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模式下设计服务地方非遗的教育探索
——以壮族织锦为例

2024-06-08 17:18兰珂
西部皮革 2024年8期
关键词:壮锦学院课程

兰珂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言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1]。将壮锦等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构建非遗文化课程教学环境,借助产业学院的教育平台资源,实现技术支持、成果转化、文化输出和服务文化发展等多重功能,对于增强当代青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1 设计类专业服务壮锦发展的现状

1.1 壮锦发展与设计教学现状

广西壮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壮锦作为工艺美术织品,以图案生动、色彩斑斓、结构严谨著称于世,是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艺文化瑰宝[2-3]。

随着设计教育的深入发展和设计产业的蓬勃兴起,壮锦这一传统工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对壮锦技艺的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对壮锦工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刻理解,这导致他们的设计作品往往缺乏文化底蕴和传统精神。其次,设计教学在将壮锦融入创新时,需要兼顾消费市场的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往往过于注重创作而忽视了实践转化的重要性,这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壮锦工艺的精髓。此外,在壮锦工艺的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与新工艺和技术的脱节,学生往往缺乏对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市场销售等实际运作环节的了解,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设计教学应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在将壮锦融入设计教学时,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理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亲身体验和实践。通过依托设计类创新,我们可以加强文化资源的乡村振兴建设,推出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壮锦文化产品。将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使命紧密结合,实现产教融合,构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育人体系,对于提振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更好地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结构要素全面融合,我们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明确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产教融合的具体要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学者赖仕贤[4]认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人才教育的发展,还能促使产教融合尽快落地实施。钟世潋[5]也指出,院校专业设置应紧密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提高专业契合度,进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这是其办学的根本所在。蒙丽宇[6]则将壮锦工艺品与数学教育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壮锦文化,进而推动壮锦文化的发展。综合考虑壮锦产业的发展困境,我们构建了服务于地方经济生产的产业学院非遗设计实践应用体系,旨在提高专业技能与壮锦文化产业的契合度。

2 高校特色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的建设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壮锦这一民族非遗资源,积极开展教学课程建设。一方面,通过艺术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壮锦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结合校企资源,搭建壮锦实践平台,将壮锦的纹样元素融入服装服饰和文创衍生品中,实现壮锦民族文化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融合式课程开发,将产业学院的真实业务场景与实践教学场景相结合,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推动壮锦设计文化服务与地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产业学院以壮锦的图案纹样和色彩搭配为切入点,不断深化设计课程改革,加快广西地区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助力广西文化产业的崛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举措不仅迅速响应了文化产业的需求,还丰富了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进了办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高校特色专业与区域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

3 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模式的构建思路

3.1 壮锦文化赋能专业人才培养体制

“专业技能+文化赋能”是产业学院教学定位的核心内容。以广西非遗产业转型升级为立足点,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将壮锦文化融入设计核心课程,制定壮锦特色化教学,通过设计调研向学生普及壮锦文化知识,通过课题项目引导学生创新制作,通过综合民族地区产业需求向学生导入企业思维,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育人属性,弘扬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壮锦文化置入特色化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引导学生毕业下沉回归家乡,鼓励学生通过设计专业知识反哺地方经济。

3.2 产业学院“四步走”课程体系构建

在新发展格局中,加强产业学院与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协同作用,以壮锦文化和产业赋能课程体系构建,实施“四步走”课程改革,递进式构建模块化课程。通过项目式和创意型教学方式,确保教育与生产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紧密衔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类人才培养环境,构建共培、共育、共建、共赢的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模式。

第一步:以乡村振兴企业实际需求为教学基本依据,完善课程内容。设计类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企业自设课+实训”四个部分组成。随着技术发展,传统壮锦工艺发展空间愈加狭隘,市场转向通过数字表达方式开展设计项目,AIGC、AR、VR等手段成为设计宣传的主流渠道。对此,在产业学院背景下,壮锦技艺的课堂动态传播也需与时俱进,产教融合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壮锦非遗为切入点,与企业协同共建融入前沿设计工具,制定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规划,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将设计岗位人才能力要求拆分模块化融入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技能课程矩阵,在内容设置上淘汰与市场脱轨的基础课程,为传统课程注入迭代新鲜内容。例如,淘汰传统壮锦文化的手绘设计,结合数位板、三维建模、AI生图等数字形式完成壮锦图案的制作,经艺术加工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壮锦图案,制作出符合时代需求与人们审美的壮锦衍生产品。

第二步:推动壮锦文化融合课程,开展设计思维的多元化实训。“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需要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建设资源和产业生产资源,形成‘文化支农、文化惠农、文化富农’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7]。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树立以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宗旨,定制符合行业需求的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社会考察与实践、地域文化实践、创新文化专题设计研讨等课程中通过实地考察地域壮锦非遗资源,收集广西各地壮锦相关资料,分门别类对壮锦技艺梳理整合,通过对非遗传承人、手艺人的采访记录,汇总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调研成果。在多元化实训课程中挖掘壮锦文化基因,以创意思维驱动设计创作,注重“调研-归纳-解构-重构”的创意思维训练,从壮锦纹样中的几何元素出发,结合壮锦的图形、结构、色彩特点充分了解文化技艺内涵,培养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8]。采用设计新技术、新手段驾驭传统非遗资源,保障文化素质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第三步:引企入校,搭建“订单制”“工作室”等合作框架。引进具备行业经验的企业导师、非遗传承人共建教学团队同堂教学,构建“产、学、研、训”教育共同体,实现产教良性互动。在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课程下开展壮锦定制班、壮锦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引入现代企业案例,派遣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企业团队进驻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厘清设计工作流程,以项目式课题实验研究形式开展实践,充分发挥小班教学优势,做到“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将专业知识技能分解成课程各模块知识点转换教学。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形式融合企业项目集训,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以实践基地为项目孵化平台,将前期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与实训实践应用技术融汇贯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转化,创新壮锦元素制造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工艺品、纪念品和伴手礼等多样化的壮锦衍生品。为企业提供融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服务型设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服务社会职能,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第四步:采用“3+1”“3.5+0.5”的育人场景,助力广西区域优势产业前进。“3+1”指的是三年在校内完成课程,一年到企业进行实习;“3.5+0.5”指的是三年半在校内完成课程,半年到企业进行实习,两者均提供了企业实习的机制。经过前期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型,企业能够清楚的掌握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能够明确的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校企双选深度联合参与实习,在设计转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壮锦衍生产品生产技艺,培养学生设计创新思维、专业技术能力、地域文化情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更有针对性地对接岗位机会。联动校内外优势资源,例如:结合当下电商崛起,培养壮锦文化直播人才;利用广西旅游流量,推广宣传壮锦技艺文化。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为企业输送实干可用的文化设计人才,加快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助力文化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3.3 规范考核评价机制

人才培养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的落脚点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问题[9]。在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创意型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下,进行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将传统教学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转变为精确滴灌的个性化人才培养,采取“学生互评+校内老师评价+企业/非遗导师评价”的考评方式,综合构成学生专业成绩。从企业设计人才需求视角,全方面、多维度地针对学生设计创意、专业技术、文化内涵、艺术审美等内容展开评价,提高学生对设计理念与专业技能的理解。对标企业岗位职能输送就业,动态监测就业数据,通过课程成绩、专业获奖、就业岗位、薪资待遇等多方指标评进行有效量化估教学效果,验证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育人的成效。

4 结语

壮锦是壮族的特色文化,更是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广西的风土人情与地域民俗,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高校作为设计类人才重要输送阵地,人才培养需要紧跟地方产业转型发展与时代需求。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依托壮锦地域文化优势促进课程改革,深化产业学院育人模式,践行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结合地方文化产业结构以及不同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痛点问题推陈出新,探索适应市场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助推壮锦文化的传承,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壮锦学院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帛锦时韵*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