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萍 卢广梅
本文探讨加强林业生态抚育保护建设的重要性。首先,介绍了林业生态抚育保护的概念和背景,闡述了林业生态抚育保护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其次,分析了当前森林保护面临的问题,强调了加强林业生态抚育保护的紧迫性。最后,介绍了林业抚育技术,包括林地清理、松土除草、灌溉和间伐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建议。通过加强林业生态抚育保护,并推广先进的林业抚育技术,可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种生态效益,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防止水土流失等。同时,森林还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通过保护森林,可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森林面积逐渐受到破坏,其生态功能日益削弱,特别是过度采伐和毁林开垦等活动,造成森林面积日益减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此,加强林业生态抚育保护有着高度的紧迫性,值得进行研究,为保护森林、维护生态平衡作出贡献。
一、林业生态抚育保护建设的现状
1、林业资源总量较少
尽管我国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采和破坏,我国的林业资源总量正不断减少,这使得我国在林业生态保护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改善这一现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需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和恢复林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的号召下,相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政策的实施仍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地方相关部门为追求经济利益,并未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实施有效遏制;部分政策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监督机制,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相关部门对于森林保护的投资并不很多,且各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体制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无法形成更为全面、统一的保护机制,影响了社会力量在森林抚育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相关部门需加强政策制定、执行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鼓励公众参与林业生态抚育保护,借助社会力量,确保林业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
3、保护区建设不完善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生态脆弱区域,我国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然而,由于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许多保护区的建设并不完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相关部门需加大投入,提高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水平。这要求相关部门完善对森林财政补贴管理体系的设计,加强对各项支持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在社会范围内,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公众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于现有的森林资源,要加大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砍伐等行为,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林业生态抚育的主要作用
1、提升树木高度
林业生态抚育对于提升树木高度具有重要作用。在森林中,树木的高度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如施肥、浇水、修剪枝条等,可有效地促进树木的生长,提高其高度。有研究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林分密度对树木高度并不会形成负面影响,而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一旦林分过密,树木高度的提升将会受阻。可见,在抚育管理过程中,通过做好疏伐工作,将有助于树木吸收养分和水分,增强其生长能力,从而加快其生长速度。
2、提升树木胸径
通过实施林业生态抚育,还能提升树木的胸径。树木的胸径是衡量其生长状况和木材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如定期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可促进树木的直径生长,提高其质量和产量。实践中,通过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可刺激树木形成更多的枝条和叶片,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效率,从而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避免树木出现长势参差不齐的情况。
表1可以看出生态抚育强度与林分胸径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表中数据表明,采伐强度在50%时,林分胸径生长量最为显著,采伐后树木胸径显著大于采伐前,可见,生态抚育对树木胸径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3、促进根系发育
林业生态抚育对于促进树木根系的发育也具有积极作用。根系是树木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关键部位,其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抗逆能力。举例而言,在单纯林内,林分密度系数较大,林分根系则较稠密,易聚集在土地表面,在大风天气下,这些树木更易被吹倒,需通过采取抚育措施,降低林分密度来改善。在抚育管理中,管理者通过采取改善土壤条件、合理修剪和灌溉等措施,可增加根系汲取营养的面积,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树木的抗风、抗旱等能力,为林木创造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环境,促进根系的发育,从而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4、增强生态功能
林业生态抚育不仅对树木本身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助于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通过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可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这将有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强其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的功能,从而提升林间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5、提高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抚育对于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有益。通过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可加快树木的生长速度,提升木材质量,增加森林的经济价值,这可为林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也可为人们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林业抚育技术分析
林地抚育是培育林木的重要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改善林木的品质,确保其具有较强的能力,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增加林地生产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常用的林业抚育技术如下:
1、林地清理方法
林地清理是林业抚育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清除杂草、灌木、藤蔓和枯枝落叶等杂物,以减少幼苗生长受到的竞争,限制病虫害的传播。实践证明,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还有助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在林地清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工清理、机械清理和化学清理等。
①人工清理。主要是通过人工砍伐的方式清除杂草和灌木等杂物。这种清理方式对环境影响较小,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效率相对较低。在实施人工清理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对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伤害。②机械清理。主要是利用拖拉机、割草机等机械设备对林间杂草和灌木进行清理。此种清理方式有着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但易对土壤造成压实和破坏,特别是在一些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的地区,机械清理的难度较大。③化学清理。使用化学药剂清除杂草和灌木等杂物。这种方式见效快、成本低,但易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量。
在进行林地清理时,相关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理方法和时机,以充分发挥林地清理的作用。例如,在春季和夏季进行林地清理时,可利用高温和多雨的条件,加速杂草和灌木的腐烂,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秋季进行林地清理时,则可避免杂草和灌木的种子萌发,降低来年的杂草和灌木生长量。
2、松土除草方法
松土除草也是林业抚育的重要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树木根系的生长。在进行松土除草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深度和次数。松土除草的深度和次数要根据树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一般而言,深度以10—20cm为宜,次数以每年2—3次为宜。对于一些根系较浅的树种,如马尾松等,要避免过度松土除草导致根系损伤。②合理选择除草季节。松土除草的时间要选择在春季和夏季进行,因为这两个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林间的恢复。但要避免在雨季进行松土除草,以免加重水土流失和树木的根系损伤。林木管理者要考虑不同树种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选择松土除草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抚育措施。③具体方法。目前,最为常用的松土除草方法是机械法。在具体操作时,可使用割草机、挖树穴机等设备来清除杂草、挖掘树穴。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同时也可避免手工操作对树木根系造成损伤。在使用机械进行松土除草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和功率,以达到最佳的松土除草效果;其次,要确定合理的松土深度和次数,避免对树木根系造成损伤;最后,要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常用灌溉手段
灌溉是林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主要目的是为树木提供充足的水分,保障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灌溉成为确保树木成活和生长的必要措施。目前常用的灌溉技术包括如下几种:①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节水灌溉方式,通过将水缓慢地滴在树木的根系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整体看来,滴灌具有节水、省工、省地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的灌溉。在使用滴灌技术时,需铺设滴灌管道,将水引入树木根系分布区,通过滴头,将水缓慢滴入土壤中。为确保滴灌的均匀性和效果,需选择合适的滴头型号和布置方式,并控制好滴灌时间和水量。同时,为了防止滴头堵塞、保持水质清洁,也需对灌溉用水进行过滤处理。②喷灌技术。喷灌是一种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到地面或树木上的灌溉方式,具有灌溉均匀、节省水量、保护土壤结构等优点。喷灌可适用于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工作,特别适用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灌溉。在使用喷灌技术时,需选择合适的喷头型号和喷头间距,并根据地形和树木生长情况,设计喷灌路线和水量。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水泵、管道、喷头等组成部分,管理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同时,为了保持喷灌的均匀性,也需对喷头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洗。③漫灌技术。漫灌是一种将水通过沟渠等能够自由流动的渠道灌溉树木的方式,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等优点。漫灌一般更适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灌溉,特别适用于对大面积林地的灌溉。在使用漫灌技术时,需修建沟渠或河流等灌溉渠道,并根据地形和树木生长情况,设计灌溉路线和水量。漫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渠道、堰口等组成部分,为了防止水分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需采取一定的护坡和防渗措施。
4、定期间伐调整林分密度
间伐是林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要是指在林木生长过程中,通过定期砍伐部分林木,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和发育。现如今,我国森林抚育间伐主要遵循“去劣留优、去弱留壮、去密留稀”的原则,应用较多的间伐技术如下:①透光伐。透光伐是一种用于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的间伐方式,一般多在幼龄林阶段进行。透光伐的目标是去除压制木和次要树种,以增加主要树种的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在实施透光伐时,需确定主要树种和次要树种,以及相应的密度指标。一般来讲,在自然林中,危害林地透照性的植物有乔木、藤蔓、高大型杂草植被、危害幼树的霸王树、萌芽条等。管理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定夺对于这些植物的去留;在人工林中,需伐掉经济培育价值低、品质不良的树木。管理者可根据林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砍伐强度和方式,并进行合理配置。在砍伐时机的选择上,以人工林为例,在郁闭度达到0.8—0.9时就可开始实施透光伐,对于天然林,郁闭度达到0.7—0.8即可开始。一般来讲,透光伐根据范围、强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即全面抚育、带状抚育、团状抚育。如在伐后林间树木较易被风吹倒,下次间伐时可尽量降低强度,特别是对于风口等区域,可适当增加密度系数。②生长伐。生长伐是一种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的间伐方式,一般在中龄林阶段进行。生长伐的目标是去除弱小木、枯死木和次要树种,以保留优质林木并促进其生长。在实施生长伐时,需确定林木的质量指标和相应的密度指标。根据林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砍伐强度和方式。一般来讲,生长伐的时间间隔是6—10年1次。针对针叶树种,使用较多的方法是下层抚育,针对落叶树种则可实施上层抚育。为了减少对保留木的损伤和对环境的影响,管理者需采用先进的砍伐技術和设备完成间伐。③卫生伐。卫生伐是一种维护森林健康的间伐方式,一般是在森林遭受病虫害或火灾、暴风雪等灾害后进行。卫生伐的目标是去除已受害或生长不良的林木,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风险的扩大。在实施卫生伐时,需确定受害木和不良木的识别标准和相应的砍伐方式。一般来讲,应将林分密度被害林木视作开展卫生伐的指标,并在间伐过程中,控制好林间的郁闭度,一般控制在0.6以上。
综上所述,加强林业生态抚育保护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升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有良好的影响。通过推广先进的林业抚育技术,可提高森林抚育水平,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到的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将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后续的实践中,还应不断加强林业生态抚育保护建设,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810000青海省林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810000青海省草地生态监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