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刚 陈瑞洋 黄宏
在“大思政”背景下,如何进行泌尿外科医学课程,尤其是男科学体系改革,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近年来医学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医学教育领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课程思政,因此推动医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抓手,要将转化医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当中去。转化医学是强调协同创新、前沿技术应用与生命科学研究实践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1-2],促进了医疗、教育、科研、相关产业链等的有机结合。转化医学能够促进基础科研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将有益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中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评估手段[3]。目前,转化医学理念已被融入全科医学、肿瘤医学、泌尿外科学和儿科学等各种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4-8],全方位覆盖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9-14]。与此同时,我国也不断加大转化医学平台建设,提高转化医学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了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5-16]。近年来,转化医学理念逐渐被融入泌尿外科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同时也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3,7]。文章分析了我国男科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这些问题导向,介绍了研究团队将转化医学理念融入男科研究生培养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对策建议,并提出未来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7]。“课堂教学主渠道”是指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高校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其他各门课程也应明确各自的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医学教研需要把课程思政从要求转化为表格和行进路线图,这样临床和基础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给学生机会自主学习,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知识体系的深层思想,增强教学趣味性和时效性,但是仍然面临很多实际问题。
在科研领域的目标是深入挖掘已有的知识,不断拓展和创新,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开辟新的道路。而在育人的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具备高素质和优良品格的医学人才,以满足国家健康战略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针对医学专业研究生开展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探索医学专业人才创新培养的规律,为国家健康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医学人才[18-19]。在男科学领域,研究涵盖了基础医学中的诸多方面,包括生殖解剖、生理、生化、遗传、免疫和病理等。同时,该领域也涉及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如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和精神心理科等。这些学科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男科学这一综合性学科的基石。男科学研究生培养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男科学优秀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男科更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技能的结合[20]。但是,男科学的基础、临床理论缺乏系统全面的归纳,男科学医师的临床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21],并且由于侧重于学术理论和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而在临床实践中又只能停留于诊治疾病以及手术,不具备立足于临床进行科研探究的能力[22],最终形成了医生从临床不能到科研,从科研不能到临床的局面[14]。
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两大基石[14]。长期以来,受“唯论文”影响,发表论文特别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SCI)论文成为研究生毕业的硬性条件。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很多研究生不得不放弃一些增加临床经验的学习或活动,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实验室从事基础研究,最后导致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比例严重失调。客观地讲,在实验室的开展动物实验、模型的基础医学研究尽管十分重要,但很多研究停留在大、小鼠和细胞这个层面上,科研结果尽管可以用于发表论文,并不能实现“从实验室到床边”[7],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很有必要在临床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将理论和临床相结合。不能仅看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还应该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强化专业技术水准的基础上,加强医患沟通,尤其是男科临床医生实际中经常涉及患者隐私,这很有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对于男科疾病的忌讳。男科临床医生很有必要在实践操作中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体现人文修养以及体恤患者的一面,使患者得到身心的健康。
男科学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聚焦于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男性生殖与相关病理问题、男性节育与不孕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治疗等重要议题。这些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男性的生理特点和健康问题,并为解决男性生殖健康领域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它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由于专业面涉及非常广,与诸多学科均有交叉,对于男科研究生的培养,注定是复合式培养[21]。但是,我国医学教育和研究体制存在的缺陷,导致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严重脱节。这种脱轨导致了许多临床上有价值的发现无法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基础研究工作者,同时也使得许多基础医学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医生眼中被视为无任何实用性的科研数据。就目前男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整体上仍缺乏转化医学机构和学科交叉平台作为支撑。在“大思政”教育的宏观框架下,医学院校的科研育人体系亟须进行系统性的优化与资源整合。这不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医院以及各类学术机构的通力合作。通过搭建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平台,能够充分发挥科研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而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这一协同育人的模式将为培养具备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重科研轻育人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发现少数研究生对科研缺乏热情和动力,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出于功利目的,而并非出于对科研的真正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这导致他们在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此外,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不足,使得他们难以获得有效的科研指导,从而缺乏良好的科研育人氛围。部分医学院校在研究生科研育人方面缺乏足够的保障机制和经验。医学导师在科研课题申请和论文发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往往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而在实际教学中,导师难以平衡科研与育人的关系,导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全面提升。同时研究生导师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科研成果,而忽视了科研育人的重要性。这种评价导向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使得许多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支持[23]。
因此,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深化师生对科研育人的认识仍然是医学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和动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师生交流、完善导师评价机制、优化科研环境等,从而为研究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课程思政工作在学术领域中,需要持续地调整和优化其指导思想,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医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待临床和基础的问题上加强改革研究,寻求一条适应医学教研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
全过程的指导旨在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和基础知识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促进临床医生不仅在身心层面,更在人格层面实现全面健康。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类型可分为基础型和临床型两类,二者的培养模式长期风格迥异[24]。男科学是以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为主要研究内容和诊治范围的临床学科,是研究男性生殖功能和诊疗男性生殖疾病的科学与实践,且男科专科医师的教学和培养主要侧重在男性性功能和生殖健康方面[25],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男科生殖疾病,同时,男科疾病具有独特性,其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主观叙述和症状,而缺乏足够的客观诊断标准。这使得男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经验性和实践性,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对男科学研究生培养提出了全面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一方面,坚决摒弃“做实验-发论文-毕业”的传统模式,不再单纯将论文作为研究生的主要评价条件,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技能。研究生具备足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经验,研究成果才更有可能从“实验室”到“床边”。近年来,研究团队参照执业医师的要求来培养男科研究生,鼓励和支持男科学研究生报考执业医师,毕业以后成为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临床医生,符合条件者优先推荐留院工作,实现从“实验室”到“床边”的双向互动。
医学研究生科研与育人工作依托于高水平的医学临床数据,这些数据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为了将临床数据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医学研究生提供更好的科研与育人环境,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男科学属于临床学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院积累了海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数据和样本等资源。临床医生不仅是医学成果的应用主体,也是医学问题的研究主体。今天的男科学研究生将是未来的男科临床医生。依托丰富的临床资源,运用转化医学思维,能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引入临床医学研究[26-27]。研究团队高度重视临床数据挖掘,建立了相关疾病数据库。同时,指导研究生积极学习空间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学建模等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研究团队指导研究生采用上述方法和技术挖掘临床数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并在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28]和Andrology[29]等国际期刊发表男科学领域论文多篇,助推了男科学转化实践。在科研全过程中对男科医生进行正确观念的建树,不仅提高了临床医生的科研能力,而且很好地塑造了临床医生良好的行医素养。
高水平医学科研项目为载体,将立德树人和正确的思想道德科研观念注入平台中,实现科研育人功能,将医学研究生在基础和临床中感悟正确价值观。未来男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搭建平台加强基础与临床的深度结合,推进产学研一体的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一是要建立男科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平台应建立并完善临床患者病历、标本数据库,整合患者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诊断、生存和预后等临床资料,建立具有患者完整标本的开放式转化医学研究平台[7]。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整合校本部和各附属医院资源,成立了温州医科大学健康评价中心,为学科性研究机构,下设生殖健康研究中心、全科医学研究中心、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等,目前已经初步建成男科转化医学研究平台。二是要建立男科产学研合作平台。一方面专注于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在“实验室”和“床边”之间搭建桥梁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开展协同育人项目,为培养具备转化医学素养的研究生提供支撑。例如,温州医科大学健康评价中心与温州一正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温州瓯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男科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致力于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研究者的批判性思维,充分挖掘医学各学科的独特优势,优化科研流程,改进学术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标准,以确保科研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这样的努力将有助于理顺科研与育人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进一步完善科研育人机制,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男科临床具有丰富的案例,尽管男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在不断深入,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尚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快速发展需求。这导致了诸多临床问题的出现,例如卵子不受精的病因、精液质量异常对生育过程的影响、勃起功能的关键环节以及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等。这些问题至今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制约了男科临床的突破性进展[30]。因而,不仅为了突破临床瓶颈,也为了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思维的男科医生,需要立足临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思维。例如,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 例不育男性患者,查体表现为睾丸偏小偏软、阴毛稀疏、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实验室检测性激素显示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睾酮均低于正常范围,3 次精液检查提示无精子。此外,患者提到一直以来嗅觉缺失,检查染色体示46XY。根据检查结果,应首先考虑卡尔曼综合征。但是,导师利用此案例提问研究生,会不会有其他原因?结果有研究生提出,应利用现代分子基因诊断技术进一步明确诊断。随后,通过基因诊断,发现该病KAL1 基因发生突变。导师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引导研究生思考问题:KAL1 基因发生突变的机制是什么?如何避免遗传病患儿出生?研究生们能从事哪些相关基础研究?如此一来,让研究生体会到转化医学就在身边,进而培育转化医学理念。
在临床中,男科疾病往往是多因素造成的,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诊治。在科学研究中,由于男科学专业面涉及非常广,与诸多学科均有交叉,特别需要鼓励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21]。一是建立以转化医学为主题的读书报告制度。将读书报告活动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周期,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做读书报告的次数不低于9 次,即至少每年3 次。二是围绕转化医学加强学术交流。一方面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举办相关讲座,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例如,研究团队参与筹建成立了温州男科医学联盟,定期组织学术会议,要求研究生全程参加并鼓励研究生作报告。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了研究生的视野,增强了转化医学理念和科研创新能力。在泌尿男科领域,学生们已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了人文素养的学习。这种深入而全面的培养方式,无疑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学生们对泌尿男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种兴趣与热情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术自豪感和自信心。根据医学学科的特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以科研实践活动为核心,遵循人才培养和人的发展规律,为学生们明确了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致力于塑造他们具备爱国报国的理想、严谨的科研作风以及积极创新的精神。最终将知识的传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不仅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和科研实践活动育人体系,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男科学课程思政教育立足于转化医学,在临床技能的加持下更加彰显医学人文素养。我国的男科学学科建设和临床治疗方面存在许多提升空间,而加快培育更多更优秀的男科学高层次人才则是最为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未来的男科学研究生培养中,要多措并举、加快融入转化医学理念,搭建平台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探索“大思政”背景下满足基础与临床要求的医学科研育人模式,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型和复合型男科学高层次人才。在男科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问题上,笔者意图在于激发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导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共同为男科学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