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中式”风格的交融与发展

2024-05-23 02:36:38何秉坤柯文晴
西部皮革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中式中式中华

何秉坤,柯文晴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020)

0 引言

新中式风格一词作为一种服装流行趋势,最早出现于2007-2008年间Promostyl的多篇趋势预测报告。并且在一开始就从含义上出现了两条分支,一种是“Modern Chinese Fashion”(现代中国时尚),另一条是“China Chic”,这个名字源于1999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的一本研究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同名书籍。官方媒体将“China Chic”译为“中国潮流”[1]。前者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具体变化,后者则探讨了中国元素与西方审美融合后所产生的新表现形式。不过无论如何定义“新中式”风格一词,它都并不拘泥于中国历史上具体的某一个朝代,而是一条隐藏于各朝千秋姿色中的文化线索,也更是东方哲学思想得以延伸的脉络,展示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多民族文化交融下独特的东方美学特征和内涵。

1 “新中式”服装

1.1 “新中式”服装的内涵

“新中式”服装,是一种将中华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时尚风格。它融合了传统美学和文化底蕴,同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适合不同场合穿着,兼具现代感和实用性。这种风格不仅运用传统元素如刺绣、印花和盘扣增添东方韵味,还避免了简单堆砌传统符号。它是中国古代服装为适应现代社会而自我革新的产物,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外观更加简练、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强。新中式服装体现了摆脱物欲后的含蓄与谦卑。

1.2 “新中式”服装的特点

“新中式”服装设计注重面料的质感,传统颜色的和谐和实用性的结合。从“绫罗绸缎”到“缂丝”,“天香绢”,“蜀锦”这些带有浓厚中华民族特色的华美织物被运用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上[2]。中国传统配色的的背后,蕴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看山不是山,是“暮山紫”,看海不是海,是“海天霞”,看月不是月,是“月光白”。“云雾”,“烟雨”以及任何一种可以被眼睛看到的事物都有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想象和浪漫,这些被赋予了独特内涵的色彩的名字,诗情画意气象万千[3]。中国古代的服装理念深受政治制度、儒家思想以及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服饰应符合身份、地位和场合,不应过分奢华或暴露。服饰不仅是外表装饰,也是内在修养的体现,因此古代士人注重服饰以展现个人修养和品位。同时他们利用服装文化维护政治与等级制度。随时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中国服装暴露出了许多缺点:实用性较差,缺乏现代美感,礼仪与实用性的冲突等[4]。以上种种问题都解释了中国传统服装形式和廓形在现代社会的不适用性,因此传统服装在悄悄地主动进行自我革新与转型,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的基础上,选择使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廓形,合二为一,形成一种独特的新的风格——“新中式”服装风格。

1.3 “新中式”服装风格的发展历程

14-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将整个世界联为一个整体,之后东西方的文化逐渐开始交融和发展。17-18世纪的欧洲贵族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和修建宝塔、亭子来展示对于东方国度的幻想和憧憬,并以此来炫耀自身的财富、地位。但由于它的定义是“适用于现代着装风格”的服装类型,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最早的“新中式”风格服装产生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时代,只是人们现代的考察和探索还没有找到最早的案例[5]。

当然,20世纪以后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中式”服装风格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著名斜裁设计师艾尔莎·夏帕瑞利(Elsa Schiaparelli)为温莎公爵夫人辛普森设计出了一条“龙虾裙”,使用了西方常见的动物“龙虾”和中国独特的国画表现形式。20世纪40年代,公爵夫人又在公开场合穿着了一条带有中国书法元素的套裙。

民国时期社交名媛黄慧兰曾身着一身绛紫色改良中式旗袍搭配羊腿袖和翡翠珠链拍摄肖像照。这条低调奢华的裙子上绣有暗紫色团花纹样,展示着中华传统刺绣文化的精美和华丽,羊腿袖的设计则借鉴了欧洲14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服装设计。她的另一条出名的礼服“百子游龙”满绣旗袍更是把奢华繁复的东方美学和新式西方服饰精髓巧妙结合。

2 问卷调查研究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研究分别从“18到44岁”“45到59岁”“60岁到80岁”三个年龄段随机各抽查100人进行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调查研究分析显示:不论青中老人群,都有过半人数将“新中式”服装风格与“中国”“时尚”“潮流”“现代”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认为“新中式”服装风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服装文化中的表现和形式,它提炼和攫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元素和核心理念,适用于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东方美学设计理念和生活模式。

表1 群众对于新中式服装认识的关键词

3 两种风格交融下的现代服装设计

3.1 Met Gala 2015“中国:镜花水月”

Met gala 2015年“中国:镜花水月”上美国时尚杂志《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的女儿碧夏弗(Bee Shaffer)身着一袭Alexandek MieQueen 绛红色礼裙,雪白腊梅和仙鹤刺绣尽显中国传统元素和华丽的刺绣工艺(如图1所示)。

图1 Met Gala 2015“中国:镜花水月”Bee Shaffer

3.2 中国高定

郭培创立的玫瑰坊Rose Studio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用一针一线密密嵌合于当代服装设计之中,展示和营造着中国人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华丽美学和绮丽梦境。2009年其作品“一千零二夜”中的作品“青花瓷”用独创的手工刺绣技法完美展现青花瓷独特的晕染感、深邃感(如图2所示)。蓝白色的画笔书写着跨越了1300年的唐朝青花之美[6]。

图2 郭培2009“一千零二夜”青花瓷系列

3.3 小众“新中式”服装风格品牌

马凯创立的M essential旨在探索当代东方美学与现在生活方式的矛盾与统一;宽松舒适的廓形,精美繁复的刺绣,独属于中国人的传统颜色,将传统与时尚,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联系在一起,昭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上旺盛的生命力和不俗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图3所示)。

图3 Messential 2024春夏

3.4 随处可见的“新中式”服装穿搭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新中式”服装文化的传播,人们不再追求国外的大品牌设计,放弃老花和大Logo,转而喜爱这种低调奢华和浪漫优雅的中式美学。越来越多的当代年轻人开始喜爱和接受这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服装美学理念,在日常的着装过程中使用“新中式”服装或加入“新中式”元素。近些年流行的改良交领上衣搭配马面裙的穿搭,“蟳埔女”簪花的文化搭配改良“新中式”服装穿搭,以及各民族元素的融入,都是新中式风格最好的体现,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孕育和书写的新时代精神诗篇,也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对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最好的体现[7]。

4 课题研究意义及新中式未来走向

4.1 探究二者融合与发展的意义

(1)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华儿女学习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探究传统文化是发展新时代服装产业的基本要求。“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求人们知来处,明去处。只有知道自己国家的根和魂,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

(3)“新中式”服装风格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定的文化,中华服装传统文化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正是“新中式”服装风格。只有研究好过去的路,走好现在的路,才能看清将来的路。

(4)探求二者的融合与发展有助于促进时尚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创新[8]。文化是时尚的基础,时尚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的表现形式。“新中式”服装文化所引起的国潮,正是中华传统服装文化在当代服装文化中的表现。

(5)探究其发展与关系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新中式”服装风格不单单展示着汉族人民的着装文化,同样阐释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文化。通过学习和了解新中式服装,人们可以从小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兴趣。有助于全民加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4.2 “新中式”服装风格的未来走向

(1)打破传统模式,实现跨界合作:上文所提到的设计师Elsa Schiaparelli与Salvador Dalí跨界设计的“龙虾裙”正是“新中式”服装风格早期的跨界联名作品。因此,新中式服装风格将进一步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如与时尚、艺术、音乐等领域进行融合,打造更多国际品牌和多元文化。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数字化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中式服装风格将更多地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设计、生产和营销,提高生产效率和个性化定制水平。“新中式”服装风格与现代化数字发展的相结合,也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9]。

(3)坚持环保可持续性:未来,新中式服装风格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使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穿着体验。同时,当代中国社会对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理念相契合。“新中式”服装应当借鉴中国古人从大自然中寻找和提取灵感以及原材料的方式,使用环保可持续发展,可降解的传统染织材料和新型高科技材料。走当代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4)提升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新中式服装风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将不断增强,吸引更多国际消费者关注和喜爱。很多外国明星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也在关注和学习着“新中式”服装风格的使用,例如前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Margrethe II)在肖像画中穿着的明黄色刺绣“龙袍”,这件礼服使用大面积纯色缎面搭配中式领围,精致的欧式的法式刺绣绘制着中国瑞兽龙和传统团花的纹样。这不仅是外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也更是西方文明在新时代社会中对于“新中式”服装的理解和运用[10]。

5 结语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句话凸显了中国古代对服装文化的深深崇敬和重视,这种重视贯穿了五千年的历史。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中,服装始终与其相伴相生。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年仍焕发新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和面貌各异,但其核心和内涵始终如一。“新中式”服装风格便是中华传统服装文化在当代的生动展现。未来,中华传统文化必将以新的形式和面貌,融入中国人独特的东方美学服装设计之中。

猜你喜欢
新中式中式中华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好日子(2024年1期)2024-02-20 00:43:57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中国自行车(2018年8期)2018-09-26 06:53:10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24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浅谈室内设计中的新中式风格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3:41:15
独立设计家居品牌的中式情怀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08:38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的共融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