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理论认识与战略重点

2024-05-28 03:15高旺盛
民主与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强国现代化农业

高旺盛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许多历史性成就,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发展基础,总体上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冲刺攻坚”阶段,一方面有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不能盲目冒进,关键是要选择好主攻路径,重点突破。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战略。由此,关于农业强国的研究成为农业和经济界的热点。目前,理论上,如何理解农业强国概念、国际类型及共性特征以及什么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等问题,尚待形成共识;实践上,农业强国的关键路径与战略重点等问题也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一、关于世界农业强国的基本认识

(一)农业强国的概念与内涵

我们认为,所谓农业强国,一般意义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与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比较中,在农业领域相对强盛的国家。一是相对性:强弱是相对概念,一个国家农业强不是所有方面都很强,而是在主体指标或关键性竞争能力上比较优势十分突出。二是引领性:农业强国的前提和底线是本国高水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产品保障能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业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大能力居于全球前列。三是关联性:农业强可以成为国家强或者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支撑之一,也可理解为“农业立国”,但不能理解为只要农业强就能使国家强起来。农业现代化国家不一定是农业强国,没有发达工业化基础难以实现农业强国。四是公认性: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农业强国必须基于国际范围的比较,这是由一系列综合指标比较评价得出的世界公认结果。五是动态性:农业强国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农业强国的指标和农业强国的现实水平是动态变化的,世界农业强国格局也会随之变化。

(二)世界农业强国基本类型

目前,世界普遍公认的农业强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荷兰、丹麦、以色列、日本共11个国家。这些国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大国综合发达型农业强国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均土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为代表,以大规模农场经营为主体,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国际化产业优势明显,大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并成为世界农业强国;二是资源中等产业协调型农业强国模式,以法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丹麦等人均土地等资源比较均衡的国家为代表,以中等规模农场经营为主体,实现了农牧工协调型产业中等发达的农业现代化并成为世界农业强国;三是资源小国科技引领型农业强国模式,以以色列、荷兰、日本等人均土地等资源不足的国家为代表,确立了科技兴农优先战略,某些特色农业产业跻身世界领先地位。

国际上这三种类型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不同區域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总体上,我国的农业强国建设不能完全照搬任何一种模式,必须走出自己的农业强国之路。

(三)世界农业强国基本特征

综合来看,农业强国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程度高,农村富裕程度高,为建成农业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二是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强,能够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居民营养健康需要;三是农业总体竞争能力高,农业科技水平发达,农业从业人员素质高,农业生产效率高;四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达,产业链完备,产业服务组织完善;五是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六是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重视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推进。

二、关于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理论认识

(一)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理论遵循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矢志不渝坚持探索农业农村发展,带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伟大成就,积累形成了系统性的中国式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体系。特别是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当代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贡献,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指引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理论基石。

(二)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特征

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之路。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我国是资源不足型的大国强农之路。人多资源少是我国最大的基本国情,必须在推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上,走以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为先导兼顾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基本路径,坚持国家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化发展的大国强农战略。第二,我国是必须确保粮食及主要农产品自主安全的农业强国之路。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要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14亿人粮食供给长期稳定、主要农产品供给自主可控。第三,我国是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体的农业强国之路。据有关分析,即使到2050年,我国依然会以90%左右的家庭农户经营为主,中小规模为主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形态。第四,我国是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农业强国之路。我国是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要建成农业强国,必须要在拥有世界上最大农业种养业规模和最大农业减排压力的背景下建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第五,我国是区域差异明显格局下的农业强国之路。我国疆域辽阔,区域差异大,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必须坚持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梯次有序协同战略,充分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农业类型多样多元化的特点,形成区域梯次推进、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格局。

(三)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发展基础

为了开展中国与世界农业强国的综合量化对比,我们设计提出了中国特色农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业产业竞争能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农业政策支持力度这7个一级指标及35个二级指标。综合测算表明,以11个世界农业强国对应一级指标的平均水平为基准,目前中国农业强国的总体实现度达到67.2%,说明经过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许多历史性成就,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发展基础,总体上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冲刺攻坚”阶段,一方面有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不能盲目冒进,关键是要选择好主攻路径,重点突破。

三、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战略重点与建议

一是做好农业强国总体规划,研究确立到2050年实现农业强国的总体发展目标。①人民健康。健康长寿是发展农业的最终极目标。到2050年,农业要具有为近14.7亿人口提供能保持健康长寿的产品服务、休闲服务、生态服务等现代农业功能,保障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在80岁以上;②农村富裕。必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生活条件差距、文化教育差距。2021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2.5︰1,较10年前缩小了0.38,预期到2050年缩小到1.5︰1(日本2000年为1.3︰1,韩国1985年为1.05︰1,英国、德国等比例均小于1,其他欧洲国家处于1.2︰1~1.5︰1的水平)。③生态和谐。农业强国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必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率、肥料利用率以及绿色发展能力、碳中和能力。④国际引领。农业强国必须拥有在某些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与规制制定权,在某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上拥有控制权或者处于竞争领头羊地位。

二是以提高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能为主线,全方位确保粮食及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能力。2020年,11个世界农业强国人均谷物生产占有量平均值为755公斤,中国为423公斤,相当于前者的56%;11国人均肉类生产占有量平均值为142公斤,中国为53公斤,相当于前者的37%。谷物自给率美国为123%,加拿大184%,法国209%,澳大利亚215%,中国95%。我国要以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为主,再创建1亿亩以上超高产(即年亩产粮食超过1吨)农田,预期到2035年我国粮食自主产能提升到7.0亿~7.5亿吨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突破500公斤大关,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要落实大食物观,科学开发盐碱地、海洋、草原、设施农业等,生产多元化食物和蛋白供给,满足人民健康均衡营养的新需求。

三是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线,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总体实现度仅为40.3%,与世界农业强国差距不小。以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指数(农产品出口额占农业总产值之比)为例,荷兰高达8.67,德国为1.73,澳大利亚达到1.53,以色列为0.36,日本为0.09,而中国仅0.04。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农业强国平均水平的33%。全球170家领先的跨国涉农企业大多分布在发达国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2家涉农企业仅有2家在中国。我们要全面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合发展制度,着力构建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完备、产业韧性与竞争力强大、产业监管规范的全方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型农业企业群体,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争取国际农产品产业链的更多主动权。

四是以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必强农,而强农必先强科技,这是世界农业强国的重要经验。对标国际,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实现度为67.4%,我们还要面临新一轮基因农业革命、绿色农业革命、数字农业革命、营养农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更加艰巨。要确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三农”工作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定位,下大力气全面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合作、适度竞争”的高效能新型创新体系,切实加大农业科技投入(R&D占农业GDP比例要由目前的0.7%提高到1.5%左右)。要以抢占国际创新竞争高地为导向,集中突破一批农业前沿性颠覆性技术;要以产业应用为导向,重点布局生物育种、智慧农业、耕地保护、盐碱地利用、生物安全、食品加工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以科技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引领未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农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未来20年要将农业科技贡献率由目前的62%提高到80%以上。

五是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强化农业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对全球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强国普遍重视的重大战略。我国是季风气候,总体上是农业生态安全风险较大的国家之一,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認识。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要始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业生态安全建设摆在农业强国建设的突出地位。国家要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低碳新型农业方式,提高农业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农业碳排放风险。要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把今后的重点放到提升耕地生态健康质量水平上来,确保耕地是优质耕地,生产出的食物是安全食物。要高度重视我国是季风气候国家及农业水资源紧缺型国家的现实,充分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干旱及生物灾害风险加剧的趋势,未雨绸缪,科学布局,积极发展智能化、现代化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及水土保持农业,构建稳固的生态可持续现代农业体系。

六是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为抓手,大力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我国是世界上农村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强国必须是农村富裕基础上的强国。对标农业强国分析,我国农村现代化水平当前的实现度为49.1%。2021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2.5︰1,预期到2050年缩小到1.5︰1。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农业强国平均水平的7%,农村清洁饮水率89%,农村卫生设施普及率88%,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65%。政策上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富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调整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政策措施,聚焦农民最关注的农村医疗、农村儿童教育、农村老年人保障、农村水环境、农村文化、农村基本生活条件等实际问题。要重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物流产业、乡村信息化产业、乡村健康产业以及乡村文化传承创意产业等乡村新产业;要以农村绿色发展和高生活质量为导向,应用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植被建造、低碳民宿等独特技术,构建乡村生态系统与乡村宜居环境;要重点发展乡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星创天地等乡村人才服务平台,要利用“头雁计划”“乡村CEO”等方式,加快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建设。

七是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和农业国际化政策“两个保障”。①完善农业农村高保护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到位,树立现代农业就是高保护农业的政策基点,持续加大农业总体支持强度,国家财政向“三农”大力倾斜,提高农业补贴标准,推动农业金融改革,大幅度加强对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建设的投资力度。②构建农业国际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实行全面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农业开放力度,研判新的农业国际合作与竞争格局趋势,不断优化完善针对性更强、吸引力更大的中国农业国际化政策体系,加快农业走出去战略进程,特别是要做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农业开放政策支持。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尚国敏

猜你喜欢
强国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