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主要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管理新模式探索

2024-05-29 02:12周喜莲张敏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3期
关键词:抗病番茄植株

周喜莲 张敏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番茄作为一种广泛栽培的蔬菜,其生产效益对农户来说具有重要影响。种植番茄既需要关注其生长环境,如光照、温度等,同时,其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也不容忽视。优质的番茄栽培不仅仅不限于种子的选择,土地的处理,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给予适宜的生长条件及管理方式,以提高产量和质量。然而,病虫害的防治是决定番茄是否能够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熟知番茄的生理特性、生长环境需求、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于农户来说,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其番茄种植,提升农作物质量及产量。本研究致力于解析番茄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技术,并对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提出分析与策略,希望能为农户提供更优的参考,以推动我国番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

一、番茄的生长需求与环境

1、番茄的生理特性及其生长需求

番茄(学名: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一种属于茄科的植物,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蔬菜之一。研究番茄的生理特性及其生长需求对于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番茄的生理特性主要包括其根系结构、光合作用、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等方面,对这些特性的了解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番茄的根系结构为粗根和细根混合型,粗根主要用于固定和支持植株,细根则负责吸水和吸收养分。番茄根系对于土壤的肥力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喜欢吸收氮、磷和钾等养分,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强。

番茄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素进行的,可以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量,从而合成有机物质。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对番茄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也能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和口感。

对于水分的需求,番茄在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土壤水分过少会导致番茄植株的生长缓慢,果实发育不良;土壤水分过多则容易引发病害的发生。合理的浇水方式和水分管理对番茄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番茄还对土壤环境的酸碱度,通气性和细菌菌群等方面有一定的生长需求。在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内,番茄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更加高效。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要良好,以保证番茄根系的正常呼吸和避免根部病害的发生。

了解番茄的生理特性及其生长需求对于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非常重要。通过对番茄根系结构的了解,可以选择合适的土壤和施肥方式;充分利用番茄的光合作用能力,提供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合理浇水、注意土壤环境的调节,以满足番茄植株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番茄的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与质量。

2、番茄所需的适宜的环境条件

番茄对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光照是番茄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番茄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促进植株生长。适宜的光照条件为每天6至8小时的直射日光或相当于10000至150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番茄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温度是影响番茄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番茄适应较宽的温度范围,但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播种和幼苗期,适宜的温度为20至25℃;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25至30℃;果实成熟期,适宜的温度为20至25℃。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番茄的生长和发育。

湿度对番茄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番茄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湿度范围为60%至80%。湿度过低会导致植株水分蒸发过快,导致叶片干燥,影响光合作用和气孔开闭;而湿度过高会导致植株容易受到病菌和真菌的感染,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二、番茄的高效栽培技术

番茄的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前的土地处理和种子选育、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的考虑,以及种植后的管理与施肥技术。通过科学而合理地实施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品质和抗病虫能力,实现番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种植前的土地处理及种子选育

番茄的高效栽培需要进行土地处理和种子选育。土地处理包括对土壤进行改良和准备,以创造适合番茄生长的环境。要进行土壤酸碱度的调整,确保土壤pH值在6至7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番茄的生长和发育。要进行土壤的肥力调整,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施肥,以提供番茄生长所需的养分。另外,还要对土壤进行松土和除草处理,以促进番茄根系的生长和提供充足的土壤氧气。

种子选育是番茄高效栽培的关键步骤之一。选用优质、抗病性强的种子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要选择具有较高萌发率和纯度的种子。要注重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抗病毒、抗虫害和适应性强的品种。要注意選用具有高产、优质和抗逆性的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商品价值。

2、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的考虑

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是影响番茄栽培的重要因素,其合理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在确定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时,需要考虑土壤质地、番茄品种、生长期、农业机械的使用、灌溉和通风等因素。

在确定种植密度时,应根据番茄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种植地的耕种条件来进行选择。对于开展高密度种植的番茄品种,其株型矮小且侧枝少,适合采用较大的种植密度。相反,株型高大或侧枝较多的品种,应选择相对较小的种植密度,以保证植株间的通风和光照。还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情况,适量增加或减少种植密度,以满足番茄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

在排列方式的选择上,可根据种植地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合理布局。常见的番茄排列方式包括行埂种植、平方种植、密植种植等。行埂种植是指在田地中开设排水沟,将番茄株植在埂上,利用水沟提高排水能力。此种方式适用于土壤排水不良或降雨较多的地区,可以有效减少幼苗受涝的风险。平方种植是指在植株行按一定的间距,横向和纵向交错开植。这种方式可有效利用土地面积,促进光照均匀,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密植种植是指按较小的株行距、株间距进行种植。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在密植种植时需要注意适当增加养分供给,以满足植株的需求。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农业机械的使用便捷性。对于一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在进行番茄种植时还需合理安排行距和株距,便于机械管理和作业。也要考虑到农场通风和热量的分布。合理的行间和株间距离有助于空气流通和温度调节,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种植后的管理与施肥技术

番茄的高效栽培还需要合理的管理和施肥技术。要进行适时的浇水和排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适宜。番茄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也要注意避免过湿和缺水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减少病虫害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定期检查和清除田间杂草也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杂草对番茄的竞争,提高番茄的生长效果。

施肥是番茄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番茄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通常采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基肥是在播种或移栽之前施用,以提供番茄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追肥是在番茄生长过程中定期施用,以满足其生长發育的需要。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养分浪费。

三、番茄病虫害的识别及预防

1、常见的番茄病虫害特征及其影响

番茄是一种容易受到病虫害侵害的作物,常见的番茄病虫害有番茄黄化曲叶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斑点病、番茄晚疫病、番茄花叶病毒病等。这些病虫害对番茄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由黄化曲叶病毒引起的,病变叶片呈现黄化、卷曲、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番茄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番茄早疫病由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主要症状为叶片表面出现灰黑色的霉斑,严重时会延伸到茎、果实,导致植株凋萎、死亡。番茄斑点病主要是由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引起,叶片上出现大量黄绿色的小斑点,严重影响番茄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素利用。番茄晚疫病是由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病变叶片表现为浓绿色的水渍样斑块,严重时植株受损严重,导致凋萎。番茄花叶病毒病由多种病毒引起,叶片呈现黄化、鳞状坏死、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和果实品质。

2、番茄病虫害的生理生态和传播规律

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番茄病虫害主要通过空气、土壤和种子传播。空气传播是由病原体或虫害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流传播到健康植株上。土壤传播是指病原菌、虫害的卵或幼虫存在于土壤中,通过根系侵入植株或通过土壤中的水分传播。种子传播是指病原菌或虫害存在于种子表面或内部,通过种子传播到新的植株上。

番茄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温度、湿度、光照和气候条件是影响番茄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温度和湿度的适宜范围为18至30℃和60%至80%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番茄病虫害的增加。光照强度也对番茄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过强的光照会造成番茄叶片灼伤,进而影响植株的抗病能力。

番茄病虫害的发生与种植管理也密切相关。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状况和植株的健康状况都会影响番茄的抗病虫能力。合理的施肥和排水措施能够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及时除虫、清理病叶、消毒剂处理等也是预防番茄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3、常见的预防和治疗番茄病虫害的措施

为了预防和治疗番茄病虫害,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病害防治前,应选用无病害的苗木或种子,并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

选择适合番茄的栽培方式,如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适当稀植可以增加植株之间的透气性和阳光照射度,减少病菌和虫害的传播。采用垂直种植、支架栽培等方式有助于减少接触地面的病菌和虫害。

另外,合理施肥也是预防番茄病虫害的重要措施。通过了解番茄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也可以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病虫害的病叶和病株,消除病害源,减少病菌和虫害的传播。栽培中要注意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进行喷药或施用生物农药,控制病菌和虫害的繁殖。

定期检查和监测番茄的病虫害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置。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防治。

四、番茄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1、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与效果比较

在番茄病虫害的防治中,常见的两种主要方法是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剂或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或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杀灭害虫或病原体。

生物防治的方法包括引入天敌、使用昆虫病原菌、昆虫杀线菌或病毒等。引入天敌是通过释放具有捕食能力的昆虫或昆虫之间的天敌,利用它们捕食害虫来实现防治目的。使用昆虫病原菌、昆虫杀线菌或病毒可以通过喷洒或施用到土壤中,使害虫受到感染并死亡。相比而言,生物防治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较小,但是其防治效果相对较慢,且需要较长时间来建立和维持天敌的种群。

化学防治则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害虫或病原体。化学农药具有杀虫、杀菌的作用,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并且容易产生抗药性虫害和药害。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浓度,并遵守使用说明。

2、番茄抗病抗虫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为了增加番茄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耐受性,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研究人员通过遗传育种的方法选育出了一系列抗病抗虫新品种。

选育抗病抗虫新品种的主要目标是选择和培育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状的番茄种质资源,利用遗传背景的差异,通过杂交、选择、回交等方法进行育种。选育的新品种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高度抗病虫害、较强生长势、高产、优质等。新品种还要具备适应不同环境、抗逆性强、果实易保存等特点。

抗病抗虫新品种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种植条件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性能好的品种,并结合土壤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栽培技术进行合理的种植管理。还需要注意适时采取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措施,避免单一品种的连续种植和药物的滥用,以避免病虫害的抗药性发生。

3、番茄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番茄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的单一防治方法转变为综合防控。综合防控包括生态防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应用,通过多种手段综合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控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综合防控中,生态防控是重要的一环。通过优化生态环境、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应用也是综合防控的重要手段。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合理搭配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环境风险。

还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和判断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加强病虫害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培育新的抗病抗虫品种,不断提高番茄的抗病抗虫性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病虫害形势和种植需求。

综合来看,番茄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应该以综合防治为主导,充分利用和发挥生态系统的自净与调节能力,并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环境风险,实现番茄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实用有益的参考信息,引导他们进行更高效的番茄栽培,并推动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也期待更多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抗病番茄植株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