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05-29 11:46:10范业才王玲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TOPSIS法

范业才 王玲玲

摘   要:为了测度我国各地区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协调适配状况,构建“适配基础-适配过程-适配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CRITIC-TOPSIS法,量化测度我国30个省市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适配度。测度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总体协调适配度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分维度分析可知,制约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人口基础与制造业基础水平不高,是未来亟须提高的重点。

关键词:协调适配度;人口质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CRITIC-TOPSIS法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7-0014-03

一、研究背景

人口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情况以及受教育状况是一个国家总体人口的重要特征,对于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人口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我国总体人口质量正处于不断提高的态势,而随着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口红利从原始的、粗放的“人口数量型红利”开始转向“人口质量型红利”,原始的人口数量型红利得益于大规模的劳动力人口以及我国丰富的原材料资源,而要追求人口质量型红利则要求人口的全面发展,提升人口素质,实现人口的高质量发展,而这一要求也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谋而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外部复杂的环境和内在要素的深刻变化,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力度,补齐“卡脖子”的短板,推进制造业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人才,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到2025 年,全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 000 万人,因此人口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二、文献综述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人口质量对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涌现,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较多学者从人口老龄化角度研究对制造业发展中各个方面的影响作用。赵昕东和刘成坤(2019)、马强等(2020)以及唐国华和张运成(2020)运用不同方法对于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正向的促进作用。穆怀中和裴凯程(2020)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有其他学者从人口质量的其他方面研究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高丽娜和宋慧勇(2020)从人口结构变动角度研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显示,人口结构变动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年龄结构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三个方面显著影响制造业发展质量。阳立高等(2015)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研究劳动力供给数量、知识型劳动力占比以及新生代劳动者择业行为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

本文为探究我国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探究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状况,试图从提升人口质量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适配的全过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适配基础、适配过程、适配绩效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如下页表1所示。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CRITIC-TOPSIS法基于2012—2021年跨度为10年的宏观数据对我国各省市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适配度以及各个维度的协调适配度进行计算。为了比较我国东—中—西地区协调适配的差异状况,本文根据行政区划,将各省市的协调适配结果计算平均值,综合评价结果见图1。

图1  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调适配度结果

由图1可知,我国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适配度水平的区域差异符合“东部>全国平均>中部>西部”的态势。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较为坚实,近十年来人口質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调适配度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存在高水平人才流失以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欠缺等问题,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适配度发展趋势保持相对一致,但在协调度绝对水平上,中部地区协调适配度高于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协调适配度的波动也较大,但在十年间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适配度水平增长幅度最大,后劲较为充足。

为了厘清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调适配过程中的长处和欠缺,本文进一步从不同维度对协调适配度进行分析。由图1可知,我国近十年来人口质量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适配基础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绝对水平波动范围不大,东中西地区协调适配度平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但随着各地区不断进行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人才引进战略,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适配基础维度的协调适配度的差距逐渐缩小,体现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制造业的不懈努力。总体来看,我国各地区适配基础维度的协调适配度在2015年之后均呈现下降趋势。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协调发展基础环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近十年来人口质量与制造业发展适配过程中的协调适配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适配过程中的协调适配度体现了我国各省市坚定的决心,是我国自上而下全力发展制造业的结果,由于各省市物质基础以及人口基础的差异,我国各地区在适配过程中的协调适配度也存在着差异。对比三大地区在适配过程中协调适配度的差距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保持相对稳定,而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则逐渐拉大。东部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且经济发达、营商环境良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异的外部环境,因此东部地区在适配过程中的协调适配度保持全国排头兵地位。2012—2015年,我国制造业还以原始的粗放的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市场活力欠缺,因此在全国范围内适配过程的协调适配度均处于下降的状况。随着经济增长的重点重新转移到制造业,中国也提出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响应号召,市场活力迸发,各种生产要素活跃,协调适配度保持逐年波动中增长。

随着适配过程中各方的不断努力,我国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口适配得到了良好的结果,适配绩效环节的协调适配度逐年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虽然在发展态势上与东部地区相对一致,但在具体年份的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西部地区规模经济欠缺,随着东部地区进行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转型后淘汰的小规模、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适配绩效协调适配度伴随东部地区转型升级而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东部地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驱,中西部地区借鉴东部地区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缩短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适配绩效的协调适配度与东部地区保持同步增长的态势。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制约我国人口质量与制造业协调适配发展的因素是当前我国总体的人口质量与制造业的适配基础尚不完善,未来的发展重点为人口基础与制造业基础的完善及提高。

五、对策建议

针对性增强人口基础与制造业基础,为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由分析可知,当前抑制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人口基础与制造业基础。人口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的下降以及制造业基础的不完善,一方面要针对性培养高水平制造业人才,企业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学校协同合作,培养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自身设备更新迭代以及先进技术的自研和引进,为自身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不断提高适配过程通畅度,疏通发展环节痛点。当前我国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过程中的协调适配度水平不断提高,但东中西不同区域间的协调程度还存在差异。因此,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在适配结构和适配环境等方面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便利,提高企业要素流畅度,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制造业企业要加大R&D经费投入,引进高水平研发人员,不断推进创新。健全人才激励保障制度,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减少高水平员工的流失,让研发人员无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赵昕东,刘成坤.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9(3):153-163.

[2] 马强,李飒,程欣.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3(4):318-323.

[3] 唐国华,张运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0(10):46-55.

[4] 穆怀中,裴凯程.人口老龄化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11):154-160.

[5] 高丽娜,宋慧勇.创新驱动、人口结构变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经济经纬,2020,37(4):81-88.

[6] 阳立高,龚世豪,韩峰.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理及政策研究[J].科学决策,2015(12):19-41.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Quality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AN Yecai, WANG Lingli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coordination and adaptation of population qualit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We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daptation basis — adaptation process — adaptation performance” and adopt the improved CRITIC-TOPSIS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coordinated adaptation degree of population quality and manufacturing quality development in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oordination and adaptation is not high in China, and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analysis of sub-dimensions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weak level of Chinas population base and manufacturing base, which is the urgent direction to improv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ordinated adaptation degree; Population qualit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RITIC-TOPSIS method

[責任编辑   立   夏]

猜你喜欢
TOPSIS法
基于TOPSIS法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
计算机时代(2017年2期)2017-03-06 20:53:38
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多尺度高效用水评价
价值工程(2016年35期)2017-01-23 16:32:49
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43:04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输变电工程经济性评价研究
商(2016年12期)2016-05-09 17:50:26
基于熵值法和TOPSIS法的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评价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生态安全及障碍因素分析
考虑驾驶员行为偏好的车辆最优路径选择的G1—TOPSIS法
科技视界(2015年33期)2015-12-02 1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