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药剂防效比较试验

2024-05-25 13:03范祎杰
南方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丙硫菌唑赤霉病悬浮剂

范祎杰

(无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无为 238300)

小麦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1]。安徽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80 万hm2左右,总产1 600 多万t[2],无为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1.3 万hm2,产量近8 万t[3]。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生长的主要病害,越冬期稻桩小麦赤霉病携病原量大,病原有禾谷镰孢、燕麦镰孢、黄色镰孢和串珠镰孢等[4],而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期又和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5],同时,小麦赤霉病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产生一定的危害,易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又以小麦穗腐危害最重[6]。据统计,赤霉病在大流行年可使小麦产量减少40%~70%,中等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0%~20%[7]。赤霉病菌还能产生多种毒素,不仅造成动物中毒,也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8]。当小麦的病麦率达到4%以上,就已经不能作为粮食使用,同时无法进入市场销售,失去价值[9]。小麦赤霉病的严重发生,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也打击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10]。本研究特开展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用于无为市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的药剂及适宜剂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设在无为市泥汊镇日新村无为县云霞家庭农场,海拔9.55 m,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前茬均为水稻茬,也是小麦成片种植区,常年产量在5 000~6 000 kg·hm-2,能代表当地生产力。于2022年11月25日播种,播种量为337.5 kg·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宁麦13。

供试药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由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设清水对照一组。

1.3 试验设计

试验药剂共5 种,分别为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50 mL·hm-2,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525 mL·hm-2,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 mL·hm-2,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75 mL·hm-2。每种药剂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24 个小区,小区面积40 m2,横沟50 cm,竖沟20 cm,小区之间设0.3 m 隔离带,试验地外设0.5 m 隔离带(见表1、表2)。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表2 小区排列示意

1.4 施药方法及时间

试验使用泰华牌3WBDZ16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工作时内压为0.2~0.5 MPa。采用生产上常用的二次稀释法配药,将药液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再将含药溶液按450 L·hm-2用量兑水,搅拌均匀后进行喷雾处理,并将药液重点喷雾于小麦穗部。2023 年4 月20 日小麦扬花约5% 时第一次施药,第一次药后7 d(4 月27 日)进行第二次施药。试验共施药2 次。

1.5 气象条件概况

本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5.3 ℃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28.4 ℃,最冷月平均气温2.9 ℃,年均无霜期232 d,年均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光照资源非常充足,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年均降雨量约1 420 mm,年际间分布差异较大,年均蒸发量约802 mm。施药当天(2023 年4 月20 日)晴天,南风1级,温度18.8~30.0 ℃,平均24.0 ℃,相对湿度61%;4月27日晴天,东南风1级,温度18.6~26.8 ℃,平均20.9 ℃,相对湿度90%。试验期内最高温度11.4~32.6 ℃,平均24.4 ℃;最低温度7.3~19.7 ℃,平均16.3 ℃;平均温度9.5~26.1 ℃,平均19.9 ℃;相对湿度47%~99%,平均74.7%;雨日9 d,雨量77.4 mm。试验期内气候正常。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6.1 调查时间和次数

于第二次施药后21 d(小麦腊熟期,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期,5月18日),进行药效调查。

1.6.2 调查方法

各处理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 穗,每个小区调查100 穗,记载病穗数、总穗数和发病级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分级方法:0 级,无病;1 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4 以下;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4~1/2;5 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2~3/4;7 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3/4 以上[11]。

计算公式如下:

1.6.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2.4 进行数据分析,采用Duncan 法对不同小区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药后3、7、15 d 观察各处理区小麦,均未见药害发生,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安全。

2.2 田间防效

由表3可知,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均能达到90%以上,不同处理中,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有效成分量为240 g·hm-2病穗率最低为1%,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病穗率最高为5.45%;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的低、中、高剂量处理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用药量为161.25 g·hm-2的处理,其中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600 g·hm-2有效成分为240 g·hm-2处理防治效果最好,差异最为显著,中剂量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21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用药量为157.5 g·hm-2处理相当,无显著差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效果低于90%。从病情指数来看,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有效成分量为240 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8.22%,与其他各处理均有显著差异;低剂量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50 mL·hm-2有效成分量为180 g·hm-2防治效果略好于中剂量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525 mL·hm-2处理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而中剂量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处理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效相当,无显著差异。

表3 各处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3 适宜药剂及剂量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建议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50~525 mL·hm-2或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 mL·hm-2,第1次施药在小麦始见花期,间隔7 d进行第2次防治,推荐有效成分用药量180~210 g·hm-2(商品用量为450~525 mL·hm-2)。此外,在小麦赤霉病防治时,建议不同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3 小麦全程绿色综合防治生产技术

3.1 推广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

在同等气候条件、栽培管理、防治措施下,抗病品种赤霉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感病品种。因此,考虑本地气候、土壤、栽培等综合因素,选择宁麦13、宁麦16、镇麦168、扬富麦101等抗病表现较强、适合本地区生产的品种作为主栽小麦品种,提高地区小麦整体抗病力。同时,在选定适宜本地品种后,播种的小麦品种尽量保持一致性,适当搭配其他地区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避免区域内小麦品种过乱、杂、弱,降低病害大流行的风险。

3.2 种子处理

在选用抗性品种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小麦常年病虫发生情况,选用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氟环·咯·噻虫、嘧·咪·噻虫嗪、戊唑·吡虫啉等高效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等处理,防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

3.3 科学化除

土壤封闭处理。封闭除草在小麦播后1~2 d,667 m2用33% 氟噻·吡酰·呋80 mL 或50% 异丙隆150~200 g,兑水30 kg 细水喷雾;茎叶除草。在小麦3~4 叶1 心后,每667 m2用10%氟唑磺隆28~30 mL+50%异丙隆150 g+20%氯氟吡氧乙酸60 mL 或3%甲基二磺隆20 mL+50%异丙隆100 g+20%氯氟吡氧乙酸40~60 mL 或25%环吡氟草酮·异丙隆250 mL+22%氟吡·双唑酮50 mL防除小麦田菵草等禾本科及其他阔叶杂草。

3.4 精细整地,培育壮秧

近年来,秸秆全量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和培育壮苗矛盾比较突出。根据墒情和茬口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特别注意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或旋耕等方式进行埋草灭茬整地,耕翻深度应达20~25 cm,旋耕深度应达12~15 m。强化沟系配套,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2.5~3 m 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 cm,沟深25~30 cm;距田两端横埂2~3 m 各挖1 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 m 增开1 条腰沟,沟宽20 cm,沟深35~40 cm;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 cm,深40~50 cm。要确保内外三沟相通,均匀抛撒沟泥,覆盖麦垄,减少露籽,防冻保苗。本地适宜播期一般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播种量根据播期而定,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土壤“抓土成团、轻丢即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墒情。

3.5 科学施肥,健身栽培

适期播种,倡导精量播种、控稳小麦群体密度,根据田间长势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使小麦长势健壮,提高对小麦赤霉病的抵抗能力。一要重施基肥,结合耕整施足基肥,施45%缓控释肥600 kg·hm-2,在机械旋耕前均匀撒入田间。二要及时追肥。在1月下旬至2 月上旬视苗情追施返青肥(施尿素45~75 kg·hm-2),在3 月上中旬视苗情追施拔节肥(亩施尿素75~105 kg·hm-2+氯化钾45~75 kg·hm-2)。

3.6 病害适期防治

小麦赤霉病病菌在抽穗扬花期侵染,灌浆期危害,收获前成灾。由于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具有隐蔽性、暴发性,一旦侵染危害,错过防治适期,将会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在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预防(见花打药),5~7 d后开展第二次预防,若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要开展第三次防治。小麦开始见花时,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如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等,若兼治白粉病、锈病,需加丙环唑或三唑酮,兑水喷雾防治。在进行小麦赤霉病施药防治时,要用足药量,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减轻病害后期危害损失和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要用足水量,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公顷药液量900 kg,手动喷雾器675 kg。要对准部位,以穗部为喷药重点,手动喷雾器喷头向下,做到喷雾均匀,机动喷雾机要掌握好行走速度,不留空白。同时,增施植物免疫诱抗剂或叶面肥等,增强植株抗逆性,预防干热风和增加产量。

猜你喜欢
丙硫菌唑赤霉病悬浮剂
一株丙硫菌唑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丙硫菌唑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丙硫菌唑:5亿市场即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