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投资,参与一次、二次、三次财富分配,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进而更快地步入高收入阶段,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经济社会基础。

由此可见,科学区分和认识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资本)经济的特点、作用,正确处理和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推动“三大经济形态”协调有序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货币实体资本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古代的货币
资本策局变
古代的货币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