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下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新模式探讨

2024-05-29 12:37李佳宸
当代音乐 2024年4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多媒体技术高校

[摘要]新阶段,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实践课堂的有机融合,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化抽象为直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基于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视域下,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课堂现状,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价值,重点探讨了此背景下的应用新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高校;民族音乐;多媒体技术;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新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J6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4-0122-03

[收稿日期]2023-10-23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20231271))

[作者简介](李佳宸(1986— ),男,硕士,长治学院讲师。(长治 046011) )

多媒体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文字、图像和声音进行联合处理,主要集中应用于教育和娱乐领域。到2000年前后,以幻灯片演示软件为主要代表的辅助课件进入教育界,不仅为授课教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还极大地丰富了整体教学内容。如今,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的教学资源种类不仅丰富多彩,还能有效推动教学课堂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亟须进行系统化的量变和质变。多媒体技术作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不仅能增强课堂的音乐氛围感,还能有效聚焦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工具式多媒体应用技术,与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正面临貌合神离的窘境,并不足以实现音乐专业学生的螺旋式发展进步。为有效助力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事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从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课堂现状出发,针对现阶段民族音乐课堂面临的困境问题,提出了新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路径。

一、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课堂现状分析

作为音乐专业学生入门的一项必修基础技能,视唱练耳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对学生长期的发展和终身的学习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视唱练耳学科具有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等特点,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积累和探索,视唱练耳学科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课堂还是存在学科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不力、教学模式过于片面化、学生民族音乐文化核心素养不足等问题,亟须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視唱练耳教学与民族音乐融合不力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课堂也迎来了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革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有效提高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和效率,部分高校教师尝试将新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来,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不仅延伸和拓宽了高校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视唱练耳技能。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将视唱练耳教学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造成部分学生弱化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认同感,不仅不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文化,还不利于学生进行生活化、特色化的音乐创新。

(二)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过于片面化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主要是从视唱技巧和音乐听觉等方面训练学生的音乐素养,既能促进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也能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教师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整体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比较固化,不仅未充分结合高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将民族音乐有效地融入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也未采用多样化的视唱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核心素养。同时,由于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源于西方,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尽管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但大学阶段的视唱练耳学习比较系统化、专业化,且需要学生将其与民族音乐或其他学科联结在一起,因此许多学生难以实现跨学科综合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实现教学课堂革新与拓展

多媒体技术是集多样性、交互性、传达性和集成性等特征为一体的信息化媒介,为新时代的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功能选择。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以往枯燥乏味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授课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工具为高校学生打造声、光、色、形四合一,高效融合的民族音乐课堂。这样不仅能提高授课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助于实现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课堂革新与拓展,还能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授课教师借助Aimp、Audacity、AudioNodes等多媒体教学软件,一方面能根据实际进行动态化的调整,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需要,又能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视唱练耳教学课堂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敏感度,发展他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音乐思维。

(二)有助于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视域下的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新模式更具有优越性。首先,它能有效地解决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遗留下的难题。数字化、系统化的曲谱练习模块切实地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视唱练耳教学环境,不仅能实施灵活化的线下教学资源调整,还能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线上教学。在这样百花齐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不再是音乐课堂的“局外人”,而是主动加入视唱练耳教学课堂的践行者和创造者,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且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也在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课堂中徐徐展开。其次,它能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核心素养。只有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才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需要授课教师勇于肩负起新的历史任务和责任,在提高自身教学综合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视唱练耳技能与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连接,进而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三、多媒体技术下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集聚多功能的教学辅助工具,对构建现代化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课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面对现阶段高校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高校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技能技巧,还要通过系统性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视唱练耳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此外,还需要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课堂体系中,加强学生的多媒体技术思维塑造,提高他们的认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音乐桥梁”作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一)构建高校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体系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延续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重要产物,对国家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不是源自我国,但在无数文艺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助力下,带有民族元素的音乐文化教育迎来了显著的革新变化,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歌曲、民间戏曲和民间说唱音乐正活跃在各大高校教学课堂中。民族音乐与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操,还促进了中国式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课堂实现“质的飞跃”。因此,高校音乐教师要切实把握民族文化红利,根据高校学生的发展需要,强化多媒体技术下的高校音乐课堂设计,与学生携手共建高校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体系。

以河南省级视唱练耳一流精品课程为例,此课程由音乐听觉体系、节奏体系和视唱体系镶嵌而成,其中音乐听觉体系主要包含音组、音程、和弦和旋律;节奏体系主要包含各类节拍中的节奏、立体化节奏;视唱体系包含传统音乐、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经典作品。三个体系相互联系、相互融合,集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不仅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丰富了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每章均设置了相关节奏和视唱的拓展内容作为知识的拓展延伸,形成了“线下技术、线上艺术、课后综合”三位一体的视唱练耳教学构建。此课程的改革创新不仅有效打破了单一化、片面化的传统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还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思维。此外,线上线下、重构互补教学融合机制,既便于组织学生开展测试和实施教学质量评价,2还为学生提供了典型音乐作品听觉分析、音乐分析和审美分析的探讨交流渠道,有效促进学生达到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二)搭建科学全面的多媒体教学平台

多媒体发展视域下,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视唱练耳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途径,这不仅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手段来提升高校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夯实学生音乐基础和促进自身全面综合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并在遵循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切实为学生搭建科学全面的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平台,如AR虚拟设备、音乐编辑软件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等。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助力下,不僅授课教师能拓展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也能进一步实现跨学科式的综合发展。

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此曲融合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据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不仅演绎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角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中,长笛奏出的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听众引向神话般的仙境。而独奏小提琴则演奏出了故事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为蝴蝶在花丛中自由地飞舞。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词曲制作背景介绍、要点理论和词谱分析等课前微课视频,通过钉钉、微信和QQ等平台传给学生,要求他们进行课前预习,为后期线下实践打下基础。课上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系统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重点把握词曲中的难点和要点,让他们在夯实基础要领之外,层层递进地实施音乐文化素养渗透,从而促进他们综合发展。

(三)促进民族元素与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机融合

多媒体视域下,授课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西方音乐文化的教学,而应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与视唱练耳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并通过对二胡、古筝、琵琶和唢呐等民族乐器的学习,不断夯实学生的视唱练耳基础技能。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如蒙古族音乐、彝族音乐、傣族音乐和藏族音乐等,若将其利用视唱练耳的教学模式传承下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还落实了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要将“请进来”的思想转向“走出去”的理念,切实促进民族元素与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将中国式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彝族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为例,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和风尚。在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云南彝族民歌的音乐旋律、歌词和节奏节拍等特点,对演唱技巧中的装饰音、换气点、音域宽广高低起落、真假嗓音变化等进行系统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专业水平。

结语

在多媒体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背景下,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也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和民族文化潮流的发展,不断实现自身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核心素养。高校教师作为践行民族音乐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意识,充分发挥多媒体新型技术的教学优势,切实地将民族音乐有机融入高校视唱练耳教学课堂中,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整体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均辰.多媒体技术助力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研究——评《高校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23(9):5-6.

[2]狄松菊.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探究[J. 戏剧之家,2023(16):181-183.

[3]袁晨斐.互联网音乐教育资源对高校音乐专业的影响——评《高校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4):3-4.

[4]左鸣.数字信息化视域下高职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初探[J.山西青年,2022(2):178-180.

[5]钱琨.视唱练耳网络教学模式革新探析[J.戏剧之家,2023(18):114-116.

[6]许珺.少数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应用与传承[J.花溪,2023(7):137-139.

[7]许蕴彰,任思源.移动互联网语境下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究[J.艺术评鉴,2023(4):121-124.

(责任编辑:王肖茜)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多媒体技术高校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