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地下水保护利用实践与规划

2024-05-25 15:14:19沈晓娟
治淮 2024年3期
关键词:淮安市监测站储备

沈晓娟,陈 梅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江苏 淮安 223005)

1 淮安市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1.1 地下水赋存状况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总面积10030km2,境内以平原为主,西南部为丘陵山区。境内的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三个类型,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水质较好。

1.2 地下水开采情况

淮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起步较早,20 世纪50年代末期市区及各县(区)开始开采地下水用于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地下水供水量不断增加,1958年至80 年代,部分工业区出现地下水开采“三集中”现象,形成了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80 年代末逐步限制地下水开采,超采局面得到控制。根据2013年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成果,淮安市形成3 个孔隙承压水超采区,面积1149.1km2。2014 年全市开始实施地下水压采工程,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也得到控制,水位稳步回升。

2 地下水保护利用实践

2.1 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

2017 年,淮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淮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地下水管理行为,为地下水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对地下水管理和执法中的难点和盲点问题设定了管理规定和行政处罚条款。

2.2 开展地下水压采工作

2014 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下水压采工作,到2020 年完成省名录内843 眼地下水井的封井压采任务,同时对名录外259 眼井一并封填,压采水量共计4500 万m3。2020 年对高铁线路两侧各200m 范围内的地下水井全部永久封填。2021 年开展全市地下水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共封填137 眼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地下水井。

2.3 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和取用水管理制度

严格实行地下水水资源论证制度和计划用水制度,每年年初下达年度地下水开采计划,并对各超采区的地下水开采量提出压缩要求。落实地下水取水工程(设施)规范化管理要求。

2.4 优化调整全市地下水监测站网

2018 年之前全市地下水监测井全部采用生产井,监测手段较为落后,数据的可靠性、时效性较差。2018 年起逐步推进、扩大地下水自动监测,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监测站点组成的监测网络。

3 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超采区局部水位回升不明显。经过2014 年以来全市地下水压采及历次地下水整治行动,不断封填地下水井、压缩地下水开采量,但金湖超采区部分地下水监测站地下水位基本持平或略有波动,回升不明显。

2)备用水源井管理、维护不规范。部分县(区)封存备用井监管不够规范,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取水井普遍存在建设与管理分离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管理单位。

3)地下水管理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县(区)地下水井基础信息统计存在薄弱环节,地下水井日常监管不够规范,仍存在个别非法打井私自取用地下水行为,地下水基础研究及制度建设仍需深入。

4)地下水监测工作还需加强。目前市级统测站仍采用人工委托监测,监测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地下水的变化动态。全市地下水监测站网密度偏低,行业部门间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

4 地下水保护利用规划

4.1 管控指标

4.1.1 水量控制指标

淮安市2025 年、2030 年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3474 万m3、2120 万m3。

4.1.2 水位控制指标

淮安市区、金湖县、洪泽区第Ⅱ承压水限采水位埋深20m,禁采水位埋深40m;第Ⅲ承压水限采水位埋深30m,禁采水位埋深48m。涟水县地下水限采水位埋深25m,禁采水位埋深43m。

淮安市平原区地下水划分为12 个基本单元,地下水最大埋深控制指标5 个超采区单元在24.8~36.5m,7 个非超采区单元在8.5~28.4m。实施地下水水位控制,已经接近管控水位(埋深)的区域,严格控制新凿井;已经超过管控水位(埋深)的区域,禁止新凿井,组织实施综合治理,限期恢复地下水水位。

4.2 主要任务

4.2.1 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严格执行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内取用地下水的各项管控规定。规划期,禁采区严格禁止新开采地下水,已有开采井应结合替代水源工程建设限期封闭;限制开采区内不得增加开采井数量和取水总量,已有开采井逐步削减取水量,有计划地进行封填。

4.2.2 全面加强地下水监管

1)落实地下水“双控”制度

严格地下水用途管制,优质地下水优先用于生活饮用和制药、食品、酿酒等对水质有特殊要求的行业。严格落实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位“双控”制度,规范全市地下水取水许可申请、审批、验收、发证、延续、变更、注销等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地下水监测预警通报机制。

2)加强地下水应急备用管理

应急备用水源井实行从登记、建档到启用、维护、监督等的全流程管理。对于生活用水应急备用井,要强化日常维护保养,明确应急启用条件和程序,定期检测水质,每眼井每月至少启用一次,全流量运行2~24h。

3)加强地热水矿泉水管理

加强地热(温泉)水、矿泉水取水井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定期监测。以勘探为目的的地热水、矿泉水取水工程,应于施工前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热水开展一水多用、循环用水和梯级利用等试点,矿泉水开发利用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

4)加强地下工程建设疏干排水管理

规范开展地下工程建设疏干排水取水许可和备案管理工作。疏干排水总规模超过50000m3的地下工程,应于基坑开工前申请并取得取水许可。施工降水或者基坑降水须优先利用或经处理后达标排放,避免排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5)严格地下水源热泵管理

禁止在城市、集镇等建筑物密集的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超采区和地面沉降较重地区建设地下水源热泵,禁止抽取难以更新的地下水用于地下水源热泵项目。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实行同一含水层等量取水和回灌,抽水、回灌过程应当采取密闭措施。

6)加强凿井封井监督管理

规范凿井施工管理,加强定孔、下管、止水、回填等重要工序监督检查。规范封井管理,对报废、闲置或者施工未成的地下水井,按照规定采取封填措施,并严格遵守相关工作规范和程序。

4.2.3 强化地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地下水“优水优用”,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业服务业,应使用先进节约用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开采矿产资源或者建设地下工程的应当优先利用疏干水作为生产用水。

4.2.4 推进地下水取水工程规范化管理

规划期,要建立健全地下水取水工程台账动态更新机制。对年内新增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完成登记造册、数据入库;将废弃、停用的从名录中删除和调整。按照“三规范、二精准、一清晰”的要求,开展地下水取水工程规范建设和管理。

4.2.5 建立地下水储备制度

建立地下水储备制度,利用地下含水层调节空间,保障水资源短缺时的全市人民生活饮用和其他国计民生行业的用水需求。地下水储备制度的关键是解决储备什么(储备对象)、在哪里储备(储备区划定)、储备多少(储备量)、如何动用(动用预案)、监督管理等问题[1]。根据地下水条件、气候状况和水资源储备需要,提出地下水储备布局,制定淮安市地下水储备预案。

4.2.6 完善地下水监测监控体系

升级完善监测手段,加强淮安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建设,推进监测信息共享共用,加强动态分析与预警。实施现有市际地下水统测站遥测改建,至2030 年全市规划新增45 处地下水基本监测站(水利),建设完整统一的地下水管理保护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淮安市监测站储备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绿色中国(2019年19期)2019-11-26 07:13:20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四川环境(2019年6期)2019-03-04 09:48:54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支点(2017年3期)2017-03-29 08:31:38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淮安市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1
安徽首座超级灰霾监测站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