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飞 沈洋
关键词:农业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DEA模型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下辖27个区县深度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其有着“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基本市情,且地形单元以山地为主,大城市与大农村并构的格局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渐凸显。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多、耕地少,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布局分散、价值链链条短,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发展现代农业的底子薄、基础弱使得农业弱质性更加明显。重庆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落脚点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基本导向须由增产转向提质,从过去的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依靠创新精准发力。测算和分析重庆这一典型区域的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精准识别农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农业生产效率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要素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生产能力的综合考量。本文将研究视角下沉至县域层面,运用DEA模型测算并刻画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的整体面貌,然后运用面板随机效应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数理层面的验证,深入剖析影响重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外部因素,研究其驱动机制并分析可行的转型路径。
基于重庆市2009~2018年3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实证考察其农业生产效率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静态的DEA模型显示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整体比较高,均值为0.854;动态的Malmquist指数显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8%,现已形成“技术进步诱导,技术效率改善推动”的雙轮驱动局面,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力完善和创新以经营权为导向的土地流转机制。在深入推进土地“三权分置”的前提下,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的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化集中,这不仅能提升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也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进程不但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还能促进土地承包与流转的发展与完善,增加农村未转移农民的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农村由散户经营向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专业化发展。同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为拓展农业生产边界,促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向农村地区渗透提供了渠道,这有利于提高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
三、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财政支持补贴等政策加大对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鼓励已转移农民回迁,支持知识青年回乡创业。转移农民比未转移农民对于农业投资的意愿更大,知识青年回乡创业能带来先进的生产经营观念,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
四、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国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应鼓励农业科研院所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合作,鼓励农业技术创新要素逐步向其转移,全面提升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熟化与产业化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倡导和推进农业专利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建设农业科研技术队伍,推动成熟适用的农业科技应用规模,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唐良智.推动“五个振兴”谱写重庆“三农”发展新篇章[N].农民日报,2018-07-09(1).
[2]郭海红,刘新民.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及收敛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10):65-84.
[3]StenMalaquist.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surfaces[J].Trabajos De Estadistica,1953,4(2):209-242.
(作者单位:1.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鹏飞1 ;2.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沈洋2)
摘编自《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