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校园:基于文化提升的“1+3+N”生态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4-05-23 08:29洪良清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园生态

洪良清 (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就镶嵌在学校“生态创客园”的连心廊上。孩子们每日从连心廊进出校园,耳濡目染,浸润生态文化。作为毓英中心小学“书香校园、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三大文化建设目标之一,生态教育以环境为基,以学科为轴,以活动为轮,形成基于文化提升的“1+3+N”生态课程体系,生态校园初具雏形,向深发展。

一、“1+3+N”生态课程体系的理论

“1+3+N”生态课程体系为:1为生态文化;3为校园环境、学科融合、主题活动;N为文化项目。即以生态文化为核心,以校园环境、学科融合、主题活动为主线,三条主线既可连为一体围绕生态文化核心,又可独立运转发展多个文化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1+3+N”生态课程体系。

(一)生态文化:课程体系的灵魂

生态文化作为“1+3+N”生态课程体系的核心,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爱生命、崇尚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它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中,更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校训、校风、课程设置、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生态教育氛围。

(二)校园环境:生态课程的载体

校园环境是实施生态课程的重要载体。通过绿化美化校园,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生态环境教育场所。

同时,通过创建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动力。

(三)学科融合:生态课程的桥梁

在“1+3+N”体系中,学科融合是将生态文化融入各科教学的关键环节。例如,生物课上讲解生态系统原理,地理课中探讨人地关系,语文课里学习描绘大自然的诗词文章,美术课上进行环保主题创作等,使得生态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实现知识的横向整合与纵向深化。

(四)主题活动:生态课程的实践平台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生态素养的有效途径。如定期举办生态文化节、环保知识竞赛、绿色校园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认同生态文化,并转化为具体的环保行动。

(五)“N”个文化项目:生态课程的创新延伸

围绕生态文化核心和三条主线,学校可根据自身特色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文化项目,如设立生态科研社团、组织生态研学旅行、建立生态小记者团队等。

“N”代表着无限可能,鼓励学校不断创新和丰富生态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二、生态文化的实施路径

(一)环境建设

1.校园十三景

133年底蕴,7年规划培育,终成13景。“饮水思源”——古井、流水、锦鲤,这是水的力量,是生命之源;“球脉相承”——几代毓英人,一腔排球情,陈忠和教练这句话就写在长满蕨类植物的花圃中,以及让毓英人骄傲的100年排球历史雕像,在这些史前植物的映衬下,在诉说一个道理,坚韧百年、千年、万年,终将成就辉煌,这是坚韧的力量,是生命之基;“金声长鸣”——金色校标竖立在百米“花龙”之中,三角梅、扶桑、月季、绣球花……四季花开映衬教育金声,这是绽放的力量,是生命之美;“陶叶盈窗”——一馆爬山虎,5年,从寸高的种子爬到五层楼高的毓英体育馆顶,这是向上的力量,是生命之力;“诗词留韵”——来自沙漠的仙人掌、仙人球和来自海岛的苏铁、椰子包裹着必背古诗,这是包容的力量,是生命之魂;“经纬天地”——天体行星、五洲四海、地理地脉,走进来,置身香蕉、莲雾、树葡萄、桃子等十余种果树中,在来自全国五地五种竹子成林的竹荫下一步步走向世界,观测宇宙,这是宽广的力量,是生命的博大精深。校园十三景,它不只是景观,更是一座生态的园林,在这里,可窥世界,可见未来。

2.生态创客园

这是一处由“法布尔荒石园”“生态微景观”“种植体验田”“动物庄园”组成的生态景观。蝴蝶、螳螂、蜥蜴、天牛、鹦鹉……荒石园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高山、海边、雨林……这些活的微景观会让你恨不得把自己缩小进去观赏一番;垄田、大棚、鱼菜共生、自动喷灌……这里是田,但它是一片科技感满满的田;鸡、鸭、鹅、兔子、山羊、猫、狗……当我们把“农村动物园”搬到学校的时候,才发现它是多么的稀罕,至少孩子们再也不会把鹅当成鸭子了。

3.校花校树

校花不只是花,校树也不只是树,这是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也是自然告诉我们的教育哲理。20年前,校友兼学校特级教师李承茂退休后侍弄花草,他从清源山花农处购得一株10多年紫藤花,在自家园中花圃养护10年,开花总不超过15串。2016年得知学校建生态校园,种植各地草木,他把花赠送给了学校,移植后到学校大操场的第二年,百串紫藤花开满架,方知原是花圃太小。校花告诉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就能尽情绽放。36年前,毓英体育馆落成剪彩之际,吴尊仁校友特意从菲律宾带回两棵南洋杉要种在门口。种之前才发现其中一棵运输过程中头断了,本想放弃,但剪彩在即,只得先种下。不承想几个月后,断头地方竟然长出两茬,数年后成为了南洋杉中少见的“双冠树”,校树告诉我们,教育只要不放弃,每个生命都有可能成为奇迹。

(二)学科融合

1.道德与法治

在毓英大思政课程体系中,从1.0版到3.0版,“环保教育”都占据6个板块中的其中一块。从低段二年级下册中的《小水滴的诉说》《我是一张纸》《我的环保小搭档》,到中段四年级上册中的《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变废为宝有妙招》《低碳生活每一天》,再到高段六年级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的系列课题。《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环保教育的设置合理,知识性螺旋上升,更是引领学校生态教育的主线、核心课程。这是育心的学科教育,能让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懂得低碳生活。

2.劳动

从环境卫生到花圃植物养护,这是毓英劳动课程的基本动作,而种植则是毓英劳动教育的核心课程。毓英校区是中高段校区,那长达近百米的“生态创客园”就是劳动课的实践基地。光华是一二年级校区,学校开辟了“纳米农庄”,即在教学楼后面开辟了100块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且每块只有1平方米的菜地,每4人小组认领一块,人人参与实践是毓英的标配。这是育体的学科教育。

3.综合实践

这是育心与育体整合的跨学科课程实践课,如四年级,老师以《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主线,道德与法治课堂认识到位后,组织孩子们到生态创客园劳动实践。六年级,老师上《地球,我们的家园》,带孩子们到“经纬天地”了解立体的地球。综合实践是各学科的黏合剂,也是生态文化课程活动的抛物线。

(三)主题活动

1.金井走透透

金井是个海滨小镇,石圳变质岩、塘东的白沙堤、三坑的大榕树,瀛洲的滩涂,围头半岛多个海滨村庄的数十里沙滩,这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西资岩大佛寺、塘东古厝、三坑蕃仔楼,这是金井先贤智慧的结晶,2002年,从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请得我的家乡来》这一课出发,毓英中心小学第一版校本学习材料《金井走透透》应世,到2018年结合研学教育的第三版《金井走透透》,这一项活动已经走过21年。六年走遍金井的每一个角落,六年读懂大自然这本书。活动前研学单准备,活动后总结提升,重点是活动中,孩子们必须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垃圾袋,一是不得给环境制造垃圾,二是研学即当志愿者,走到哪里就捡到哪里,就维护环境到哪里。

2.垃圾分类

毓英两个校区都有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站,光华校区叫“金银岛”,寓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色垃圾桶,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每日分类投放。毓英校区叫“生态烽火台”,这是一个正面木质回收站,背面水泥垃圾屋的小烽火台建筑,我们要求孩子们这里要成为最干净的地方之一,因为这是生态,也是文明。2016年9月起,学校给每个班级添置了分类垃圾桶,大队委每周组织回收活动,卖回收品的钱用来买菜籽、买小动物,7年多风雨无阻。

3.光盘代言人

毓英的食堂是个“网红”食堂,除了食材健康、卫生保障之外,“红”的是“光盘行动”,是光盘形象代言人——米宝。孩子们在学校用餐会发一张光盘行动卡,每天用餐做到光盘就盖一个章,一学期80%光盘就奖励一只米宝。米宝有七种颜色,只要连续六个学期拿到六色米宝,学校再奖励一只米宝,表示这个孩子已经通过三年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已经是一个光盘代言人。

三、生态课程的教育成效

133年积淀,7年文化提升,终成生态课程体系,让毓英苑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生态课程中成为“有意识”“有行动”的“环保人”,在这7年的红领巾奖章(原雏雁奖章)争章活动中,无论是原来的“环保章”还是现在涉及生态课程的“劳动章”“节约章”“小主人章”,学校孩子们的获章率都达到95%以上。生态课程的实施,也推动学校在生态和课程方面的双发展,近几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泉州市文明校园、晋江市劳动教育示范校、晋江市第一批河长制科普示范校。“生态创客园”获得晋江市2017年校园微景观评选一等奖(第一名),学校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题的教学成果,在2020、2022连续两届荣获泉州市特等奖、福建省二等奖。2023年,“毓英大思政1631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成果再次被列为泉州市教学成果培育对象,成为晋江市唯一一所连续三届教学成果送审泉州的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校园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