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娟
牛支气管肺炎又被称为小叶性肺炎,是牛养殖管理期间的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在牛养殖管理过程中,应该提高重视程度注重做好牛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原因总结,并结合实际发病症状,构建综合性的防治方案,确保早发现紧急处理,将牛支气管肺炎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发病原因
1、病原微生物感染
牛支气管肺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牛的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这些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引起牛支气管肺炎的病毒主要包括牛腺病毒、牛呼吸道合胞病毒、牛副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通常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牛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和呼吸道症状。引起牛支气管肺炎的细菌主要包括肺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这些细菌通常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牛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和呼吸道症状。引起牛支气管肺炎的支原体主要包括牛肺炎支原体等。这些支原体通常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牛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和呼吸道症状。在实际临床中,牛支气管肺炎往往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共同感染引起的。例如,病毒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细菌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这使得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加大。
2、环境污染
养殖密度过大导致牛之间的距离过近,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此外,密度过大还会使牛的活动空间受限,导致空气质量恶化,进一步诱发支气管肺炎。牛舍内粪便长时间堆积,会导致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升高。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使黏膜屏障功能减弱,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条件。牛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的积累,如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炎症、水肿,进而引发支气管肺炎。同时,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会导致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加,牛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此外,环境污染还会导致牛舍内空气质量恶化,使牛处于慢性应激状态,降低其抵抗力,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病风险。
3、饲料营养价值差
牛的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价值差、饲料种类单一、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牛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病风险。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搭配不合理,可能导致牛的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影响免疫功能。营养物质含量不足或质量差,如劣质蛋白、纤维含量过高等,会导致牛的营养摄入不足,降低免疫力。长期单一地使用某一种饲料,可能导致牛的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免疫功能。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硒等,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免疫力。长期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影响牛的免疫系统。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如铅、汞等,会对免疫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损害免疫系统。饲料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和破坏,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
二、临床症状
牛支气管肺炎的潜伏期通常为1~7d,个别病例可能更长。在潜伏期内,牛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体内已经开始发生炎症反应。咳嗽是牛支气管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病牛可能出现干咳或湿咳,伴有胸闷和痰液。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牛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呼吸音粗厉,有时可听到啰音。病牛鼻孔可能流出黏液性鼻液,尤其是在病程初期和末期。体温升高,通常在39.5~41.5℃之间,呈弛张热或间歇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牛出现口渴增加的现象。前胃弛缓,泌乳量减少。肺部听诊时,病灶部位初期肺泡呼吸音减弱,可听到捻发音;后期由于渗出物堵塞肺泡和细支气管,听不到肺泡呼吸音。胸部叩诊时,有小部分浊音区,其他为清音区。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数量增加。
三、病理学变化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支气管上皮细胞受到病原体、毒素和炎症介质的影响,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支气管黏膜血管扩张,血液成分渗出,使黏膜充血、水肿。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导致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增多。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可能出现脱落现象。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影响气道通畅。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出现渗出液和纤维蛋白原。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泡内液体和炎症介质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血液成分渗出,导致肺泡内液体和炎症介质渗出。致肺泡腔内纤维蛋白原沉积,形成纤维蛋白原纤维,影响气体交换。肺泡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四、鉴别诊断
1、与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牛支气管肺炎的症状通常较重,包括高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听诊有湿啰音等。支气管炎的症状相对较轻,可能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轻微发热等,肺部听诊可能有干啰音或少许湿啰音。牛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等。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基本正常,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较轻。
2、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诊断
牛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环境因素、饲料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由支原体引起,属于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牛支气管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呼吸急促、高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等。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高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等。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病牛可能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牛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等。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脏表面呈现大理石样外观,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胸膜表面可见纤维素性沉着。
3、与大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牛支气管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呼吸急促、高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等。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牛大叶性肺炎的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胸痛、咳嗽等。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或胸膜摩擦音。牛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等。牛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性分泌物,肺组织坏死等。
五、治疗方案
1、西药治疗
牛支气管肺炎的西药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病牛的年龄、体重、症状及病理变化等因素。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制止渗出、促进吸收与排除、对症治疗等。根据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常见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头孢类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病牛的体重、年龄和药物浓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而言,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10~20mg/kg,大环内酯类药物10~15mg/kg,氟喹诺酮类药物5~10mg/kg。抗菌药物可采用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药物浓度要适当,以免引起局部疼痛或血管刺激。口服给药要注意药物的口感和剂量,以确保病牛能充分吸收。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应根据病情和病原微生物的清除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治疗周期为7~14d。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肺部听诊和血液检查结果判断疗效,如疗效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中药治疗
中医辩证牛支气管肺炎主要依据牛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常见的证候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湿阻肺、肺热壅肺等。针对不同证候,采用相应的中医药方进行治疗。
①风寒袭肺证
症状表现为咳嗽、流清涕、痰白清稀、鼻翼扇动、口色淡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推荐使用麻黄汤加减。麻黄6~9g、桂枝5~8g、杏仁6~9g、甘草3~6g、石膏10~15g。每剂药加水约500~1000mL。头煎煮沸后,慢火煎30min;二煎煮沸后,慢火煎20min。每剂药约剩200~300mL药液。将药液混合,分2~3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3~5d。
②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为咳嗽、流黄涕、痰黄稠、口渴、口色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常用中药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15g、连翘10~15g、薄荷6~9g、荆芥5~8g、黄芩6~9g、甘草3~6g。每剂药加水约500~1000mL。头煎煮沸后,慢火煎30min;二煎煮沸后,慢火煎20min。每剂药约剩200~300mL药液。将药液混合,分2~3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3~5d。
③痰湿阻肺证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口色淡、舌苔白腻、脉濡滑。常用中药组方二陈汤加减。陈皮6~9g、半夏6~9g、茯苓10~15g、甘草3~6g、枳实5~8g、杏仁6~9g。每剂药加水约500~1000mL。头煎煮沸后,慢火煎30min;二煎煮沸后,慢火煎20min。每剂药约剩200~300mL药液。将药液混合,分2~3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3~5d。
④肺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黄稠、呼吸急促、口渴、口色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常用中药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6~9g、杏仁6~9g、石膏10~15g、甘草3~6g。每剂药加水约500~1000mL。头煎煮沸后,慢火煎30min;二煎煮沸后,慢火煎20min。每剂药约剩200~300mL药液。将药液混合,分2~3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3~5d。
六、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调控
牛支气管肺炎预防期间的环境清理与环境消毒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这有助于降低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传播风险。日常保持牛舍的通风和采光,确保空气质量良好。坚持每天清理牛舍地面、墙壁、栏杆等设施,及时清除粪便、垃圾等污染物。每周更换、清洗饮水器,保持饮水清洁。保持牛舍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0~28℃,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夏季利用自然通风或安装风机等设备,增加舍内空气流动性,降低温度。设置遮阳设施,减少阳光直射牛舍,降低室内温度。在牛舍内设置喷淋装置,定时喷水,为牛只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在夏季高温期间,适当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以满足牛只的营养需求。冬季加强牛舍的保温设施,如增设草垫、篷布等,防止冷空气入侵。在保证舍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通风量,避免过多冷空气进入牛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考虑安装取暖设备,如暖气、火炉等,提高舍内温度。根据季节、天气、牛只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通风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开启风机或窗户等通风设备,增加舍内空气流动性。观察牛舍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指标,评估通风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风设备的开度、数量和通风时间,确保舍内空气质量达到标准。在通风结束后,及时关闭通风设备,避免冷空气进入牛舍。清理完成之后,要对环境进行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常用的消毒药剂有0.1%的次氯酸钠、2%的过氧化氢、1~2%的过硫酸氢钠、2~3%的复合酚等。根据消毒药剂的使用说明书,结合牛舍的面积、设施数量和消毒频率等因素,计算出合适的使用剂量。可以将消毒药剂稀释后,用喷雾器对牛舍地面、墙壁、栏杆、饮水器等设施进行喷洒消毒。也可以将消毒药剂稀释后,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毛巾、刷子等)浸泡在消毒液中,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消毒。也可以将消毒药剂放入熏蒸器中,对整个牛舍进行熏蒸消毒。
2、加强营养调控
牛支气管肺炎预防期间,饲料選择、饲料搭配以及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量至关重要。合理的饲料和营养摄入有助于增强牛只的免疫力,降低支气管肺炎的发病风险。可以选择高品质的粗饲料,如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等,确保纤维含量适中,营养价值丰富。或者选用优质的全价饲料,根据牛只的年龄、体重、生长阶段和生产目标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牌和类型。避免使用霉变、污染、含有过多添加剂的饲料。饲料搭配过程中应该确保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纤维等营养素的平衡,避免营养不足或过剩。合理搭配饲料种类,使各种营养素相互补充,提高饲料利用率。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合理安排喂食次数和喂食量。注重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的科学添加:维生素A添加50~100IU/kg、维生素D添加100~200IU/kg、维生素E添加10~20IU/kg、维生素C添加100~200mg/kg、钙添加0.5~1g/kg、磷添加0.3~0.5g/kg、镁添加0.1~0.2g/kg、钾添加1~2g/kg、锌添加50~100mg/kg、硒添加0.1~0.3mg/kg。在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时,应确保饲料中的其他营养素得到平衡,避免过量添加导致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同时,要定期检查饲料和牛只的营养状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饲料配方和添加剂的使用。
3、妥善分群,调控养殖密度
牛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分群依据主要是根据它们的生长发育、生理需求和饲养管理特点。合理的分群有助于提高饲养效益和预防疾病。在分群处理过程中可以将牛按照出生的年份进行分群,如新生牛、幼年牛、成年牛等。也可以根据牛的生长发育特点,将其分为幼年牛、青年牛、成年牛等。或者根据牛的生产性能,如产奶量、肉产量等,将其分为高产牛、中产牛、低产牛等。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出生日期相近的牛分为一组,以便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或者将生长发育水平相近的牛分为一组,以保证饲料和营养的均衡供应。或者将生产性能相近的牛分为一组,以便进行针对性的生产管理。一般新生牛每头牛占地面积约为0.5~1.0m2。幼年牛每头牛占地面积约为1.0~1.5m2。成年牛每头牛占地面积约为3.0~5.0m2。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诊治和防控过程中要结合牛的发病情况与相似疾病作出有效的鉴别,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充分运用其中,进而提高支气管肺炎的治愈效率。
(作者单位:814000 青海省果洛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