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乡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调查研究

2024-05-26 06:08:32郑洁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甘肃体育文化

郑洁

(甘肃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甘肃平凉 74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如何关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之间的交互逻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乡村振兴既是乡村经济、民生社会发展的振兴,也是新时代农民队伍的振兴。在此内生逻辑下,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体育增强广大农民健康水平,增强其发展的主体性、创新性、积极性,成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甘肃乡村体育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乡村体育的广泛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甘肃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数据反映,全省常住人口中乡村人口11 952 499 人,占47.77%[2]。由此可见甘肃乡村体育发展有着庞大的人口基础。2018 年10 月甘肃出台《推进体育扶贫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坚持立足省情因地制宜,在全省推进体育设施、体育赛事、体育彩票、体育明星、体育企业和体育综合体六大扶贫行动[3],形成了体育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经过6年的发展建设和成果巩固,取得了诸多扎实有效的成果。

1.1 乡村体育设施得到改善

2018 年以来,甘肃省每年将60%以上的省级体彩公益资金以及全民健身设施项目重点向贫困县(区)倾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体育基础设施,为体育赛事提供补助。至“十三五”末先后建成851 个乡镇和社区体育中心,完成15 738 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至目前,甘肃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98%[4],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便捷的体育服务,兰州市、兰州新区、张掖市、白银市、酒泉市等城市的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1.2 乡村特色体育得到发展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成份多元,民族特色体育一直是甘肃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肃在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不断挖掘整理、扶持推广民族民俗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并取得积极成效。例如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每年举行的民族传统赛马大会,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每年举办的赛骆驼、赛走马、顶杠子、射弩、搏克等传统体育赛事,甘南藏族每年“五月五”举行的天马节等。这些民族特色体育的传承发展,既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也促进了甘肃民族地区民生社会发展。

1.3 区域体育产业逐步兴起

将体育与旅游、文化、康养结合,打造跨界融合新的经济增长极,是甘肃近年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以玛曲县“格萨尔赛马大会”、临潭县“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碌曲“锅庄舞大赛”等为代表的区域民族赛事在近些年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同时,当地力促将这些传统赛事与文游项目融合发展,将赛马、民族服饰表演、香浪节等传统项目与乡村旅游度假、特色旅游小镇发展有效融合,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甘肃省体育局还通过支持相关地区的体育综合体建设以及发展体育产业,先后协调全省7 800 余家体育产业单位,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近5 万人,有力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

1.4 乡村体育文化得到提升

乡村体育的广泛发展促进了乡村文化重建,各地的传统民俗体育文化适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焕发新的活力,巩固了民俗体育文化的代际传承,同时促进了乡村文化重组,加快了乡村文化融合、创新、多元发展,实现了乡村文化再生产,充分发挥了文化教育功能,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理念已经渗透进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成为其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乡村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沉浸式感受农村发展、领略村民精神风貌的窗口,成为衡量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指标。

2 甘肃乡村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根据调查走访情况,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对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甘肃乡村体育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困境。

2.1 经济发展“蛋糕”总量不足

甘肃生态脆弱,农业基础条件依然有限,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处于爬坡过坎期,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双重制约使得乡村体育事业发展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尤其是村级体育赛事缺乏资金支持,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支持。

2.2 乡村发展面临人力困境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甘肃部分地州(市)已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乡村发展面临着突出的人力困境,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2.3 乡村地区体育人才亟缺

资料显示,甘肃农村每社区仅拥有0.08 个体育管理工作人员,和城镇每社区拥有1.14 个相差巨大;城镇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7.17 人,农村每万人仅有13.83 人[5],体育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乡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民族体育发展保障不足

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制度保障有待健全,挖掘整理有待深化,创新发展有待加强,社会力量有待强化;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也面临着人才不足的困境。

3 甘肃乡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在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的时代背景下,在甘肃省乡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设计上,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广大乡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乡村体育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体育扶贫从输血式帮扶向开发式振兴转变。

3.1 依托“体育+ 产业”,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促进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6]。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业态,乡村体育要以乡村振兴和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契机,挖掘整合当地资源,构建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养生、体育+主导产业”等多产业模式,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当地农民就业,帮助村民稳定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2 发展“体育+ 教育”,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随着乡村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扶持乡村地区的体育教育成了发展乡村体育的必然要求。甘肃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要加强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积极协作,注重体育和教育资源共享,探索建立省、市、县、校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发展体系,共商共办体育赛事,构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和体教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乡村学校的体育教育保障机制方面,还应对乡村地区体育教育设立专项补助资金,为乡村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在岗学习机会,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3.3 融合“体育+ 健康”,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全民健身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领导机构和组织结构,实现城乡群众体育无缝对接,推动城乡群众体育资源均等化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乡村体育资金保障机制,提升体育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强对乡村体育赛事的资金支持,通过以赛带练提高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全民健身提升个体健康水平,从而增强广大农民自我发展和生产能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帮助贫困家庭阻断因疾病造成的贫困传递。

3.4 结合“体育+ 文化”,发挥文化教化功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7]”。同时,要积极提倡阳光向上的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惠民、健康第一”的文化氛围,使广大村民在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中树立积极向上、不懈努力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遏制和消除贫困文化的蔓延。

3.5 发展“体育+ 赛事”,打造发展惠民平台

一是要注重发展受众面广、参与度高的篮球、乒乓球、广场舞等传统体育项目赛事,也要重视乡村趣味项目赛事的发展。通过体育比赛普及健身知识、传播健身方法;二是对民族地区而言,要注重群众体育资源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积极转变,立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积极开展既符合当地民风又兼具经济效益的赛事,统筹谋划少数民族体育重大项目工程,整合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优质资源,打造旅游品牌,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自信。

4 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体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8]。发展乡村体育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甘肃加快建设具有西部地域特色体育强省的应有之义。甘肃乡村体育发展既要符合甘肃地域特色、自然禀赋、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和体育工作实际,也要立足乡土乡情,永葆乡村体育的本真、本色,加快推进乡村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贡献体育力量。

猜你喜欢
甘肃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行走甘肃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2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0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20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18
谁远谁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