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龙,刘 健
(1.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2.天津市第二中学,天津 300140)
传统体育特色学校是指有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传统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的学校。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且有利于带动其他学校的体育发展。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拟定了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时刻关注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建设方案,确保体育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202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中强调,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合并命名为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发挥教育系统独特优势,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军。该文件进一步丰富了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的内涵。
当前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相对下降、部分竞技项目体育后备人才短缺,而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顺应时代发展,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体教融合政策的出台,各界专家纷纷对该领域进行讨论与探究,但针对建设传统体育特色学校方面的研究较少,学校传统体育特色学校作为推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双向推动力。
本研究基于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提出的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深入探讨武术套路、散打、和球三个项目开展现状,剖析传统体育特色项目的构建路径,诠释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逻辑,以期为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实现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
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在师资选拔方面采取了创新性的策略,聘请了专业技术过硬的武术教师或教练员,以确保武术特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时时长。然而,与全国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的来源相比,其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各级师范院校的培养。这些师范院校为我国的武术教育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推动了武术运动的发展,但是部分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重实践,轻理论,忽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创新性教学方法不足,科技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发挥团队整体教学优势不足,导致了武术师资队伍业务水平偏低的问题。此外,高校体育学校的武艺教育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学生需要大量地进行篮球、排球和足球的训练以实现“多能”,这使得学生在练习上的花费减少。然而,武术教学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培养双师型武术教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武术教学与传统武术脱节,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目前的武术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如何教、如何纠正、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健身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室成为纯粹的武术教学场地,老师成为只讲技术的功夫解算器,学生们忙着记住那些毫无意义的重复动作,从而失去了对武术的兴趣和动力,也偏离了武术教学的终极目标。
3.武术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由于各大高校的师资和硬件设施限制等情况,没有开设武术课程,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仍停留在电影、武侠小说中,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误解,更是对于其传承的传统文化意义有误差;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武术课程,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老师们往往忙于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反复练习,没有把练习与实际相结合,教材也没有做到差异性和创新性,理论和实操联系缺陷,不分层次不够系统;有些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将此项目作为建设重点,但是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以分数获得相关资质为主要目标,并没有在实践上和学生的体育美育素养内涵建设上真抓实干,学生难以提升学习兴趣,将“特色”流于形式。
散打是中国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独特的搏击术。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目前采用体育项目选修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散打项目对于学生基础身体素养的要求,使其能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体育锻炼的兴趣点。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武术的主要继承者,在继承和弘扬散打运动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散打这一传统的运动项目,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要使散打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进行改进。
1.散打教师重实践轻理论现象明显
散手在大学中的普遍性与其整体素质有着密切关系。一些纯粹以实战为主的散手老师,由于对传统武术自身的含义不够了解,难以贯彻改革思路,一些职业水准较差的散手老师也不能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未能切实地落实各项改革举措。
2.学校散打场地和设施配备不足
良好的场地设施是一项体育活动的基本和保证。资料显示,市内多所大学中只有2所拥有专业的散打训练场,其中6所拥有的训练设备是完整的,其他大学只提供了场地,并无其他设备。另外,由于大多数散打课程都是在运动场或篮球场进行,老师们仅能根据一些简单的设备来传授基础的格斗技巧,不能进行具有高难度的格斗技巧。
3.传统思维歪曲了散打的学习意义
数据显示,对天津二十多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87.8%的大学生认为散打是一种体育活动,而大部分学生对其民族情感认识不足,只有39.5%的人对其国家意义持肯定态度,48.2%的大学生则不看好。他们对武术散手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偏颇和误解,仅仅把武术看作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招式,而散手仅仅是对人的进攻性很强,从而使学生对散手产生疑虑和忧虑。
和球是一种以蹴鞠为核心,结合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球类运动,部分高校已经将其列入教学的内容之中,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已开展了和球相关的教学课程,因和球结合的项目元素较多,因此目前天津工业职业学院采取的是步骤式教学的模式,从不同技术的教学开始,帮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得体育价值,体会传统文化精髓。和球课程开展深受学生喜欢,目前是学院重点开展的体育特色项目之一,但放眼其他高校,和球运动的推广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基础普及程度较低
和球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型竞技体育项目,以男子、女子同场竞技、隔网对抗为特点的团体球类运动,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和爱好者。然而,由于地域关系和传承小众性,和球在大学中的普及程度较低,推广和教育的力度也相对不足。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仍不了解和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育运动。
2.专业性师资的数量不足
我国的和球运动是中国原创的新型项目,无论在开展推广、规则理解、技术水平上都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各高校对和球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工作不受重视,推广中针对和球教练员、裁判员专业培训班的培训工作较少,虽然个别特色高校也有了自己的代表队,但是在整体政策和比赛热度以及组织的专业性上,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上,都显得不足。
3.和球项目重视程度不够
项目的重视程度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经费的投入,各高校在和球相关的体育设施和经费的投入比例小。部分高校由于其他球类运动为主要特色,球场的构造和使用频率基本都是按照其他明星球类课程设计和使用优先级,未来需要把这项体育发展的根基打牢,不断地拓展它的影响,从而大力推进和球在国内的实际发展。
4.和球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在实际考核过程中,部分高校仍采用其他球类运动传统的评分方式,重理论、轻技术,但是和球更加考验团队合作和身体技巧,和球最大的特点就是配合和默契肢体沟通,仅从理论上来看,评价系统是不能正确判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的,很难达到教育目的,还将会给国内和国际教育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能够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建设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能够推动“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促进学校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一校一品”战略的全面落实。通过教授传统体育项目,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传统体育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能够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通过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创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新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机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能够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将来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传承,学校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为了使传统的运动项目和学校的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对传统的体育课程项目的甄选、适应性、匹配度和传承意义甚至就业方向进行优化,从基础出发,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做好内外部的正确引导和改变,加强体系内教师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维度、层次、专业性的认识,在社会层面上更需要夯实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包括思想上的和物质上的。不仅要强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管理更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差异化的方法,选择具有自身特点的传统运动项目。综合措施和政策引导,采用媒体介入,加强对传统体育的宣传,把学校的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必须根据新时期教育理念和学校建设的特色主题,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包括对传统体育的理论和意义的传授,采用适合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结合素质内涵教育与文明建设的要求,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学生、社会关注的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现代化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当然,传统体育特色高校在师资录取前端,应平衡理论与专业实践师资力量的比例,整合教员资源,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传统特色体育师资队伍,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也能在教师团队,引起“鲇鱼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争优创新,持续优化和竞争型成长。也可以通过社会教员的辅助整合,使得教师资源多元化和实战经验丰富化,更具有权威性的特色学校品牌,将带动师资和教员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甚至能掀起整体同类高校的教育改革热潮。
体育竞赛是最能鼓舞士气的活动,体育队伍的优秀表现常常可以激发广大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所以,在传统体育学校建设策略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代表队,是双赢甚至多赢的教学策略。它既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品牌,又能使学生在社会上感受到一种自豪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性和竞技中的规范性有更深更加形象立体的感受和学习,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将我国的文化传统传承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物质体验升华到大国文化自信的精神层次,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良好的品德,拓宽社会责任的层次,体验真正的社会意识,更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使得学生在规范性和文明程度,都符合新时代青年遵纪守法和正直上进的素养要求。
业余训练是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中推进体系建设,构建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在社会层面起到宣传作用。通过构建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相结合,基本训练与个性化训练相结合的训练体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氛围和传统体育学校特色。同时,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有限的经费,对各场地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拓展体育后备资源,以保证在具有特色的传统运动中,有更好的投资商来筹措资金,建立业余训练系统。
社会力量进入校园,对学校体育活动的不足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设立专职体育教师的特殊保障机制,支持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专业体育人员接受培训考核,到中小学执教;鼓励对学校和学生提供免费或半价的体育设施使用;通过建立学生的个性化电子健康档案等措施,解决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使更多具有职业体育经验的体育教师成为体育教师,不仅弥补了师资短缺的问题,而且还能培养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探析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助力体教融合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的竞技体育人才目标,是新时期综合素质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关键时期的重要挑战与契机。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在特色体育项目上努力实践,积累出了较为适用的教学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贴近高校教学目标的道路,具备较高的借鉴价值。体育特色院校应从教师的多样化、特色课程的创新、区域布局的整合、特色体育赛事的建设、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体系的打通,促进体育人才素质健康发展,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丰富学生的美育教育体验,提高其内涵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为培养具备复合型素养的人才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