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效果分析

2024-05-29 06:07蒙权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3期
关键词:胡蜂生物防治天敌

蒙权

在培育森林时病虫害问题客观存在,只有林木健康生长,才能助推林业稳健发展。如何运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减少因病虫害而造成的损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文章针对林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价值与应用效果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有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价值,还能满足林业病虫害创新管理需求,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这就需要有效的运用苗木检疫技术、天敌防治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继而助推林业良性发展。

森林有害生物包括杂草、昆虫、病原菌等,病虫害是林业“三害”之一。林木种类决定了它可能会感染的病虫害,以松树为例,松线虫病对松树带来的危害较大,该病虫害有传播速度快、致病能力强等特点,通常40日左右松树就会枯死,严重影响林业的发展。实践证明,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手段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包括繁殖优势天敌、以菌治虫等,有着先进性、发展性、多元性、安全性等特点。基于此,为了助推林业稳健发展,探析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林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价值

1、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森林有自我调适功能,若人为干预频率过高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弱化森林的自我调适效果,出现土壤肥力不足、生物群落不健康等情况。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有些区域惯用化学制剂,长期使用某种药剂害虫会产生抗药性,那么就需要加大用药量或混合、交替用药,这给森林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主要源于多数化学制剂有毒性,会杀死一些灌木、小型动物,还会流到河水里,甚至污染地下水。林地会出现板结的情况,不利于植树造林。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例如可用以菌治虫措施,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来杀灭害虫,微生物包括原生物、病毒、真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对人畜无害,同时不会残留毒性,害虫不能产生抗药性。当前性诱杀虫剂逐渐应用于防治林业病虫害,在生物技术的作用下,害虫将丧失繁殖能力,达到绝育的效果,实现杀虫的目的。因为生物防治技术手段较多,同时有针对性,所以不会威胁到生态圈中其他生物的健康,使森林生态系统更为稳定。

2、满足林业病虫害创新管理需求

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复合型技术手段比单一的技术手段有用,能解决复杂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基于此,在林业管理期间要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助推林业病虫害管理举措创新与发展。例如,在掌握林业病虫害基本信息的条件下,技术人员可使用转基因抗虫抗病举措,培育有抗性的树种,在科研活动中积累转基因植株材料,亦需高效解决次要害虫上升等问题。再如,在林业病虫害防治环节可应用植物性杀虫灭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光活化素,在光照下用植物次生物质对病菌、害虫释放毒素,并发挥毒效作用。根据林业发展需求与规律利用光活化素研制无公害农药,实现地域性防治病虫害的目标;{2}印楝素为高度氧化柠檬酸,应用分离提取技术从印楝种子内获取活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有杀虫作用,是比较理想的生物杀虫材料,对数百种昆虫绝育、拒食有用;{3}从植物内提取精油,这些精油含有植物独特的气味,折光率较高,能引诱害虫,杀死虫卵,有碍昆虫生长发育,属于一种生物农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引用新型生物防治技术手段,积累实践经验,在此前提下制定管理规程,涉及管理目标、流程、方法等,指导人们更好的完成防治林业病虫害的任务。

3、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林地资源有限,为了充分利用林地,追加林业效益,多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草药、花卉、饲料及其他植物。经验表明,一些农药虽能防治林业病虫害,但对中草药或花卉等植物会带来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影响药效或花卉的观赏价值。为了能助推林下经济稳健发展,各地區应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发挥生物元素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优势,根据林地病虫害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生物药剂,满足林下植物生态化、有机化培育的需求。虫害是影响树木生长以及综合价值的因素之一,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仅能规避虫害,还能进一步利用病死的害虫,把它们加工成饲料,供家禽、牛、羊等动物补充蛋白质,达到高效利用森林资源的效果。

二、林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效果

1、苗木检疫技术

为了从源头降低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各地区应采取苗木检疫技术,要求林业苗圃建在与检疫要求相符的区域,避开果园、蔬菜地及其他病虫害多发地,还要保证该区域未发生过疫病,培育苗木所用扦插条、果实、种子、穗条等材料不可携带危险性病虫害,苗圃不被周边植物感染,远离危害性病虫害,已建林业苗圃若存在危害性病虫需尽快进行消杀,保障苗圃安全。依据检疫对象与地域性林业病虫害危险性、生物学特性,在苗木病虫害盛期、末期或某个发生高峰期展开检疫调查工作,要求每年2次以上。在检疫调查前需查询苗圃台账,掌握种子来源、苗木培育过程、管理方式等基本信息,对危险性病虫进行客观的判断,尤其要留意检疫对象生长情况,明确检疫调查重点难点,从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观察、采集、鉴定等工作的有效性,检疫调查结果需体现在表格内。在苗圃设置勘察路线,确保检疫调查对象有代表性,可反映苗圃总体状况。针对苗木叶片、茎干、顶梢等进行目测检查,看是否有卷叶、腐烂、干枯、发黄、虫蛀等病症,记录苗圃病虫害危害程度、规模、种类等信息。若发现苗木病虫害极为严重,那么要将其选定为特殊检疫对象,对疫病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高检疫调查的详尽性与针对性。在检疫调查时需选定样品,样品应有代表性,调查面积为总面积的5%左右,把调查面积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面积约为1-5平方米,对区域内的样品进行全面检查,仔细记录各个苗木的生长情况,同时根据记录内容归纳统计得出苗木病虫害种类、苗木被害数量、苗木危害程度等,计算得出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和染病指数等。在调查中若发现危险性病虫害需采集标本并附上标签,若不能现场鉴定,需带到实验室培养与观察,若依旧不能得出鉴定结果要送至专业机构鉴定。在检疫调查后,要根据调查结论处理有危害性的苗木,常用处理方法有药物处理填埋、焚毁等,其目的是销毁传播源。在检疫时若发现新的病虫害要尽快采取行动加以防控,达到彻底消灭病原的目的。检疫后要向苗圃经营单位发放《产地检疫合格证》《检疫处理通知单》,同时监督经营方按规如期处理感染病虫害的苗木,继而确保进入林地的苗木健康,降低发生林业病虫害的概率。

2、天敌防治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问题可用天敌防治技术加以解决。所谓天敌防治技术指的是以生物链为依托用害虫的天敌将其消灭,亦可控制害虫繁殖数量与速度,以免出现害虫危害波及范围过大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们日益重视“绿色有机”的新时代,用天敌防治技术可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使林业产品更具绿色有机的特性。天敌防治技术应用优势有以下几个:{1}杀虫有目标性,解决地域性虫害问题;{2}不污染环境,如水、大气、土壤等;{3}不伤害生物种群;{4}不影响林业产品的综合质量;{5}虫害防治成本较低;{6}能多年受益。天敌昆虫种类包括赤眼蜂、肿腿蜂、花绒寄甲等。不同天敌昆虫所能防治的虫害存在区别,为林业针对性防治虫害给予支持。以寄生性蒲螨为例,该天敌昆虫能自我保护,生活环境隐蔽,可寄生在隐蔽性危害较大的蛀干害虫体内,在害虫腹部发育与繁殖,提高后代成活率,该天敌昆虫在发现猎物后会注射神经毒素,寄主随之瘫痪、麻痹,继而产卵寄生,幼虫、成虫均可寄生。蜂被人们称为自然界健康使者,虽然用蜂能防控农作物虫害,但因为专业养殖、防护、运输、越冬等技术还不够成熟,蜂种群有待扩大,所以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用蜂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的目标。基于此,各地区要加快健全蜂养殖技术,以寄生蜂及可以捕捉害虫的胡蜂为主。胡蜂有归巢群居、规模较大以及能捕捉多种害虫等特点,胡蜂还能授粉,自身有医药价值、营养价值,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胡蜂被人们称为昆虫界的老虎,它能干扰、驱赶、惊吓、捕杀害虫,在觅食期间胡蜂能根据视觉信号、嗅觉信号发现害虫,主要包括体型较大、有较强危害性的半翅目、直翅目、鳞翅目及其他种类的蛀木性害虫、食叶性害虫,如天牛、松毛虫、贪地夜蛾等。胡蜂飞行距离较远,通常为1-5平方公里,其飞行不受自然环境的干扰,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胡蜂都能完成防治虫害的任务。胡蜂分为日间与夜间作业两类,日间作业胡蜂在太阳升起与下落这段时间捕食,夜间作业胡蜂在太阳下山之后捕食,继而实现24小时防治林业虫害的目标。因为保护益虫以及繁殖能够起到控虫作用的天敌昆虫需要大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在林业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可选用胡蜂。要利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节目介绍胡蜂的作用,达到宣传与科普的效果,使更多人能养殖与运用胡蜂,进一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可使用生物诱导技术,以胡蜂为例,可依据胡蜂群居以及定时归巢等特性推行移动管控技术,在胡蜂进出口安装传感器,并控制其进出,使胡蜂能多点、多次重复作业,胡蜂得以高效回收,将它们带到需要进行天敌昆虫防控的区域。因为胡蜂对味道极为敏感,所以可用味道诱导胡蜂捕捉害虫,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事先在蜂群内投放害虫受伤体,引导胡蜂了解与熟悉害虫的气味,并产生喜食性,达到诱导胡蜂捕杀区域内主要害虫的目的。在害虫防治区域还可放置胡蜂感兴趣的气味材料,在材料吸引下胡蜂能飞到防治区,展开定点捕食活动,在往返线路上搜寻害虫,除虫授粉同时进行。现阶段有些林地面积较大,存在天敌昆虫规模较小的问题,很难释放集群效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运用天敌昆虫混合养殖技术,以网格为载体定点放养,在此期间使用移动式补充管理技术手段,确保虫害防治林地面积与天敌昆虫数量成正比,落实大面积以虫治虫的生态防控。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区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应在因地制宜原则的指导下选择生物材料,确定养殖与繁育品种,致力于增强天敌昆虫的防治能力。

3、生物农药技术

我国生物农药种类较多,可因地制宜实现科学防控林地病虫害的目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以分析:{1}昆虫病原真菌。虫霉能分别侵染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直翅目及其他类型的昆虫,易感染的虫态包括幼虫、蛹期、成虫。虫霉属病原真菌的厚壁孢子或菌丝段可不生成分生孢子,萌发后成为菌丝以及休眠孢子,可抵御不良条件,成熟后为折光率较高的脂肪球,在此基础上分生出新的孢子,扩大侵染源的规模。分生孢子梗能分枝或不分枝,得到诸多菌丝束;{2}半知菌类昆虫病原真菌。多数昆虫病原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如白僵菌、小团孢霉、拟青霉、头孢菌等,寄主包括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在半知菌类昆虫病原真菌中,白僵菌应用范围较广,应用频率较高,寄主超700种昆虫与螨类,其为菌丝体,有分支与隔膜,表面为乳白色,有些略带红色、橙色、绿色,在湿度超90%、温度为25℃、pH值为4.4的环境中萌发率最高,通常可分为两类,即球孢白僵菌、卵孢白僵菌。绿僵菌可用啤酒酵母培养,能用来防控金龟幼虫及其他的线虫、螨虫,有致病力较强的优势,尤其能防控土居类害虫,如白蚁,杀虫率超90%。绿僵菌对湿度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生长发育期间湿度最好在93%—100%之间,孢子形成期湿度应超93%,土温为15℃—35℃,土的含水率约为20%。因为绿僵菌发芽生长旺盛,所以能有效杀死地下害虫。贮藏孢子寿命、毒力与温湿度有关,温度、湿度分别为19℃—26℃、97%,绿僵菌贮藏孢子状态最为理想,若湿度低于33%,那么孢子会迅速死亡;{3}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是指一种能够抑制昆虫生长与正常发育的新型杀虫剂,在取食、新表皮形成、抑制蜕皮等作用下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有别于神经系统杀虫剂,生长调节剂有污染小、毒性低以及鲜少影响有益生物等特点。在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理念的指引下,当前林业充分考虑害虫种群与环境的关系,用恰当的方法降低危害水平并发挥综合治理优势,确保相关治理举措能保护环境,还能助推林业可持续发展。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控林业病虫害,属于害虫综合治理举措之一。根据虫害类型可选用保幼激素类似物,该化合物可以缩短昆虫生物活性周期。早期开发化合物有烯虫乙酯、烯虫硫酯等。使用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降低昆虫体内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造成无法形成新表皮的后果,昆虫化蛹受阻,取食减少,最终死亡。蜕皮激素类似物质能调控昆虫体内的化学成分,抑制昆虫变态,使昆虫无法正常发育;{4}植物源农药。人们从植物内提取活性结构合成的衍生物与化合物,还可提取活性成分,生产出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毒素、植物源昆虫激素、增效剂、绝育剂、驱避剂、引诱剂、拒食剂、植物防卫素等。在使用植物源农药之前需充分了解林地实际情况,做好勘察工作,发现影响林木健康的虫害与病害,在此前提下有选择性的运用植物源农药,这不仅能控制病虫害防控成本,还能有效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要使用先进、科学、安全的技術手段解决病虫害问题。实践证明,生物防治技术能保护环境,不破坏生态系统,还能有针对性的防控病虫害,基于此人们要从实际出发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未来还要进一步改进防治理念与举措,拓宽生物防治渠道,优化林业病虫害防控效果。

(作者单位:545700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

猜你喜欢
胡蜂生物防治天敌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防治胡蜂的三种方法
广西胡蜂亚科的种类和分布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三招轻松治胡蜂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