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

2024-05-27 13:59李媛叶秋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精准育人

李媛 叶秋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机制,从而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教育服务。通过对“00后”大学生的群体画像与特征分析,我们得知作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00后”大学生拥有独立意识,敢于发声;富有鲜明的个性,勇于求知。网络时代,“00后”大学生容易沉迷于互联网与自媒体,不良网络舆论影响其身。因此,思政教育者要探寻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通过精准科学理论指导、精准剖析教育对象的需求、优化网络和社会舆论环境,开展互联网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等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方式由“批量供给”转变为“精准供给”。[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内涵和必要性精准思维,顾名思义,是一种精细、准确的科学思维方式,注重务实,强调要用精准的思维去抓落实。当前,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00后”一代会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影响,形成了新的差异化群体,这要求高校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供给,鼓励学生励志向上,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新思潮的涌现、碰撞,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00后”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精准聚焦教育理论、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用精准供给的科学思维方式逐步实现为大学生提供精准化思政教育,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新需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核心概念

精准思维,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精准思维之准,体现在质、量和度三个方面。如果在质上不够精准,就难以体现这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在量上不够精准,就更谈不上精和准了;如果达不到那个度,也是不精准的表现。因此,精准是在定性、定量、定度上的精准。基于此,对大学生实施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共同满足大学生群体需要和社会需要;又要把握思政教育需求的平衡,实现思政教育精准供给。

精准思维,是一种务实、精细、准确的科学思维模式,反对大而化之。这里的精准是精准剖析教育对象需求和精确科学理论指导。作为独立个体,每个大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化。所以,要基于大学生个体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精准”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问题。精确科学理论指导要做到理论体系的“精”和结合互联网载体运用的“精”。同时,精确科学理论指导还需要注重精准化使用语言,做到用词准确且语意明白。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确化需要结合互联网载体运用,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有效的供给,满足新时代下的新发展需求,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有效化。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有利于实现育人理念的要求

伴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的碰撞,“00后”大学生对文化教育的需求随之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文化潮流下大学生的新需求。站在时代风口,高校思政教育要找准理念定位,有效提高大学思政教育水平,关注受教育者。

当前,有些高校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没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无法与当代社会大学生需求相适应,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精准化的思政教育内容,未能高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因此,可以与时俱进地通过分类指导、针对性服务来不断优化大学思政教育的精准化,这也有利于落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此外,实现精准育人,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精准化供给方式,这标志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里程碑。

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确化需要符合新时代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发展特点,这也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的实际需求。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确化有利于创新高等教育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科技进步,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发显现,老式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无法走进大学生内心,思政教育得不到有效实施,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未能精准对接大学生需求的表现。

当下,“00后”大学生处于国内外局势变化、各种思想融合交汇的时代,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比如,思政课往往采取大班教学,这种方法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另外,在教学内容筛选方面,未能选用贴合学生心灵需求的教育内容,也未能做到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一种“无效供给”。面对这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数据中挖掘、识别和分析大学生的需求,结合网络教学模式,选用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为高校学生提供精准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创新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与特征教育精准化研究要把握施教对象思想的实际情况,才能建立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因此,高校教育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00后”学生群体,只有充分挖掘和分析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能力,高校思政教育才能做好教育精准化研究。

(一)拥有独立的意识,敢于发声

时代在前进,社会也在不断发展,“00后”大学生群体在变化的社会中展现着新一代年轻人的风采。“00后”大学生群体紧随时代潮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新一代年轻人展现出他们新一代的责任担当感和独立的意识。“从容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0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化,乐于展现他们的独特风采,“00后”生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个十年,正是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黄金十年。他们生活的社会物质丰富、教育水平普遍比較高。因此,他们的眼界更为开放、思想观念更为多元和兼容,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二)富有鲜明的个性,勇于求知

“00后”大学生群体富有鲜明的个性,具有自主化的学习方式。“00后”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的行为更为务实和理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多元化发展,“00后”大学生展现出明显的功利性,也表现出强烈求知欲。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求知欲,不喜欢被牵制。固有的思政教育通常采取大班教学,课程内容为枯燥的思政知识,未能及时融入新时代新事例,无法吸引学生兴趣,不符合当代大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未能达到思政教育目的,不利于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以及对社会主旋律的弘扬。因此,高校可以革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到精准化教育,满足大学生在新时代新的发展需求,优化高校教育资源和上课方式。

(三)沉迷于互联网与自媒体,不良网络舆论影响其身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00后”大学生容易沉迷于互联网。《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现在网民沉浸网络现象的年龄愈发提前,且八成以上具备较强的网络使用能力。但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不仅存在正能量的信息,还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和言论以及消极思想等。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各种短视频、网络游戏的迅速崛起,依托网络的各种娱乐成为“00后”娱乐休闲生活的新方式。[2]因而,他们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网络风险。根据调研报告显示,部分“00后”大学生在网络上遭遇到网络欺凌,包括侮辱诽谤、骚扰、盯梢、揭私或者诱导暴露隐私等等,这势必会引发负面效应。还有一些沉迷网络、拜金主义、流量吸睛等现象,都会影响“0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00后”大学生尚未完全接触社会,阅历尚浅,沉迷于互联网与自媒体,不良网络舆论便会影响其身。因此,虽然“00后”大学生群体善于运用网络,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对于仍在学习阶段自控能力并不强的青少年,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预防可能出现的沉迷网络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

三、精准推进“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在精准推进“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上,我们要以精准科学理论为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其次,要精准识别教育对象需求,制定协同育人的教育方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优化网络和社会舆论环境,开展互联网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创新。

(一)通过精准科学理论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要达成“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化,高校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增加主流思想文化教学。首先,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转变思维方式和教育教学观念,从只关注教学质量转变为更加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00后”大学生是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人。[3]此外,高校思政教育者要重视数据的价值,利用大数据来精准育人。多层次、多领域地了解“00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精准科学理论为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增加主旋律思想文化引导,帮助“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方面,“00后”大学生对于“拿来式”的思想教育,往往对信息的接受不加思考,其思考力逐渐降低,对于思想政治内容更加排斥。[4]因此,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打动学生,教育者要将供给的内容与大学生需求相结合,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调动起大学生的积极性。[5]

另一方面,针对抽象、晦涩难懂的思想教育内容,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适应,从大学生的实际中探寻其成长发展需求,使其科学理论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精准剖析教育对象需求,制定协同育人的教育方案

精准剖析“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制定协同育人的育人方案,增强思想引导力。作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00后”大学生拥有独立的意识,敢于发声;富有鲜明的个性,勇于求知。网络时代,“00后”大学生沉迷于互联网与自媒体,不良网络舆论影响其身。为此要充分了解“00后”大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大学生需求,精准地安排教育内容和协同育人的教育方案。

首先,激励“00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6]针对“00后”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采取互联网教育模式。比如线上构建网络教育平台,让学生自主创建和管理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开展时政话题讨论等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不是空谈的,而是贴近、融入生活,这才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坚持立德树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根据“00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要素,找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促进思政课与协同育人目标,与时俱进地以讲故事、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助学习思考,揭露思潮本质、还原话语真相、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7]

最后,“一生一策”“一校一品”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实现精准剖析教育对象需求。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线上投票等方式,收集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与协同育人等课程内容的开展方式,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群体画像技术分析出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个性化、精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无疑能够激发“00后”大学生积极主动关注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思想政治素养,并能自主运用科学理论思想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优化网络和社会舆论环境,开展互联网与思政课程相结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00后”大学生沉迷于互联网与自媒体,不良网络舆论影响其身的问题,高校教育者要学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网络运用的能力,达到新时代网络技能要求,以便对高校学生实现精准供给。

其一,教育者可以根据数据联动等形式对“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分析。在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大数据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时刻影响着人们。[8]通过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挖掘、可视化呈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被记录、分析,从而开展针对性教育。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根据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平台,依托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挖掘并整理出有关数据信息,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依托互联网等数据信息,高校教育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为“00后”大学生提供更多有观点、有温度、有质量的优秀内容,不断优化网络和社会舆论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高校教育者也可以根据“00后”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关于主流价值观案例的讨论活动,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

其二,思政教育者要开展互联网与思政课程相结合,适当加入互联网元素。当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课程。因为思想政治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内容形式多样,所以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以激起“00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内容方面,高校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如,纲要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动其情”,增强学生对党史国史上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的感性认知以激发其爱党爱国的情感。要引发这种情感认同,最佳途径不是描绘或者转述,而是亲身演繹与情景再现。[9]因此,教育者可以采用“微电影”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去体验与感受诸如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大代表的欢欣鼓舞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无数共产党员的默默付出等动人场景。此外,还可以用“微百科”“微记录”等表现形式,让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00后”大学生接受。善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四、结语

“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是顺应时代的有力举措。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进个性化、精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高校教师能够更好地规划新的教学路径和方向,弥补个人的教学经验和主观判断的缺失。在这一前提下,高校要抓住时代机遇,熟练运用大数据,不断加强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与时俱进获取各类主流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开展互联网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精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10]

参考文献:

[1]王胡英,鞠达苗.高校实施精准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53-55.

[2]黄怡.找准短视频产品的“点线面”[J].记者摇篮,2018(06):2.

[3]王学俭,许斯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战略意义、力量来源、基本要求和实践举措[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15-24.

[4][10]夏永林,陈盼盼.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1):130-135.

[5]古力铭.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61-63.

[6]于卓言.群体画像视域下“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精准供给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2):67-70.

[7]王学俭,许斯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战略意义、力量来源、基本要求和实践举措[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15-24.

[8][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大数据时代[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9]赵鲁臻.善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N].光明报,2021-08-26.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基于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分析的高校精准思政研究”(2021GXSZ176)。]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教育者精准育人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