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建设视角下的广西海洋强区建设路径研究

2024-05-29 18:18林昆勇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平陆强区向海

林昆勇

(广西大学 海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建设海洋强国,是党中央谋划、部署和推动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新征程,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全面擘画。广西坚决扛起国家海洋强国的责任担当,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勇当创新驱动向海而兴的先行者,建设通江达海向海图强的平陆运河,切实履行海洋强区建设主体责任,以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精神,着力夯实广西海洋强区建设,早日把海洋强区的总蓝图变为实景图。

一、坚决扛起国家海洋强国的广西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考察时强调,广西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2]。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广西要大力发展向海经济[3]。2019年12月19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2021年11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广西要实施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开创新时代建设壮美广西新局面。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致力打造我国向海经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和有重大影响的海洋强区。在广西建设海洋强区,是推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力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深入实施向海通道建设行动的根本要求;是立足以港口和产业园为载体,构建现代向海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向海产业壮大行动的迫切需要;是直面向海经济主战场,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高地,深入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行动的战略选择;是加强与东盟国家开放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深入实施向海开放合作行动的有效途径。

广西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建设广西特色海洋强区具有独特优势。1984年,广西北海市(含防城港)成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从1984年到1991年,广西的对外开放发展进入成长期,这一时期广西的梧州、玉林、钦州、合浦、防城、苍梧等地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我国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把广西推上了大西南开发开放的门户、桥梁和基地的重要地位。从1992年到2000年,广西的对外开放发展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从2001年以来,广西的对外开放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为重点,中国广西南宁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2006年,广西倡导实施“一轴两翼”的合作构想,得到东盟各国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回应,得到国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广西开展泛北部湾合作前景广阔,需要做好这篇大文章。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广西发展的四大战略任务之一就是重点依托沿海港口,进一步加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着力构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积极发展临海现代产业,不断优化沿海经济布局,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形成我国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2017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把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成为国家级城市群,致力建设面向东盟,服务我国西南、中南、华南地区的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2019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把广西自贸试验区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引领广西区域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平陆运河作为联通西江航运干线和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的世纪工程,通江达海,向海图强,建成通航后将开辟广西内陆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广西建设平陆运河,地位重要、作用巨大、意义深远。广西把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平陆运河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打造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不断夯实广西通江达海、向海图强的发展基础。2023年,平陆运河作为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工程已经进入全线动工建设的新阶段。

二、勇当创新驱动向海而兴的先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经济主战场,激活创新活力[4]。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推进海洋强区建设本身是一个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承担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不管是建立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区,还是积极推动陆海联动发展构建向海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山海协作等“三位一体”向海发展新局面,广西都需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鼓励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先行先试。

2016年,广西在南宁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出台了《广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及其配套文件。这是统筹推进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纲领性指南和广西科技创新的总部署。紧扣“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核心内容,广西广泛发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2020年以来,广西相继组织44个部门和14个设区市人民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2020—2022年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尤其是2023年,广西实施2023—2025年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广西的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5%。广西将构建形成一个“一核(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为向海经济核心区)引领,两区(玉林、贵港、崇左3市为向海经济拓展区;柳州、桂林、梧州、百色、贺州、河池、来宾7市为向海经济辐射区)联动,五带(沿海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边海联动经济带、桂东向海经济带、平陆运河经济带)支撑”的向海经济发展新格局。

从总体看,广西的向海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海洋经济规模总体偏小、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高。广西将按照《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和《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把握好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这个根本着力点,在布局向海经济空间、形成向海产业体系、健全向海通道网络、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向海开放合作、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强向海发展意识、提升向海经济综合实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在政策措施、战略规划、制度机制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系统推进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区建设。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是广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补齐区域经济发展短板,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广西从2017年起打造好和发展好向海经济为主体,以建设海洋强区为目标的区域发展新战略,进而不断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深化拓展向海开放合作,着力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积极搭建向海通道网络,加快构建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向海经济发展新格局。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积极建设海洋强区符合广西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体现精准把脉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需求,立足广西区位优势,全力推进向海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拓展向海开放合作,全面实施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战略。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个设区市的进出口达到5544亿元,同比增长14.5%,占2022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4%[4];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个广西向海经济核心区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777.6亿元,年均增长7.5%,高于广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5];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和货运吞吐量分别排全国沿海港口的第8位和第9位,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排全国前十沿海港口的第1位[4]。广西向海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向海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三、建设通江达海向海图强的平陆运河

时间定格在2022年8月28日,广西正式开始全面建设平陆运河[6]。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掀开了广西向海开放发展的新篇章。平陆运河是广西自近代以来历史性实践的必然产物,是广西全面开放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富民兴桂新跨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可以用“平陆运河”来命名,它既意味着广西向海发展的到来,即广西向海发展历史性任务的完成与实现;又意味着广西向海图强的开启,即广西向海图强宏伟新目标的筹划与出发。

平陆运河作为一项世纪综合性工程,全长约135公里,从南宁市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开始,途经钦州市灵山县的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7]。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8],以发展航运为主,兼顾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是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居于本质性和必然性地位的规定就是: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打通广西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9]。由上述两个规定而来的是广西区域通江达海发展。2021年,我国将广西平陆运河纳入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布局规划建设。平陆运河对于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0]。展望未来,广西平陆运河建设将在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中进一步彰显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现实依据和时代价值。对于平陆运河通江达海的建设,不仅要体现在对向海发展重要意义的重视与强调上,更要从新时代广西区域开放发展状况出发,深化对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推动广西进一步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不断开辟依海而兴、向海图强、向海发展新境界的重要途径。

平陆运河建设关键是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它出现在广西自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中,并且成为广西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的持久基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向海发展在特定阶段上的“绝对优势”,广西内陆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平陆运河是“一河贯通,八桂向海”“三沿一统,陆海联动”“向海开发,靠海布局”[11]。这是因为以向海发展和向海图强的广西区域开放发展开辟出“通江达海”的同时,也布局了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平陆运河开启了广西通江达海的新篇章:以水为媒,畅通陆海开放通道,推动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强广西持续深化与东盟和RCEP 国家的经贸合作;以河为带,重塑城乡产业生态,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形成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12]。

对于广西区域来说,平陆运河同样构成了广西及西南地区历史性的发展战略意义。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于广西区域近代发展以来的历史性实践来说,平陆运河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定是向海发展和向海图强。向海发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事业发展道路的积极开启,而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正是在这一道路的开启中被提出来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事业发展道路的阶段性目标具有一个中国特色的名称——“向海图强”。今天平陆运河建设终于得以实现。广西区域开放发展必须从广西的区位特点出发,而这样的特点首先是广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很显然,平陆运河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以广西区域特点和现有前提为出发点的,是与广西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历史定位相适应的,而广西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正是首先依循这个目标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平陆运河建设不仅是目标,而且是目标的实践展开或付诸实行。在这个意义上,平陆运河的历史性实现,既可以看作广西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完成,也可以看作广西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进程的重大成果。

远追仁人志士的初心,实现向海图强的愿景,正在今朝。盛世修运河,运河兴盛世。恰逢其时,时间定格在2022年8月28日。对于广西来讲,这一时刻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运河而兴的广西北部湾必将因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而成为全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必将极大地提高广西区域开放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坚信,广西海洋强区建设必将乘着“平陆运河建设”的东风,扬帆启航,创造新的辉煌。

平陆运河是传承中华运河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百年运河注定在这一时间被激醒。这不仅是灵渠开凿和京杭大运河开凿的中华运河精神的传递,更是中华运河文明开放与发展的运河文化之魂魄在穿越历史,穿越时空,生生不息地传承在八桂大地中生根发芽。平陆运河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平陆运河的开放性是平陆运河的外在特征。或者说是平陆运河的文化特质。如果说航运是平陆运河之因,开放则为平陆运河之果。平陆运河开放而包容,对于我国西南地区出海通道和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对东盟国家的海上连接作用无须赘言。

而引人深思的是,纵观地理版图,平陆运河通江达海:一头连接西江流域,另一头连接北部湾海港,向西连通南宁、百色,并到达云南;向东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北到达柳州、来宾,并通向贵州,向南从北部湾出海。平陆运河是广西对外开放展示魅力的大舞台,以平陆运河为纽带的开放与交流,成为广西区域开放发展史上蔚为壮观的辉煌一页。平陆运河为广西经济注入发展新动能,积极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着力提供优质产业和服务,重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航运交通建设现代化。平陆运河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力促进我国江河流域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平陆运河的开通,使我国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运距最短、最经济和最便捷,尤其是它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使之成为我国开放发展的经济、文化、思想交汇的陆海统筹地带。平陆运河是推动广西区域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断前进的文化之源。加强平陆运河研究,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平陆运河这一宝贵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经济、带动旅游、繁荣文化、优化生态上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和弘扬平陆运河文化,着力打造平陆运河文化旅游带,加快发展平陆运河沿线经济,形成特色鲜明的平陆运河经济带,推动平陆运河建设朝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这是广西区域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心愿。

平陆运河工程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的战略工程,对实现广西区域科技创新和航运交通发展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广西海洋强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深入认识平陆运河,可以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运河文化发展历史,正确认识运河建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构建广西北部湾江海联动体系,坚定向海发展、向海图强,丰富广西区域陆海统筹文化滋养和向海而兴文化内涵,服务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区的需要。让我们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平陆运河文化,平陆运河的开放与发展绝不仅限于广西区域之内:平陆运河不仅是我国第一条通江达海的重要运河,而且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尤其是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工程。平陆运河不仅更加有力促进广西和周边省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进行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而且也更加高效服务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河贯通,八桂向海。平陆运河建设,以实干担重任,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显示出八桂壮乡人民走向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勇气和智慧,是广西区域综合实力增强的体现,散发着强烈的开放与发展气息,让广西区域开放与发展之花越开越艳。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掀开了广西区域开放与发展的新篇章。平陆运河建设热火朝天、热情而大方的广西人民以真挚的情感、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胸襟与来自世界的目光进行真诚的交流:项目建设势头强劲;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开放平台成效显著;向海图强未来可期;干部士气昂扬奋发;世纪工程蓄势崛起。

平陆运河在广西北部湾建设与发展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第一条通江达海重要运河的杰出代表,更是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标志工程的典范[13]。不仅仅是为了寻找那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百年构想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使其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承接广西走好向海发展之路,实施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建设海洋强区的重任。平陆运河是一项综合工程,要建设并管理维护好平陆运河是对广西区域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有利于促进广西区域的综合实力。平陆运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济实力、管理能力、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保障,应站在推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高度,强化科技创新、政策监管和生态环保等综合性举措,引导和推动平陆运河建设,积极促进平陆运河建设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发展。平陆运河的建设和管理是广西区域综合实力的体现,也促进了广西区域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民族的团结。依据平陆运河的生态特点,可将其按生态运河模式、绿色运河模式、低碳运河模式和滨海运河模式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与发展。

四、加快推进广西海洋强区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尽管广西面临较大的向海经济发展瓶颈问题,但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广西处于打造好向海经济和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双加速期。二是国家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北部湾城市群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三是我国明确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向海发展思路,并将出台多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四是广西具有北部湾沿海等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区位优势,受到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形成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具备良好的地缘优势和竞争优势,可以实现向海而兴、向海图强[14]。因此,对当前广西加快建设海洋强区,大力推进向海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质量建设好广西平陆运河

一是争取平陆运河工程建设纳入国家规划。争取平陆运河工程建设纳入国家规划,纳入国家“指导意见”和有关规划,加强建设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湾的协调,要求积极开辟西部地区南向水运出海新通道和优化西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结构以及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同时,请求国家有关部门在“指导意见”里统筹安排平陆运河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特别是尽快构建平陆运河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基础工程和建设平陆运河水资源综合利用持续发展的绿色智慧工程,加快建设广西有机衔接“一带一路”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工程。

二是进一步夯实广西区域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平陆运河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经济基础,要抓住平陆运河建设和新通道建设的机遇,促进广西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和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积极探索道、产、路、城协同发展模式,统筹推进运河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协同、产业园区和港口协同,积极围绕大型运河设施和其他重要交通枢纽,进行规划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实现运河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着力谋划好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布局建设。

三是加快我国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建设。全面建成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完善好国家高等级航道布局,构建起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开辟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往来的便捷水运通道,推动我国西江中上游沿岸城市向海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布局重点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

四是建立健全平陆运河综合航运网络建设。构建起平陆运河综合航运、专项航运、单项航运三位一体,全域规划与次区域规划相结合的综合航运规划体系。平陆运河综合航运体系规划突出航道工程、航运枢纽工程和沿线跨河设施工程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的统筹衔接和总体空间布局,引领和指导运河各类航运规划。平陆运河专项航运体系规划突出不同航运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在整个综合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合理分担航运量,强化与其他航运方式的衔接。

五是加强运河水利综合开发。统筹协调平陆运河航运、灌溉、防洪和供水的关系,严格按照“通江达海、整体规划、一次建成、系统运行”的建设方案,坚持“以航为主”的开发建设方针,为各运河枢纽工程建设优先保证通航需要,同时积极建设水利设施和沿线跨河配套工程,创造灌溉条件。

(二)高水平打造广西海洋城市对外开放新高地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广西推动海洋城市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广西依托北部湾海洋,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加快建设海洋强区的步伐从未停歇。应抓住国家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机遇,加快走好向海发展之路,打造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广西海洋城市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是发挥好规划战略引领。2019年12月,广西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2020年9月,广西发布《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1年11月,广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作出了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2023年4月,广西发布《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重点内容是推动广西构建“一核引领、两区联动、五带支撑”的向海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全力推进“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向海科技创新、向海开放合作、海企入桂招商和碧海蓝湾保护”六大行动,形成以陆带海、以海促陆的陆海协同一体发展新格局。

二是全方位重视广西向海发展战略。首先,我们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向海发展。向海发展是广西区域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角、更长的时间跨度来审视向海发展。其次,我们要全方位谋划向海发展。既要考虑陆地经济发展,又要考虑海洋经济发展;既要考虑陆陆协作,又要考虑陆海统筹;既要考虑江海联动,又要考虑山海协作,着力构建一个以陆带海、以海促陆、统筹陆海的广西区域向海发展新格局。再次,我们要优先发展向海经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向海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广西向海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多层次向海经济体系建设。向海经济是推动广西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首先,抓争取:积极向中央争取更多政策支持。紧跟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积极建设海洋强区,做好对接工作,争取好的成效。其次,抓借鉴:引进先行先试国内外向海经济发展经验。走出去,引进来,大胆学习国内外加强向海经济发展工作组织领导的做法。再次,抓现实:搞好现有海洋经济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重点推动临海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强化陆海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有效对接整合,着力构建独具广西特色的现代向海产业体系,致力打造向海经济成为广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五个融入”推动广西海洋强区高质量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这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广西着力打造好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进一步明晰目标,加强协同创新,达成融合共识,形成融合合力,优化融合路径,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机制,努力实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抓好落实上有新进步,在高效发展上有新成效。

一是深入打好干部队伍建设组合拳。实现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一支忠诚实干担当的干部队伍。把广西走好向海发展之路融入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准确把握“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新的奋斗目标的时代内涵。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贯彻全面建设思想。首先,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实现海洋强区奋斗目标,关键在干部队伍。坚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增强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活力。其次,广西的向海发展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广西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走好向海发展之路和国家实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带来的大好机遇,努力实现打造好向海经济工作新突破,不断取得向海发展新成效。再次,广西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长远,充分认清走好向海发展之路,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工作的重要性,立足当前,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着力找准向海发展在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新定位,着力破解向海经济重点发展的新课题,从发展动力、改革路径、资源配置、监管策略和管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增添向海发展的新动力,实现海洋强区建设工作的新发展。

二是融入广西向海全方位对外开放。广西向海全方位对外开放,立足广西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内聚外合、纵横联动的向海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体系。首先,着力加快建设广西向海开放合作平台。在稳步加强中马“两国两园”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其升级版建设;不断夯实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合作机制,重点建设标志性项目;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广西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加快建设中德(柳州)工业园、中国—东盟矿业产业园、上汽五菱印尼汽车工业合作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广西)—文莱渔业合作示范区、泰国正大—广西建工科技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开放平台建设。其次,着力加快促进广西向海开放区域合作。在深度对接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方面,加快南宁、海口、湛江等中心城市和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茂名、阳江、儋州等重要节点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特色城镇的全面协调合作。着力加强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协作,全面对接珠三角城市群,重点强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加快形成海陆双向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在加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方面,以“湾企入桂”为抓手,不断提升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贺州)东融先行示范区、广西(来宾)内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广西(玉林)“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广西百色和广东深圳合作打造的深百产业园、河池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园区的建设。在加强对接海南自贸港方面,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海南自贸港的战略衔接,完善桂琼两省(区)、北部湾城市群合作共建机制,重点深化港航、旅游、医学、海洋渔业和临港产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再次,着力加快促进广西向海开放国际合作。立足广西地缘优势,重点加强面向东盟、服务我国西南、中南、华南的开放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和对沿海沿边开放互动的独特支撑作用,构建好“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合作。

三是融入广西向海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广西向海通道建设,重点在于打通广西通江达海的关键节点。2022年,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掀开了广西向海发展通江达海的新篇章。这一世纪综合性工程的建设,再度强调了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广西通江达海的区域特征,必将引领新时代广西海洋强区建设的新跨越。首先,着力打通陆海通道,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和陆路跨境通道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其次,着力连通江海通道,加快建设重点航道和通航设施,以打通广西区域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为切入点,抓住国家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着力建设衔接湘桂运河,贯通长江、珠江和北部湾,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向南入海直达东盟的平陆运河。深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着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着力建设发展集航运、供水、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平陆运河。从经略海洋角度审视,探讨和研究加快推进平陆运河建设进程中的政策机制与模式匹配,有助于当前广西区域加快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海洋强区建设,也为未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纵深推进提供建议参考。再次,着力畅通空港通道和建设好北部湾港,大力推进空港出海通道建设,全面提升面向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枢纽功能,着力建设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重点打造成为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

四是融入广西向海经济带协同发展。广西向海经济带建设,着力加快建设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的临海产业园,着力培育广西海洋经济全产业链,重点建设好广西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首先,发挥好北部湾城市群东承西联、沿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和大力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重点建设好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着力促进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发展新模式。其次,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建设,建设好广西临海、沿江、沿边产业园,协同湘桂经济走廊,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在广西共建经济园区,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再次,齐头并进地抓好边海联动经济带和桂东向海经济带建设。着力进行统筹和协调百色、崇左和防城港沿海沿边发展,重点打造边海联动经济带,实现以海带边、以边促海,不断完善边海物流体系,发展壮大边海特色产业,推动边海贸易政策融通。同时,加快“东融”合作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沿江临港产业,重点打造桂东向海经济带,着力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连接东盟和大湾区的枢纽。

五是融入广西向海新产业做大做强。广西向海产业体系建设,应有效整合陆海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做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向海发展的主导产业集聚区,着力做大做强向海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向海经济产业体系。首先,改造升级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大力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能源及环保产业、海水综合利用行业,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和海洋信息产业。其次,做大做强临海(临港)产业,加强产业布局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北海重点发展智能新型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造纸、光伏玻璃产业;钦州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造纸、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防城港重点发展冶金、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能源、粮油加工、跨境产品精深加工贸易产业。再次,大力培育发展通道产业,促进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贸易产业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着力发展有色金属、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特色产业,着力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集聚能力,打造出时间短、服务好、效率高、效益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猜你喜欢
平陆强区向海
走进白城向海 感受冬日神秘恬静的丹顶鹤之乡
港口——向海,向未来
平陆运河正式开建
旅游兴区 产业强区
逆水行舟,向海问路——读《造舟记》
向海而生
人才强区:杭州高新区“5050计划”
努力建设旅游强区
黄土高原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
湿地美 天鹅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