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
2024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9%,進口增长5%。从环比上看,则比上一年四季度分别加快4.1和2.3个百分点。应该说,这一成果的出现既让人振奋,又让人略感惊讶。因为受春节假期等周期性因素影响,一季度贸易一般不处于全年最佳状态,且2023年中国的货物贸易增长前高后低。显然,在去年一季度较高的基数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不仅有所反弹,而且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力。
从各方面看,中国对外贸易正在经历着结构性的转型,推动外贸趋于平衡,也提升了应对风险的韧性。这种转型既表现在贸易产品结构的变化上,也表现在贸易对象的变化上。2023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值为17.3%,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的58.6%,说明出口产品已经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进出口已占进出口总值的46.6%,对美欧贸易占比为24.4%,而后一数据在2017年( 即中美贸易战爆发前一年 )占比为29.3%。这一切均表明,我国对发达地区市场的贸易依赖逐渐降低,对国际市场的布局实现了优化和提升。
对外贸易结构转型的内在原因来自国内国际双重因素的影响。在国内,由于研发创新的井喷以及商业应用的拓展,我国在船舶、家电、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面板上的优势渐次凸显,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幅增加;在国际上,由于部分发达国家需求不振以及地缘政治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支点转移,对发达国家市场贸易总额占比降低,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联系则得到了强化。
政策在这次贸易结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不光是体现在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之上,也体现在相关贸促政策上。近年来,中国的贸促政策体现出连贯性较强的“平台”思维,即主动搭建贸促平台以挖掘增量。借助“一带一路”这一闻名遐迩的倡议,大量合作机制逐步形成,提升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连通性。
近年来,中国还大力推动“博览会”策略,通过举办进博会、服贸会以及链博会等多层次博览会,全方位促进各交易方的高频互动和信息沟通。同时,依托贸促系统“走出去”,也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平台活动形态。2023年全国贸促系统累计在境外办展参展900多场。2024年,中国贸促会正在开展的“千团出海”行动,将组织超过1000批次企业团组赴海外参展办展和考察洽谈——这是一个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的贸促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服务市场主体的角色。正是无数这样的创新,才是中国对外贸易维持强大韧性和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