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侧柏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的特性,在房山区义务植树造林、荒山绿化等工程项目中较为常见。石质山地具有特殊性,土壤环境相对较差,适宜种植侧柏,通过建设造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美化区域环境,同样有利于改善区域水土流失情况。本文以北京房山区为例,对石质山地侧柏造林工程展开分析,并具体阐述侧柏造林技术,以供参考。
一、研究区域概况
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东部和南部为平原,地形差异较为明显。房山区造林绿化工程包含荒山、荒坡等石质山地,侧柏作为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常用树种之一,栽植数量多,占比大,在区域森林植被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侧柏多分布在阳坡,同时,黄栌、元宝枫、油松也是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常见树种。该造林区域土壤为山地褐土,裸岩较多,土层相对较薄,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贫瘠。为提高区域绿化面积,提升区域景观效果,在造林工程中,一般采用侧柏和黄栌、元宝枫、油松混交模式。将造林技术应用到园林绿化工作中,有利于保障造林绿化建设成效,进而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下文将具体对该区域造林技术加以分析。
二、区域造林樹种生物学特性
1、侧柏
侧柏是一种温带树种,具有喜光性。侧柏树苗具备良好的耐荫能力,并且对环境适应性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可支持在酸性、石灰性等土地中生长。同时,侧柏还能够抵抗有害气体,耐干旱能力较强,如果区域年降水量达到350mm,即可选择栽植侧柏。侧柏根系发达,在我国北方地区栽植较为常见,其寿命较长。
2、黄栌
黄栌属于漆树科树种,原产地是美国,后续被我国引进。黄栌树形美观,具有一定的抗旱以及抗病虫害能力,但是不耐水湿。该树种更适合在沙土壤中生长,并注意保持土壤排水良好,控制湿度。
3、元宝枫
元宝枫是我国特有树种,在东北、华北等地区较为常见,为著名秋季观红叶树种。该树种萌发力强,较喜光,适合温凉湿润气候,元宝枫耐旱不耐涝,较耐寒抗风,在酸性、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中均可以生长,生长速度中等,病虫害发生较少,吸附粉尘能力较强。
4、油松
油松属于松科松属,根部粗硬,树皮呈现鳞状块片,是我国特有的乔木。油松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以及西南地区。该树种具有喜光的特点,根部较深,更适宜在干冷气候下种植。同时,该树种在酸性、中性土壤中生长良好。
三、侧柏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科学选择造林地,能够有效保障侧柏造林效果,充分发挥侧柏的作用,促进区域植被建设,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侧柏具有较高的耐干旱能力,基本上可适用于各类土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重盐碱地无法种植侧柏。同时,如果区域地下水位过高,也不适宜种植侧柏。侧柏不具有抗风能力,是一种浅根性树种。应避免在风口种植侧柏。造林地的选择应尽可能保证区域土层相对深厚,水肥条件良好,进而促进侧柏生长。
2、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规划设计属于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最终造林效果的关键。工作人员应提前了解造林地实际情况,获取相关资料,做好各项安排工作,确保造林地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并针对性配套相应的造林技术,确保整个造林工程顺利进行,提高造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造林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中,在外业调查方面,工作人员应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造林地具体情况,包括地形地貌特征,为后续造林设计提供资料,而内业调查需要结合外业资料内容,进一步开展造林设计。该造林区域主要对侧柏采取混交造林模式,主栽树种为侧柏,将黄栌、元宝枫、油松作为伴生树种。
3、混交方式
该造林区域主要采用带状、块状两种混交模式。其中,带状混交强调在连续种植3行一类树种后,另外配置另一树种。例如,本区域内侧柏、元宝枫混交比例占比5:3。借助该混交方式,可选择相邻边行组建混交关系,有效保障混交效果,并且这种混交关系管理难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成效。块状混交主要是通过按照规则、不规则的方式对侧柏进行栽植处理,并进一步配置其他树种地块完成混交,地块混交比例占比为1:1。如果地块混交为规则混交,可选择较平坦造林地,对造林地划分为规则的块状地,按照地块设计株行距,并对侧柏进行栽植,栽植完成后,选择临近地块,栽植其他树种,整体而言,该混交方式的排列为品字形。如果块状混交为不规则混交,应结合地形起伏情况,规划造林地块,完成侧柏栽植,并选择相邻地块,完成其他树种栽植,该混交方式适用于复杂地形。
4、整地
加强整地处理能够创造更好的立地条件,进而促进侧柏幼苗生长,提高侧柏成活率。因此,整地质量与造林效果密切相关。种植地选取在石质山地,造林立地条件相对一般,气候干旱,更需要工作人员提高对整地处理的重视程度,切实加强各项技术控制,进而确保最终整地效果符合要求。整地处理能够起到拦截天然降水的作用,进而优化苗木抗旱能力。同时,整地能够降低区域水土流失情况,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最后,整地还能够优化区域通风条件,为苗木生长创造更加良好的需求。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在整地前应做好地面清理工作,通常以局部清理方式开展,以便达到预期清理效果,围绕树穴对四周杂草杂物进行清理,有效降低人力物力投入成本,避免周围植被遭到破坏,确保区域生物多样性。工作人员应合理控制整地时间,注意提前整地,要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或雨季前完成整地工作。石质山区地表存在较多的石砾,根据地形特点,考虑造林地形地势,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进行局部整地处理。具体而言,一般造林密度为110株/亩,苗木株行距为2×3m,树穴可控制在40×40×30cm-50×50×40cm,树穴以品字形排列,不过山地造林地势较为复杂,造林密度会有所调整,应以实际规划设计为准。在挖坑过程中,应形成半月形树穴,工作人员要分别处理表土、心土,并使其形成土埂。在挖好树穴后,应回填适量表土,并踩实,两边可设置小沟,在秋季起到积蓄雨水的作用。在挖坑过程中,如遇到裸岩,可适当调整树穴位置。工作人员要根据立地条件,遵从相应的整地原则,确保整地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另外,石质山区水资源较为匮乏,该造林区域地势相对较高,在完成整地工作后,应架设输水管道,根据立地条件,必要时可修建蓄水池,保障造林用水,确保绿化苗木能及时得到补水浇灌。
5、苗木选择
苗木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后续栽植效果以及整体造林效果。工作人员应根据区域环境、气候等多方面条件,在合理选择苗木的基础上,做好各项规格、参数控制,并在栽植前,對苗木进行检查,确保苗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一步给予栽植处理,确保苗木能够有效满足栽植需求。侧柏树苗一般选择地栽苗或容器苗,地栽苗一般在高1.2-1.5m,带土球,容器苗一般在高0.8-1m。苗木选择将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种植效果。要求工作人员应提高对苗木选择的重视度,应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出发,以区域造林需求作为参考,合理选择相应的侧柏、黄栌、元宝枫以及油松树苗,并确定各类苗木的规格,通过加强细节化控制,选择出更加合适的苗木,进而有效保障区域造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应确保苗木质量,要求苗木应符合造林对长势的要求,注意检查苗木表面的状态,重点注意苗木表面不允许出现机械性损伤,苗木整体根系发达,进而保障栽植效果。具体而言,起苗前,工作人员应加强技术控制,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对各类苗木进行起苗处理,确保不影响后续苗木的栽植。其中,黄栌和元宝枫可选择裸根苗,一般地径在2-3cm,要进行截干处理,并对其根系进行24小时左右浸水处理,这样能提高苗木含水量,有效保持苗木活力。裸根苗在蘸泥浆前,工作人员应清理干净根系土粒、石块,注意观察须根,剪掉过长须根、主根,可适当保留根系。将苗木扎捆,保持根系对齐,根据需要可在泥浆中加入适量菌根剂和磷肥,双手握住苗木捆扎区域,保持倾斜度,将根系按入到泥浆中,观察苗木状态,保证泥浆将根系全部浸湿,在蘸浆完成后,可直接等待栽植。油松树苗一般选择高1.2-1.5m,带土球,土球应符合规格要求,确保苗木根系完整,以免影响后续栽植和成活率。另外,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可以适当调整苗木规格。起苗后,工作人员应注意对苗木进行检查,在确保苗木各项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可以进入到下一步骤。
6、苗木运输
在起苗后,工作人员应立即进行打包处理,并将苗木装入到车内,在最短时间内将苗木运输到指定地点,以免苗木经历风吹日晒,导致品质受损,影响最终成活率。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坚持就近原则,尽可能避免对苗木进行长距离运输。需要注意,容器苗在装车时应进行竖放,控制好垒放间隔,土球苗在装车时,要按照车辆行驶的方向,将土球向前,树冠向后进行码放,裸根苗在装车时要按顺序进行码放,应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以防损坏树苗。装车完成后,要使用篷布对苗木进行遮盖,以免出现水分蒸发情况。到达运输地点后,应注意轻拿轻放,禁止抛掷苗木,以免土球散落、折断根须,造成苗木损伤,并按要求将苗木码放到指定地点。
7、栽植
该造林区域交通状况一般较差,机械运输较为困难,苗木需要借助人力进行搬运。为有效保障侧柏苗木品质,在侧柏苗木运送过程中,避免工作人员经手提、肩扛等方式对苗木进行运送。可采用筐挑、篓背、牲畜驮运等方式运送苗木。在进入造林地后,工作人员应对侧柏苗木进行散放处理,并及时进行栽植,降低土球暴露时间。春季造林一般选择在回温阶段,应注意把握苗木栽植时间,要在土壤解冻后和苗木发芽前完成苗木栽植工作。根据造林工程需求,也可选择在雨季完成苗木栽植工作,一般每年7-9月份雨水较多,这期间苗木栽植成活率较高。工作人员应提前修剪好苗木,完成病虫枝、折断枝修剪,禁止短截情况,确保树形自然。通过做好修剪处理,可促进树势均衡,降低蒸腾作用,进而有效提高成活率。在栽植过程中,应注意对苗木轻拿轻放,将苗木放入到树穴后,应注意剪掉外包装,确保土球不会出现松散情况。观察苗木栽植情况,将苗木扶正,保持枝条呈现舒展状态,避免树体倾斜。回填土的同时应注意进行夯实处理,该操作需要做好力度控制,力度过大将会导致土球被破坏,而力度过小则会导致土壤间隙增加,难以保持水分,不利于苗木生长。对于侧柏容器苗,在栽植时要注意剥掉塑料容器,栽植好后,要及时回收塑料容器,其他带有包装的苗木栽植完成后,也应及时回收外包装,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注意的是黄栌、元宝枫采用裸根蘸泥浆栽植技术,将苗木放入树穴,要保持苗木竖直居中和根系舒展,根系要低于地面,进行填土,土填到一半时,可适当向上提苗,轻微抖动,使细土深入根系土壤,踩实,再填土踩实,应保持回填土与根茎部位持平,确保栽植效果。
整个苗木栽植过程,应坚持随到随栽的原则,如果在1-2天内无法对进场苗木全部栽植,应选择合理的地区,对苗木进行码放处理,并进行假植。工作人员应使用草绳,对树冠进行围拢处理。如果苗木需要假植较长时间,应在土球间隔的位置上同样进行填土处理,并定期进行叶面浇水。在苗木定植后,应将定根水浇透,保持泥土水分、根系彻底结合,合理控制水流量。如果观察到土壤伴随下陷情况,或者发现苗木存在倾斜情况,应立即对苗木进行扶正处理。在栽植完成后,可覆盖地膜,用土将地膜压好,避免出现缝隙,有效降低水分蒸发。如果区域气温较高,即可使用喷雾器,在苗木树冠、叶片位置处,每天2次喷水,以免树体失水。
8、幼林管护
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幼林管护工作,将保水、除草作为管理重点,还要加强防病防虫管理工作,进而有效提升幼林管护效果。在石质山地造林中,水属于关键,要求工作人员应切实加强保水工作,确保幼林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顺利生长。在栽植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对树盘进行修整,使其成为漏斗形,可起到截留降水的作用。可将枯枝落叶覆盖在树盘的表面,可有效降低水分蒸发,最大程度上锁水。在浇水、降水后,如果发现苗木出现倒伏、倾斜情况,应及时扶正。为有效保障土壤水分,应做好覆土保墒处理,并及时清理杂草。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切实加强抚育管理工作,在3-4年范围内,松土、除草次数应达到3次,有效帮助苗木健康生长。因为侧柏往往会长出侧枝,在造林时间超过5年后,应做好修枝处理,适当修剪枝条。后续可以2-3年作为时间间隔,完成修枝处理。如果发现造林密度过高,导致侧柏生长速度下降,应合理控制间伐强度。在造林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对新造林地进行封禁处理,禁止牛羊进入到林内,啃食苗木。同时要制定针对性措施,避免出现森林火灾,造成经济损失。侧柏具有较高的病害虫风险,包括叶凋病、侧柏毛虫、侧柏大蚜等,在造林完成后,要加强巡视检查工作,在检查期间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坚持物理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还要落实生物防治措施,并配合相应的农药防治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病虫害。
综上所述,考虑到北京房山区石质山地造林区域土壤条件较差,部分区域存在水土流失情况,可通过建设造林绿化工程,并结合造林地实际情况选择侧柏、元宝枫等树种,加强苗木栽植工作,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明确混交模式,积极将先进的栽植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技术管控,进而有效保障造林绿化效果。
(作者单位: 102400 北京市房山区林果科技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