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日本立教大学 观光学研究科,日本 埼玉 3528558)
《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以下简称《舌尖上的身份》)于2022年4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肖明文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出版当时)。肖明文主要从事外国文学与饮食文化研究。他曾在2022年主持过“文学与饮食”专题论坛,并在论坛上讨论了“文学饮食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他提出饮食批评必须深入考察文学作品中饮食与相关历史语境的紧密联系,从心理起因和社会起因两个文本外的符码来阐释文本内作为物质现象的食物所承载的隐含信息[1]。这一研究方法也贯穿了他的这本著作,书的第一章有详细说明。肖明文擅长对琐碎的长篇小说进行极其细致的解读。无论是著作本身,还是作者其他的论文,以及网络教学视频,从中都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文本细读能力。作者在后记中写道:该课题研究始于2014年,历时七年完成,再经两年整理成书[8]276。作为读者和食学研究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该书以饮食书写为轴线对五部美国南方文学作品做了研究与讨论。五部作品都出自美国南方女性小说家之手,创作时间于20世纪40—80年代。美国北方与南方相比,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更加倾向于工业化,由此产生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书中探讨的五部长篇小说也反映了南方文学的特点。这些作品强调家庭、宗教以及传统道德观念,深刻地反思了南方的历史和未来,同时也关注农业、种族等重要议题。
在美国南方文学中,食物常常被视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符号,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传统、社会结构以及人际关系。透过对饮食书写的观察,作者揭示出美国南方社会丰富的文化、社会和个体层面的信息。食物成为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不仅再现了南方人的生活方式,还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社群和传统价值观的珍视。通过这种独特的文学研究视角,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美国南方社会的复杂面貌。在此,笔者尝试归纳该书中通过饮食书写呈现美国南方的一些社会特征。
饮食传统扎根于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文化。透过食物,读者能够窥见美国南方人对传统烹饪方式和特有食材的偏好,对家庭风味的执着。以《暴力夺取》为例,每一个早晨,主人公塔沃特都是在舅姥爷老塔沃特煎的腊肉的香气中醒来的[2]。老人每天辛勤耕种,使用自然赐予的食材,精心烹制一日三餐。塔沃特虽然不认同老塔沃特的宗教情结,但他的胃却已被老人牢牢抓住。在《乐观者的女儿》中,葬礼筵席上代表当地美食的弗吉尼亚火腿,是按照主人公劳雷尔的母亲贝基的传统菜谱烹制而成[3]。在《在乡下》中,山姆每次回到外祖父母家,都能品尝到地道的乡村家庭烹饪,婆婆会为她煎老爹打到的兔子,还会亲手制作乡村火腿和李子派[4]。这些情节都生动展现了美国南方人对家庭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地方独特食材和烹饪方式的深深热爱。
美国南方文学生动地描绘了食物与社交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心是孤独的猎手》为例,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数时候都在咖啡馆里度过[5]。人们获取食物的满足,同时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家庭聚餐、邻里交流以及社区活动中的食物都生动展现了美国南方文化中温馨而微妙的人际关系以及浓厚的社交氛围。透过对美国南方社会的饮食书写,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这一地区独特的社会交往和人情世故,并感受到食物作为文学符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在美国南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饮食选择、烹饪技能以及用餐方式常常成为他们表达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例如,在一些作品中,家庭传统菜肴或进食习惯往往与特定社会阶层或文化群体紧密相连。以《心是孤独的猎手》为例,青春期少女米克通过在饮食上追随辛格,表达了对辛格身份的认同。辛格不吃卷心菜,米克也不再食用。在《愚人船》中,娶了犹太人的佛赖塔格先生从船长的餐桌被驱逐,而特雷德韦太太与男性乘客们一起喝酒交谈,统舱区的就餐环境简陋杂乱、无法获得新鲜食材的描写,都呈现了同族与异族,男女之间,头等舱与统舱之间的社会阶层对立[6]。
在《在乡下》中,舅舅艾米特选择百事可乐而非代表美国南方传统的乡村火腿。曾经在家中精心烹制的慢餐被餐馆里的快餐所取代,从传统食谱到现代创新菜肴的演变,通过食物的转变可以窥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食物在文学中常常隐喻了人物在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对饥饿、贫困或食物匮乏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生存的压力。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酒鬼杰克的形象体现了美国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壁垒,而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则反映了有关种族平等和黑人社会权益的问题。此外,《愚人船》中犹太人勒温塔尔的故事涉及宗教议题。
书中除了分析五部原作中出现的饮食书写,还结合了大量对这些著作的评论资料,展开了对饮食背后社会的深入探讨,让人不仅能够了解美国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通过美食的描写还能更深刻地认识主人公的人物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问题等。笔者认为该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作者提出的有关文学饮食研究的方法和路径。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对全书结构的考察,深入了解文学饮食研究(或称饮食批评)。
《舌尖上的身份》由绪论、正文、结论和附录组成。绪论包括选题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正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文学饮食研究的历史轨迹和重要视角,进而构建了文学饮食研究的一条基本路径。将饥饿、呕吐、菜谱、餐桌、快餐分别作为文本分析的切入点,借助交叉领域的理论,深入发掘作品中的饮食意象和进餐场景所蕴含的社会关系、人类情感和政治身份。第二章到第六章则分别从上述切入点聚焦分析了五部作品。
熟悉原作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这五部作品与食物的关联并不显著,难以理解作者为何选择这五部作品来阐释该书的研究思路。实际上,通读整本书之后,读者会自然而然地领悟其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这也解释了作者的研究角度为何如此独特而新颖。为了让更多未曾了解过这五部作品的读者能够迅速了解书中的原作背景,笔者在每一段的开头都对这五部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比的方式让读者深入体验作者所阐述的文学饮食研究路径。对于不熟悉五部原作的读者,不妨将本文视作一篇导览,或许可以更容易进入阅读该书的状态。一旦明白了作者的研究意图,不妨带着作者的饮食书写视角再去阅读五部小说原作,或许会有打破常规的阅读体验。
作者选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于1940年出版的小说。小说以一座炎热的美国南方工业小镇为背景,探讨了孤独、沉默和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故事主要围绕听障人士辛格以及他与好朋友安东尼帕罗斯、一群小镇居民之间的生活点滴。每个人都向辛格敞开心扉,包括星期天也营业的咖啡馆店主比夫、悲观的青春期少女米克、愤世嫉俗的“革命者”酒鬼杰克以及失意的黑人医生考普兰德。辛格成为小镇上一群特异孤独者的精神支柱。小说的结尾,辛格因好朋友的逝世而在家中自杀,然而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做出这一举动。
书中有关食物的描述发生在“纽约咖啡店”、鲍蒂娅的厨房以及辛格的房间。作者在这一章重点关注了饥饿叙述,比如“……他看见饥饿的儿童和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一周工作六十小时的妇女……”“……人们为了每一口饭、每一件衣服而累死累活,但没人知道这个……”“……他念菜名时,脸部出于对美味的热情而变得很激烈。他每说一个字,都抬起嘴唇,像一头饿极了的野兽……”等[8]54-60。有关食物的表现部分,把罪恶的资本主义带给小城人民的窘迫的生活现状体现得淋漓尽致。无关肤色,下层白人和黑人都深陷其中。
其次登场的文学作品是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于1960年出版的小说《暴力夺取》。书名源自《新约·马太福音》,小说讲述了孤儿塔沃特的成长经历[7]。年幼的塔沃特在荒林里被狂热的基督教徒舅姥爷老塔沃特当作先知的接班人培养。老人过世后,他又投靠舅舅雷拜,接受了现代科学知识的灌输。雷拜是一位教师,代表了社会科学家的立场,认为人类行为受到环境和心理的影响,一个觉醒的人类可以改变和控制这些力量。主人公塔沃特是老塔沃特个性和宗教信仰的延伸。塔沃特坚决拒绝都市世界,内心与他曾受教导的救赎观念发生冲突。然而,他对两者的教育模式都持反抗态度:在老人在世时,他反抗老人;投靠雷拜时,又抗拒雷拜。他努力摆脱老人的信仰,导致他变得异常冷漠,最终走上了暴力犯罪的道路。他纵火焚烧了舅姥爷的遗体,淹死了舅舅的智障儿子,采用极端的方式来抵制两位亲人对他的影响。
主人公塔沃特的一生跨足于老塔沃特的乡村和舅舅雷拜居住的城市。所有的饮食描写也是基于这二元对立的空间背景下展开的。这种空间背景为后面的饮食模式与思维方式的交织奠定了基调,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本章中作者的关注点:有关呕吐的隐喻。文中多次提到呕吐行为,比如“……被吐了出来,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散发出甜酸气味的圆圈……”“……我吐了午餐,又没吃晚饭……虚空就像我胃里的一件东西,它不允许别的东西下到那里。如果我吃了,我会吐出来的……”[8]93-99作者认为,呕吐这一生理行为所影射的是一个撕裂的身份。塔沃特通过胃将“思想”吸收之后再呕吐的形式,影射了他对两位扶养人对他的塑造所带来的身份表达。
第三部文学作品《乐观者的女儿》是作家尤多拉·韦尔蒂(Eudora Welty)于197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老法官迈凯尔瓦因眼疾需接受手术,而她的女儿劳雷尔不得不与一直避而不谈的继母费伊日夜相处。尽管老法官一直自诩“乐观者”,却在康复过程中日渐衰弱。劳雷尔和继母共同扶柩还乡,老法官的葬礼上小城故人前来吊唁,继母的远方亲戚们也上演了一场又一场闹剧。在独自整理遗物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的遗物将劳雷尔带回了过去那段美好、幸福、残酷的时光,让她回想起父母之间真实而复杂的感情以及她早逝的丈夫。从回忆中汲取力量,劳雷尔最终决定埋葬过去,变得像父亲一样乐观和豁达。她走出了死亡的阴霾,原谅了费伊,并与生活握手言和。
在《乐观者的女儿》中,对食物的描写主要围绕两位截然相反的女性展开。代表传统女性的食物制作者——劳雷尔的母亲贝基,她烤制的面包,被认为是整个密西西比州芒特萨卢斯社区最美味的。另一方面,世俗主义的食物消费者——继母费伊却不擅长烹饪,甚至对厨房用具毫不了解,家里的每一顿饭都是由女佣负责。第四章中,作者的关注点集中在母亲的遗物上,包括菜谱和揉面板。作者认为,劳雷尔放弃揉面板就等于放弃了它所象征的家庭神话,而焚烧菜谱则象征着逃离过去和记忆,开启崭新的生活模式。
第四部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于197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愚人船》。小说讲述了在1931年8月,一艘名为“真理号”的船载着50多个头等舱乘客和876个统舱乘客,从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驶往德国不莱梅港。在航行途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通过各种方式排遣时光,而他们的思绪中涌现各种离奇的想法。波特通过描述这些来自不同国籍、职业、宗教信仰和政治主张的人物在航行中的日常活动和彼此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她独特的文体和夹杂荒诞色彩的笔调,构建了一个漂流在水面上的微缩社会,生动描绘了处于大萧条阴影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画面。
第五章的关注点是餐桌,作者认为餐桌是检验食客道德修养的“试金石”,也是等级区隔的场所。餐宴定义了食客们所处的世界,涵盖了他们的社会身份、地位和特权。饥肠辘辘的统舱乘客与头等舱上的饕餮之徒在食物待遇上存在巨大差异。“真理号”船是一个充满压迫的微缩世界,食物则是表达压迫的最直接手段。然而,压迫之处必有反抗。最终,在晚宴上,西班牙歌舞班子将蒂勒船长拉下神坛。
最后一部文学作品是作家博比·安·梅森(Bobbie Ann Mason)于197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在乡下》。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南方肯塔基一个少女山姆的故事。她的父亲死于越南战争,她和母亲、舅舅艾米特(越南战争退伍老兵)生活在一起。她和外祖父母也经常来往,过着正常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当读到已故父亲寄来的战争日记时,她才开始对自己的父辈、对战争有所了解。小说以前往华盛顿越战纪念碑的旅程开始和结束。
《在乡下》第六章围绕新生代南方人的饮食习惯,集中关注了快餐符号。小说中反复呈现了快餐与慢餐这两种对立的饮食方式。这种饮食方式的变迁和食物选择的多样性折射出了社会文化的转型。山姆的外祖父母对美国南方发生的变迁感到无奈,他们总是为山姆准备传统的南方乡村美食,比如“……婆婆把一盘煎兔肉摆上桌子。‘这是沼泽地里的兔子。’她说……”[8]234“……姥姥会给你做乡村火腿跟李子派……”[8]52。然而,山姆和舅舅艾米特在家却不食用传统、手工制作的南方食物,而且经常到连锁餐馆享受商业化的快餐。作者认为,小说的叙事张力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碰撞引发的震荡和冲突,更进一步将它们与越南战争对小说人物生活和美国社会带来的问题交织在一起。
结论中指出,尽管五部小说中的饮食书写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上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不同程度上都经历着被边缘化的身份危机。使得小说人物遭遇身份危机的导火索有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来自身边人的道德谴责、男权主义和帝国主义,还有亲人的离世。这种边缘化的状态主要源于他们的性别、阶级、种族、宗教等社会因素,并且这种身份危机最显著地表现在各自的进食模式上。与此同时,他们尝试通过大快朵颐和呕吐、共同和独自进餐、饮食越界和守界等行为来调节自己的安全位置或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从饮食视角探讨小说人物的身份危机和身份建构是贯穿整本书的主线。
有关饮食的文学作品可视为一个庞大的资料库。从受众层面出发,读者主要关注感兴趣的当地风俗,寻找有趣的文化元素,但很少有人系统深入地关注饮食书写的内在价值。类似的,影像和图像资料库也具有相似的特点。在摄影技术出现之前,绘画等艺术作品成为研究当时社会风俗的重要材料。同时,影视作品中丰富的食物场景也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料库。因此,这些资料库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社会和历史信息。这些作品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反映了不同地域、社群的独特饮食文化。然而,挖掘和利用这些信息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研究者需要选取素材、阅读和分类,并剖析作品背后的文化符号和隐含的社会意义,从而尽可能全面理解饮食在文学及其他艺术中的呈现,并阐明其意义。
文学饮食研究主要是“从心理起因和社会起因这两个文本外的符码来阐释文本内的饮食符号的普遍性和具体性,‘解码’的方法来自不同学科,诸如文学理论、符号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和文化研究”[8]33,是一个前沿的学术领域。作者在开篇论述了跨学科背景下文学饮食研究的不足和必要性。在阐述饮食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方法或理论视角的定义性或差异性特征时,作者指出:“以往的研究将饮食作为文本分析的背景,重在阐释食物的象征意义和叙事功能;现在的研究将饮食在文本中的作用前置,发掘饮食话语中内嵌的身份认同、文化意蕴和政治(无)意识。”[8]36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饮食研究不仅仅是对食物本身的简单考察,更为重要的是对食物与人类经验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文学作家经常通过食物的意象来丰富其作品,这些意象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相关地区的饮食文化,更是因为食物在个体和集体层面上与人的身份认同紧密相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观点与饮食文化研究的核心思想相契合。日本学者对饮食文化的定义强调了其在民族、群体、地域、时代等方面已经普遍且习惯化,并且根深蒂固到可以代代相传的与食物摄入相关的生活方式[9]。此外,近年来饮食人类学逐渐崭露头角,基于田野调查法,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食物在社会和文化中的角色,这包括对社交指标的了解,对社会身份及身份象征的探讨以及对建构民族及文化身份认同的解读[10]。因此,无论是从饮食文化研究还是饮食人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通过文学作品进行饮食批评都是一种值得尝试的研究路径。
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库,挑选合适的材料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作者选择的美国南方文学以及女性小说这两个切入点显得尤为敏锐。首先,南方文学方面,美国南方社会对食物的特殊关注体现在食物本身、食物制作方式以及进餐仪礼等一切与食事有关的活动上。这为彰显南方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代又一代的南方作家不断对其进行发掘和加以丰富[8]235。其次,选取了南方女作家的长篇著作:所选择的五位女性作家是南方文学领域的代表,对她们的作品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8]3。这些女性作家不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南方社会,而且通过对美食的描写更深刻地展现了每个主人公的人物关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时代问题等。她们通过小说中的饮食描写,还表达了对抗压迫性角色、批判父权制度等立场。饮食成为南方女性作家们表达性别身份的语言[8]238。五位女性作家以其“文笔细致,深入直接地描写南方社会”而闻名。比如麦卡勒斯真实刻画了当时的美国社会,揭示了饥饿、贫困、种族歧视等问题。奥康纳关注现实,通过小说形式反映了美国南部的种族歧视、贫困、愚昧、暴力等社会问题。韦尔蒂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她的出生地度过,她把对故乡深沉的热爱融入作品中,其作品充满地方特色,透过她对美国南方生活的描写,能够认识到她的作品对于人们认识美国南方的普泛意义和价值。波特的作品描写细腻,思想深邃,文字精致优美。于作家身份之外,美食家和大厨的另外两重身份赋予她的作品更多的现场感。梅森的小说作品主要以肯塔基家乡的小乡村为背景,作品平淡中透露着独特的韵味,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作品抓住了生活中某种微妙的流逝,或者是难以言传的深切感受。
因此,美国南方社会成了为文学作家们提供饮食书写材料的源头。同时,这些作家通过精湛的文笔将美国南方社会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而也为该书作者提供了观察“南方剧场”的透镜。
《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是肖明文的一部引“饮食研究人”深思的著作。这是一本专业领域的著作,涵盖了从研究背景的理论梳理到解析五部经典的外文长篇小说的庞大工程,同时要求研究者具备扎实的英语阅读基础。通过对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饮食描写的深入分析,作者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文本的高度敏感,解读了琐碎的长篇小说,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这种深刻的文本细读能力贯穿整篇著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饮食与历史语境的密切联系。作者对相关专题做了较为详尽的文献综述,有助于读者了解外国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文学研究中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的饮食视角和饮食分析方法,这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重要的参照意义。该书是食学思维下的跨学科研究,对饮食文化范畴的烹饪史、菜谱学、现代饮食思潮等领域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