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磊,孙国焕,张亮亮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济宁市地跨黄淮两大流域,全市河道渠系纵横交错,流域面积1000km2及以上河流13 条,流域面积200km2以上河流40 条,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流109 条,有尼山、西苇、贺庄等3 个大型水库,华村、龙湾套、尹城等3 个中型水库,242 个小型水库,526 个塘坝。200km2以上列入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骨干河流15 条,其中南四湖湖东9 条,属山洪性河流,峰高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南四湖湖西6 条,为平原坡水河流,峰低、量大、速缓,洪水过程时间长,均为防汛工作中需重点盯守的对象。
目前,泗河、梁济运河、洸府河、东鱼河、洙赵新河、新万福河、白马河等河道现状防洪标准已达到50 年一遇,蔡河、老万福河、惠河、西支河、复新河、姚楼河、白马河、北沙河、城郭河等河道现状防洪标准已达到20 年一遇。3000km2以上河道堤防达标率96.90%,1000km2以上河道堤防达标率81.54%,200km2以上河道堤防达标率70.80%,50km2以上河道堤防达标率73.58%。
济宁市248 个水库及147 个水闸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工作全面完成,划定管理范围84.74km2、保护范围107.47km2。6 个大中型水库和240 个小型水库已进行除险加固,实施了尹城水库、华村水库、尼山水库增容工程;小型水库坝前砌石、混凝土护坡实现了全覆盖,并全部建有专门管理机构,全部落实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管护机制,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新建维修加固排灌站323 个,疏挖排水沟6862km,新改建各类桥涵3355 个,配套建筑物完成6913 个,除险加固小水库92 个、塘坝195 个,治理完成农村坑塘601个,实现了遇24小时150mm降雨时,辣椒等经济作物地块积水6 小时排出,其他区域积水24 小时排出,有效提升了排涝能力,基本可实现“水入渠、渠入沟、沟入河、河入湖”和“村庄不进水、作物不受淹、水库塘坝不出险”的“四入三不”目标。
投资建设了泗河流域各类水雨情等水文设施687 处,汇集建设视频监控1980 路,改造拦河闸坝控制19 处,实现洪水来源区、水资源来源区、行政管理边界、重要防御对象、重要用水对象等重要节点全覆盖。实现了全流域15 个区域的产汇流计算,开展了重点滞洪区和险工点的精细模拟。实现了3天中期预报成果调用,研发了基于淮河流域经验公式的洪水预报算法,与历史洪水模拟结果进行比对、率定,确保模型算法的适配性和准确度。对蓄滞洪区、28 处险工险段、14 个闸坝、38 处桥梁、43 处穿堤涵闸、246 个水库等工情进行4 小时以上的超前预警,为指挥防汛抢险提供有力保障。研发了小水库“四预”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小水库高程测定和库容曲线绘制,实现渗压、视频、雨量水位、照明设备全覆盖。
据水文部门测算,济宁市如遭遇郑州“7·20”类型暴雨,南四湖东各水库均接近或超过最大防洪能力,河道超标准运行,泗河书院站洪峰流量可达7000~9000m3/s,而现状防洪能力仅为4788m3/s;洸府河黄庄站可达2700m3/s,现状防洪能力2250m3/s;白马河马楼站可达1800m3/s,现状仅为890m3/s。目前尚没有完善可靠的应对预案和控制措施。
洙水河为跨市河道,济宁境内河道全长42.71km,是济宁市南四湖西较大的防洪排涝河道,也是济宁西城区的防洪屏障,目前河道排涝能力不足5 年一遇,堤防不满足20 年一遇防洪标准,沿线穿堤建筑物老化失修,损毁较严重。其他如郓城新河、琉璃河、汉马河等不能满足20 年一遇防洪标准,仍需进一步治理。根据济宁市城市发展规划和新一轮流域防洪规划,泗河湖口到白家店右岸、瓦窑头孔家村左岸,洸府河湖口至汉马河、小沂河曲阜城区段、汉马河城区防护段防洪标准应提升至100 年一遇,洙水河、白马河、赵王河城区防护段应提升至50 年一遇,现状标准与规划标准目标相差较大。
尼山水库最大泄量100 年一遇时1071m3/s,而小沂河上游未治理段行洪能力仅为200m3/s;西苇水库最大泄量100 年一遇时100m3/s,而大沙河未治理段行洪能力仅为80m3/s;龙湾套水库最大泄量100年一遇时1200m3/s,而下游济河卡口处过流能力仅为100m3/s。水库一旦遇到强降雨,需要加大洪水泄量,下游河道防洪能力明显不足。
水库、河道、闸坝联合调度复杂,如果调度不当、执行不及时,将使洪涝灾害风险叠加。济宁市山洪沟数量较多,全市共20 条,目前仍有14 条未治理,亟需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治理范围。
目前,济宁市河道普遍存在跨河桥梁的路缺口造成的河道整体行洪能力低于堤防防洪标准的现象。例如,泗河堤防堤顶高程按照满足50 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但由于老旧桥梁无法提高防洪标准,形成了堤防沿线交通路缺口,造成泗河堤防整体防洪能力无法达到设计标准。泗河干流济宁段现有桥梁38 个,其中,王村生产桥、张桥生产桥、济邹公路桥老桥在滩地上修建引路,桥面高程分别低于20 年一遇防洪水位3.09m、3.32m、2.08m;南贯集铁路桥、大石桥梁底高程低于堤顶高程。以上跨河桥梁在汛期通行面临着洪水威胁,桥面及栏杆阻碍行洪,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紧密结合济宁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遵循洪涝灾害演变规律,聚焦防洪减灾薄弱环节,统筹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城镇防洪、蓄滞洪区建设和涝洼地治理,畅通骨干河流洪水通道,发挥防洪控制性枢纽、蓄滞洪区对流域洪水的综合调控和联合调度作用,构建体系完备、标准适宜、安全可靠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加快完成东鱼河等骨干河道及新万福河等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治理,提高堤防达标率。近期对洙水河按照5 年一遇排涝标准清淤疏挖42.21km河道;按照50 年一遇防洪标准对堤防复堤加固。全面消除现有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安全隐患,治理大中型水库下游泄洪河道,大幅增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统筹协调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治涝与防洪、灌溉的关系,合理安排涝区涝水出路,提高排涝能力与增强调蓄能力相结合,不断完善蓄排得当的排涝体系,提高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加大山洪河沟治理投入,进一步扩大治理范围,使更多山洪河沟治理项目纳入规划。
进一步细化泗河超标准洪水防汛预案,科学完善利用泗河数字孪生系统,有效提高泗河“四预”能力;进一步论证泗沂自然滞洪区设置,完善滞洪区规划设计,明确启用条件,加强滞洪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定启用时群众转移方案;进一步研究金口坝对泗沂自然淹没区进水影响,综合考虑行洪安全和文物保护各方利益,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相关部门汛期要服从防汛统一调度指令,确保河道行洪安全。严厉打击边界河插花段堤防非法取土、垦堤等破坏堤防行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交通部门根据河道行洪能力,全面排查评估跨河桥梁过流能力,对阻碍行洪的老旧漫水桥实施提升改造,消除风险隐患;对堤防路缺口开展集中整治,低于河道设计行洪标准的实施改建,从根本上解决桥梁防洪标准较低的问题。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加大市县公共财政投入;三是用足用好金融支持政策。积极搞好项目策划,争取专项债、政策性银行贷款、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四是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努力打造“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层次多重化、投资形式多样化”的投融资体系;五是积极破解土地制约难题。主动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提前提出用地计划,优化治理方案,减少永久占地数量,避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