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战时网信系统运用看情报保障工作转型

2024-05-23 08:54陈昕昕朱新兵
情报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网信战场北约

陈昕昕 朱新兵

(1.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郑州 450000;2.河南省军区 郑州 450000)

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在美及北约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网信系统在情报保障工作中的组织运用,充分释放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倍增器”作用,在自身军事实力和动员潜力与俄存在较大差距的不利情况下,借助情报保障工作组合拳,对冲了俄强大的军事攻势,迫使俄不断调整战略决心,为己方争取国际支援、凝聚民心士气,调整作战计划争取了主动。深入跟研乌战时网信系统在情报保障工作中的组织运用,可从中透视现代战争情报保障工作转型趋势,对我查找短板弱项,加快情报保障工作转型,提升情报保障工作质效,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意义。

1 乌克兰战时网信系统运用

网信系统以网络为中心、信息为主导、体系为支撑,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联通性,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要素、作战单元融合集成,以实现无缝链接、一体联合[1]。乌综合运用多种网信系统,实现了情报保障工作快速精确“指挥-感知-聚合-共享”,为乌争取斗争主导权、闭合杀伤链,提供了有力支撑。

1.1 基于弹性网络的广域情报侦搜网系构建

俄乌冲突中,乌情报保障工作“依网布势、以网聚优”的特征愈发明显。不论是情报的感知搜集,还是整编共享,无不依靠网络进行。在军事冲突还未正式打响之际,俄乌双方围绕制信息权和制网权,在网络空间就已展开激烈攻防。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乌政府认为自身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开始积极备战。表面上,乌政府把重点放在顿巴斯地区战争准备上。但在看不见的网络空间,乌政府更是殚精竭虑,多措并举加固自身网络空间安全。尤其是2015年年末和2016年年初,乌国内电力系统遭BlackEnergy[2]攻击后,乌政府便加快利用美西方科技公司、美国防部“前线狩猎小组”、北约共同网络防御卓越中心等力量排查国内重要基础设施、门户网站和信息系统后门漏洞,清除木马病毒,提升防御策略[3]。军事冲突开始后,俄重点对乌通信基础设施和重要通信节点展开火力打击,并同步组织网络作战力量对乌网络空间发起拒绝服务、数据擦除、勒索加密等网络攻击,企图造成乌网络通信瘫毁失效。乌迅速组织自身力量修复网络,并动员国际同情者和反俄力量组成数十万网络IT志愿军,展开网络空间防卫和反击作战。乌还利用美SpaceX公司提供的“星链”终端[4],将被俄打击得支离破碎的战场通信网络重新聚合。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23年6月1日报道,SpaceX公司已在乌投入2万余台“星链”终端[5]。最终,形成了以天基通信为核心,以地基通信为基础,以空基通信为补充,多种通信手段相融合的弹性广域网络,为战时情报保障工作提供了基础的网系支撑。

1.2 基于社交媒体的开源情报感知体系运用

俄乌冲突是社交媒体时代下的现代化战争,物理世界的“火力战”和网络空间的“情报战”交织并行、相互影响。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传播成本低、扩散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信息容量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将自己所看、所听、所思、所悟的信息以最快速度传播到网络空间,传递给其他社交媒体参与者。这种扁平化去中心的传播结构,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信息由单向感知演变成双向影响,为情报的快速多源获取提供了可能。冲突开始前,各方不断透过社交媒体发布己方立场信息,披露敌方战略意图,掀起了一波以战略情报披露阻滞对方军事行动的高潮。冲突爆发后,乌政府和主要官员在美及北约支持怂恿下,取得众多科技公司支持,继续娴熟运用社交媒体为己方情报保障工作服务,构筑了以TikTok、Twitter、Facebook、Telegram、Instagram、YouTube等国外成熟社交媒体矩阵为核心[6],以DIIA/Action、eVorog[7]等自研社交应用为补充的“社媒型”情报感知阵地;依托国内普通民众和国际同情者,组建了“众筹型”情报末端感知力量;通过“随手拍”采集物理空间实时一线战场情报,“网上搜”探测网络空间高价值情报,搭建了虚实互补的情报信息采集渠道。最终形成了基于社交媒体的开源情报感知体系,为有效对冲与俄军事实力差距、形成情报战场非对称作战能力提供了可能。

1.3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价值情报整编平台融合

俄乌冲突中,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于战争实践,其作为武器化运用的效能不仅体现在指挥控制和火力打击上,也体现在情报侦察搜集和信息整编分析当中。因此,这场战争成为军事人工智能赋能情报保障工作的关键试验场,为透视人工智能参与情报作战实际效果提供了重要窗口。冲突开始后,乌利用ClearView AI公司提供的面部识别技术和200多亿张人脸数据库(其中来自俄社交媒体VKonakte的图像就高达20亿张)[8],对俄参战人员进行识别。造成包括俄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莫德维切夫中将在内的多名高级将领被锁定猎杀[9];据美《华盛顿邮报》报道,乌通过该方式识别搜索出大量俄阵亡被俘人员信息,且至少向582名俄阵亡士兵家属发送了被遗弃的尸体照片[10]。此外,乌安全部门也利用该技术对俄渗透特工人员进行甄别抓捕[11]。此举严重削弱了俄军的战场指挥控制能力,打击了俄军心士气,放大了俄国内反战影响,限制了俄特工人员在乌境内的情报侦察活动。乌还使用人工智能训练的深度伪造技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大量虚假情报信息,操纵舆论导向,影响俄方军民和国际社会认知。与此同时,乌在社交科技公司的支持下,凭借人工智能推荐算法,扩大了这些虚假情报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乌在美帮助下,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俄在战场上的通信进行跟踪拦截、监听解密,并自动化翻译分析,使得乌军可以及时掌握俄军军事动向[8]。乌在已构筑的弹性情报侦搜网系和开源情报感知体系支撑下,在情报指挥、过滤、整编、印证、编报、检索、可视化等环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集多种能力为一体的跨平台多模态高价值情报融合分析平台。

1.4 基于战场管理的态势情报共享机制整合

俄乌冲突是一场现代混合战争理论主导下的多域耦合对抗,战场实时情报共享机制使得杀伤武器从坦克、飞机、火药等传统杀伤手段拓展至数据、时间、速度等。面向信息战,战场实时情报共享使数据成为武器,网络空间海量数据成为战场全面态势感知的重要支撑;面向火力战,战场实时情报共享使时间、速度成为武器,情报数据处理快、态势时间分析少、指挥决策耗时短的一方,杀伤链闭合速度将会更快,将能领先对手实施超前打击。乌军基于弹性广域网络,部署的战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DELTA[12]为乌军提供了强大的战场整体态势感知共享能力。DELTA可实时提供战场空间全面态势,其将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尤其是视频监控设备的数据,以及其他各类情报信息整合到数字地图上,为各级指挥人员提供作战任务规划、作战协同、情报安全交换等服务。所有登录人员都可以快速访问有关俄军部署和当前与其他单位协作方面的最新情报信息。此外,DELTA在研制之初就得到美及北约的技术支持,依据北约情报和战术标准构建,可根据需要与北约成员国的作战指挥信息系统进行无缝打通和连接。这种基于战场管理的态势情报共享机制为乌快速闭合杀伤链,实施超前打击奠定了基础。

2 网信系统视域下乌情报保障工作新趋势

俄乌冲突中,乌通过在情报保障领域中综合运用基于弹性网络的广域情报侦搜网系构建、基于社交媒体的开源情报感知体系的运用、基于人工智能的高价值情报整编平台融合、基于战场管理的态势情报共享机制整合等多种措施手段,催生了战时情报保障工作新的发展趋势。

2.1 美及北约对乌情报支援力度空前加大

纵观俄乌冲突,不难发现美及北约对乌情报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透过网信系统的支持更是近些年来前所未有的。当乌情报侦搜网系面临遭俄入侵打击、毁瘫失效危险时,美及北约不但未雨绸缪,在冲突开始前就有计划地对乌网络进行加固增强,还在冲突过程中派出精干力量助乌快速恢复通信联络。乌开源情报感知体系中的核心阵地,几乎全部由美及北约成员国的社交媒体矩阵构建,并且采用“乌数北算”策略,及时将乌境内搜集情报信息上传至云端,回传至北约服务器,以免存储情报数据的服务器在乌境内遭俄火力摧毁。乌在高价值情报整编平台中所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论是用于身份匹配的面部识别算法,还是用于“信息茧房”构建的推荐算法,亦或是对俄军通信信息的拦截翻译,都来源于美科技公司。北约为实现与乌的战场实时态势情报共享,不仅向乌公开了北约情报和战术标准,还将北约自身获取的情报及时推送给乌。这些举动不仅反映出美及北约不愿与俄直接热战,选择退居幕后打“代理人”战争的企图,还反映出美及北约正通过乌战争“实验场”验证网信系统对情报保障工作“倍增器”作用,以及情报保障融入联合多域作战的途径方式。

2.2 乌民众通过网信系统主动参与情报保障热情高涨

俄对乌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前,由于情报失误,曾乐观地认为乌国内经济发展迟缓,社会矛盾尖锐,乌总统泽连斯基民意支持率低,仅有30%左右,民心思变。加之乌与俄具有共同的历史连结,相似的民族认同,一旦对乌发动攻击,必定会取得乌国内普通民众策应,推翻泽连斯基政府,建立亲俄政权。甚至会出现乌民众手持鲜花夹道欢迎俄军的盛况。但事与愿违,俄军进入乌境内后,遭遇乌军民顽强抵抗,乌民众更是积极主动参与到对俄情报侦察工作当中。乌民众通过专用手机APP接收“订单式”情报搜集任务,使得情报作战指挥链路延伸至末端;乌民众采用“随手拍”方式对俄军力量部署、武器装备、行动路线、关键岗位人员及战损情况进行跟踪接力拍摄,并将相关情报信息上传网络,为乌军在实力存在差距的情况下扬长避短、避实击虚,实施非对称军事打击提供了决策支持。乌民众还积极挖掘俄军战争“罪行”,为法理斗争攻防提供第一手情报资源。事实上,乌广大普通民众在俄“打军不打民”的掩护下,利用自身遍布各行各业、身处战场一线的优势,自组织构建了情报保障工作的复杂性巨系统,使得系统涌现性得以激活,发挥出“1+1>2”的超常作用。

2.3 战略战场情报网上交织发布催生情报作战效果

俄乌冲突中,战略战术情报交织使用,使得情报保障工作直接参与联合作战,情报武器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冲突开始前,美对乌情报支援以战略情报为主,通过社交媒体、网站、开源情报系统等,发布俄方战略企图、行动方案、部队集结等战略意图情报与战争症候情报。冲突开始后,乌在美以北约支持下,综合运用多种网信系统,获取俄战略目标、作战企图调整动向,及俄相关政治外交活动情况和内部考虑,为“边打边谈”提供支持。美及北约借助技术优势,充分挖掘网信系统潜力作用,采用非接触式侦察手段在不进入乌境内的情况下,对俄开展全面侦察,为乌军提供态势监控、威胁预警、目标指示、作战评估等多种战场情报支援。总的来看,美及北约对乌战略战场情报支援依网布势,贯穿战前准备和冲突全程,交织使用,战略情报发挥了战局走向“制衡器”作用,基本达成“援乌抗俄”“固盟强美”作用;战场情报“准确及时、可操作性强”,发挥了力量“倍增器”作用,使乌以弱势兵力取得较好作战效果,挫败了俄军分割围歼、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2.4 立体多源情报保障工作格局已见端倪

俄乌冲突中,乌借助美及北约技术优势和已有情报侦察共享机制,综合运用多域力量、多种手段构建了全域联动、多源融合、全时感知、广域覆盖的对俄立体情报侦察网信体系。在天基侦察平台方面,美及北约调用数十颗军用光学、雷达成像、电子侦察、海洋监视、导弹预警卫星为乌提供情报支援。开战后还与Maxar、Planet、鹰眼360在内的100多家公司合作,至少使用200多颗商业卫星,向乌提供20种不同的情报分析服务[4]。在空基侦察平台方面,美盟在北约成员国10余个前沿与主要作战基地,部署各型预警监视和侦察巡逻机50余架,构建空基侦察监视网络。在陆基侦察平台方面,美及北约利用地面技术侦察台站、大使馆和领事馆特种设备、对空雷达站、岸基宙斯盾系统等对俄开展系统深入的陆基侦察。在网络空间,美及北约利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军事网站上的开源情报,增强视距外情报保障能力。在物理空间,乌广泛发动“全民侦察”“随手拍”,其对锁定摧毁俄军高价值时敏目标也发挥重要作用。

3 乌克兰战时情报转型对我启示

数字时代背景下,网信系统与情报保障工作深度融合。情报保障工作已从幕后走向前台,情报作战成为混合战争的重要作战场域和作战形式。我应通过总结乌在战时情报保障工作中网信系统组织运用的特点和创新点,紧跟深研、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情报保障工作转型新趋势,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全面提升我情报保障工作质效。

3.1 弹性情报侦搜网络是情报保障工作的基础支撑

俄乌冲突中的情报保障工作,无论是指挥控制,还是感知整编,亦或是共享分发,无不依靠通信网络展开。战时,冲突各方必将围绕制网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基础通信底网连接方式灵活、抗打击残存能力强、自组织智能化程度高、恢复速度快的一方,将掌握情报保障工作的绝对优势。但目前,我军还普遍存在陆基网网系可移动性能差、空基网网系组织运用少、天基网网系组网能力弱等不足,空天地一体化网系融合能力与强敌还存在不小差距。这将极大阻滞我战时情报保障工作开展。必须深研情报保障工作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围绕情报保障工作现实需要,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军民融合、平战衔接的智能化弹性情报侦搜网系,为我情报保障工作提供坚实的通信基础。

3.2 立体多源感知体系是情报保障工作的质效起点

俄乌冲突战场是贯穿空、天、地、地下、水面、水下、虚拟与现实多个空间维度的立体战场。每个空间维度都将产生海量情报信息,准备、及时、全面获取这些情报信息,将是赢得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一环。这些信息既包含模拟态数据,也包含数字态信息,横跨物理、认知、信息三域,传统的情报侦察手段难以做到全时域、全维度、全覆盖侦察采集。乌克兰在美及北约情报支援下,对俄形成情报领域非对称优势。这启示我们必须依靠“云大智物移”“无人+”等新兴科学技术,将感知触角延伸至战场的每一个维度、每一个角落,通过体系化协同的方式,自主进行全频全时探测、网系自主监视与协同接力跟踪,以实现对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等作战体系全纵深、立体化、多维度持续探测与监视,获取全面准确的情报态势信息,为指挥员提供高可靠性、高精度、高速率的决策支撑。

3.3 多域联合斗争支援是情报保障工作的释能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门槛逐渐提高,军事斗争形式逐渐由传统的火力战向“灰色地带”博弈转变,混合战争将成为未来国家间,尤其是大国间对抗的新形式。灰色地带的新军事技术对抗将成为新常态,并构成现代军事变革的新特征。俄乌冲突中,乌与美盟在认知、社会、经济、金融、外交、法理等多个领域,依靠情报优势对俄发起全方位围剿。情报战与火力战、认知战的结合运用使得情报保障工作揭开神秘的面纱,从隐匿的后台走向公开的前台,情报战也成为混合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未来与强敌的高端战争也将是一场混合战,情报保障工作将是支撑战略决胜的重要选项,我既要有力防范,应对美盟的情报威胁,也要善用情报谋略,因势利导、奇正相济,配合其他斗争领域协同行动,以实现我战略意图,赢得全面胜利。

3.4 寓军于民侦察力量是情报保障工作的深厚潜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正在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未来我与强敌的高端战争也呈现出“体系化”“整体性”的特征。这样的“整体战”,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全力支援,是不可能取胜的。俄乌冲突中,乌民众以平民身份为掩护,利用自身分布范围广、涉及行业全、直抵战争一线的优势,利用手机应用APP对俄展开情报侦察工作,构建了一张坚固的情报侦搜复杂性网络,有效对冲了俄军军事行动效果,提振了本国人民士气。这启示我们未来不管战争形态如何演进,不管作战样式如何变化,不管武器装备如何发展,人民战争仍旧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武装力量“三结合”的制度优势,借助网信体系力量,编实编密民兵情报信息员队伍,充分激发情报保障领域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

猜你喜欢
网信战场北约
北京国泰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走向北约?
我刊编辑参加网信工作培训会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高屋建瓴 构建网信安全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