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冬梅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愈发广泛,而农业经济也不例外。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数据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数据的引入为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种植管理到市场预测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分析庞大的农业数据集更精准地制定农业政策,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大数据技术也为农业企业提供了更有效的决策支持,推动着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与优化。在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承载着千百年的农耕文明。古老的农业文化在我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见证了一系列农业经济的嬗变。在古代我国农业主要依赖人工劳动和传统农具,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但农民通过精湛的农耕技艺,创造性地利用土地资源,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经济体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实施了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然而在后来的文革时期,农业经济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农田水利工程也受到了破坏,导致农村经济一度陷入低谷。
1978年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农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农田水利设施修复与建设得以加强,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使农民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农業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显著提升。
新世纪初,我国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大型农业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农业生产方式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一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效农业生产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二、大数据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大数据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数据时代的浪潮,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的全面升级。
1、大数据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体现在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高效化。传统农业生产受制于天气、土壤和其他自然条件,难以实现精准的农业管理。然而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和应用大规模的农业数据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土地状况、气象变化和植物生长情况,基于这些数据让农业生产者能够调整种植时间、施肥方式等决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例如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农业机械能够实现自主导航、定位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大数据在提升农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和数据采集,大数据技术为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生产环节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使得农产品在生长、采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能够保持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同时大数据分析还能够检测植物病害、害虫情况,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在市场方面大数据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对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大量数据的分析,农业从业者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制定更为灵活的销售策略,例如在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季节,农民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趋势并灵活调整产销计划,避免过剩。这样的市场敏感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也有助于农业生产者更好地规划生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4、大数据还在农业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传统的农业政策制定较为滞后,难以及时、精准地响应市场和生产的变化,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使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通过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政府能够有针对性地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此外大数据还能够用于监测农业投入产出比、农民收入水平等关键指标,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
三、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1、资源利用效率不足与生产方式滞后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仍在一些地区占主导地位,农民仍然依赖传统的耕作工具和方法,缺乏现代科技的支持,这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农田的土地利用率不高,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农业生产者在种植、灌溉、施肥等方面难以实现精准化管理,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这种低效的生产方式既制约了农产品的产量,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农产品质量不稳定与环境污染
传统农业生产中常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长期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产品残留物超标,这不仅对农产品质量构成威胁,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食品安全。而且过度的农业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农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更对全局生态平衡产生长远的危害。
3、市场问题与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等因素制约了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效益,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供需波动,农产品价格常年波动,农民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市场趋势,此外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狭窄使得农民在销售时容易受到中间商的操控,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导致了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不稳定,难以维持可持续的生计。
4、农村数字鸿沟与科技普及不足
在信息时代农村地区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由于农村地区的相对偏远,一些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的数字素养相对较低,这使得农业从业者难以充分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知识。缺乏科技普及使得农业生产者很难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和气候条件,影响了他们的农业决策和经济效益。
四、大数据在农业经济中的具体应用
1、推广和应用智能农业技术
智能农业技术在种植管理方面的推广可以通过引入智能感知设备来实现,利用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重要参数,这种实时数据采集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其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土地状况。基于这些数据,农民可以制定更科学的种植计划,合理施肥和灌溉,最大程度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通过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农民可以迅速获取农田信息并及时发现病虫害、干旱等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同时,智能農机设备如智能拖拉机、播种机器人、智能收割机等具有自主导航和智能作业的能力,这样的设备能够极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例如智能拖拉机配备了先进的导航系统能够在田间实现自主导航,高效完成耕作、施肥等工作。智能收割机通过感知技术,能够识别作物的成熟度并实现精准收割,减少农产品损失。这样的智能农机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农业经济中,这些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种管理和经营理念的变革。通过智能化手段让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灵活性。
2、构建完善的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
农业经济涉及众多数据类型包括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农产品价格等,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能够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清晰数据是为了排除异常值和缺失值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可靠性,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确保模型建立在真实且具体的农业数据基础上。
数据整合涉及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以建立更全面、多维度的模型。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建模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农产品价格预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或机器学习算法;而对于土壤养分的分布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因此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模型构建。
模型训练与优化是构建完善模型的不断迭代过程,模型性能的提升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与优化来实现,新数据的不断加入和环境变化等因素会影响模型的性能,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型训练与优化机制,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和算法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保持模型的时效性。
最后,实时监测与反馈是确保模型对农业经济动态变化有应对能力的重要环节。农业经济受季节性和气候变化影响,模型需要能够实时监测这些变化并及时作出反馈,需要及时收集新数据以更新模型,通过调整模型参数、算法来提高模型的适应性。
3、促进农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与推广
促进农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与推广这一过程涉及到技术创新、农业从业者的参与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考虑。首先,引入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来构建高效、智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这需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确保平台能够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多样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产、学、研的深度合作至关重要,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推动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落地。其次,为了确保平台的实际可行性和用户友好性,需要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来,培训农业从业者使用平台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水平,这是推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开展培训课程、示范推广等活动,使农业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化平台,促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支持是农业信息化平台推广的重要保障,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信息化平台的研发和应用,利用财政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为平台的合规运行提供法律保障,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引导各方积极参与平台推广,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
4、利用大数据提前预防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在农业经济中,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在于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预测,更关键的是其在预防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并结合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更为精准、实时的气象预测和灾害监测,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广覆盖、高密度的气象监测网络,采用各类传感器和卫星数据实时、精准地收集气象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庞大的气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气象模型,实现对气象变化的准确预测,这使得农业从业者得以提前了解气象变化的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农业生产计划,减轻由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整合卫星遥感数据、地面传感器数据等多源数据,建立智能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对地质灾害、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实时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让系统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灾害风险区域,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这样的系统使农民、农业企业和政府能够更早地制定防范和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技术的前沿进展将使这些预防措施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例如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计算,对大规模的气象和灾害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确保农业从业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在整个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需要共同合作,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提前预防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农业的崛起
未来的智能农业将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借助大数据技术让农业生产过程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传感器、监测设备和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的融合将赋予农民更多的决策支持能力,实时监测土壤、气象、植被等数据,结合智能农机的使用,农民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这一趋势将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经验主导型向数据主导型的转变。
2、精准农业的推广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精准农业概念的深入普及,通过精准农业,农民可以在不同地块、不同作物之间实现个性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农民提供更精确的农业建议包括最佳的作物搭配、合理的播种密度等,这种个性化的农业管理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推动农业经济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溯源体系将变得愈发重要,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精确记录,尤其是种植、养殖、采收、加工等环节,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让这些信息可以被安全、透明地保存,这种溯源体系的建立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可控性,同时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溯源的需求,推动农产品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大数据的威力不仅在于创新技术,更是在于为农业注入活力与智慧,通过研究揭示了大数据如何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性和效益,未来将面对更多机遇与挑战,农业经济将在信息时代持续演进,迎接更智能、精准、可持续的发展。在这场变革中,农业从业者、科技创新者和政策制定者将携手共建农业的数字未来,为实现更加繁荣、健康的农业经济而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271406 山东省宁阳县鹤山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