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晨希
四月的枇杷园是湿润的,几场春雨过后,林间的绿意更加浓郁。深绿、浅绿……树叶的颜色不停地变换着。山脚下蜿蜒着一道道春水,或绕道而行,或奔涌向前,注入大樟溪,汇入闽江,最终奔向波涛澎湃的大海,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漫步在园子里,一棵棵“银装素裹”的枇杷树骄傲地立在那儿。经历了寒冬的凛冽和春日的暖阳,淡淡的枇杷清香弥漫整个山野。
三十多年前,这里是偏僻的山林,泥泞的山路让不少商客望而却步。如今,这片荒山却闪耀着亮丽的“星光”,那些看上去似白雪的“花团”,实则是用来保护枇杷果的纸袋,里面包裹着一颗颗饱满的枇杷果,细细的茸毛覆盖在金色的果子上,看起来分外可爱。
爷爷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林间:掀开套袋,拧摘熟果,疏剪树枝,封订纸袋……修剪采摘的过程早已烂熟于心,爽朗的笑声伴随着哼唱的劳动曲调,黝黑粗壮的手臂熟练地上下挥舞着。
听爷爷说,他们以前的生活非常苦,因为地处山林,交通闭塞,农田又少,村里的人很穷。直到20世纪80年代,福州扶贫组来到这里做了调研,发现这里非常适合种植枇杷,于是指导大家广泛种植,枇杷才成了村里致富路上的“黄金果”。现在我们镇拥有全国最大的枇杷种植示范园。
“像这样,顺着小枝拧下来,不能破坏茸毛,那样卖相就不好了。”爷爷细心地教我,枇杷在他眼里,就像是捧在手心的宝贝。一旁的姑姑见到我,连忙招手:“快过来帮忙,一起直播!”我乐呵呵地拿过手机,只见姑姑神采飞扬,站在屏幕前展示:“这是我们福清一都镇有名的‘三月白枇杷,果肉细嫩,清甜爽口,易剥皮,品质好……”直播间不断传来人们下单的嘀嘀声。
运走了一筐筐枇杷,天空中迎来了五彩斑斓的晚霞。“休息会儿吧!”爷爷和蔼的声音响起,我点點头,坐到了枇杷树下。爷爷摇着手中的草帽,说:“现在这些只要送到村里集散中心就行了,物流公司帮忙打包发货,助农博主帮忙卖货,我也省心了。你瞧,这一棵棵枇杷树,政府还给上了保险,再也不怕寒潮天气了。以前都说农民靠天吃饭,现在我们的天就是党和政府。”
夕阳的余晖洒在枇杷园里,拉长了我们两人的身影。“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爷爷的枇杷果,是“脱贫果”“致富果”,更是“振兴果”。一粒种子悄悄在我心里萌芽,我要好好学习本领,将来也为振兴家乡出一分力。
(指导教师林海燕)
写主题作文切忌“假大空”,本文将乡村振兴这一宏大主题通过小小的枇杷果展现出来,这就是“以小见大”。文中对爷爷摘果、姑姑直播卖果的动作、语言描写都展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文中多次出现环境描写,每一次都不简单,既烘托氛围,也隐喻主题,令人不得不佩服小作者娴熟的写作手法。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