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欣芝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81)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主体,其人才培养面临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1]职业教育国际化符合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需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双高计划”,即遴选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以优质高职院校和重点专业群为抓手,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双高计划”将院校国际化水平纳入考核,但当前高职院校对外开放水平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对外开放的需求,高职学生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为顺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构建高职学生国际化培养体系是必然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3]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完整产业链的国家。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加速了我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也对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光荣使命。一方面,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是指学生能够了解所在行业的国际化标准,实现技能学习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国际视野是指在行业中深钻细研,带领行业走出国门,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当前,高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如院校职业教育理念不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水平欠缺、课程设计缺乏国际化内容等问题,这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而影响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旨在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教育交流合作也更加多元。职业教育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升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调查显示,全国高职院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与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相吻合,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为高职院校毕业生。[5]《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提出旨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建设指标[6],为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契机。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构建,有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助于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在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中国话语权,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高职院校是高水平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都对办学国际化水平提出了要求,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的途径之一,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显性成果。[7]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构建致力于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建设,培养学生拓展世界的眼光,洞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收和借鉴世界职业教育经验成果。这有助于高职院校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经验,提升高职院校的区域竞争力,找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树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化办学品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专业,促进教师国际化发展,建设一支知晓国际教学理念、熟悉国际规则、精通行业国际标准的教师队伍,以实现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就业创业与国际接轨,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国际市场的意识,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传播职业教育的中国声音,扩大高职院校的区域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符合国情、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8]随着国际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化,国际劳动力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引领趋势增强,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新技术迭代更新加速,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外贸领域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面对复合型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高职院校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将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构建能够促进职业教育人才与经济发展的精准对接,培养具有国际素养、专业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职学生,让学生对行业的国际标准、国际规范有所认知,具备与行业国际专家、技术能手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树立对国际技能大赛的信心,勇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促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首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转变传统规模量产的人才培养方式,瞄准国际贸易市场对复合型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国际化的职业教育理念缺乏认知,在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上缺乏总体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判不足,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不够,缺乏与中外合资公司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合作机制。其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较为笼统,未能体现国际化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培养过程缺乏国别特色项目的开发,未能清晰界定各阶段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目标。同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场地、区域未得到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缺乏国际化氛围,人才培养国际化处于点状发展状态,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国际化指标体系建设,不能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最后,在人才培养形式上,职业学校主要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志愿服务和参与国际校级交流交换的形式融入国际视野培养,这与行业发展国际化联系不够紧密。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师资力量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保证,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构建离不开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9]首先,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人员结构、知识文化结构、学历结构、国际交流结构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接受国际化教育层次高,但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国际交流活动中,考虑到教师的语言知识文化水平差异,高职院校更倾向于选派年轻教师。其次,受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水平、体制机制和教师发展等因素制约,教师兼顾语言和专业的“双师型”队伍数量不足,赴境外访学、交流培训机会少,教学过程缺乏对国际化理念和意识的教学设计,难以满足高职学生对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构建的要求。最后,外籍教师较少,引进的外籍教师多用于语言基础课的教学,精通专业领域的外籍教师往往是中外办学项目教师,且到校教学时间受限,培训学生仅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对高职学生整体国际视野的培养作用不大。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国际化是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国际化课程开发是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重要突破口之一。[10]构建高质量国际化课程体系,有利于发挥国际化课程在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普遍存在国际化理念融入不足、双语和国别化课题体系开发不充分的问题。在学生职业资格培养上,缺少对国际标准、国际规章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国别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未能将国际化标准的行业、企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用于指导新一轮课程体系建设,未能将国际通用资格证书纳入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延续传统知识体系的构建,未充分体现国际化视野、国际化专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体系,缺乏与数字技能的融合,在线开放平台的国际化建设水平滞后,缺乏对国际化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平台课程利用不足,缺乏多元化的课程结构设计,这些问题导致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出现偏差。
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德艺双馨。在中外职业教育文化出现差异时,坚定对中国职业教育的信心,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中外职业教育文化差异,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工匠文化、劳动文化、劳模精神。
知识为本,能力为要,理实并重。对标国际前沿的技能标准、职业标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主动接纳、运用和践行行业各项国际标准,开拓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化技能。
通过有关文献检索,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逻辑,遵循指标体系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构建原则,围绕知识与技能、专业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总结归纳为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国际化素养、专业素养、跨文化素养。国际化素养,包含国际化理念、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修养。国际化理念包括以下内容:能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有跨国公司参观学习交流实践经验;了解中西职业教育异同,具有参与“构建职业教育共同体”的国际化意识;具有职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理念。国际化视野包括以下内容:了解国际惯例,掌握专业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知识;具有在国际范围内获取、处理有关职业教育信息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立参与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能力。国际化修养包括以下内容:在跨文化碰撞中能够理性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及自豪感。专业素养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全面掌握高职院校特色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特色专业与国内外行业现状及最新发展动向。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内容:具备在专业领域国际化企业相关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能够独立参加包括高职院校世界技能大赛在内的各类大赛。跨文化交际素养包含跨文化交际认知、跨文化交际情感和跨文化交际行为。其中,跨文化交际认知包括以下内容:具备与外国职教专家及师生进行日常交流的文化、语言、交际知识;具备参与职业教育全球化的意识;具备职业教育全球治理的社会责任感。跨文化交际情感包括以下内容:尊重各国职业教育差异;能够以海纳百川的思想接纳各国职业教育的差异;能够认可其他国家职业教育理念,树立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自信。跨文化交际行为包括以下内容:能够与国外职业教育技术进行互学互鉴;能够主动与国际技术能手合作,参加世界技能竞赛;能够主动向先进职业教育国家学习,将中国优秀职业教育精神传播到国外。
1.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职能统筹,完善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要着力加强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构建,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以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围绕国际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开展学生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落实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的各项指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从顶层设计上理顺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工作机制。其次,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同机制,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国际化运行协调机制提升国际化工作统筹层次,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实务处理能力的教学管理队伍,为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提供机制保障和人力资源。[11]同时,加大经费投入,为教育国际化建设提供扎实的物资保障,走开放化办学道路,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和产业,盘活各方资金,确保国际交流各项费用科学、高效、合理地使用。例如,为师生的国际交流、研学互访及世界技能大赛设置专项奖学金,争取行业企业冠名的交流访学基金,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各自国际化水平,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高质量循环。最后,完善顶层引领,以境外办学项目为依托,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完善境外办学项目管理机制,营造高职院校国际化氛围,引领高职学生形成国际化意识,培养国际化观念。
2.提升教师国际化思想觉悟,树立师资国际化理念,打造优质的国际化“双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高职教师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带动教学管理能力国际化、教学手段国际化,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12]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思想觉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前提条件,有利于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标准国际化,助力高职学生国际视野的塑造。通过师资力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造一支精通专业技术、具备国际素质的师资队伍,为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提供根本保证。[1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职业教育对外交流日趋多元,国内外优质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教师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事务的机会增加。高职院校应切实抓好教师“走出去”和“引进来”工作,两条腿走路,聚焦国际高端人才资源库开发,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推进国际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打造一支能够开发国际化优质在线精品课程的金牌讲师队伍,扎实推进教师国际化水平建设。“引进来”聚焦国外优质技术人才、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国外行业精英人才,开辟新型合作办学机制,拓展国际化办学项目,以项目驱动开展国际化教师引进工作。“走出去”以教师职业培训为抓手,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会议,学习国际课程,加强与国际产能合作、带着科研项目开展培训进修、带领学生赴跨国公司进行实习实践,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可持续性培养,从语言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方面制定培养计划,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让教师在思想层面上认同国际化建设理念,在情感上乐于参与教学国际化建设,在行为上积极推进高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3.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对接国际化职业标准,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标准包含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打造高水平的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标准建设。高职院校在专业标准制定上要注重国际专业标准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引进,积极参与国际专业标准制定。[14]突出专业建设的区域特点,找准专业建设的国际合作切入点,打造高水平专业标准,为周边国家专业建设提供借鉴意见,加速传统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在职业标准建设上,将国际先进职业标准有机融入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标准建设[15],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身份认同,促进我国职业标准与国际职业标准衔接。开展一些国际合作的学生实践项目,让学生了解国际企业对职业岗位的相关要求,鼓励学生参与世界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高职院校学生有机会与不同国家的选手同台竞技。开展职业技能比拼,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在课程标准建设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融入国际化元素,也要做好中国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传播。构建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课程体系,在高职一年级阶段,通过通识课程,向学生传授中西职业教育文化差异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知识的能力,以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最终实现能够主动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国际化实践素质目标、国际化能力和国际化素质目标。在高职二年级阶段,通过职业素养课程、学科选修课和专业课,教师向学生传授行业国际标准、行业国际规则等知识,夯实学生对中华优秀职业教育理念的认知,引导学生尊重中西职业教育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践行职业教育国际化理念,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对标行业企业国际规章内容,执行国际标准,最终实现能够独立参加国际技能竞赛的国际化素质目标。在高职三年级阶段,通过学术前沿课、实习就业指导课、毕业设计等课程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跨国企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国际的行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企业合作,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与国际就业市场对接,最终达到高职学生参与海外访学、跨国公司共同培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素质目标。
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构建既是教育部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进行国际品牌内涵式发展的举措,更是培养高水平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特色、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和建设国际化课程标准等举措,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高质量输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标准,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世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