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流行特点和病因分析及其有效防控技术

2024-05-29 06:07刘伟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3期
关键词:痢疾羊舍乳汁

刘伟

羔羊痢疾的主要危害群体是初生羔羊,属于急性毒血症的一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可直接造成病羊死亡的严重后果,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根据疾病的报道状况来看,每年都会发生羔羊痢疾染病的状况,其中一周龄以内的羔羊发病率较高,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对羔羊健康的危害也越大,已经成为阻碍养羊场健康发展的关键疾病之一。鉴于此,下文在对羔羊痢疾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因进行分析后,探究有效的防控方法,希望从源头上加强管控,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养养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羔羊痢疾的病原菌为B型产气荚膜梭菌,如不能提升羔羊的自身免疫力,则很难抑制发病。羔羊痢疾的危害性较大,致死率较高,需要引起养羊场的重视。特别是规模化的养羊场中,本身羊的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环境较为恶劣,如羔羊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弱,则会出现频繁发病的状况,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笔者从事畜牧兽医临床工作多年,深知找出致病因素,提前做好应对和防护,可以大大降低羔羊痢疾,控制疾病影响。

一、羔羊痢疾的流行特点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在与羔羊接触后,因其较弱的抗病能力,容易感染羔羊并导致痢疾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羔羊是主要的传染源,而携带病菌的母羊则次之。此外,与羔羊接触的带有病菌的饲养用具,例如饮水槽和护理人员的手套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可能对羔羊的消化道健康构成威胁。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羔羊的免疫力可能会持续下降,这为大量病菌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提供了机会,最终引发痢疾。对于羔羊痢疾的流行特点,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主要是因为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不仅涉及到管理、饲养和环境等因素,还与羔羊自身的机体发育以及不合理的补乳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常规情况下,羔羊痢疾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的特征。这种流行模式可能与地区性的环境因素、饲养管理以及羔羊的生理特点有关。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羔羊痢疾的发生和传播,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防治措施。

二、羔羊痢疾的临床表现

发病后的羔羊出现严重腹泻表现,染病后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4日龄以内的初生羔羊属于痢疾的高发群体。通常羔羊染病后的初期表现是精神状态下降、长期卧地、不主动采食母乳,潜伏期之后的发病表现是剧烈腹泻,此时羔羊的粪便多为糊状或者水状,并伴有恶臭。病情发展较为严重的羔羊会出现粪便带血的状况,且机体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弱表现,如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通常会在发病的2天左右死亡。也有部分羔羊在发病期间产生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呼吸急促和头部后仰等。长时间腹泻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机体脱水问题,如不能及时补充体液,会由于严重脱水导致猝死。患病羔羊最直观的表现是眼角膜部位发绀,且在肛门位置的毛被粪便污染产生粘结,并发出阵阵恶臭。

三、羔羊痢疾的病因分析

1、羔羊自身免疫机能發育不良

羔羊养殖中诱发痢疾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自身免疫机能发育不良为主,而造成羔羊免疫机能不良的主要因素是羔羊出生后未能及时食用初乳。羊初乳中含有十分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属于促进羔羊免疫机能发育的关键要素,如果不能及时食用初乳,则会由于营养摄入不足而增大患病风险,以痢疾疾病的发生概率最大。如果母羊生产的羔羊数量较多,便可能由于乳汁分泌不足产生部分羔羊无法及时摄入初乳的状况,针对此类问题,需要采取人工干预措施,由饲养人员做好人工补乳工作,确保为羔羊提供机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相关微量元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进行人工补乳时需要对乳汁的温度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科学控制,以免对初生羔羊的胃肠道产生过度刺激,造成肠部不适,引发羔羊痢疾。

2、母羊饲养管理不到位

对于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是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乳汁分泌的重要基础,一旦在母羊妊娠期间出现饲养管理不到位的状况,如营养供应不足或者饲料搭配不合理的状况,便会对胎儿发育和乳汁分泌量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导致产下的羔羊机体素质较差,疾病多发。尤其是母羊分娩之后,需要补充充足的营养,促进乳汁的分泌,在寒冷季节进行饲养时,要对饮水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尽可能避免直接饮用生冷的凉水,以免母羊产生应激对乳汁分泌的质量构成影响,导致羔羊食用的乳汁营养不足,诱发痢疾问题。

3、病原菌入侵

B型产气荚膜梭菌作为羔羊痢疾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分布广泛,对羔羊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感染此病原体后,初生羊羔可能遭受急性毒血症的侵害,表现为剧烈腹泻、小肠溃疡以及大量羔羊受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2-3日龄的羔羊受影响最为严重,而7日龄以上的羔羊相对抵抗能力较强,感染几率较低。

B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羔羊体内具有独特的致病机制,包括形成荚膜、产生芽孢以及释放多种外毒素。这些外毒素对羔羊的肠道和其他组织具有显著破坏作用,它们能够分解细胞膜磷脂,破坏细胞膜结构,进而引发溶血、组织坏死和血管内皮损伤。这些过程增加了血管通透性,导致组织水肿。同时,毒素还能分解肌肉与皮下胶原蛋白,使组织崩解,降低坏死组织的粘稠度,从而加剧病情发展。腹泻不仅导致羔羊脱水、电解质失衡和营养不良,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羔羊死亡。

B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羔羊,但也可能通过脐带或创伤等途径传播。因此,在防控羔羊痢疾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断这些传播途径,以防止病原体的扩散。这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羔羊的抵抗力等措施,从而有效减少羔羊痢疾的发生和传播。

4、饲养环境不佳

如在羔羊饲养过程中不注重对饲养环境的管理,则可能因环境质量不佳在圈舍内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菌,引发羔羊痢疾。例如,当羔羊的饲养环境过于潮湿,会为各种病原微生物营造良好的存活条件,羔羊本身的机体机能较弱,一旦与环境中的病菌或者细菌接触便会产生痢疾疾病风险。此外,对圈舍温度和清洁程度的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羔羊的机体健康,如圈舍温度过低可能导致羔羊出现应激,机体抗病能力再次减弱,增大疾病风险,而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也是导致羔羊痢疾的主要原因。

四、羔羊痢疾的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如羔羊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腹泻、腹痛、发热等,腹泻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等症状,初步可以进行诊断。如需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病原学检测。这通常是通过粪便检测来完成的,目的是检测肠道弯曲菌(如B产气荚膜梭菌)的存在。具体的检测方法包括常规细菌培养和鉴定,如Gram染色和生化试验等。通过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生化特性,从而确定其种类。另外,也可以采用PCR技术进行快速检测,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可以进行病理解剖,通过观察肠道的病理变化,如充血、水肿、溃疡和坏死等,都是羔羊痢疾的重要诊断依据。

五、羔羊痢疾的主要防控技术

1、加强对母羊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针对配种母羊需要进行一次集中驱虫,配种之后,还需根据胎羊发育需求科学配制饲料,保障对营养成分的及时补充,以促进胎羊发育和保障产后乳汁的分泌水平,确保羔羊初生后有充足的乳汁供应,避免因乳汁分泌不足造成的羔羊机体发育不良问题。未能避免因气候因素引发的应激反应,可以对母羊的配种时间进行科学调整,尽可能在气温较高的时期分娩。母羊分娩过程中如遇难产问题,需由专业兽医参与助产,但在操作助产前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并且做好各类用具的消毒处理,以免用具携带病菌造成羔羊感染的问题。同时,还需做好分娩环境的彻底打扫和清洁工作,要确保母羊的躯体和乳房不受污染,必要的情况下,可在羔羊食用乳汁之前,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和消毒,这里需要对消毒溶液做预热处理,将其加热至38℃-42℃为宜,不仅可以提升消毒效果,还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确保初生羔羊可以尽快食用乳汁。

2、加强对初生羔羊的产后护理

羔羊出生后要第一时间将体表的羊水擦拭干净,避免体表温度快速流失造成应激反应,且要让羔羊立即吃足初乳,借助初乳中的母源抗体来抵抗进入消化道的病原,对羔羊痢疾可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通常情况下,如健康羔羊食用足量初乳则可在出生1小时左右自然站立和活动,此时要保证羔羊饲养场地为洁净和干燥的状态,且圈舍温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此外,考虑到病原菌可能通过脐带感染,在羔羊出生后便需使用碘伏涂抹脐带创口,也可选择直接将羔羊脐带泡在碘酊溶液中,可有效降低疾病感染概率。

3、做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目前来讲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之一,鉴于羔羊痢疾流行特点较为特殊,可以同时做好母羊和羔羊的免疫接种工作,尽最大可能提升免疫效果。对于怀孕母羊来说,最好在产前的2-3周进行免疫接种,这可使免疫效果在分娩时期达到最佳状态,且可直接由乳汁将免疫作用传递给羔羊,发挥较好的疾病防治效果。羔羊接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发生状况来确定,如在羊场发生过此类疾病,则需在羔羊生产的当日进行免疫接种,如没有发生过则可适当延缓接种日期,一般在5-7日龄接种即可。接种时要保障羔羊的健康状态,已经染病的病羊接种无效,且在接种后要避免使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如解热镇痛消炎药,谨防对疫苗的免疫作用带来负面影响。

4、搞好羊舍内外的环境卫生

防控羔羊痢疾可以从羊舍内外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度等关键因素入手:

①羊舍内外环境:羊舍应选址在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确保羔羊生活在干燥、温暖的环境中。羊舍设计要合理,避免拥挤,保证每只羔羊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羊舍周围的外部环境也要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羊舍周围的杂草、垃圾和粪便,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②适宜温度:羔羊對温度较为敏感,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几周内。羊舍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5℃-30℃之间,随着羔羊日龄的增加,温度可以逐渐降低。在寒冷季节,可以通过增加保温设施(如加厚垫草、使用保温灯等)来提高羊舍温度。在炎热季节,则要注意通风降温,避免羔羊中暑。

③湿度控制:羊舍内的湿度应保持适中,避免过于潮湿或干燥。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而湿度过低则可能使羔羊呼吸道干燥,易患呼吸道疾病。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是控制湿度的关键。定期打开羊舍门窗,促进空气流通,降低湿度。

④定期清理:羊舍内应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同时,要定期更换垫草,确保羔羊生活在干净的环境中。定期对羊舍和饲养工具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疾病的发生。消毒时要选择对羔羊无害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5、搞好羊舍内外的消毒工作

防控羔羊痢疾的消毒工作需要从病前、病中、病后三个方面全面考虑,确保羊群的健康和安全。同时,还需注意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不对羊群造成危害。

①病前消毒:在羔羊痢疾发生之前,消毒工作主要侧重于预防。定期对羊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可以使用5%-10%的漂白粉溶液或10%-20%的石灰乳进行喷洒。这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减少羔羊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在产羔季节,产房是羔羊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消毒工作尤为重要。可以使用1%-2%的热碱水或20%-30%的石灰水对产房地面、墙壁以及所有用具进行喷洒消毒。饲养工具如饮水槽、饲料槽等也是病原体容易滋生的地方,需要定期清洗并消毒。可以使用消毒液或高温蒸煮等方法进行消毒。

②病中消毒:在羔羊痢疾发生期间,消毒工作不仅要继续加强,还需特别注意对患病羔羊的隔离和消毒。一旦发现羔羊患有痢疾,应立即将其隔离,防止疾病在羊群中传播。隔离区域应单独设置,并进行严格的消毒。患病羔羊的粪便和污染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必须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使用高温焚烧或深埋等方法进行处理。在疾病流行期间,应增加环境消毒的频率和强度,确保羊舍、产房、饲养工具等的清洁和卫生。

③病后消毒:在羔羊痢疾得到控制后,消毒工作也不可忽视,以防止疾病的复发。疾病控制后,应对整个羊舍、产房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以彻底消除病原体。在疾病控制后的一段时间内,仍需持续监测羊群健康状况,并定期进行消毒工作,确保羊群的健康和安全。

六、羔羊痢疾的治疗方法

发现染病羔羊后,需及时进行隔离饲养,之后对圈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免病菌大量残留,对圈舍内的健康羔羊构成威胁,出现二次感染状况。羔羊痢疾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下:

1、采用盐酸多西环素、碳酸氢钠和碱式硝酸铋联合用药的方式,用量分别是3mg/kg·bw、5g和2g,将几种药物充分与水混合后灌服3天左右便可改善腹泻状况。

2、注射苄星青霉素,用量为3万IU/kg·bw。

3、胃蛋白酶(0.4g)和土霉素(0.3g)与100mL的水混合后,每日灌服2次,2日左右便可有所改善。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羔羊为了避免出现脱水状况,要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的方式及时补充体液。

综上所述,新出生的羔羊机体抗病能力较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需要通过及时食用初乳来提升免疫能力。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常见病,对羔羊存活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初生羔羊痢疾的防治工作。分析羔羊痢疾的病因来看,与饲养环境质量、羔羊自身机体免疫力、母羊饲养管理和病原菌入侵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进行疾病防控时便可从这几方面入手,尽可能为羔羊营造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此外,还需采取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措施来降低疾病影响与危害,以提升羔羊养殖效益。

(作者单位:832000新疆石河子总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痢疾羊舍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阿尔梅勒羊舍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
常见羊痢疾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清水县不同羊舍环境质量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