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 李德芳 李敏敬 于京平 刘晓娜 毕思学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研究方法,为后期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该课程旨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及研究方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对阐释中药理论的内涵、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参与新药研发以及促进中西医结合均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1]。因此,应切实增强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的研究生大多是中医学本科专业背景,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中药药理学课程,故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比较吃力。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能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又能掌握中药药理研究方法,成为该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破解的问题。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逐步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替代,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2]。研究生课程不同于普通的本科课程,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故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教学中采取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成为破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自身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和设计,合理分配线上线下课时数。
2.1 线上教学的构建线上学习具体时间灵活,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巩固基础知识,故将基础知识部分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分为7 个单元,73 个知识点。既有课程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又有相关的实验动物及实验技术的介绍,还有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的阐释及按照功效分类的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主要药理研究方法及代表性中药的药理研究等,以夯实学生的基础。将每个知识点拍摄成微视频,拍摄时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渗入及双语教学等,体现研究生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
除微视频外,还需要准备用于教学评价的单元测试题、期末试题库、典型案例库等资源,以及一些用于扩展学习内容范围的参考文献目录等。
线上资源准备好后,充分利用互联网,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将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充分运用起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讨论、深入探究的学习工具,开展线上教学。
学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视频、完成章节测试、讨论区互动。学习视频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单元在线测试可实时生成成绩,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侧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讨论区设置周话题、月话题等公共话题区及学生自由讨论区等,使学生有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在互相交流中查漏补缺、共同进步。在线上学习阶段,任课教师应做到实时互动与学习痕迹跟踪。任课教师可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进度进行管理,对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发送学习提醒,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讨论区与学生进行互动,既可实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可为线下教学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制定提供依据。还可线上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线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2 线下教学的构建在实施之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计划,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和准备。课堂上任课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讲授,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和拓展。针对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特点,在学生线上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线下教学更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线下教学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性问题解决、小组协作问题解决、分组交流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开展针对性的中药药理实验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课题设计的要领,为其后期开题及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线下教学应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借助雨课堂等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讲完重点、难点问题后,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堂小测,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实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应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内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将科学家中药药理研究过程的小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守正创新的精神。
采取基于BOPPPS 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学过程分为6 个阶段,依次为B(Bridge-in,导入)、O(Objective,学习目标)、P(Pre-assessment,前测)、P (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 与 式 学 习)、 P (Postassessment,后测)、S(Summary,总结)。要避免“研究生课程本科化”,线上学习重在打基础,线下学习重点讲授学科前沿和高阶知识内容。根据讲授的理论知识,每两周布置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包括撰写课程论文、归纳文献综述、设计解决方案等。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1 课前这一阶段要求研究生在慕课平台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观看视频,并及时完成章节测试及作业,可在讨论区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3.2 课中课堂教学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阶段,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此阶段的形式可以是集中讨论式,即由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研讨问题;亦可以是分组协作,即由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并推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3.2.1 导入导入环节的目的是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即将开展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小故事、小案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以陈克恢为什么能首先发现麻黄素的药理作用为例,引出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药理研究的重要性;也可通过复习中药学中所学知识引入本次课的主题,比如,和学生一起回顾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其药理作用。
3.2.2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从而掌握学习的方向。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的学习目标就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为研究生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比如,利水渗湿药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就是利尿,学生应掌握常用的利尿实验方法有哪些,今后如果要做利尿方面的实验,能运用之前学习的知识设计出利尿实验方案。
3.2.3 前测对于学生来说,前测有助于准确向教师传达其基础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利用前测能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的深度与进度。通过师生间密切的配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比如,课前通过雨课堂,以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掌握解表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常见的发汗实验方法。
3.2.4 参与式学习主要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课程核心内容的参与式学习。参与式学习要求任课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策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比如,讲到双向调节作用时,可以白术对胃肠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为例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及中药药理学知识,从中西医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从中医的角度,白术既可治疗腹泻,又可治疗便秘,为什么呢?首先应思考白术的功效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与腹泻、便秘相关的功效应该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若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则导致脾虚湿盛之泄泻;若脾气虚,无力推动,则导致气虚便秘。可见,脾气虚,从两个不同角度思考,可能出现泄泻或便秘两种截然相反的病理表现,所谓异病同治。从西医的角度,白术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跟肠管状态有关,当肠管处于痉挛状态时,白术可使其松弛,当肠管处于松弛状态时,白术可使其紧张,最终使其恢复正常状态。学生在讨论中,可加深对中药双向调节的认识,感受中药的独特魅力,增强专业自信。
3.2.5 后测可通过雨课堂实时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任课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比如,通过对温里药主要药理作用及常用实验方法的检测,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3.2.6 总结包括课堂总结和单元总结。课堂总结是对本次课内容的简单小结,通过强调重点、难点问题,使学生明晰复习的要点,对下次课的内容讲授起铺垫作用;单元总结是对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便于学生总体掌握知识点或技能要点,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总结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时,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中医认识及药理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应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综合在一起全面分析才能对中药有全面的认识,达到既巩固基础知识又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3.3 课后课后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结合参考文献,了解学科前沿,拓展科研视野。及时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比如,学生可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具有截疟功效中药的研究现状。
混合式教学对师生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学生而言,既可通过线上学习夯实基础,又可通过线下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对教师而言,督促自身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以更好地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混合式教学包括教学空间的混合、教学时间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混合和教学评价的混合[3]。教学空间的混合是指“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时间的混合是指课前、课中、课后的高效混合[4];教学方式的混合是指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面对面授课,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讨论以及翻转课堂等)的混合;教学评价的混合是指传统的以期末试卷为主的总结性评价+基于教学过程数据的阶段性评价的混合[5]。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采取的混合式教学,集教学空间、时间、方式和评价于一体,不仅体现了“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也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及方法的有效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而是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学习计划涵盖下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可以在范式的大体系下使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自身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达到相应的高度,切实提高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