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叁
毕业季,就业扬帆,政策护航。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任务繁重。各地各部门出实招、求实效,发布政策清单,助力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1—2月,为充分利用寒假窗口期,教育部开展“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 以下称寒假行动 ),以“寒假不断线 暖心促就业”为主题,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及往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就业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围绕寒假行动,各地各高校举办了系列活动。例如,上海市教委与其他省份教育部门联合举办“2024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网络双选会”,参会单位15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四川省教育厅与浙江省组织部等部门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浙江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300余个,现场达成初步意向超1100余人;新疆省教育厅举办“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新疆生源公费师范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全疆各地州的400余家学校共提供岗位2500余个。
黑龙江省教育厅打造“互联网+就业”模式,优化升级“网上就业超市”,提供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一站式服务,毕业生在省校平台远程面试近10万人次,网络签约3.1万余人。吉林大学精准分类开展“云指导”,举办朋辈云分享、公务员选调生选拔培育计划、“语”你相伴等特色活动40场,为近6000人次报考选调生及公务员岗位和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广西师范大学依托“一网一微一端一群一线”“五位一体”服务保障网,启动寒假“不停歇”值班服务模式,宏志助航信息共享发布6期,推送1500多家单位超9.8万个岗位。
此外,寒假行动指出,要持续开展重点群体帮扶,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认真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做好岗位推荐、帮扶指导等工作。例如,北京科技大学举办“迎战春招”毕业生宏志助航就业技能训练营,开展就业形势与求职准备解读、就业技能提升实训等共5场活动;江汉大学开展求职辅导送上门,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送上就业月历、《求职指南》、就业帮扶金等“大礼包”。
“抓住寒假毕业生返乡窗口期,积极组织毕业生到实习基地、企业园区、基层一线等参加实习实践、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毕业生熟悉职场环境,了解岗位需求,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能力。”寒假行动强调。
3月至4月,为抢抓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关键期,教育部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 下称春季行动 ),主题为“供需适配强服务,春季攻坚促就业”,聚焦促就业工作重点难点,优化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聚合社会资源,为促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春季行动任务有四条线:举办“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完善“24365携手促就业”服务;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此外,春季行动特别强调,要积极开展就业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加强涉就业风险防范,帮助毕业生防范“黑中介”“付费实习”等就业陷阱,增强毕业生求职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稳岗促就业示范带动作用和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开展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促就业“国聘行动”,从3月持续至8月,贯穿整个毕业季。
国聘行动指出,各地各单位鼓励、支持、引导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等,积极参与国聘行动。各用人单位要健全招聘制度,梳理用人需求,明确招聘条件和招聘人数,在国聘招聘平台、中智招聘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中国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团团微就业、全联人才在线等线上平台集中发布岗位信息,持续举办各类行业性、区域性專场招聘活动。
国聘行动提出,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可通过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等融媒体宣传渠道,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宣讲活动,将线下活动通过联动直播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各地各单位充分发挥协同优势,组织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主题性的融媒体招聘宣讲活动,重点做好就业政策、行业前景、企业品牌、人才需求、岗位前景、用人标准、生产流程、工作生活场景等内容的宣传推广,持续扩大国聘行动影响力。
同时,国聘行动联合发起方,支持鼓励所在领域各类用人单位深入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联合举办国聘行动校企供需对接交流活动,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各高校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合作,以匹配社会需求为导向,合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积极探索定制化、精准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
此次国聘行动,多部门合力打出“组合拳”。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组织动员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为用人单位开展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提供便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落实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将“国聘行动”纳入常态化促就业工作任务,组织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流程,维护市场秩序。国资部门要指导监管企业充分挖掘岗位资源,以市场化手段发挥稳岗促就业示范带动作用。团组织要发挥密切联系青年优势,动员更多青年求职者和企业家等参与国聘行动。妇联组织要组织女企业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助更多女性毕业生实现就业。工商联组织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聘行动,推动产业与人才互融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