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超萍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 佛山 525203)
多重耐药菌是一种对三种或多种抗菌药物都有耐药性的细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难治性和复杂性疾病,感染类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泌尿系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院内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液感染[1-2]。传染方式以接触传播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常危及手术、器官移植、肿瘤化疗、重症监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目前尚无特效抗菌药,对临床救治及院内感染防控提出了严峻挑战[3]。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增加医疗成本的主要因素。该病主要是指对三类或更多类(例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类、β-内酰胺类)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4-5]。为进一步强化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防控工作,为临床上对多重耐药菌进行治疗,以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鉴于此,本文就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2022年1月~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分泌物、痰、全血、尿液、血清、肺泡灌洗液、伤口分泌物、穿刺液等各类标本共1285份。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的采集、运输和接收过程应遵循规范和合理的流程,标本的接种应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优势菌的涂片、染色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定期的质控。细菌鉴别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别系统。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的解释是根据2010版的CLSI。标准菌是:大肠埃希菌ATCχ25922,金葡菌ATCχ25923,大肠杆菌ATCχ25922,绿脓杆菌ATCχ27853以及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均购自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 K-B 纸片法,按照 CLSI标准进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开具病原学标本采集医嘱,护士根据医嘱规范采集标本并在限定时效内送至细菌室,如果细菌室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株,细菌室根据院内实行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立即电话通知病人所在科室,并在HIS系统登记,院感信息系统自动捕捉HIS系统数据并预警。临床医生收到通知后立即开具特殊疾病护理医嘱,并通知责任护士落实感染控制相关的干预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主要源自于痰液、尿液、分泌物及全血标本,详见表1。
表1 多重耐药标本来源分布(n)
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患者主要分布在ICU及呼吸科最多见,详见表2。
表2 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n)
耐药率具体状况详见表3。
表3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n(%)]
随着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的日趋严峻,医院感染的风险越来越大,假若患者在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不单只住院时间变长,经济负担加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造成死亡[5-6]。2010年8月,“NDM-1”这一“超级病菌”的发现,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其的广泛关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是我国卫生部门办公厅2011年1月17日印发的一项重要文件,对进一步强化对该病的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7]。
在2022年从院内分离到的204份多重耐药标本中,其分型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这一点与国内多个文献报道相吻合[8]。院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前5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多重耐药菌标本中,最常见的是从痰液中分离出来的病原菌,与该类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复杂、年龄较大、较多合并基础病多、难以自主咳痰、住院时间较长有很大关系,如果长期处于平卧状态,极有可能会造成坠积性肺炎,除此之外,因为气管插管、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原因,都会造成菌群失衡,从而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这类病人的病程比普通的院内感染患者更难以控制,病死率也更高[9-10]。它是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预防和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耐药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很高,已经超过75%,应暂停哌拉西林对于以上两个菌种的临床应用[11-12]。此类患者一般都是重症或合并发生了多部位感染,在这些患者中,以肺部和泌尿道反复感染为主要特征,因为长期、大量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引发体内菌群失衡、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了多重耐药菌的继发感染[13]。根据耐药情况分析,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株耐药性均不超过30%,临床在治疗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当考虑大肠埃希菌可能性较大时,可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经验性治疗,怀疑严重感染时可适当联用阿米卡星或选用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于耐药率超过50%的细菌,临床医生应该参考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抗菌药物种类的甄选,而不能完全依靠经验用药。
临床需加大住院病区医务人员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等知识的培训力度,医务科牵头,联合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药学部及检验科,对医务人员开展关于多重耐药菌的主题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则需要重新培训,争取做到人人都能达到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对进修生、实习生、第三方陪护、清洁员的教育与培训,让院内各类相关人员都能对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和感染防控措施有更多的了解。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家属对于多重耐药菌患者护理前后执行手卫生的知晓度及执行率。此外,加强和完善院级和科级两级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充实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强化科室感染管理团队的成员,使其成为“哨兵”[14-15]。对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细则实行进一步的细化,构建出临床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隔离、跟踪的流程管理模式,并逐渐对其进行持续改进,为临床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便利和切实可行的使用指南。科室感染控制小组遵照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每个月对科内多重耐药情况展开一次自查及评估,并做好记录备查。医院感染管理科每个月都会对各科多重耐药感染与防控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及风险评估,梳理出各个科室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整改建议,并下达整改责任书。对检查中发现对多重耐药菌相关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的科室和个人展开培训;对于没有限期整改的科室纳入月度绩效质控评价,给予相应的处罚。
总之,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临床救治造成很大的威胁,增加患者的负担。为更好地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多重耐药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抗菌药物合理选用明确的依据,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并防止院内传播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