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春
钢琴曲是为钢琴而作或为钢琴而改编的作品,在音乐艺术中有重要地位。著名的钢琴曲有很多,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就是其中之一,其具有旋律优美、和声丰富等特点。因此,文章对该作品的音乐特征及演奏进行探讨,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作品。
一、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概述
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在伏特金斯克市出生,是俄羅斯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音乐教育家,被称赞为“俄罗斯音乐大师”与“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吸取西欧音乐的发展经验,并将相应技巧与俄罗斯的民族传统音乐结合起来。同时,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涉及大量的音乐体裁与形式,如《奥尔良少女》《女巫》等歌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曲;《四季》《俄罗斯谐虐曲》等钢琴独奏,《六月——船歌》就是《四季》这一钢琴套曲中的作品之一。《四季》一共包含12首作品,涉及12个月份,充分展现了俄罗斯的四季变化情况以及自然风光,而六月是俄罗斯最好的季节,《六月——船歌》就描述了俄罗斯六月的景象,展现了一幅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轻舟荡漾的意境,也表现出了柴可夫斯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的音乐特征
(一)曲式特征
曲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段落,而曲式就是根据段落规律找出的具有共性的格式。从传统音乐来看,常见的曲式有小型曲式与大型曲式,其中小型曲式又包括一部、二部、三部曲式以及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而大型曲式有回旋曲式、自由曲式等。复三部曲式是一种复杂的三部曲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多为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第二部分较为多样,第三部分多是第一部分的重复。《六月——船歌》就是复三部曲式,其中第一部分是单三部曲式;第二部分属于对比中段,是开放式的单二部曲式;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二)结构特征
乐曲结构指的是作品的组织和构造方式,《六月——船歌》这一作品的结构较为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首先,该乐曲的首部采用了引申型的三段式结构,即A、B、A'三段。其中,A段的首句一共有4个小节,第二句有6个小节,形成了“4+6”结构,节奏逐渐从弱到强,而中段的句式结构没有出现较大变化,类似于主题,且其旋律声部根据主题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调性在前后形成了对比,使得乐曲在G大调与g小调这两种调性上交替。其次,该乐曲的中部有两个段落,其具体内容与首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中部的调性、和声以及织体等各方面都与首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中部第二段的韵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调性转变为了平行大调G大调,节拍变为了4/3拍。最后,在感受到中部与首部的对比后,很多听众都希望能够再现音乐的主题内容,所以该乐曲的再现部对主题内容进行了重复,即再现部的节拍、和声以及调性都与首部内容相似,如调性重新变为了g小调,织体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曲式结构也与首部相同,满足了听众的需求。
(三)和声特征
和声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形成的音响组合,主要包括和弦与和声进行两种,其中和弦是和声的纵向结构,而和声进行指的是和声的横向运动。和声在乐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不同声部的协调性,为曲式的构成提供支持,塑造音乐形象并表现音乐的具体内容。深入探究钢琴曲的和声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六月——船歌》的和声特征进行分析。
第一,《六月——船歌》的和声纵向结构特征。该乐曲的和声纵向结构主要包括重属和弦与和弦外音,这种纵向结构增强了乐曲的流畅性。其中,乐曲的第一部分与中间部分都应用了大量的重属和弦,为乐曲的和声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且优化了乐曲的整体效果,展现出了民族音乐的和声特色。而灵活应用和弦外音有利于丰富乐曲的内容,增强乐曲旋律的动力性,所以柴可夫斯基在创作《六月——船歌》这一作品时应用了换音、经过音等不同的和弦外音,乐曲旋律十分美妙。
第二,《六月——船歌》的和声横向运动特征。该作品中的和声横向运动涉及终止式、调式交替手法以及持续音等,别具一格。首先,柴可夫斯基在该乐曲的5—6小节以及11—12小节都应用了V7-I的终止进行,增强了乐曲整体的动力性。其次,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该乐曲时应用了大小调式交替的手法,即交替运用了g小调与平行大调B大调以及g小调与G大调,提高了乐曲色彩的对比度。此外,该乐曲中应用了持续音,如低声部有连续的G音,增强了乐曲的稳定性。
(四)艺术特征
《六月——船歌》这一作品的艺术特征较为鲜明,主要体现在旋律、织体等方面。首先,旋律指的是乐音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序列,《六月——船歌》这一作品的旋律就十分独特。例如,该乐曲从第2小节引子导出旋律,从第3小节逐渐进入呈示部,从A段出现旋律小调音阶,增强了整体旋律的张力。同时,该乐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且不断变化,跨度始终在6度以内,可以让听众感受到阴郁惆怅的感情。进入中部后,音乐旋律变得十分明朗,展现出了小船在水中荡漾的情境。其次,织体指的是音乐的结构形式,《六月——船歌》的首部以三层织体结构为主,不仅应用了伴奏动机A,也应用了旋律动机b;中部的伴奏织体逐渐变化为伴奏动机B,并且中部第二段的织体再次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的演奏分析
(一)《六月——船歌》演奏前期准备
演奏者在演奏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减少演奏中的失误,准确展现作品呈现的景象与情感。首先,演奏者应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的主编M·贝纳德希望在期刊上刊登12首与每月节令相关且有俄罗斯特色的诗歌,并搭配与诗歌相符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应约根据这一要求进行创作。在六月时,柴可夫斯基的心情很好,便在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景的同时根据诗歌中的景象创作出了《六月——船歌》这一作品,并且利用俄罗斯的民族风格对船歌体裁进行了优化处理。其次,演奏者应充分了解作品所传达的感情。一首好的作品是情景交融的,在了解作品所描绘的景象后,演奏者也需要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柴可夫斯基曾说过他强烈地热爱着俄罗斯特色的表现形式,斯特拉文斯基也曾说过柴可夫斯基是他们之中最俄罗斯化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作品蕴含着较强的民族情怀。其中,《六月——船歌》柔美地表达了柴可夫斯基对俄罗斯的热爱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此外,在演奏前,演奏者也需要充分了解作品的内涵。《六月——船歌》是与相关诗歌相配合的,所以应综合分析诗歌的内容,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并掌握演奏技巧,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二)《六月——船歌》演奏技巧要点
《六月——船歌》描绘了夏日人们乘船荡漾的景象,在演奏时不仅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情感,也需要掌握一些演奏技巧,从而通过灵活运用钢琴技术和歌唱性的表现方法完美地演绎作品。
第一,根据作品特点进行演奏。《六月——船歌》这一作品一共有99小节,有A、B、A'、C等段落。其中,A段为“a+b+c”结构,即单三部曲式结构;B段为“c+d”结构,即单二部曲式结构;A'段只是再现了A段。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掌握不同小节的演奏技巧,如1—6小节是小调音阶,在演奏时需要利用左手弹g小调和弦进行衬托,从而使情感流露出来;在第7小节之后需要引入A段的内容,在演奏时需要以平行大调的离调为主,并运用主和弦结束这一部分的内容;第13小节的色彩变化相对较大,所以在演奏时需要转变为B大调,之后再转变为主调;在演奏第22小节时,需要利用大三弦中的属和弦进行演奏;在进入A部a'时,应当利用侵入的方式及时终止和声,并及时转变为G大调;在进入C段时,需要及时转变为中声部,从而增强演奏的灵动性;在演奏40—51小节时应当利用属离调,同时需要利用重属导七和弦结束这一部分;在演奏52—53小节时,需要利用属七和弦,从而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在弹奏第56小节时,需要灵活应用对位化的和声织体;在弹奏第65小节时,应根据原有指法进行弹奏,增强弹奏的连续性;进入音乐尾声后,则需要将段落划分为低声部、中声部以及高声部三个层次,在低声部与高声部充分体现出和声的特点,在中声部做好音阶的处理工作,且在弹奏83—91小节时需要利用小指处理高声部的和弦,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在弹奏第92小节时,需要利用连续切分的节奏进行演奏;在彈奏92—99小节时,需要利用右手弹奏出琶音,并增强主和弦的稳定性。
第二,掌握画面与情感的演奏技巧。在弹奏该作品时需要通过一些技巧展现出作品所描绘的画面以及所传达的情感,使整个演绎更加生动。首先,《六月——船歌》这一作品采用了4/4拍,增强了乐曲的稳定性与平缓性,有一种坐在船上慢慢摇晃的感觉。因此,演奏者在弹奏时需要灵活利用指尖控制琴键,使琴键展现出不同的音色,从而描绘碧波荡漾的画面。同时,在进行1—2小节的演奏时,应将整个节奏都放缓,给人以微风拂面的感觉。在演奏A段a部时,需要利用一些小技巧准确把控演奏层次,如在演奏高声部时,需要增强整体的明朗性;在演奏低声部时,需要增强整体的厚重性;在演奏中声部时,需要增强整体的精悍性。并且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做好不同声部的衔接工作,增强演奏的连续性,避免出现中断等问题,否则会影响到整体的演奏效果。作品的12—22小节有悠扬的旋律,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根据高音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有效处理短小的伴奏,从而做好旋律的呼应工作。其次,《六月——船歌》这一作品的中部采用了民谣风格的旋律,与划船桨的节奏是相呼应的,所以在演奏时需要利用左手低音伴奏和弦切分的形式,增强整个旋律的灵动性与情感性,让听众体会到在船上游玩的感觉。此外,84—86小节以及89—90小节是该乐曲的尾部,描绘了小船渐渐远去的景象,整个画面逐渐变得静谧,所以在弹奏时需要逐渐放缓节奏。
第三,掌握细节性的演奏技巧。在弹奏钢琴曲时,只有做好左右手的配合工作才能够更完美地将其演绎出来,因此在弹奏《六月——船歌》时,演奏者需要掌握左右手的演奏技巧。例如,该乐曲的7—10小节有声部增多的特点,所以在演奏时需要将左右手的声部拉开,并增强每一个指法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旋律的清晰度、演奏的完整度以及声音的层次性,准确传达出创作者的情感。该乐曲的22—31小节与乐曲的主题呼应,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增强左手旋律的有序性,且需要做好左右手的配合工作,即在左手强音减弱的同时弹奏出右手的弱音,将听众引入作品所描绘的画面。此外,演奏者在弹奏时也需要做好手指的控制工作,通过不同的弹奏力度展现出不同的音色,如可以通过增强手指的力度提高旋律的流畅度。同时,在弹奏83—91小节时需要通过科学把控小指的力度表现高声部的和弦音,从而展现整个乐曲的意境。
(哈尔滨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时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