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明宫树色,茶煮禁泉香

2024-05-24 17:37杨巍
茶道 2024年2期
关键词:赏赐普洱茶乾隆

杨巍

一座故宫,横跨明清600余年。这6个多世纪,虽是风云变幻,却是茶香弥漫,渗透于宫廷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日常饮用、药用到祭祀、宴饮、赏赐,都离不开茶。

明清两代,爱茶、懂茶者莫若乾隆,他品茶鉴水,办茶宴,作茶诗,建茶舍,茶范凡十足。“灯明宫树色,茶煮禁泉香。”宫阙里,杯盏间,是雍容华贵的皇家气象。

日饮:皇家日用茶

明初朱元璋下旨废除团茶、一律改贡芽茶后,摆脱了外形束缚的茶,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进步,由单一的绿茶渐渐演变出多茶类。

正式形成于唐代的贡茶制度,历宋元明的承袭与完善,至清已臻于完熟。在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共有13个省进贡茶叶,品类繁多、形状各异,如龙井茶、碧螺春、普洱茶、武夷茶、银针、郑宅茶、珠兰茶、六安茶、天柱茶、八仙茶等等,汇聚了各省的名茶。就形态而言,有散茶、饼茶、团茶、砖茶、柱茶、茶膏等。包装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如金属(锡、银制)罐、陶瓷罐、纸盒、笋叶等。

茶入宫后,便由专设的机构来储藏与管理宫廷用茶,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清宫就设有茶库、茶房、御茶房、御茶膳房、奶茶房等机构,各司其职。皇后、寿康宫皇太后、南三所阿哥以及皇子皇孙成婚后在宫中的居所,也有各自的茶房,这类茶房属操作间性质,由太监或宫女置备茶饮、小吃等。

于是,每年春来,茶库就会陆续将来自各省进贡的各类名茶收储,让皇室能在一盏茶里品尝南方骀荡的春色。

三宫六院用茶,每月定期定量从茶库领取,身份、等级不同,分配到的茶叶数量也有差别。以黄茶为例,皇后茶房、贵妃茶房、妃嫔茶房每月例用的茶分別为六百包、三百包和一百五十包。各机构用茶亦由茶库定量供给。比如,乾清宫、武英殿每月领散茶三斤,内阁每月领散茶五斤等。

贡茶品类丰富,饮茶方式也很多元。除清饮外,还有奶茶,这是清人入关前就有的生活习惯,且是待客重要礼节:“满族有大宴……每宴客,坐客南炕,主人先送烟,次献乳茶,名曰奶子茶”。在各类筵席中,奶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光禄寺就专门配备11名蒙古人,专事朝廷筵席上奶茶的熬制。

与贡茶一样,制作奶茶用的乳牛头数份例也有一套等级森严的制度。比如,“皇上每日乳牛一百头,皇太后二十四头,皇后二十五头,贵妃四头,妃三头,嫔二头,阿哥娶福晋后八头。”

最懂茶、喝茶也最讲究的莫过于乾隆。他一生喝遍天下好茶,自创以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烹以雪水的“三清茶”,六下江南时随身携带方斗称量泉水重量,写有200多首茶诗,首创重华宫茶宴,拥有春风啜茗台、干尺雪、竹炉山房等15处茶舍,留下“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佳话。

慈禧太后则喜欢“以花点茶”一一喝茶时加入少许金银花、菊花、莲花、梅花、桂花、玫瑰、茉莉等香花,茶香更深。

药用:药茶“养生党”

清宫里,也有很大一部分贡茶是药用的,而茶最早就是以药的面目进入人们生活的。许多关于茶的传说,多以茶治病疗疾为目的,如大家都熟悉的神农氏尝百草,以茶解毒。历代医书中,也有不少茶药方。清代,记录药茶的著作就更多了,以茶代药的代茶饮是宫廷日常保健养生的必需品。尝遍山珍海味的皇室贵族,都是不折不扣的药茶“养生党”。

比如,具消食解腻之功效的普洱茶就很受宠。方以智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瀒,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乾隆也有诗云:“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烹雪用前韵》)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慈禧太后晚饭后,“敬茶的先敬上一杯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值冬季,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

由普洱茶熬制而成的普洱茶膏,内用外敷都合用。俄国学者叶·科瓦列夫斯基曾这样写道:“此外还有一种特制成小方块的紧压茶,非常的昂贵。其汁液苦涩黏稠,可用普洱茶或者是其他的茶熬制而成。其中经常还要加入各种药材,甚至高丽参。咀嚼这种茶可以生津、帮助消化。”(《窥视紫禁城》)

清宫旧藏的普洱茶膏就有“肚胀受寒时,用姜汤与茶膏同煮饮,使身体出汗即愈,当口破舌喉受热疼痛时,用五分茶膏噙口过夜,即愈。当受暑,擦破皮肤出血时,将茶膏研面敷患处,即愈”的说明。还有人参与茶混合熬制的人参茶膏,具补气生津、补脾益肺等多种保健功效。

还有一款“仙药茶”,在清宫档案中被反复提及。该茶由六安茶、乌龙茶,配以紫苏叶、泽泻丝、石菖蒲、山楂加工而成,有减肥消滞、化浊和中等功效,对感冒、中暑引起的头疼脑热,以及病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有不错的疗效,是四季必备之良药。

茶礼:皇家仪式感

在祭祀、朝会、经筵、视学、节日典礼等宫廷礼仪中,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满满的仪式感与皇家气派。

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茶祭,是在南齐。据《茶经·七之事》引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乾饭、酒脯而已。”《南齐书·礼志》亦有“永明九年……昭皇后茗、炙鱼;皆所嗜也”的记载。

清初,各项仪式多用酒,后多以茶代酒。比如,供奉历代皇帝圣容像的寿皇殿,每天都会以茶上供:“乾隆十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至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寿皇殿中龛上供每日用普洱茶五钱,东龛上供每日用普洱茶五钱,安佑宫中龛上供每日用普洱茶五钱,东龛上供每日用普洱茶五钱。”(《宫中杂件》卷号四,第2088包,《物品类·食品茶叶》)

清代朝会有大朝与常朝之分,大朝是元旦(大年初一)、冬至和万寿节(皇帝诞辰),常朝就是日常的上朝。常朝上,“上进茶,王以下文武各官,俱就坐次,行一叩头礼毕,光禄寺执事人员,赐各官茶,各官就坐次行一叩头礼,饮毕,再行一叩头礼。”

遇到像万寿节这样的大朝,茶礼的排场就更大了。1790年,朝鲜后期文臣徐浩修以行团副使、礼曹判书的身份专门赴京参加乾隆80岁的万寿庆典,回国后写了日记体旅行记《燕行纪》。书中出现了32次与茶有关的内容,主要记录了从7月16日-8月20日这段时间的宫廷茶礼。

经筵日讲是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是宫中重大教育活动。比如,1652年,“春秋各举经筵一次”,经筵前一日,皇帝和文武百官祭拜孔子,经筵礼上,君臣一同品茶议政。1787年,乾隆特命演奏《抑戒》之章,以乐清耳,以茶悦心,所用之茶由光禄寺承办的奶茶。

视学仪是皇帝听取国子监祭酒讲四书的礼仪。如1669年康熙朝的视学仪:“上幸太学,行释奠礼……礼毕后,满汉讲官进讲,讲易经、四书等,之后赐王以下各官茶。次日,于太和殿赐座赐茶”。《(康熙)大清会典》)赐坐赐茶是皇帝给讲官最高的礼遇。

此外,藉田礼。千秋节,皇太后大庆、问安,宫中大婚,皇后、贵妃、妃、嫔、皇太子、诸王、公主、王妃册立册封等庆典,也有饮茶、赐茶的环节。

宴饮:无茶不成席

皇家各类宴席中,更是少不了茶。茶宴始于魏晋,兴于唐,宋代渐成规模,知名者如延福宫茶宴,爱茶懂茶的宋徽宗就曾为群臣亲手点茶。到清代,茶宴的规模越来越大,最有名的茶宴,就是干叟宴和重华宫茶宴。

千叟宴,是清宫中规模最大、参与者最多的皇家盛宴。1713年,适逢康熙帝60大寿,各地官员极尽奉迎之能事,鼓励一些老者进京祝寿。康熙一高兴,决定在故宫外的畅春园举行“干叟宴”,共有1800余人参会。后来,又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和乾隆六十一年(公元1796年)举办过3次,两次在乾清宫,一次在皇极殿举行。1785年这次,多达3000人参加,最高龄者104岁。1796年,参会人数再升级,达3000多人,另有受邀赏而未入座的5000人。此宴共设席800桌,桌分东西,每路6排,每排最少22席,最多100席。如此巨大的宴会规模,放在今天,也是妥妥地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吧。

盛宴开席,第一步即“就位进茶”。乐队奏乐,御膳茶房向皇帝父子各进茶一杯,王公大臣行礼。皇帝饮毕,再分赐群臣共饮。进茶、赐茶,用的都是红奶茶。宴后,所用茶具也皆赐饮者。受赐者接茶后,原地行一叩礼谢恩。

重华宫茶宴,始于乾隆年间,自正月初二至初十日,择吉日举行。乾隆本身就是一个爱喝茶爱作诗的文艺皇帝,便效法古代文人雅士,把文士茶会搬进了自己的私人寝宫。受邀赴宴者,皆由乾隆钦定,主要内容就是饮茶作诗。最初,人无定数,多为内廷当值词臣。后定为72韵,乾隆亲自出题,会前预告。也有“御定元韵”,是临时命题,现场“考一考”这些词臣的作诗功力。当时,直接在宫内参会赋诗者仅18人,取“学士登瀛”之意。诗成,先后进览。乾隆随即赐茶、颁赏珍物,受赐者顿感无上荣耀。君臣所作之诗,都收入《御制诗集》。

席上,有一道主打茶品——乾隆自创的“三清茶”。该茶品甄选上好的松实、梅花、佛手,以雪水烹之。有时,也有加入龙井新茶冲泡。有诗为证:“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三清茶》)他还命人烧造御制三清茶诗茶壶、茶碗、茶盘等,茶宴结束后,与会者们“怀之一归”。除皇太后大丧外,重华宫茶宴年年办,一直延续到道光朝,共有60余次,但都远不如乾隆朝之盛。每年除夕及正月十五,皇帝还会赐外藩蒙古宴,由进茶大臣向皇帝进茶。

赐茶:“天朝”的厚赏

赏赐是皇帝奖赏、笼络、抚慰臣子的一种常用手段。赏赐品种类多样,茶便是其中最常见的。

有清一代,赏赐有例行赏赐和非例行赏赐之分。前者是指按规定或惯例向臣子、外藩、国外使臣等进行赏赐。后者则随意性很强,完全看皇帝心情。“洗尽炎州草木烟,制成贡茗味芳鲜。筠笼蜡纸封初启,凤饼龙团样并圆。赐出俨分瓯面月,瀹时先试道旁泉。侍臣岂有相如渴,长是身依瀣露边。”(查慎行《谢赐普洱茶》)字里行间,尽是受赐的欣喜与激动。“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在清宫中是上得了大台面的茶,除皇室日饮外,也常用来赏赐臣下,数量也较大:“嘉庆二十五年赏醇亲王、端亲王、惠郡王、大阿哥绵悌普洱茶吃,每位一月用六两,一年共用二十二斤八两。赏如意馆画画人等普洱茶吃,每月用二斤八两,一年共用三十斤……”。

赏给外藩各部的茶,数量更大,也更频繁,品种以普洱茶、安化茶为主。《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满文档案选编》中,仅是关于赏赐外藩茶叶的记载,就有数百条。比如,“康熙元年十月十日,赏喀尔喀达尔汗亲王茶一竹篓,浩齐特部阿赖崇额尔德尼郡王茶一竹篓,喀尔喀布木巴西喜贝子茶一竹篓,车根固木贝勒之四品台吉满西里茶一竹篓。”

以蒙古为代表的西北游牧民族,食肉饮酪,十分仰赖可解油腻的茶,故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对外国使臣的赏赐则是厚往薄来,以彰显怀柔远人、德化四夷的天下观。这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乾隆皇帝的赏赐清单中便可窥得一斑。现摘录若干:

拟赏英咭喇国王:普洱茶八团,六安茶八瓶,武夷茶四瓶。

酌拟加赏英咭喇国王:普洱茶四十团,武夷茶十瓶,六安茶十瓶,茶膏五匣。

拟随敕书赏英咭喇国王:普洱茶四十团,武夷茶十瓶,六安茶十瓶,茶膏五匣。

酌拟加赏英咭喇国副使:普洱茶四团,六安茶四瓶,茶膏一匣。

赏副使之子哆吗·嘶当东:茶叶二瓶,砖茶二块,女儿茶八个,茶膏一匣。(故宫掌故丛编:《英使嗎嘎睨呢来聘案》)

从国王到全部使团成员,人人有份,丰厚的赏赐。不过,从带有“口”字旁的国名、人名来看,满是赤裸裸的鄙夷。很显然,乾隆把大洋彼岸的英国也当成像安南、朝鲜一样来朝贡的藩属或蕃夷了,全然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傲娇姿态来对待。

殊不知,使团满载而归后不到50年的时间里,英国就用船坚炮利轰开了清朝的大门。战争背后,是茶叶与鸦片的博弈,落后与先进的较量。

猜你喜欢
赏赐普洱茶乾隆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来尬诗吗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西夏赏赐制度述略——以律令为中心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国王的赏赐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北宋赐茶初探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