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摘 要: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给听众带来愉悦的感受,还能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展现艺术美感。然而,要真正欣赏音乐,需要具备一定的内涵。音乐欣赏的内涵是指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它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修养。而音乐欣赏的原则是指在欣赏音乐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本文将探究音乐欣赏的内涵与原则,希望能够帮助听众更好地欣赏音乐,提升音乐欣赏的水平。
关键词:音乐欣赏;内涵;原则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6-00-03
一、音乐欣赏的内涵
(一)情感体验
1.音乐对情感的表达
音乐欣赏的内涵之一是情感体验。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情感的共鸣和体验。
首先,音乐可以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表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如欢快的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而悲伤的音乐则能引发人们的伤感和思考。音乐通过音符的组合和演奏的方式,将情感转化为声音,使人们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力量。
其次,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当听到与自己内心情感相符合的音乐时,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可以让人们感到被理解和被关怀,从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感和慰藉。音乐能够打开人们的情感通道,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1]。
2.音乐对情感的引发与共鸣
音乐有着独特的能力,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以下是从音乐对情感的引发与共鸣方面总结的内容。
情感表達: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表达出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音乐家通过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将情感传递给听众,使其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状态。
情感共鸣:音乐能够触发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其与音乐产生共鸣。当听众与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时,会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连接和共情,这种共情可以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慰藉。
情感释放:音乐可以成为情感的出口,帮助人们释放内心的情感。当人们情绪低落或压抑时,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音乐中的情感,转移注意力,从而得到情感的宣泄和释放[2]。
(二)艺术审美
1.音乐的美学特征
音乐的美学特征包括音乐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方面。
首先,音乐的结构是指音乐作品的整体组织和发展方式。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子、主题、发展和回旋等部分。艺术审美要求我们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从而更好地体会作曲家的意图和创作技巧。
其次,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们最容易感知和记忆的部分。一个美妙的旋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愉悦的精神享受。艺术审美要求我们能够欣赏和辨别不同旋律的美感,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再次,和声是指不同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和音乐的和谐性。和谐的声音能够给人以舒适和美妙的感觉。艺术审美要求我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和声的美感,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3]。
此外,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和节奏感,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和节奏的变化。一个有趣和富有变化的节奏能够给人以活力和动感,而单调和缺乏变化的节奏则可能引起乏味的感觉。艺术审美要求我们能够欣赏和感受不同节奏的美感,从而更好地体会音乐的韵律和动感。
最后,音色是指不同乐器和声音的质地和特点。不同音色的组合和运用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艺术审美要求我们能够欣赏和辨别不同音色的美感,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表达和情感。
2.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
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指音乐作品通过声音、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的组合和运用,以及表演者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体验。艺术审美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美感的主观评价和体验。
在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声音是最基本的元素。音乐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音乐的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通过不同的节奏形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通过音符的连贯组合和变化表达出音乐的主题和情感。和声则是音乐的衬托和丰富,通过不同的和声关系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除了音乐元素的组合运用,音乐的艺术表现还与表演者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演奏技巧的高超与否直接影响着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情感表达则是音乐与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艺术家通过演奏技巧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传递给听众,引发听众的音乐共鸣和情感共振[4]。
艺术审美是对音乐的主观评价和体验,它涉及个体的文化背景、艺术审美、情感体验等多重因素。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喜好和评价标准,有些可能更注重音乐的技巧和结构,有些则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无论是哪种评价标准,艺术审美都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它使人们能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满足。
二、音乐欣赏的原则
(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平衡
1.个人审美观点的尊重
音乐欣赏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尊重个人的审美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该尊重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鉴赏和喜好,有些听众喜欢流行音乐,有些听众喜欢古典音乐,而有些可能喜欢摇滚音乐。无论是哪种音乐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背景和艺术底蕴,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
其次,应该尊重每位听众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一些音乐旋律而感到愉悦,有些可能会因为某首歌曲的歌词而感到共鸣。无论是哪种感受,都是音乐产生的共振和情感共鸣带来的良性感受。
最后,也要尊重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解读。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解读也是不同的。有些听众可能会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也有些听众能从音乐中找到一种情感的宣泄。无论是哪种情感共鸣,都应该被尊重和理解[5]。
2.音乐作品的客观评价标准
音乐欣赏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喜好都有所不同。然而,在进行音乐评价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音乐作品的客观评价标准,以保持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平衡。
首先,音乐作品的技术性是客观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包括作曲家的创作技巧、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以及情感表达等。一个音乐作品如果在技术层面上表现出色,如和声的处理精細、演奏技巧娴熟、录音清晰透明,那么它会得到听众更高的客观评价。
其次,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也是客观评价的重要依据。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发展,如引子、主题、发展和回旋等部分的组织应该紧密有序,使整个作品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此外,音乐作品的形式也应该符合其所属的音乐类型和风格。
最后,音乐作品的表达和情感传递也是客观评价的重要方面。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通过音乐语言传递出作曲家的情感和意图。音乐作品的表达可以通过音乐的动态变化、情绪的转折以及音乐元素的运用等方面来体现。如果一个音乐作品能够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或者引起深思,那么听众会对音乐作品有较高的客观评价。
(二)多元化的欣赏角度
1.音乐的风格与流派
音乐的风格与流派是音乐欣赏中多元化的重要方面。不同的风格与流派代表了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享受。
流行音乐是一种受众喜爱的音乐风格。它通常采用通俗易懂的旋律和歌词,以及流行的节奏和编曲方式,能够迅速打动人们的情感。比如,这几年流行的凤凰传奇组合的作品《最炫民族风》,歌手云飞演唱的《天边》,歌手降央卓玛演唱的《陪你一起看草原》《乌苏里船歌》等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流行歌曲还被改编成广场舞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6]。
古典音乐是一种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高度艺术性的音乐风格。它通常采用复杂的音乐结构和丰富的乐器编曲,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贝多芬创作的《命运》《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创作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萨拉萨蒂创作的小提琴名曲《流浪者之歌》等家喻户晓的曲目,至今都让听众极其震撼,流连忘返。
摇滚音乐是一种富有激情和力量的音乐风格。它通常采用高强度的吉他和贝斯演奏,配合架子鼓的节奏型,能够唤起听众内心的激情和冲动。摇滚音乐的欣赏角度可以从歌曲的能量感、乐队的演奏技巧和歌词的精神等方面来考虑。近些年耳熟能详的二手玫瑰乐队,甘肃歌手张尕怂运用甘肃的花儿元素为特色,创作出《花儿谣》《张先生一个人》等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
世界音乐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的音乐风格。它通常采用特定地区的传统乐器和独特的音乐元素,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不同底蕴音乐文化的魅力。世界音乐的欣赏角度可以从音乐的民族特色、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歌曲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考虑。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蓝色多瑙河》《印度之歌》《意大利随想曲》等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7]。
2.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是指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和所属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会对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首先,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诠释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复杂的和声结构和华丽的装饰性技巧,这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则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
其次,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元素和意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元素,因此了解这些元素和其中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专业知识与素养的提升
1.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由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多个元素构成。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元素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更深入地欣赏音乐。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都有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流派。通过学习音乐的历史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从而更全面地欣赏音乐。此外,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义,通过学习音乐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不仅如此,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也是提升音乐欣赏素养的重要途径。参与合唱、乐团、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深入地欣赏音乐[8]。
2.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欣赏的原则是专业知识与素养的提升。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首先,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包括音乐的历史、流派、作曲家的背景和经历等。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和乐器演奏技巧,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其次,培养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也是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多听音乐、多参加音乐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同时,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从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更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感知音乐魅力。
三、结束语
音乐欣赏是独特的艺术体验,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还能够启发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思考和情感表达。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音乐欣赏中,我们应该秉持开放的心态和对艺术作品尊重的原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欣赏体验。
参考文献:
[1]邓志伟.音乐伦理原则探析[J].伦理学研究,2019(03):134-140.
[2]顾红彬.实施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2(05):64-65.
[3]韦燕燕.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欣赏多元化的研究及应用[J].戏剧之家,2022(35):57-59.
[4]韩萍.音乐欣赏教学,情感共鸣是关键——歌曲《阿姐鼓》教学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09):91-93.
[5]穆传方.具身认知视域下音乐欣赏的隐喻延展[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21(04):91-93.
[6]朱岚.音乐欣赏的教学研究[J].教育,2020(23):61.
[7]宋瑾.从不同语境评析“音乐表演与欣赏的关系”[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9(04):46-56.
[8]张爱芳.先学后教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