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舟
“不如你们来我家地里摘棉花吧?”
在新疆读大学的第一个国庆节假期即将来临,我和几个同学因为家远以及想赚点生活费,所以决定留校找兼职。舍友觉得诸如发传单、卖饮料之类的兼职工作赚的钱太少了,便提出去她家当拾花工,说现在的人工可贵了呢,努力干活的话一天能有二三百元的收入。我们几个对这笔“巨款”动了心,没想到平平无奇的棉花竟然这么值钱。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广阔的棉花田。在田间,那胖乎乎的比云朵还洁白的棉花已经全部绽放了。
这也是我第一次摘棉花。摘棉花是一个巧活儿,此时坚硬的棉桃已经裂开,我们只需四指并拢,用手轻轻一拈,就能收获一朵棉花。不知不觉间,我身后那个装棉花的袋子变得沉甸甸的。但很快,沉甸甸的袋子压得我直不起腰。同时,频频弯腰也让我疲惫不堪。熬了整整九个小时,第一天的拾花工作终于结束了,我一共摘了八十多公斤,是我们几个中摘得最多的,这让我在疲惫之余感受到了些许慰藉。然而到了第二天,浑身酸痛的我怎么也不愿起床,直到太阳高照,我才想起自己许下的“坚持到最后”的承诺,于是带着满心的羞愧赶往棉花田。后来的几天里,我们摘的棉花越来越多,却也愈发难以忍受频频弯腰所带来的疼痛,都恨不得立刻买票回城,只有在计算逐天增加的工钱时,才稍微开心一点。
情绪的爆发是在最后一日,我摘的棉花最多,却被舍友的叔叔怀疑我在袋子里装了压秤的土块。连日来的劳累、疼痛伴随着此刻的委屈,让我失控地争辩大喊起来,泪流满面。我忘了自己后来是如何洗刷冤屈的,只记得舍友和她的叔叔都给我道了歉,还送了我一个棉花枕头。后来每每想起棉花地里的往事时,我都会记得这大片的洁白,它代表着赤诚和纯粹,提醒着我要永葆素洁之心,一定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做事。我也始终记得“绿苞秋绽白玲珑”的壮美景色。棉花虽不如春花那般万紫千红,也不如夏花那般绚烂多情,但它却静美无尘、朴实有价。它既能助人度过寒冬,又能助力乡村振兴。
自此之后,我对“农田兼职”的热情也水涨船高,每当寒暑假、大小节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我都会提前四处打听,看谁家地里缺帮工。
勾苗,大概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在新疆北部,因地广且风沙大,所以田里通常会以薄膜覆盖种子的方法来保护秧苗,到了春天,就需要人工在薄膜上挖个洞,使幼苗能够顺利生长。这个帮助幼苗钻出薄膜的过程就叫“勾苗”。
那是清明节假期,我独自去校友家的向日葵地里干勾苗的活儿。那时的气温还不算高,放眼四周,土地里既没有树,也没有花,风时不时吹起沙土,扬起漫天的黄沙。勾苗也是一项累人的活计,需要人频繁地弯腰。我佝偻着腰背,从一株幼苗走向另一株幼苗,无论什么时候抬头,眼前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这才是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连续三天,我看着漫天的黄沙,压根没有感受到春天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只想着快点把活儿干完。
不过,后来接连两年的春天,我都选择做勾苗这项农活,因为它费时费力,所以给的工钱比较多。每每累到想要趴在地上休息的时候,我一转头,总能瞧见身后小坑里的小苗们迫不及待地挺起小身板的模样,就像是第一次离开母亲怀抱的孩童,学着高飞,学着成长。我突然想起了母亲,她也是这般日复一日地劳作,领着我迎风向前,越走越远。可等我长高长大的时候,她再也弯不下腰了,而是仰望着我,然后逐渐枯萎,像是一场生命的交换和更替。
新疆的南北疆气候差异极大,北疆才勾完苗,南疆的瓜果就陆续成熟了,先成熟的是桑葚。大二时的五一节假期,我去莎车县的村里采摘桑葚。这个活儿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既不用累腰,又能填饱肚子。果园主人邀请我们可劲儿吃桑葚,这些桑葚颗粒饱满,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溅,不多时,我就吃得满嘴发紫了。
大三那年的六月,我刚好在南疆实习,于是周末时便去附近的村里帮农人摘杏子。杏树临近麦田,黄澄澄的杏子交杂着绿油油的麦田,呈现出一派“橙黄橘绿”的好风景。那时的我正处在即将步入大四的迷茫期,时而纠结着考研,时而又想快点找份好工作,以早点接过父母肩上的重担,却因所学专业不好、前途不明而感到焦虑。直到我来到这片“橙黄橘绿”之地,看着一茬茬被收割走的麦子,摘着一颗颗或好或坏的杏子,这才恍然大悟:人生不过如此,无论是谁都有归途,不管是平庸还是繁华都是一生,只要曾经拥有属于自己的好风景,我们的人生就算是有意義的。而这好风景,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向阳生长,去积极寻找盛放的机会。
想到这,我的心情顿时如云开雾散,随即又积极投入农活中。即使找不到好工作,将来去种地、承包果林不也挺好?放暑假的七八月间,这里的青核桃和巴旦木相继成熟了,哈密瓜也飘香了,这让我钱包鼓鼓、肚腹饱饱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春种秋收的美好滋味。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辛勤耕耘才有五谷丰登,如此寻常的道理被田间的农作物们诠释得极为生动。
我在这一次次独特的兼职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不管是棉花的质白品格、幼苗的顽强生命力,还是瓜果所授的奋斗之道,都让我收获颇丰。一花一果皆好景,人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