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绿色优质小麦种植技术应用实施和有效管理方法

2024-05-29 02:12:58艾比班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3期
关键词:弱苗滴水高产

艾比班

小麦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是当前的关键工作。优化小麦种植生产,既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的粮食供应需要,又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新时期环境下,传统的生产种植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升级技术,加强探究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是促进现代农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新疆小麦生产现状

新疆小麦种植生产中,以伊犁、喀什地区最为广泛,其次为阿克苏、昌吉等地区。新疆地区的小麦生产,主要分为春麦区和冬麦区。其中,春麦区以北疆为主,包括阿勒泰、吐鲁番等地;冬麦区则以南疆为主。近年来,新疆小麦生产不断发展和成熟,当前的主要生产发展方向体现在:一是培育早熟、高产、抗病虫的品种。二是改进化肥品种,提高土壤肥力。三是发展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方法。四是发展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改进小麦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等。随着当地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国家以及地区相关政策的不断颁布,进一步促进了小麦生产种植工作的优化和完善,使得新疆区域小麦总量总体达到平衡效果,种植面积不断提高,产量持续上涨,发展前景较好。

二、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1、种子选择及处理

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做好试验示范等工作,保证所选小麦品种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选择优良品种,如徐麦35、百农207等,保证种子品质好、产量高、产量稳定且抗逆性强。在选择种子过程中,选择籽粒饱满、色泽亮丽的种子,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超过85%,发芽势达到90%左右,净度超过99%,纯度超过99%。考虑到新疆地区小麦品种相对杂乱,容易出现冻害等问题,所以,在选择品种时,可加强对比试验筛选工作,对比各类种子,选择高产且抗冻性强的新品种。

种子选择后,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一般先选择在晴天,对种子进行2-3天的晾晒处理,并将其中的杂质、不良种子全部筛除,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次,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由于雪霉病、雪腐病是冬小麦常见的病害问题,所以,为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减少产量,应对小麦种子使用药剂进行适当处理。种子包衣技术,作为较为先进的种子处理技术,能够有效预防雪霉病、雪腐病达90%以上,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使用戊唑醇、“健壮”等药剂,处理种子包衣,按照每100kg使用200ml种衣剂的标准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预防病害问题,达到保根健苗的效果。

2、选地整地

选地整地过程中,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地平整、养分含量高、结构良好的地块种植小麦,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在整地过程中,先将前茬植物收获,再尽快进行整地,对土壤耕作层加深处理,保证土壤表面疏松透气,不存在板结等问题。将前茬植物完全清除,确保土壤表层无作物的根茬,保证土壤表面平整。在整地期间,不仅要对土壤进行疏松处理,还需深翻,深耕超过25cm,将土壤中的杂草全部消灭,保证土壤肥料充分,使得小麦根系可以向下伸展,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

在整地过程中,考虑到机耕的需要,可选择旋耕镇压技术进行整地。在种子播种时使用镇压器进行整地,或在出苗后,对土壤进行镇压,能够有效控旺保弱,保证小麦前期茁壮生长。

3、适时播种

由于小麦过早播种,容易出现冬前冻害问题,对优质生产十分不利,而过晚播种,又不利于保证小麦的产量,所以,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对于小麦优质高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工作经验,要想实现小麦高产,就应当适当早播,要想实现小麦优质生产,就需适当推迟播种。考虑到二者的冲突性,需选择最佳播种期。一般来说,半冬性种子品种,一般最佳播种期在9月15日-10月5日之间,以此既能够避免造成冻害问题,又能够保证产量,减少养分消耗。通过适时播种,保证种子的优质性和总体产量。

小麦播种过程中,要严格提高种子的分布均匀性,减少播种量,为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提供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由于小麦生长密度不應过大,否则容易影响小麦分蘖,而密度过小又不利于高产实现,所以,应当尽量控制播种密度,保证种子分布均匀性。小麦的播种过程,一般以15cm的行距为标准进行播种,中间不留垄。以每隔4行的标准,铺设灌溉带,控制灌溉带间距在60cm左右,在土壤1-2cm深处,埋设浅沟,将滴灌带固定。若选择的种子为新冬22号、新冬41号等类型,通常播种量基本苗确定以32-35kg/667m2为标准,控制播种深度在3-4cm左右,播种密度为40万粒/667m2。若采用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方式,要保证播种能够深浅相同,确保苗情的均匀性。播种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缺苗较为严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工作。补种前,可先将种子浸水浸泡一天,以此促进种子发芽,缩小田间各种子的生长差距。

4、田间管理

(1)施肥技术

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中,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小麦抗倒性,获得优质小麦。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充分了解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会影响小麦的生长速度,体现为少氮、稳磷、钾下降等趋势,则需通过施肥确保有机肥能够达到45t/hm2以上,并进行秸秆还田工作。在此基础上,合理配比氮磷钾速效肥,既能够保证土壤营养含量,又能够达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增加产量等效果。通过实验分析,一般速效氮肥基追应按照7∶3的比例最为合适,具体使用磷酸二铵150-180kg/hm2左右,基施尿素300-375kg/hm2左右,氯化钾120-135kg/hm2左右。

此外,高产优质小麦施肥过程中,还可运用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的方法进行。合理分配前期施肥和氮肥后移过程中的肥料用量,保证后期的施肥量达到要求。严格限制节间伸长,可在小麦拔节中期,追加适当尿素,以此避免小穗小花退化的问题,提高结实率,促进小麦生长穗大粒多。

(2)灌溉技术

在种子播种后,应依据土壤墒情状态,选用适当的浇水方法。应安装滴管水带,在地下埋管,并设置相应尺寸的主管,并在主管上连接毛管,以控制毛管的供水间距在50m之内。将毛管滴头朝下放置,并拉直滴灌带,使之均匀地安装于小麦的行间,以防止绷紧。在下种的同时敷设毛管并且冬后返青时敷设。一般来说,大面积的冬前滴灌工作要提前进行,保证在封冻前完成滴灌。比如,北疆沿天山地带,需在10月20日-10月30日前完成冬灌,北疆塔额盆地需在10月20日-11月1日前完成冬灌,以平均气温下降至-7℃左右为标准。返青后滴灌工作,则与冬灌有所不同。一般需进行3次滴水,第3次滴水完成后,每隔7天再进行一次滴水。在返青期滴1次水,滴水量在15m3/667m2左右;在冬麦春分蘖期滴第2次和滴第3次水,其中,第2次水的滴水量在15m3/667m2左右,第3次水的滴水量在20m3/667m2左右。小麦进入农艺拔节期后,滴第4次水,滴水量在20m3/667m2左右;小麦生长至孕穗期(挑旗)至开花期,一共需滴水3次,采取结合滴水方式,每次滴水20m3/667m2左右;小麦生长至开花期至灌浆期期间,共需滴水4次,采取结合滴水方式,每次滴水20m3/667m2左右;生长至成熟期,共滴水2次,采用结合滴水方式,每次滴水10m3/667m2左右。在浇灌过程中,注意少浇勤浇,严格控制每次的浇水量,根据实际气候情况等,减少灌水量,增加浇水的频率,以此提高浇灌的效率,保证小麦高产。

(3)化学除草

科学的除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田间的杂草,以此避免杂草与小麦之间争夺营养成分,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利用化学除草技术时,可通过对比多种不同的除草剂,分析不同品种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用量等,做好调查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且安全的除草剂,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使用。一般来说,在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之间,进行除草工作最为合适,可以采用75%的巨星22.5g/hm2的药剂,兑水600kg形成喷洒系统,对小麦的播种区域进行洒水,可以取得较好的除草效果。但在3月15日以后,则不得应用除草剂。

(4)化控防倒

在麦田管理过程中,若出现群体大、分蘖多,生长旺盛的小麦情况,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在春前应加强镇压技术处理,在春后,则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做好化学防倒等工作,通过使用多效唑化、壮素等,实现防倒效果。使用多效唑,按照每450ml/hm2兑水600kg的标准,配制成药剂喷雾,以此避免节间过分伸长,预防倒伏问题。

(5)病虫害防治

绿色小麦高产种植中,需注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为落实绿色种植生产理念,应当以农业防治手段为主,结合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进行病虫害科学防治工作。首先,病虫害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强化综合防治效果。利用物理防治技术,加强对孢子捕捉仪、测报等等设备的使用,实时动态监测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发出预警。若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排查病虫害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害虫的特点,可使用捕虫灯、粘虫板等设备,对害虫进行有效的处理工作,尽可能采用绿色环保手段处理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以此生产绿色优质的小麦。

在小麦生产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针对性防治。比如,对于赤霉病,在防治过程中,可选择戊唑醇、戊唑咪鲜胺、多酮福美双、戊唑福美双等内吸杀菌剂,一般在小麦生长至齐穗期和盛花期之间进行用药处理。对于纹枯病,在防治过程中,可使用苯甲醚菌酯、苯甲丙环唑、井冈霉素等药剂进行处理,结合科学的轮作方式,做好种子的科学处理等工作,全方面强化管理,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小麦种植生产中,常见的虫害有潜叶蝇、小麦黏虫、蚜虫等,不同虫害也需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在对小麦蚜虫防治过程中,若虫害情况较为严重,则可使用吡虫啉、噻呋酰胺等药剂进行处理。对小麦黏虫进行防治过程中,应在虫卵的孵化期及时进行药物喷洒,最晚不可超过幼虫3龄前,就需及时进行防治工作,可喷洒5%S-氰戊菊酯乳油、除蟲脲可湿性粉剂、灭幼脲悬浮剂等药剂,通过适量喷洒,达到较好的灭虫效果。对于小麦潜叶蝇防治时,可使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48%的毒死蜱乳油,使用50ml药剂兑30l左右的水使用,向小麦进行喷洒,以此对潜叶蝇进行有效处理,还可同时防治红蜘蛛、蚜虫等虫害问题。

(6)分类管理

①弱苗管理

之所以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弱苗,主要原因可能是田间的秸秆还田并未达到充分腐熟效果,因此使得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出现比例失调问题,小麦营养肥料不足。对于不同的弱苗要采取不同管理手段。针对越冬前,就表现出弱状发黄的弱苗,若不及时进行追肥处理,在开春后,麦苗还会进一步发黄,甚至出现病苗死苗问题。所以,针对这类弱苗的处理,应及时赶在早春时期,通过开沟施加化肥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使用20-25kg/667m2的碳酸氢铵,可较快地产生处理效果。在施肥后,要注意及时浇水,确保肥料并充分吸收。而针对受播种过晚所影响而产生的弱苗,其通常在生长过程中,在越冬前施肥量较多,播种量较大,且地力相对较好。所以,针对此类弱苗,就需要适当减少和控制水肥的施加量,或者利用中耕方式,达到提高地温和保墒的效果。对于墒情不足的弱苗,要及时在苗田返青期浇水,注意不可大水漫灌,而是要小水轻浇,并及时对土壤疏松处理,确保麦苗的健康快速生长。

②旺苗管理

旺苗管理中分为冬前旺苗和春前旺苗。由于过冬前,麦苗过快的生长速度,往往会使得养分消耗过度,以此使得在小麦返青后,营养成分不足,而出现麦苗生长变弱的情况,一旦在早春期间,再发生倒春寒等问题,就会使得大量的麦苗出现冻害问题,产生死苗,影响产量。所以,必须做好早春期间的麦田管理工作,提高麦苗的成穗率。一方面,应在越冬前,对麦田进行适当追肥和浇水工作。一方面,应在早春期间,土壤在解冻后,尤其对于本身营养充足的麦田,更是要及时进行铲蹚工作。此外,在小麦生长至起身和拔节的时期后,还应及时补充肥料和水分。若麦田在越冬前未施加肥料或浇灌,则需在返青后,及时进行施肥工作。在施肥时,尽量选择碳铵,并在施肥后及时浇水,防止出现返青后期脱肥的问题。春季旺苗的处理,必须保证在麦苗返青后,补充肥料和水分,并严格控制补充的量。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中耕的及时性。其次,要及时做好镇压工作。此外,还需要采取系列的防控措施,通过化学手段,减轻麦苗旺的问题,避免出现小麦倒伏等现象。比如,针对长势旺盛、植株密度较高的小麦,在小麦起身后,可使用缩节胺等化学药剂,与水进行科学配比,调配化学药物进行喷洒,以此控制植株的旺盛生长,降低植株高度和密度,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③壮苗管理

壮苗体现为生长旺盛,这对这类麦苗的管理,应采取促控结合的手段,先进行有效控制再进行后续促进环节。首先,要避免出现分蘖过多的问题,保证大分蘖和主茎的生长效果。其次,应在返青时期至拔节时期,加强田间观察管理工作,对土壤进行适当松土,不需进行浇水或施肥等工作,必要时可施少量肥,但不可浇水。此外,在拔节后,可适当浇水施肥,促进麦穗生长,提高生长产量和质量。若发现麦田存在地力较差的问题,则应同时浇水施肥,以总施肥量一半的标准,确定追肥量,达到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征,该技术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时播种到田间管理多方面,实现全方位高质量管理,既能够保证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又能够实现麦田的无公害绿色管理,达到环保效果。为进一步突出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优势,还必须加强深入研究种植技术的优化和完善,加强技术升级和推广应用,不断更新优化小麦种植模式,更新现代化种植理念,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831805 新疆奇台县碧流河镇农(畜牧)业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弱苗滴水高产
弱苗也有用
青年文摘(2022年22期)2022-12-07 23:51:45
弱苗也有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0
有趣的滴水实验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滴水能涌泉
滴水藏海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6:30
油菜弱苗的分类补救
新材料可真正做到“滴水不沾”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