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学教学应落实课标新理念与新要求,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应对2024年首次中考,教师应研读课标明确方向,科学制订复习计划。复习时教师可立足学科基础知识,聚焦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概念教学、生物图示、学习活动、创设真实情境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
关键词:初中生物中考;课标;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8-0050-03
2024年2月《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结构(2023 年发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生物学中考试卷满分66分,其中全闭卷笔试60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6分。本次考试是首次中考,教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带领学生系统复习?笔者浅谈一些复习策略:
一、研读新课标,做到方向明确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命题原则: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即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探索与核心素养立意相匹配的试题设计,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适当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实现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全面考查。
二、制订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生物中考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知识散,因此,科学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笔者建议以两个轮次为主,各有侧重。
第一轮复习注重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和《课标》,引导学生逐一梳理知识点,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做到既覆盖全部知识点,又突出主干知识及核心概念。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理解记忆训练外,还有对比记忆、口诀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等训练。如“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章中藻类、苔藓、蕨类、裸子和种子植物等可以从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采用列表格方式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可以口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如记忆心脏四个腔时,口诀为“心尖朝左,上房下室,房静室动”。
第二轮复习注重专题训练,整合知识。教师要以《课标》中的大概念或重要概念为专题线,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到某一个具体的生物学事物或现象中。通过专题复习摸清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绘制思维导图,深入理解生物学现象。如在复习“植株的生长”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明确相关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见下图)。
三、聚焦核心素养,做到有的放矢
《通知》公布了生物学试卷结构:25道单选题,共25分,5道综合题,共35分。内容覆盖《课标》各学习主题的核心内容,考查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
(一)注重概念教学,形成生命观念
《课标》建议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将课程内容划分为7个主题,9个大概念。通过两个轮次的复习,学生可掌握事实性知识,接下来可再通过概括、总结,抽象成一级一级的概念,厘清概念间的联系,进而总结出大概念,形成生命观念,即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
【例1】(2023年福建中考)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大熊猫和扬子鳄的共同特征是
A.体温恒定" "B.有脊椎骨
C.体表被毛" "D.用鳃呼吸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学生对大熊猫比较熟悉,对扬子鳄较陌生,但知道它是爬行动物,故可以依据爬行动物的相关概念,用排除法作答。它的体温不恒定,A不对;体表有鳞,C不对;用肺呼吸,D不对,故选B。
(二)利用生物图示,训练科学思维
教师要重视对图示的复习,指导学生读文对图、读图解题,提高学生识图、信息提取、分析、归纳、总结、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生物学经常考到的图示有为两类:一类结构模式图,指生物的外形、解剖和某种组成部分的结构图或结构示意图,如反射弧模式图。另一类是过程示意图,用于表现生物生理特征、生理过程等,如曲线图、流程图、概念图、柱形图等。学生较难理解的是曲线图,解此类题常用技巧是抓住“标、线、点”。“标”即横、纵坐标表达的含义和单位;“线”即曲线的变化走势,线与线之间的变化顺序关系;“点”即曲线的四点:起点、转折点、终点、交叉点,理解点背后隐藏的生物学原理。
【例2】(2023年湖北中考)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图甲为玉米叶片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为玉米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图,图丙为玉米种植密度与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图乙中表示玉米呼吸作用的是
(3)图丙中的d点和c点相比,限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由此启示,在农业生产上,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做到:
分析:(2)图乙的起点为0点时,曲线1的活动强度为0,曲线2有一定的活动强度,因为0点没有光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表示玉米呼吸作用的是曲线2。曲线1和曲线2的交叉点说明二者的强度是相等的,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12点时曲线1的活动强度下降,是因为光照过强,避免失水过多,部分气孔关闭。(3)图丙的曲线走势由高到低,随着种植密度的的增加,单株光合作用强度逐渐降低,所以应做到合理密植。
(三)重视学习活动,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课标》建议教师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跨学科实践是拓展视野、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探究实践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特色,故教师可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教材中的实验,关注《课标》中有关“学习活动建议”的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切实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例3】(2023年北京中考)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小林尝试利用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馒头。他的实践记录单如下,请将该记录补充完整。邀请同学们品尝我的劳动成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表。
⑤结合面团膨大情况和评价结果,我认为最适宜的发面温度为28℃,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一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⑥除了温度外,在原料或制作步骤方面可能会影响馒头品质的因素还有______,我将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究。
参考答案:⑤同意,在此温度下作出的馒头松软度、风味、外观都是最好的。⑥酵母菌的数量。
该试题命制以开展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等多样化学习活动为情境,注重落实“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做中学”“考中学”,凸显实践育人。
(四)运用真实情境,升华态度责任
基于真实情境命题,体现了生物学独特的育人价值。真实情境可来源于学生参与的探究实验、时事热点、生活实践、科学史料、科技前沿等,通过创设各种形式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例4】(2023年黑龙江中考)2023年6月4日,我国神舟十五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结束为期半年在太空中的科学实验,能为航天员在太空中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A.水和蛋白质 B.脂肪和无机盐
C.糖类和蛋白质 D.糖类和维生素
分析:该题以航天科技为真实情境,促进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答案是C。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生物学试题考查应落实《课标》的新理念与新要求,注重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教师复习时应立足学科基础知识,聚焦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愿各位学子能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