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霞,罗明惠
(1.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习近平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他深刻阐释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其核心要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了更深刻的阐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2]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先锋,具有文化育人的明显优势,理应承担起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任。本文将从必然性、现实问题、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切入,探析高校共青团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3]这强调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需要注重文化育人。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文化育人,努力在校园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4],明确了文化育人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即要求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大学生浸润在文化育人环境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共青团就要在服务“大思政”格局的同时坚持文化自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强,激发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巨大力量,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都以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并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现实中,大学生培养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大学生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在强国复兴的新征程上,高校共青团要关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既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又要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共青团要发挥文化育人的职能,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将爱国敬业、崇德向善、知行统一、明礼诚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个人行为选择的标准,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要把服务大学生、满足解决发展需求作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在这些服务中注重思想引领,把关心关爱送到大学生的心坎上,让大学生感受到党的温暖,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自觉投身强国建设。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社会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审美能力、文化鉴赏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促使大学生对文化需求向着更高品位和更高层次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高雅文学、高雅音乐、高雅美术、高雅雕塑等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5]然而,高校共青团的文化供给跟不上大学生的文化需求,仍然以开展低质、低效的文化娱乐活动为主,文化内涵较为缺乏,活动内容相对枯燥,艺术感染力相对较弱,甚至有时候是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未考虑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共青团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改革文化产品供给的方式、内容、质量,以引领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文化自信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为主要基础。[6]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互动体验式更强、内容更高雅、内涵更深的文化产品,满足大学生对文化产品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推进其有效实施,要求文化育人的内容体系是全面的、系统的。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共青团因经费支持不够、资源整合力量较弱,致使推进文化育人力度不大,文化引领力不强,引领大学生文化精神价值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文化审美能力不足。进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个性更加张扬,自我意识更强烈,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和层次越来越高,使得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内容更显空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内容体系面临失语、失范困境,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文化内涵缺失,使文化育人成为空泛的理论说教,没能真正解决大学生自我认知和文化认知的问题。
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和氛围,切实在实践中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高校共青团承担着高校文化育人的职能,自然要发挥好文化育人的效能,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但高校共青团受自身体制机制限制,在文化育人和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机制上都有待优化,依然存在观念落后、教育方式陈旧、活动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特别是在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文化育人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的情况,甚至高校共青团组织都没有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更多倾向于以知识为中心开展育人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共青团的文化育人更多的是通过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所谓的文化灌输,缺少文化育人特有的隐性教育的特征,没有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从情感真正感化大学生,未能让大学生从心底上真正喜欢校园文化活动,使得文化育人的效果欠佳。此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创建仍然缺乏,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缺少历史积淀、人文底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主义先进文化还不够,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功能未能得到真正发挥,致使大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对文化不自信。同时,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方式存在僵化的情形,文化活动、文化教育的情境创设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思想引领、文化育人能力等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未能在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形成有效机制。
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承担着引领大学生培养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然而,部分高校共青团在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往往忽视了引领大学生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很难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实质性的价值引领,造成高校共青团在文化引领、文化育人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凝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发挥不足。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未融入文化育人的环境,未发挥好文化育人为思想育人的作用。当前,制约高校共青团有效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原因还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和经费的缺失。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高校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已不足以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积极性都在减退。同时,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加上大学生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思想引领中会出现大学生的缺位,这就使得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出现越位、错位的现象,导致高校共青团在文化育人上无法真正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出现思想引领、文化育人效度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理应是大学生在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思想引领过程中对文化的一种自觉自信的转换行为。高校共青团要发挥思想引领职能,通过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正面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强调,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7]大学生要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涵养是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高校共青团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发挥思想育人的作用,促进理想信念教育与涵养文化自信相结合。一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强国有我”等活动载体教育大学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培育大学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坚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夯实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思想根基。二要引导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大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科学内涵,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立德树人全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三要引导大学生弘扬革命文化,以红色基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中国革命史教育、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坚定革命文化自信。四要引导大学生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夯实大学生文化自信之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组织育人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本职能,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大思政”理念和“三全育人”思想的具体化表现。组织育人的主要功能是以时代新人为培养目标,把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通过组织活动和方式对大学生实现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8]可见,高校共青团应发挥组织育人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一要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共青团紧跟党走,在团组织的“推优育苗”“推优入党”“青马”工程培训等方面形成共青团组织特有的组织文化,实现组织育人。二要发挥高校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好高校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团学组织,发挥其作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的作用。三要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在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组织规章制度中融入文化自觉、自信,让大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中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四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大学生的主体诉求,继而产生积极影响,达到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观。
文化育人作为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能,是高校共青团教育引导大学生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文化育人职能的有效发挥,需要不断丰富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厚植文化自信的校园文化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努力搭建四大校园文化育人平台。[9]一要搭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育人平台,通过培育打造高质量、深内涵、贴近大学生活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二要搭建优秀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平台,通过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积极健康向上的主要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创建沉浸式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赏、文化交流互鉴能力。三要搭建重大节日庆典活动育人平台,利用好重大节庆时间节点,包括学雷锋日、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建党节、中秋节、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精心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赓续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四要搭建红色社团、文化社团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隐性教育功能,重点扶持与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红色文化社团、优秀传统文化社团等社团,让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
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摆脱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灌输困境的重要举措。高校共青团要发挥好实践育人重要职能,从校内外文化实践出发,将实践育人根植于大学生的生活中,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取得实效。高校共青团在实践育人中引导大学生践行文化自信,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构建完善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及核心要义。[10]具体来说,高校共青团可以号召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开展文化下乡、文艺汇演等活动,在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二要建立文化育人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在文化志愿服务中培育文化自主性和自觉性。三要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育人品牌,结合“创青春”“挑战杯”“网络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文化创新创业、文化艺术创意产品开发、文化艺术调研等文化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四要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志愿服务,通过“艺术援梦”进社区等活动到基层开展弘扬传统美德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中践行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效果。
高校共青团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充分认识网络育人的价值意蕴,善于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思维,构建文化自信网络话语体系,提升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一要拓展优化网络新媒体平台,紧跟网络发展步伐,建立贴近大学生生活的高质量的新媒体平台,拓宽与大学生交流的渠道,实现与大学生多形式、全方位的信息沟通。二要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史教育的内容建设,做到兼容并蓄,让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时增强文化自信。三要紧跟时代热点,创新网络文化主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与主流价值观念的网络文化,以有热度的网络文化主题吸睛、吸粉,让大学生在热点网络文化主题中接受高质量教育。四要推陈出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网络文化产品,让大学生在品鉴网络文化产品中实现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理应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共青团要发挥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组织优势,将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思想引领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