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芳,杨惠生,张玉萍,黄秀治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重症呼吸道感染作为临床急性危重疾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治疗对患者生命的救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喉咙痛、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且患者治疗复杂,涉及多种药物的使用,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1-2]。在临床诊疗中,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监测对于患者的诊疗、康复至关重要[3-4]。药护管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在临床诊疗护理中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5-6]。药护管理模式强调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医生、临床药师、护士和药剂师,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7-8]。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70例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药护管理模式在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患者采用常规入院诊疗管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患者在基于常规管理下采用药护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50.63±6.26)岁,平均病程为(6.59±1.53)天,重症肺炎11例、支气管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支气管扩张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为(51.21±5.03)岁,平均病程为(6.03±1.23)天,重症肺炎13例、支气管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支气管扩张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诊疗患者入院后收集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基于患者病情给予氧疗、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予以抗生素治疗、祛痰、营养管理等,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组基于常规管理下采用药护管理模式。(1)组建药护管理小组:包括临床医师、临床药师、护士、药剂师等人员,规范药物管理及患者诊疗计划;(2)诊疗患者建立针对性诊疗计划,评估患者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过敏史、肾功能等,制定治疗方案,合理制定抗生素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3)诊疗期间,严格监测患者肾功能、肝功能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干预管理前检测患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素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AST、ALT水平等指标水平评估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保持患者体液平衡,监测尿量、尿液特征,血钠、血钾指标,防止肾功能损伤,患者出现如黄疸、恶心、呕吐等与肝功能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若患者出现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过敏反应,即停止用药。(4)药物安全:药护管理期间标准化药物标签、扫描条码、双重核对等药品管理要求。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药物治疗信息,包括药物目的、副作用、持续监测的重要性。标准化药物标签:应具有清晰、标准化标签,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用药时间等,标签应易于阅读,减少误用风险;扫描条码:应用电子药品管理系统,扫描患者腕带或药物标签,确保患者正确用药,减少用药错误可能性;双重核对:每次给药前,至少两名医务人员进行双重核对,确认患者身份、药物种类、剂量等,防止药物误用、给药错误。药物治疗信息宣教,包括:a.药物目的:解释每种药物用途。b.副作用: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副作用,若出现药物副反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c.持续监测:强调患者病情的定期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d.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问题、疑虑进行解答,出院前后健康宣教。
(1)比较两组诊疗期间患者药品管理质量情况。药品管理质量,登记记录药物入库无效期登记、临期药品预警登记、药物损坏、药物过期、药品储存、药品混放等发生率。
(2)记录两组患者诊疗期间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情况,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心率症状改善时间,患者痰液量、痰液黏稠度改善时间。
(3)患者住院管理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通过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水平。
观察组干预管理期间药物入库无效期登记、临期药品无预警登记、药物损坏、过期、药品储存条件不当、药品混放等合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管理期间药品管理质量情况比较(n,%)
观察组药护管理患者诊疗期间痰液量、痰液黏稠度、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心率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用时,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重症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两组诊疗患者干预管理前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管理后患者FVC、FEV1、FEV1/FVC水平均有改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管理后FVC、FEV1、FEV1/FVC水平均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管理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近年来,重症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及临床抗生素耐药性的威胁,重症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和管理变得愈加复杂。药护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医疗团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协同的方法来应对这一挑战。该模式通过优化药物治疗,减少不合理用药和副作用,有望改善患者重症表现,提升患者肺功能水平,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采用药护管理模式建立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监测和安全性措施[9]。研究管理期间,观察组药品管理中,如药物入库效期登记、临期药品预警、药品储存、损坏等发生率得到改善,得益于药护管理在药物质量管理中提供了高效、准确、及时的药品追踪和管理,有助于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安全的药物治疗,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及人为错误的风险。既往研究提示加强重症感染患者的药品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诊疗安全性,同时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及医疗资源浪费,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升[10-11]。重症感染患者常出现痰液量增加、痰液黏稠度升高、咳嗽、呼吸困难等问题,而痰液量的增加,在已感染患者中则进一步导致炎症反应,痰液变得黏稠难以排出,呼吸道黏膜也可能产生更多的痰液,妨碍气道通畅,引发肺部感染,增加治疗难度[12]。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不及时可能导致气道痉挛、肺功能的下降,出现喘憋,甚至严重的呼吸困难,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需求构成严重威胁[13]。本研究药护管理期间,经过阶段诊疗,观察组患者痰液量、痰液黏稠度、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等情况改善显著。FVC、FEV1、FEV1/FVC作为肺功能常用指标,能够反映气道及肺功能状态,重症呼吸道感染下可能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药护管理期间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更加明显,相较传统入院管理模式,药护管理干预强调合理用药,以减轻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过度用药等,有助于减轻患者感染治疗中呼吸困难、并发症风险,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需要加强医护团队的培训和沟通,以确保协作的有效性。其次,药护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范围和最佳实践尚需更多的研究来明确。明确药护管理模式在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药师和护士提供实践指导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成果,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并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中的呼吸道感染提供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药护管理在提高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药物管理质量、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及康复进展中具有显著价值。但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要综合考虑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病情及治疗反应,不断优化管理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