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文艺理论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里如是说:“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可见,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文采。其又说:“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大方之家不遗余力,也不惜笔墨,采用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文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文采在文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发展等级”一项明确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要求考生在写作中做到: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因此,要想作文富有文采,考生就必须讲究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笔者结合自己20年来的作文教学与写作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考场作文该如何运用相关的技巧来达到文采斐然的目的,从而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仿写套用齐上阵,文从字顺赢高分
所谓仿写和套用,就是在写作时,根据表达的需要,仿写或者套用名言警句或文章段落,从而达到文从字顺、增添文章文采的目的。另外,如果写作时能灵活地将仿写和套用结合起来,那效果会比单用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类写作方法写作时,不能出现套板反应或者机械复制。
比如,高分作文《携手“三乐”,乐享人生》的最后一段:
是的,心美了,世界就美了。一个美的人,不仅会在慷慨中助人为乐,还会在知足中自得其乐,并以此常乐。乐其人生,才能“相看两不厌”,才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卷云舒是美,花开花谢亦是美,潮涨潮落还是美。
显然,在这一段话中,第一句就是仿写了詹姆斯·艾伦的书名《心静了,世界就静了》,而最后一句就是套用了明朝诗人陈眉公《幽窗小记》中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两句一仿写一套用,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意蕴和文采,还自然灵活地凸显了主旨。
再比如,高分作文《书本知识诚可贵,生命意识价更高》的最后一段:
知识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人生故,二者皆需要。知识是打开生命的密钥,生命是传递知识的载体。站在生命的源头和基石上,以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丰盈生命、充实生活,人类将永续存在,社会将不断发展。
读完此段,不由得为考生的语言表达击节赞叹。显而易见,本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套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作《自由与爱情》,而后面的“知识是打开生命的密钥,生命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就是仿写了尼采的名言“生命是获取知识的工具”。这里的一套用一仿写,衔接得天衣无缝。阅卷者读到这样的妙言佳句好段,岂能不给高分?
比喻排比加对比,文从字顺有生气
若想考场作文文采斐然,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运用“三比法”。所谓“三比法”,即比喻、对比、排比三种写作手法。
有人说:“文章用‘三比’,精彩无人敌。”虽然说得有些武断,但不无道理。因为文章用比喻,可增“生气”;用排比,可添“文气”和“势气”;用对比,可见“理气”和“底气”。
若能综合运用这三种写作手法,文章的语言会更生动形象、观点会更鲜明准确、行文会更有意蕴和气势。
比如,堪称议论文典范的名篇《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作者先正面设喻,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与“积善成德”构成排比句式,强调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然后,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跬步”不能“至千里”,“不积小流”不能“成江海”;接着,再将“骐骥”与“驽马”进行对比,将“朽木”与“金石”进行对比,强调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最后,将“蚓”与“蟹”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读完此段,读者心悦诚服。
再如,高分作文《把握人生“交错带”,擘画理想之华章》其中的一段: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善于在“交错带”中抓住挑战中的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正如自然界的“交错带”有其独特的生态平衡,人生的“交错带”也维系着挑战与机遇的微妙平衡。面对这一平衡,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勇敢地付诸行动,变被动为主动。李冰父子利用自然环境的“交错带”,成功修建都江堰,不仅消除了岷江水患,还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马云抓住时代变迁的“交错带”,不断挑战自己,成功逆袭,将阿里巴巴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创客印奇抓住人脸识别技术与应用价值的“交错带”,不断挑战,奋力研发,使得旷视科技公司成为智能科技领域的“独角兽”。
相反,如果在面对人生的“交错带”时,或者退避三舍,或者逞一时之强,或者肆意妄为,那结果往往都不会很好。试想,秦二世胡亥即帝位后,如果能亲仁天下,以民为本,怎可能断送“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之念?“霸王”项羽面临垓下之围,如果能保存实力,智慧应对,怎可能上演乌江自刎?“闯王”李自成进京之后,如果能保持初心,施惠于民,怎可能身死国灭?是的,“交错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意志力、准确的判断力,直面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此才能在人生的“交错带”上稳步前行,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细细咀嚼以上三个文段,内容丰富是其次,“三比法”的运用才是亮点。首先是机遇和挑战这一矛盾双方的提出,其次是李冰父子、马云、创客印奇与秦二世胡亥、“霸王”项羽、“闯王”李自成等人物事例的排比、对比运用,最后是由此得出的结论——“‘交错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意志力、准确的判断力,直面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此才能在人生的‘交错带’上稳步前行,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当然,在论证过程中,考生还运用了比喻,如将旷视科技公司比喻为“独角兽”。
细节思辨讲详略,文从字顺才特别
一篇好的考场作文,尤其是议论文,不仅要讲究思辨之理,还要注重详略之道。所谓思辨,就是要求我们在看待和处理事情,或分析与解决问题时,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利,也要分析弊,甚至还要注意利之不利处,弊之不弊点,千万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一个理通到底,更不能一棒子打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怎样思辨,万“辩”总要见“旨”,千“证”也要明“意”。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要讲究详略是否得当。
而这里说的细节,不是指记叙文或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而是指议论文中的论述部分要交代详细,不可囫囵吞枣,不知所云。
议论文写作,该详细时就应洋洋洒洒,应简洁时就该惜墨如金。唯有如此,才能让文章文从字顺、合情合理。
例如,西汉贾谊的代表作《过秦论》,作者在指出秦的过失之前,先大肆渲染了秦从建立、发展到繁荣的不易,论述虽不能说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但可说用尽心力、费尽心思。而文章最后只用短短一句话便辩证地总结了秦灭亡之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又如唐代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作者先运用大量篇幅——整整三个自然段,极尽铺排阿房宫的豪华奢侈,以及秦的骄奢淫逸与荒唐暴政,然后在最后一段简单有力地总结并告诫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以此讽谏唐朝统治者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以上两篇文章内容的论述,不仅思辨满满,还详略得当。
此外,我们来看看高分作文《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空间》其中的一段:
我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空间,可以沉淀自己。
世多喧嚣,人多浮躁。所谓“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所以,我希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空间中,摒弃杂念,静心沉淀。刘慈欣于1978年写下小说处女作,但将其投稿后却石沉大海。他觉得是自己的能力还撑不起自己的野心,于是便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在娘子关电厂偏僻的职工陋室里阅读写作,静心思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轻言放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终于得以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之后,《三体》等大作频频问世,他也因此斩获了科幻文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 “雨果奖”。
我希望我也能像刘慈欣一般,觅得一方安静的空间,时时自省,不断沉淀,修炼自我。
考生为了论证分论点——“我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空间,可以沉淀自己”,先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角度辩证地说明放纵懈怠、轻薄浮躁不能成事的道理,然后详细地介绍了刘慈欣在安静的环境中沉淀自我,从而获得大奖这一事例。这样有节有序的安排,不仅证明了分论点,还让文章文从字顺、合情合理。
宋代欧阳修说:“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唐代韩愈也说:“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可见,只有让文章的语言好起来、美起来,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