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勇
小麦,作为我国河南省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河南人民餐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当地居民日常饮食的主食首选。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小麦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到了显著地提升,这使得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然而,尽管在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小麦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小麦植株的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病虫害的发生率较高。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科学选种、整理土地、科学播种和制定田间管理计划,实现提高小麦植株的抵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确保小麦的高产稳产,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一、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
在我国,小麦种植地域广泛,遍布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区域。多样的地域环境为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各地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地挑选适宜的小麦品种。以漯河市为例,其主要小麦种植品种包括硬质红强、硬质白强、梅松、华中冷麦、普通冷麦等。在这些品种中,硬质红强小麦展现出稳定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成为漯河地区的主力小麦品种之一。硬质红强小麦不仅具备较高的抗病害能力和耐性,还具有优秀的生长适应性,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产量。此外,硬质红强小麦的品质亦十分出色,其所产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优良,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2、处理种子
①筛选种子:在筛选过程中,要剔除病种、干瘪、虫卵等不合格的种子,确保留下的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低于15%。这一步骤旨在保证种子的品质,为后续种植过程打下坚实基础。
②晒种:播种前7d要进行晒种。晒种不仅可以消杀病原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还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高意味着更多的幼苗能顺利出土,为小麦的丰产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③种子包衣处理: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包衣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计量在规定范围内。种子包衣处理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出苗率。同时,包衣处理还能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3、整地
①整地:为了确保小麦的优质生长,应选取通风条件优越、土壤排水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种植。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助于小麦根系的呼吸,促进其生长;排水性强的土壤可以防止水分过多而导致的根部病害;有机质丰富的土壤能为小麦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产量。
②深耕:深耕能够使土壤更加疏松,提高其蓄水能力,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同时,深耕还能将农作物秸秆、杂草、有机肥料等深埋土壤中,使土壤更加肥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确保小麦的高出苗率。
③施肥: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有机肥施用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还要根据土壤的实际养分状况和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情况下,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45-55kg、硫酸锌1-2kg、尿素25-30kg。这样既能满足小麦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又能避免因养分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生长障碍。
4、科学播种
小麦播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执行小麦播种任务时,务必秉持精量播种原则,全面考量各类影响因素,以确保小麦的产量及质量达到预期。各品种小麦对环境的需求各异,因此,在挑选播种品种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及小麦用途作出决策。
以漯河市为例,其小麦种植时间通常安排在每年的9月中旬-10月初,这一时期气候适宜、湿度适中、阳光充足,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通常情况下,小麦每亩的播种密度应在160-200kg之间,过大或过小皆会影响小麦产量。在播种深度方面,控制在2-3cm为宜。若播种深度过浅,可能导致种子干枯;过深则可能导致发芽困难。若采用机械播种,需确保播种行距约14cm,播种深度约5cm,以保证播种的均匀性。
5、科学施肥
①返青起身期施肥:对冬前亩群体小于45万的三类麦田,需尽早划锄。早春土化冻时,抓住晴天进行中耕。群体在45-60万之间的二类麦田,返青期划锄后,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kg。群体在60-80万之间的一类麦田,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kg。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田,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kg。未除草或除草效果差者,返青至起身期尽早除草。降雪前撒施肥料利于养分下渗、提高肥效,促进晚播弱苗升级转壮。
②拔节期施肥:拔节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施肥以促进生长。施肥量取决于小麦长势和土壤肥力,通常每亩需追施尿素10-15kg。还需注意施用磷肥和钾肥,以促进根系和莖秆的发育。
③孕穗期施肥:孕穗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需施肥以促进孕穗和穗粒形成。施肥量取决于小麦长势和土壤肥力,通常每亩需追施尿素5-10kg。同时,注意施用磷肥和钾肥。
6、灌溉
在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适时进行灌溉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生长后期,如土壤墒情适宜,可暂停浇水。若墒情不佳,应适时灌溉并控制水量,避免大水漫灌。同时,在浇水时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风雨天气前浇水,以防小麦倒伏。以下针对各生长阶段提供了具体的灌溉建议:
①播种至出苗阶段:播种后需立即浇蒙头水,以促进小麦出苗。
②越冬阶段:大约在11月中旬,即小麦越冬前,应灌溉一次越冬水,旨在防止冻害,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③返青阶段:次年3月左右,小麦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应灌溉一次返青水,以满足中后期的生长需求。
④灌浆阶段:5月份左右,小麦进入灌浆期,需浇灌一次灌浆水,有助于小麦灌浆,保证籽粒饱满,提高粒重。
7、田间管理
①补苗:小麦出苗是小麦生长过程的关键环节,苗株数量和质量对小麦的最终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栽培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小麦出苗情况,对空苗、缺苗、苗株过少等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补苗。补苗不仅可以保证小麦出苗率,提高小麦产量,还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均匀,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②杂草处理:田间杂草会竞争小麦的生长空间、水分、养分等资源,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以为小麦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杂草对小麦生长的负面影响。使用除草剂时,需要科学选择,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除草剂,避免因除草剂质量问题对小麦造成伤害。
8、适时收获
小麦的收获时间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在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时,需全面综合考虑小麦的生长状况以及所面临的气候条件。我国河南漯河地区的小麦收割时间通常介于每年的6-7月,此时小麦的生长成熟度适宜,确保收割效果良好。在收割前,一系列预处理工作至关重要,如摇穗和秸秆去除等环节,旨在降低收割过程中小麦的损失,同时有利于后续收割工作的顺利进行。摇穗的目的在于使小麦籽粒更为集中,便于收割;秸秆去除则减少收割过程中的障碍,提高收割效率。
小麦进入收割阶段时,必须确保及时、迅速、彻底地进行收割。这是因为,收割时间的拖延可能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及时收割保障小麦成熟度,提高产量;快速收割减少收割过程中的损失,提升品质;彻底收割避免收割过程中的污染,进一步保证小麦品质。收割完成后,麦田管理工作并未结束。及时翻耕和整地,旨在为下一季小麦种植创造有利条件。翻耕使土壤更为松散,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整地则调整土壤肥力分布,保障小麦生长环境。
二、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关键期的扬花灌浆阶段。该病害的发病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在阴雨天气下,空气中病菌密度增大,病害发生的风险也随之提高。潮湿环境更是病菌繁殖的适宜条件,使得小麦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小麦赤霉病主要引发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等病状,其中,穗腐为害最为严重。穗腐现象将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度减少,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为实现对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控,需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①选择抗病品种作为防治病害的基础;②在小麦扬花期应尽量减少浇水,避免潮湿环境有利于病菌繁殖;③运用药剂处理,提前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2、麦叶蜂
麦叶蜂是对小麦种植具有严重破坏作用的害虫。其幼虫具有强烈的食欲,大量啃食小麦叶片,导致叶片出现缺刻或被彻底食用,从而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开展麦叶蜂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最佳的防治时期为幼虫3龄前,此时幼虫数量较少,防治相对容易。通常,小麦抽穗前后为防治麦叶蜂的最佳时机。在这一阶段,麦叶蜂幼虫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农药的敏感性较高,因此防治效果更为显著。
在防治过程中,可选用以下农药:50%辛硫磷乳油30-50mL,或2.5%溴氢菊酯乳油10-15mL。将所选农药与45-50kg水混合后,进行喷雾防治,以实现预期效果。须知辛硫磷乳油及溴氢菊酯乳油均具有较高毒性,对麦叶蜂具有显著的杀灭效果,能有效减轻麦叶蜂对小麦的侵害。在使用农药时,务必遵循说明书指引,确保安全用药。同时,要定期监测小麦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麦叶蜂危害,并采取针对性地防治措施。通过科学防治手段,可有力降低麦叶蜂对小麦的威胁,提升小麦产量及质量。
3、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乃一种严重病害,具有显著的适温喜湿特点,且能通过气流实现长距离传播。在多雨、田间湿度较大、结露及雾气浓厚的天气条件下,该病害的发生概率尤为较高。因此,对农户而言,掌握并及时防控小麦条锈病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病叶率达到0.5%-1%时,便需采取防治措施。由于若病叶率过高,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产量下降。
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面:①选用抗病品种被视为防治病害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可以根本性地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②强化栽培管理同样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适宜的栽培密度、适时灌溉与施肥,以及恰当的修剪等,都有助于降低田间湿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③降低田间湿度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关键。鉴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离不开湿度,降低田间湿度能有效遏制病害的扩散。④当病叶率达到防治标准时,便需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包括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和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分别为100g和20-30g,兑水50kg进行喷雾。
4、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普遍遭遇的一种严重病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全过程构成巨大威胁。该病害主要通过侵染小麦叶片造成,尤其在小麦生长初期,病斑数量较少,症状并不显著。然而,随着小麦生长进程的推进,病斑数量逐渐增多,病情亦逐渐加剧。在病害严重时,甚至蔓延至叶鞘、茎秆和穗部,从而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度减少。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丰產品种,以选育成株期抗病性品种为主。②麦收后铲除自生小麦,消灭初期污染源。③合理密植,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抗病能力。{4}注意氮肥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⑤适时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开始防治。施药次数和时间根据发病早晚、病情轻重和药剂种类而定。一般在拔节期至孕穗至齐穗时开始用药,每隔7-10d喷1次,共喷2-3次。用药种类有多菌灵、托布津、退菌特、三唑醇等。
5、小麦早衰
小麦早衰是指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麦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进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现象。此类现象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小麦早衰的原因可归纳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生物因素包括病原菌、害虫、杂草等,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对小麦植株造成危害,阻碍其生长发育。非生物因素则主要涉及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环境条件。气候因素如温度、光照和湿度等不适宜小麦生长,土壤因素如土壤肥力、盐碱化和干旱等,以及水资源短缺或过量灌溉等不良条件,均可能导致小麦出现早衰现象。
针对小麦早衰现象,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品种优选:挑选抗病、抗逆能力突出的小麦品种,其生长速度及产量潜力较高。②合理施肥:依据土壤肥力状况,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需合理,确保小麦生长所需养分。③强化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小麦病虫害发生状况,采取生物、化学及物理防治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对小麦植株的影响。④优化生态环境:通过调整种植布局、提升灌溉设施等途径,改善小麦生长环境,降低早衰现象的发生概率。⑤适期收获:小麦成熟期进行适时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以保障籽粒品质。
综上所述,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的重要粮食作物,虽在种植地位上稍逊于水稻,但其对现代农业的推进及经济的发展助力不容忽视。为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深入研究并实际应用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至关重要。在我国河南漯河,通过积极引进与应用这些先进科技,小麦产量与品质得以显著提高,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在我国小麦生产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果,离不开高效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力支撑。唯有不断对这些技术进行优化,方能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及品质,满足我国粮食需求,并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此外,还需加大对农民群体的技术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技术素养,使更多小麦产区得以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在此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与农民三者应构建紧密协作的关系,协同为我国小麦产业的繁荣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46264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