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高一(13)班 马茗玥
中华诗词风采各异,像层楼巨厦,画栋雕梁。一代代诗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才情,创造出灿烂的文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大观园,去探寻诗词之美。
那是少时的吟诵,是独有的诗韵,是无可替代的启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诗,不知是多少孩童的诗词启蒙。而“光”和“霜”徐缓悠长,读起来琅琅上口,不论是在公园,抑或是在学堂,都有着清澈的童声。有的孩子牙齿还未长齐,却会大声地喊着李白;有的孩子未接触成语,却已熟背《静夜思》。他们虽然读不出李白的思乡之苦,但诗词独有的韵律给他们带来了最好的文学启蒙。当他们长大了,人生阅历丰富起来后,再读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想必,他们的脑海里会有儿时的那个李白吧。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唱”起来了,这难道不是对诗词声韵恰如其分的诠释?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诗词有了声音,让诗词之美有了形状,人们也能在歌曲悠扬中领悟诗意。这,便是无可替代、潜移默化的诗词启蒙。
那是千里江山,是小桥流水,是精美绝伦的意境。
尽管我们无法见到千年之前的西湖,却能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品味出一抹惊鸿,一抹跨越千里,对同一江山的千古传唱。我们无法听到唐朝的黄河奔腾,但太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却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汹涌澎湃,千年前的黄河之声似乎就在耳边。在意境中品味美好,在意境中体会真情,诗词,是跨越时空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那是羁旅之愁,是年少轻狂,是绵绵无尽的情思。
自古俊杰亦多出少年,他们处事不惊,他们满腔热情,他们用笔记录真情。他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生逢乱世命如飘蓬,一生只留恋于中原,对于国之真情,一言一缕镌刻在了他的文字中,掷地有声。他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苏轼,于困境中仍乐观豁达,在一蓑烟雨中踏过平生,给中华文明留下了一个坚毅的背影。在古人的诗句中,缕缕情思跃然纸上,凝聚着他们积淀多年的人生感悟,我们偶然吟诵的一首诗,很可能就是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这便是真情的力量。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年前的阵阵微风,越过了重重山岗,吹到了今天。诗词,它还是最好的模样。
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一个个真情的故事,它们好比夜幕中的星星,但一颗星星的明亮永远掩盖不住另一颗星星的光辉。这时我们才知道,有一种艳叫星空,有一种美叫诗园。
诗词是文化天空的璀璨星辰,也是诗人胸中的万千沟壑。我们久久陶醉在诗词的大观园里,慢慢明白,原来读诗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