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官
肉牛营养代谢性疾病会影响到牛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牛群生长发育迟缓长时间卧地不起严重的会影响整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肉牛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疾病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是会对牛的正常生长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在进行营养代谢性疾病诊治过程中需要做出精准的诊断和分析,然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两种肉牛养殖中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希望对更好的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率,确保养殖安全有一定帮助。
营养代谢病是指在动物体内发生的由于营养物质摄取或利用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营养代谢病可能会对牛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营养代谢病会导致牛只的食欲下降、体重减少、产奶量减少等症状,从而影响牛只的生产性能。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营养代谢病的预防和管理,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和营养策略,及时识别和处理疾病症状,以减少营养代谢病对肉牛养殖的危害。
一、肉牛酮病
1、发病原因
酮病往往与营养的能量供给不平衡有关。当牛只摄入的能量不足以满足其身体的需求时,机体将开始分解体内脂肪来提供额外的能量,这导致脂肪酸在肝脏中过度代谢,产生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酮病。常见于产后泌乳期的母牛。此时,牛只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支持泌乳和体内修复,但由于子宫收缩的压力和泌乳对能量的竞争,导致产后营养摄取相对不足,容易引发酮病。缺乏某些关键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E、维生素B族、镁等,可能会干扰能量代谢和胰岛素的功能,增加患酮病的风险。某些疾病、应激情况或手术操作导致患牛的应激反应,这可能干扰胰岛素合成和利用,增加酮病的风险。饲养环境急剧变化,如饲料改变或转移、饲喂不规律等因素可能导致牛只对新饲料适应不良,导致能量供给不足,引发酮病。
2、致病机理
肉牛摄入的营养物质主要分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正常情况下,碳水化合物是肉牛能量的主要来源。当肉牛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足时,机体需要寻找其他能量来源来满足需求。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肉牛体内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被大量动员,并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进行利用。这一过程导致血液中脂肪酸浓度升高,形成酮体。脂肪酸在肝脏内经β-氧化作用产生酮体(包括β-羟丁酸、丙酮和乙酰乙酸),酮体是肉牛在碳水化合物缺乏时的一种替代能量来源。肉牛的脑组织不能利用脂肪酸,而酮体是其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在碳水化合物缺乏时,肉牛脑组织会大量利用酮体来满足能量需求。随着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肉牛体内pH值逐渐下降,导致酸中毒。酸中毒会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肉质和生产性能。
3、临床症状
肉牛酮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在2周-6个月之间,具体取决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在潜伏期内,肉牛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生长速度减缓、消瘦等症状可能已经出现。初期阶段病牛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状,但无特异性。此时,病牛的体重可能逐渐下降,但生产性能尚未受到明显影响。随后病牛的症状逐渐加重,出现体重明显下降、消瘦、被毛粗糙、精神沉郁等症状。病牛可能表现出易疲劳、不愿活动、步态不稳等现象。此阶段,生产性能明显下降,乳用牛的产奶量减少,肉用牛的生长速度减缓。随着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严重的消瘦、体重减轻、肌肉萎缩、皮毛无光泽等症状。病牛可能出现酮病特有的酮味,呼出气体、乳汁和尿液中可能含有酮体。此阶段,病牛的生产性能严重受损,生长停滞,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4、常用诊断方法
①酮粉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病牛的血液或尿液中的酮体含量,以判断其是否患有酮病。采集病牛的血液或尿液样品。血液样品应采集于空腹状态下(至少8小时未进食),避免采集高脂血症或高血糖状态下的血液。尿液样品应在早晨采集,以排除饮食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将血液样品离心,取上层清液。使用酮体检测试剂盒(酮粉法试剂盒)对血液或尿液样品进行检测。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将样品与试剂混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样品中的酮体含量越高,颜色变化越明显。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通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大于0.5mmol/L(或尿液中酮体含量大于0.1mmol/L)时,可诊断为酮病。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试剂盒的判定标准可能略有不同,应参照具体试剂盒的使用说明进行结果判定。
②试剂法
从患病的肉牛体内采集静脉血样本,将其放入干燥、无菌的试管中,将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使血浆和红细胞分离。向离心后的血浆样本中加入酮体试剂,如铬酸盐或乙酸乙酯等。将血浆样本和试剂充分混合,摇匀使其完全反应,再次进行离心步骤,使酮体沉淀。观察试管中是否出现沉淀,若有白色沉淀形成,即表示酮体检测阳性,肉牛可能患有酮病。
③改良水杨醛比色法
在早晨最佳,使用干净的容器收集新鲜的尿液样本,避免样本受到污染。将改良水杨醛试剂溶液准备好。改良水杨醛试剂是由乙酰乙酸、水杨醛和硝酸组成的。取一定量的尿液样本,加入适量的改良水杨醛试剂。样品与试剂反应后会产生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酮体的浓度成正相关。将反应后的混合物置于比色计或使用比色片,读取样品的颜色深浅。根据比色结果,可以初步判断酮病的程度和阶段。如果尿液样本的颜色较深,相对较高的颜色强度,说明酮体浓度较高,提示患有酮病。阳性结果意味着牛只已经受到酮病的影响。如果尿液样本的颜色较浅或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说明酮体浓度较低或正常,牛只未受到酮病的影响。阴性结果意味着牛只未患酮病。
5、防治措施
①治疗措施
肉牛酮病是由于摄入的能量不足,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应该按照补充能量调整饲料,对症治疗的原则开展。补充能量是治疗肉牛酮病的关键。常用的能量补充剂包括葡萄糖和果糖是糖类物质,每头每日100-200g,分2-3次喂给。确保肉牛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可添加蛋白质补充剂、矿物质补充剂和维生素补充剂到饲料中。酮病肉牛体质较弱,易引发感染,应及时采取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等,每头每日10-20mg/kg·bw,分2-3次喂给,连用3-5天。根据肉牛的症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炎藥(如地塞米松)和促进消化药(如胃复安)等。抗炎药每头每日5-10mg,分2-3次喂给,连用3-5天。促进消化药每头每日1-2mg/kg·bw,分2-3次喂给,连用3-5天。根据病牛的症状和恢复情况,一般为7-14天。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牛的食欲、精神状态、体重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②预防措施
肉牛酮病是由于饲料中能量不足,导致肉牛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为预防肉牛酮病,要确保肉牛摄入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能量饲料,如玉米、高粱等,应根据肉牛的体重、年龄、生产性能等因素,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肉牛的能量需求。饲料中的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肉牛酮病的发生。因此,应控制饲料中的脂肪含量,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增加肉牛的采食量,有助于预防酮病的发生。可以通过饲料的加工调制,如粉碎、混合、添加调料等,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注重对肉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肉牛的食欲、精神状态、体重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肉牛酮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肉牛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引发酮病。因此,应尽量避免肉牛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如避免过度拥挤、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颠簸等。酮病肉牛体质较弱,易引发感染。应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的传播。同时,可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提高肉牛的抵抗力。
二、骨软症
1、发病原因
①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肉牛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合成。日照不足或长期处于室内饲养的肉牛,无法通过阳光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从而引发维生素D缺乏。部分饲料原料中可能缺乏维生素D,或者采用了无维生素D的饲料配方,导致肉牛摄取到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维生素D和钙、磷密切相关。当饲料中钙、磷含量不足时,即使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也难以实现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这是因为维生素D在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饲料中钙和磷的比例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很重要。当饲料中的钙磷比例不合理时,会影响维生素D的作用,阻碍钙和磷的吸收和代谢,进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引发骨软症。另外,某些疾病或肠道问题可能干扰肉牛对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例如,肠道疾病、胆汁分泌异常或过敏反应等都可能导致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受阻,加剧维生素D缺乏问题。
②钙磷投入不足
不同饲料原料中的钙和磷含量差异较大,若在饲料配方时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原料的钙磷含量,可能导致钙磷搭配比例不合理。例如,过多使用富含磷的饲料原料,而过少使用富含钙的饲料原料,会导致磷相对过剩,钙短缺。饲料配方中的矿物质添加剂也可能导致钙磷搭配比例不合理。若在添加矿物质时没有准确计算和调整钙磷配比,可能造成钙过多或磷过多,从而影响钙磷平衡。肉牛养殖管理期间饲料的摄入量和饲喂方法也会影响钙磷搭配比例的合理性。如果饲料摄入量不足,导致摄取的钙和磷量不足;如果饲喂方法不当,如喂食时间不合理、饲喂间隔时间过久等,也可能导致钙磷搭配比例不协调。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的肉牛对钙和磷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如果没有根据具体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来调整饲料配方中的钙磷搭配比例,可能导致相应阶段的肉牛出现钙磷失衡问题。
2、临床症状
肉牛骨软症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阶段的肉牛,尤其是快速生长的肉牛。这主要是因为快速生长的肉牛对钙、磷等矿物质的需求量大,如果饲料中这些矿物质摄入不足或比例失调,就容易引发骨软症。此外,饲养管理不善、饲料更换过于频繁等因素也会增加肉牛骨软症的发生风险。骨软症的潜伏期较长,通常为数月到一年。在潜伏期内,肉牛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骨组织已经开始受到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肉牛会出现临床症状。骨软症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减缓,与同龄肉牛相比,体重增加缓慢,生长停滞。发病期间会出现骨骼疼痛的症状,表现为不愿行走、行动迟缓、不愿站立等。随着病情的发展,骨软症肉牛的骨骼会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多发生于长骨、肋骨和脊柱等部位。此外,骨软症肉牛还可能出现骨骼畸形,如弯曲、变形等。骨软症肉牛的肌肉发育不良,肌肉无力,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肉牛逐渐消瘦。
3、疾病诊断
肉牛骨软症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液生化检查、血清钙、磷测定和X线检查等。血液生化检查是要采集肉牛血液,离心分离血清,进行血清总钙、总磷、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的测定。血清钙、磷水平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提示肉牛可能患有骨软症。血清钙、磷测定需要采集肉牛血液,离心分离血清,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荧光法测定血清钙、磷浓度。血清钙、磷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肉牛可能患有骨软症。也可以对肉牛进行X线拍摄,重点检查肋骨、脊柱、骨盆等部位。如果X线检查可见骨密度降低、骨骼变薄、骨折等异常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肉牛患有骨软症。
4、防治措施
①治疗措施
肉牛骨软症的治疗时要确保肉牛摄入充足的钙、磷、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改善饲料中的钙、磷比例。根据肉牛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应结合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肉牛的饲养环境,避免饲养管理不善导致肉牛生长发育不良。选择使用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剂量为50-100mg/kg·bw,每天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使用方法为根据病牛体重计算药物剂量,溶解在水中或饲料中,让肉牛自由饮用或采食。或者使用如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剂量为10-20mg/kg·bw,每天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使用方法同钙剂。并搭配使用如维生素D3、胆钙化醇等。剂量为0.5-1mg/kg·bw,每天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使用方法同钙剂。肉牛骨软症的治疗周期较长,通常为2-3个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牛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要继续加强饲养管理,确保肉牛摄入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预防骨软症复发。
②预防措施
确保肉牛饲料中钙、磷和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充足且比例合理。一般情况下,饲料中钙、磷的比例应在1.5∶1至2∶1之间。同时,要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可以通过添加鱼肝油、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使用维生素D3等添加剂来补充。避免频繁更换肉牛的饲料,尤其是快速生长的肉牛。饲料的更换应逐渐进行,以避免肉牛因适应新饲料而出现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的问题。改善肉牛的生活环境,确保肉牛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合理分群饲养,避免肉牛间的争斗,减少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定期对肉牛进行体检,检查其骨骼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骨软症等疾病。对于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实验室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療。过度追求肉牛的生长速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确保肉牛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骨骼发育。
总之,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配制饲料,控制饲养管理,以预防和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此外,定期检查牛只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养和营养管理措施,有助于保障牛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作者单位:036900 山西省山阴县草牧畜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