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安徽淮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评论作品见于《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曾获第三届白马湖全国网络文学评论大赛二等奖。现为鲁迅文学院助理研究员。
在读完《云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高君子所塑造的梦境中,有这么一片饱满的、粉红色的云朵在我心底的某一处角落“神游”,也在时间与空间之中延伸。卡尔维诺曾说,世界上最轻的物质是风和云。希腊神话中的珀尔修斯依靠它们,来反抗美杜莎把人变成坚硬石头的目光。我想,高君子也一定发现了云的隐秘力量,她用一朵云变幻循环的一生,召唤读者走进一个生动、轻柔并散发着莹润光泽的世界。
在《云熊》中,最能抓住读者眼球的莫过于作者选用了一朵“云”的视角,去讲述故事。云属于“另一个维度”,高悬于天空之上,自由自在、从无定型,需要作者尽可能地保有儿童视角的敏锐,同时也需要以成人的视角提炼对日常生活的复杂思考。因此,随着一朵小小的云从厚厚的云层中分离出来,我们可以顺着它的目光觉察感知的复苏。宇宙的静谧被无限放大,世界万物的本来样貌被一一显现出来。冰原上呼啸的风声,大块冰块的碎裂和北极熊们充满野性的力量,在这些细腻的描述中,一切有关于北极冰原的记忆与想象都被唤醒。语句变成了一朵朵袭来的浪花,冲刷着许多干燥的心灵。
不同于一些着意制造曲折离奇、跌宕热闹情节的作品,高君子更关注主人公如何在万物有灵的世界成长。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柳林风声》中,彼得·亨特也曾打造过的“自然仙境”,动物们在那里都拥有无限可能去发现和探索自我。《云熊》中的自然世界也同样如此。在一些富有哲理的对话中,作者巧妙地将对“爱”“独立”“友谊”等概念的讨论渗透其中。当云朵家族在西部小镇遭遇沙尘暴,狂风吹散了云熊和妈妈之间连接的云丝,迫使云熊和妈妈分离。这之后云熊带着孤独的恐惧,茫然无奈地开始了它的寻亲之旅。在旅程中,高君子并没有编织多么惊心动魄的奇遇,而是极具耐心地展示了一朵云对世界的好奇。它会握住柔软的云丝,向其他云朵顺畅地表达心里的想法;它還会在得知眼泪可以浇灌庄稼时,努力聚集着周围的云丝,自豪地说:“那我多哭一点儿吧!”在独行的旅程中,它逐渐克服了惶恐,变得平静。它开始明白什么是“爱”,也见到了“整个”世界的循环。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妈妈相遇时,云熊已经拥有了自我意识,明白了参与循环是云朵的宿命,也是云朵的使命。那一刻,云熊更想成为它自己,一只独一无二的云熊,可以陪伴在好朋友杨树身边,陪它度过漫长的灰暗岁月。最终歌唱着童谣,变成一朵雪花降落在杨树的树枝上、脚下和那片山坡上。我欣喜于这些充满“感受力”的时刻,作者用敏感、纤细的笔触,传递出一朵云的感受、情思和愿望,从而呈现出一个灵动的云的世界——这种乐观善良和坚守自我,也正与读者的心意相通。
在《云熊》的故事中,翩然降临、梳着道髻的灰鹤更是作者的奇妙一笔,联通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道循环与万物生长。在灰鹤与云熊充满了生活哲理的问答中,作者引导读者去思考、去畅想宇宙自然的奥秘。自然代表着永恒而庞大的力量,在它面前,个体生命因短暂而难免生出自我存在意义的空虚。但《云熊》通过揭示事物所拥有的自在运行逻辑,别出心裁地引导读者去重新观看、理解世界,“云生雨雪入江河,江河水雾又生云。所有的云,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对人类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换一种视角来看,人类也同样归属于整个自然的循环。
最后的最后,我想再谈谈《云熊》中对于空间的塑造。云熊的“神游”带来了场景的频密流动,不但充分展现了云朵的自然特质,也揭示了云熊在不停地聚散中走向了成长的下一阶段。而读者在阅读时却很少察觉阅读上的阻力,这也正是作者的卓越之处,她是真正地从一片云朵的感受出发,并以童话的逻辑来引领读者,而不是用花哨的叙述技巧去操控读者的期待。借由《云熊》,高君子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期冀,也邀请所有的读者共同参与这场诗意之旅,并抵达任何一处梦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