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慧
摘 要:社会不断地进步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当今时代最为热门的技术莫过于虚拟现实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真实环境的模拟,来增强人们的体验感,目前这一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人类文明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其性质较为特殊,要想更全面地将它所蕴含的魅力展现出来仅仅依靠传统的展示方式效果甚微,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尝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创新非遗文化数字藏品的展示方式,让更多的人对非遗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以便于更好地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非遗文化;数字藏品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4-0007-04
0 引言
非遗文化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然而时代的变迁给非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由于原有的展示技術不够成熟,无法充分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因此需要借助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对非遗文化进行展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非遗文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起一种立体的虚拟环境,使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能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非遗的内涵与特征,并领略非遗特有的魅力。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能让使用者在虚拟场景中与非遗作品进行交互,进而对其生产流程与技能有更全面的认知。
1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对非遗文化数字藏品展示的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非遗文化沉浸式体验的感觉。在传统的数字陈列中,人们通常只透过屏幕观看影像或影像,很难真切地体会到非遗民俗文化的气氛与历史脉络。然而,虚拟现实能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既增加了使用者的参与、互动,也增加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拓展了非遗文化的传播空间。以往非遗文化的陈列主要局限在博物馆、展览馆等固定地点,观众人数较少。在虚拟现实的帮助下,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观看展览,从而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这样既可以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又可以扩大非遗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认识非遗。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我国的很多非遗文化都有消失的危险,因此,对非遗进行及时地记载与保护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虚拟现实,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景、技艺等以3D的方式展现出来,供后世研究与传承。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使某些有价值的古迹或景点得以再现,使人们更直接地认识到其价值与意义。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非遗文化方面有很多优点,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虚拟实境的制作费用很高,而且要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和装备。尽管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过分的依赖也会影响到人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在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下,对某些特定主题或特定历史事件的非遗文化,如何合理地处理与表达,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中,增加了用户的沉浸感,扩大了用户的传播范围,为用户的隐私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数字化展示中运用的优势与劣势
2.1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数字化展示中运用的优势
2.1.1 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有助于优化游客的体验
与传统的非遗文化展示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展示中的交互性优势有了明显提高。虚拟实境是让观众透过智能装置,如触摸、手势、声音等,与展览现场进行即时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但让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游客对非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而缩短了游客与非遗文化的距离。在心理认知层面,虚拟实境之互动表现,可明显提升游客之参观体验。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交互,为游客营造了一种极具沉浸感的环境。互动性以及视听刺激可以有效地引起游客的注意,让游客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展品上,帮助游客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非遗的信息。
2.1.2 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非遗文化的跨地域、跨时空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在实现非遗文化的跨地域、跨时空展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非遗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而现代科技与展示设计的融合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每年都有大量的非遗文化被发掘出来,其中以陶瓷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如果跨地区运输易受到损坏。虚拟现实技术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对非遗文化的跨地域和线上展示。由于场地和交通等方面的制约,传统非遗展示活动的受众面较窄。但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非遗文化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这既有利于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途径,增强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也有利于推动各地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2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数字化展示中运用的劣势
2.2.1 展示方式的局限性
非遗文化数字藏品的展示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陈列模式的局限。非遗是一门繁复的传统手工艺,它的继承与保护费时费力。但是,当前的展览形式多是静态的照片、视频,这样可以将非遗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但是很难表现出非遗特有的韵味和技艺的本质。然而,传统的非遗工艺形式多样,单纯的图像、视频等方式,很难将其制作流程及工艺要求完全展现出来。传统的静态图像陈列方法,其存在的问题是,仅能表现出某一特定的时刻,而不能反映出其制作工艺要求。从画面上看,观众不能体会到它的细节与本质,更不能体会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脉络。
2.2.2 数字藏品真实性的问题
由于数字化技术具有易拷贝、易篡改等特性,因此数字藏品极易被伪造。为了谋取非法利润,犯罪分子经常利用技术手段对非遗数字藏品进行伪造。这既是对原创作者权利的一种侵害,也是对数字藏品真实性的一种严重破坏。因此,应加大对数字藏品版权的保护力度。因为数码科技的便利,有些人会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私自拷贝、散布数字藏品收藏。如何对数字藏品进行有效的版权保护,防范盗版与侵权,是当前数字藏品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3 技术门槛及制作成本过高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示非遗文化数字藏品要求有专门的装备与技术。要达到最好的沉浸式体验,就必须提供高品质的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充足的运算能力。这无疑提高了它的技术门槛,特别是在某些不太发达的地方,受设备、工艺等因素的制约,使其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数字化文物创作,不仅要求有专门的队伍,而且制作费用也很高。从内容规划,到3D建模,再到互动,每一步都要精雕细琢,这就使得制作成本大大提高。另外,要保证最好的使用者体验,必须有持续的技术升级与重复,而这也会造成持续的费用负担。
3 虚拟现实技术的非遗文化数字藏品展示的应用方式
3.1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结合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要素融入真实世界的技术,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视觉感受。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在自身所处的环境中观看非遗的数字藏品,而且比起传统的静态图片、视频,具有更加立体和生动的表现形式。让使用者能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观赏到非遗数字藏品,并能从多个角度领略其工艺特征。这样的展览形式可以让使用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非遗文化数字藏品特有的魅力与文化内涵。虚拟现实技术也能让人们和非遗的数码藏品产生互动,例如触摸、转动以及操纵等等。以互动的形式呈现,让人们更深层次地投入到非遗技术的经验中,提升其参与性与学习的兴趣,如图1所示。
3.2 多维度立体展示
非遗文化立体化的展示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三维建模以及动画演示所呈现的。参观者在对非遗数字藏品进行观察时,能够更全面地从不同角度欣赏。比如,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方面,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真实地再现制作者的工作流程,使参观者能够切身体会到其中的技术与困难。同时,虚拟现实还能通过听觉、图像等视觉刺激,给人以更逼真的感觉。通过虚拟的音响、视频,让使用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非遗的气氛与情绪。在传统的音乐表演中,虚拟现实能够模拟演出场景中的音效,使参观者能够体会到乐曲的韵律与情绪。另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传送气味。针对某些带有特定气息的非遗,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原材料的气息通过特定的设备传达给使用者,让使用者体验到非遗的真实与活力。
3.3 可视化交互式界面设计
可视化交互界面的设计,使得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变得更容易理解。设计人员通过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浏览、放大和缩小数字藏品。这样,就可以从认知上排除参观者对非遗的隔阂,让参观者更自在地去探究、理解非遗的细节与特色。让参观者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到非遗艺术的魅力。视觉化交互界面的设计可以激发使用者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有趣的界面能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中,使用者可以直接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过程及工艺需求,这样的体验能提高使用者的参与度,增强使用者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传播的兴趣。视觉化交互界面的设计,也有利于提升数字化非遗文化藏品的展示效能。界面设计既要有美感,又要符合非遗技术的特征与内涵。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版式设计,可以让参观者更快地理解数字化藏品的主要特征,如图2所示。
3.4 在线展览平台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网络展示平台,更加方便快捷易于使用。参观者只要通过互联网,便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非遗文化展览会。这样便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非遗文化,从而扩展了非遗技术的传播范围与影响。不管参观者在哪里,只要能上网,就能享受到这一数字化的非遗艺术展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参观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赏到非遗数字藏品,并能从多个角度领略其工艺特征。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的线上展示平台,可为参观者提供即时的信息反馈与意见。在访问期间,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与网友们的互动、共享,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到非遗技术、非遗藏品的魅力。
4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开发与建设
4.1 虚拟环境构建
建立一种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模型是展示非遗数字文化藏品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再现,更是一种历史的气氛。非遗文化的每一个细节,比如风格、布局和色彩,都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历史的原貌。另外,在3D模型中,物体和角色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物件与人物,不但要具有真实感,而且还要有对应的历史背景与剧情线,让观看者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建立3D模型时,恰当的照明与材料是影响虚拟場景真实感的重要因素。室内照明系统的设计,既要模仿自然光,又要模仿周围的环境光,才能营造出更加自然的视觉效果。材料的选用要充分利用物体的纹理、质地和颜色等细节,使其在虚拟场景中更加真实。
4.2 展示内容规划
在制定展览计划时,必须考虑到怎样才能体现非遗文化的独特性与价值。这一点可以从场景的安排、物件的选择和互动的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比如,可以采用虚拟现实的方法来再现生产流程,使人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手工的魅力;针对传统的演出,也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虚拟的演出现场,让他们完全进入到演出的气氛当中。合理的陈列次序可以使参观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通过设置不同的主题、版块,对展览内容进行归类、连接,让参观者在游览中更加深刻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览设计与编排上,更要注意其文化底蕴与历史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所以,将有关的文化解读与史料融入展览内容,可以加强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认识。
4.3 硬件设备选择
虚拟现实头盔是虚拟现实设备中较为重要的硬件,可以将虚拟场景真实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其品质与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在选用虚拟现实技术头盔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它的分辨率、刷新速度和视场角等因素,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成像效果。另外,对于虚拟现实头盔来说,舒适度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虚拟实境体验中,感测器与控制器也是必不可少的硬体装置。传感器可以捕捉使用者的运动及姿势,让使用者在虚拟世界中的互动更具真实感。同时,控制器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方法,比如手势识别以及声音识别等等。为了保证人机交互的流畅与准确,在选取传感器与控制器时,要综合考虑其精确性、快速性和稳定性。除了核心的硬件设施,其他的配套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想获得更真实的音效,就必须选用高品质的头戴式耳机或者其他的音效装置。同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增加相关的配套软件及硬件,如字幕系统、座位等。
4.4 文化遗产数据管理
搜集和整理文化遗产资料是一项基本的工作。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制作技术和传承人等。资料来源主要有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口述史料三种途径。在搜集资料时,必须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防止资料遗漏。在采集了海量的资料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归类。这包含了整理、删除以及分类等操作,根据文物的特征及陈列要求,可按技艺类别、历史年代及地域划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段,将文物资料以视觉方式呈现出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将文物资料转换成三维模型、情景和实物,使之更直观、形象。这样既可以增加参观者的代入感,又可以使参观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物的特征与价值。为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必须对其进行加密、备份。资料加密能防止资料被窃取或篡改,资料备份能在资料遗失或损毁时复原。另外,为了保证资料的及时、准确,还必须定期对资料进行核对与更新。
5 结语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中,使参观者对非遗的生产工艺、工艺条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对非遗文化数字藏品的认识与兴趣。通过对非遗文化的研究与创新,以及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与推广,才能更好地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非遗文化的展示中。今后,可以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思路,加大资金投入以及拓宽合作渠道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长.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18):337-340.
〔2〕刘晓茜,李曦明,何人可.基于交互虚拟现实技术视域下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J].艺术工作,2022,11(01):93-98
〔3〕王玉.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17(12):250-251
〔4〕朱梦妮.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23,47(10):80-83.
〔5〕张家瑞.新媒体时代敦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J].对联,2023,29(1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